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站肩 |
释义 | 站肩,又叫“站高肩”、“踮肩”,是扬州社火杂戏中常见的一个项目。《真州竹枝词》有“踮肩”一词云:薄薄轻衫异样新,双檐小伞紧相邻。谁家有女如花貌,踮在肩头学美人。 中文名:站肩 别名:站高肩 类别:扬州社火杂戏中一个项目 发源地:扬州 相关记载:《真州竹枝词》 诗词出处《真州竹枝词》: 薄薄轻衫异样新,双檐小伞紧相邻。 谁家有女如花貌,踮在肩头学美人。 词语分析故乡三陈仅从厉惕斋的这首竹枝词还看不出社火杂戏行列中的“站肩”是怎么一回事,汪曾祺在家乡高邮见过,他的记叙就较为详细,他在小说《故乡三陈》中写道: 最清雅好看的是“站高肩”。下面一个高大结实的男人,挺胸调息,稳稳地走着,肩上站着一个孩子,也就是五六岁,都扮着戏,青蛇、白蛇、法海、许仙,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李三娘、肩膀上,随着社火杂戏的表演队伍行进。不过汪老又特别指出:“‘高肩’不是本城所有,是花了大钱从扬州请来的。”这一解释,估计是汪老的推测,从汪老的记叙看,小儿站高肩并不是什么特殊的表演技艺,似乎没有必要花大钱从扬州请来。另外,既然小儿站高肩没有什么歌舞表演,也就是说没有多少观赏性,为什么社火杂戏的游行行列中能够让他们跟随? 社火杂戏要解释这一疑问,还要从社火杂戏的民俗功能来分析。 扬州的社火杂戏都不是单独举行的,而是各种神会出会游行时行进行列中的一部分。扬州的神会各种各样,有观音会、寿星会、关帝会、火星会等十几种,但出会的盛大神会只有三种,这三种如《真州竹枝词引》所记载:“城隍、都天、东岳,是为三大会,为最严肃者。每神前,牌锣伞扇,及百执事,亦如官府巡于道。”至于这三大神会随行的社火杂戏,《真州竹枝词引》又云:“而其间增美者,伞则纱缎绸呢,其圆者也。……又有花棚锣鼓十番于下,凡此皆所谓花会有力之家,制以酬神者。……小孩装戏文,坐立人肩上,旁有五彩小伞罩之,曰踮肩。……”可见,这出会行列中的歌舞杂戏,是为了“增美”,而“增美”的目的是为了“酬神”。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汪老的记叙,“他们并无动作,只是在大人的肩上站着,但是衣饰鲜丽,孩子都长得清秀伶俐,惹大人疼爱。”可见,“衣饰鲜丽”、“清秀伶俐”,都是为了“增美”,为了“酬神”。那么,既是为了“增美”,小儿就必须醒目,在平地上走反而掩没在大人之中,只有站在大人肩上,才能显示出“增美”的效果,这就是“站高肩”的由来。 神会出会这是从神会出会需要的角度而言,对具体的小孩和大人来说,他们又有什么动机和目的呢?《邗江三百呤》卷三有“高肩”词目,其词目注释云:“赛会日,无论贫富之,多有因子弟疾病许愿,装出戏文,站于肩上,随会徐徐而行。”在这段文字里,小儿“站高肩”的动机和目的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带着小儿在出会时“站高肩”的,事前曾经“因子弟疾病许愿”,到了出会时,便把小儿打扮一番,为出会的行列“增美”,以而达到 “还愿”的目的。从这些分析来看,高邮出会的小儿站高肩,完全可以在高邮本地就能找到,没有必要“花了大钱从扬州请来”。当然,汪老是在写小说,写这段出会是故事情节的需要,但是从探讨民俗的角度看,我们在弄清这个疑问的同时,也弄清了“站高肩”的民俗功用和民俗心理,也是有所裨益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