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站在美妙新世纪的门坎上
释义

《站在美妙新世纪的门槛上》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化研究、文化评论、科学与文化之间、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评价、人物与回顾等。历史学家无法预言未来,但省察过去和展望未来,又可说是他辛勤伏案之余的自然权利。

作者:陈方正编

ISBN:10位[9626335017]13位[9789626335017]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2-1

定价:¥135.60元

内容提要

本集子所收将近五十篇文字,便是作者到研究所之后,在上述意念推动下陆陆续续写出来的作品,其中部分与特殊场合、刊物有关,但大部分则是围绕着现代化探讨这一主题而衍生。何谓“现代”,自然有许多不同说法。我认为也许最能凸显其特质的,则是其断裂性以及相因而至的纷杂性、变动性。李校长的格言,触及了这断裂性在时间以及空间的两个向度;史诺(C.P.Snow)的“两种文化”之说,则从科学与人文领域的分野,指出西方文化内部的断裂;而毫无疑问,我们正在踏入的这一个以生物之复制,人类基因库之解码,以及电脑能力之爆炸性扩张为标志的“美妙新世纪”,与刚刚结束的20世纪之间,无论从经济——社会结构抑或人类意识来说,亦同样有巨大鸿沟存乎其间。

由于“现代”的断裂特性,这本集子所收论文性质庞杂不齐,那并不足怪,甚且是难以避免的。然而,这并不表示,李卓敏校长的理想已经被遗忘,或者我没有做过一些跨越文化鸿沟的微弱努力——事实上,这恐怕是所有知识分子,无论在中国、西方抑或其他文明,虽然明知其不可也都无从逃避的一种尝试吧?20世纪之初,初次接触康德与叔本华的王国维便曾有“欲为哲学家,则感情苦多,而知力苦寡;欲为诗人,则又苦感情寡而理性多”之叹,乃至感到有“在二者之间”终其一生的危险。然则,对今日的知识分子而言,“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梦想恐怕更遥不可及了,倘若不甘以学术专业的深沟高垒自限,则以短暂生涯充填不同文化间沟壑之命运,殆将不免,这是无可如何的事。诚然,以十五年功夫,只得出这么一点儿成绩,虽谓纷繁事务间隙中草成,亦殊感汗颜。不过,敝帚自珍,人之常情,这些文字纵然空疏粗浅,自问倒也还用了心思,并非徒落窠臼,是耶非耶,识者正之。再次套用静安先生的话:“诗云:‘且以喜乐,且以永日’,此吾辈才弱者之所有事也。”至于他所向往的“深湛之思,创造之力”,则恐非吾辈常人所能企及,只有“俟诸天之所为”了。

目录

杨振宁序

王元化序

第一辑现代化研究

毁灭与新生Ⅰ——奥图曼帝国的现代化历程

毁灭与新生Ⅱ——土耳其的威权体制与民主历程

圣洁与邪暴:俄罗斯灵魂的两面

对三个现代化历程的反思

法律的革命与革命的法律——西方法制史的两个对立观点

民族主义的剖析:起源、结构与功能

论中国民族主义与世界意识

论中国现代化与文化建设问题

在历史转折的时刻——中国融入世贸前瞻

“五四”是独特的吗?——近代中国与欧洲思想转型的比较

论启蒙与“反传统”——“五四”运动与凯末尔革命的比较

论启蒙与传统的关系——“五四”与日本启蒙运动的反思

第二辑文化评论

从辛亥革命想起

为了中国的文化建设——《二十一世纪》发刊词

为什么是茶馆

面对中文危机——《中国语文通讯》发刊词

中文的规范与进化——从香港语文问题谈起

试论白话文的起源与未来发展

谈中国与西方戏剧

谈学术刊物的生命——《文物》出版五百期感言

中国人文学术传统的一个问题

让甲骨文走向大众

第三辑科学与文化之间

儒家思想和科学思想

人文主义在现代世界——从唐君毅先生对科学的看法谈起

传统文化与二十一世纪

论[轴心时代]的[两种文化]现象

伊甸园能重整吗?——论现人焦虑之根源

站在美好新世纪的门槛上

全球未来文明展望:憧憬与疑惑

论新世纪的传媒与存在——《世纪中国》发刊词

第四辑科学哲学

第五辑科学史

第六辑科学评价

第七辑人物与回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