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战斗力生成模式 |
释义 | 概念所谓战斗力生成模式,是指人、武器和编制体制等基本要素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获取和发挥军队作战能力的标准样式、运行机制和一般方法。当前发达国家军队的战斗力生成模式正加速由平台主导向信息主导转变。 提出背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胡主席在这里提出的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就是指从机械化条件下战斗力生成模式向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胡锦涛强调,要坚持科技强军,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深刻理解这一重要思想,深入研究什么是战斗力生成模式,科技进步与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关系,以及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规律和途径,对于实现我军建设向信息化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本内涵基本内涵: 以信息化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和军事变革,追求体系战斗力的最大化,获取最大的投入产出比,即最佳军事效益。这一转变不是孤立的,而是伴随生产力增长方式转变而发生、发展的,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具有历史必然性。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率先实施军事转型,作战方式开始由平台中心战向网络中心战转变,正在加速全球信息栅格、导弹防御系统、全球快速打击系统和“空海一体战”概念等研发,战斗力生成模式随之由平台主导向信息主导转变房明民。 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关键是创建信息结构力,它将从根本上改变战争意志的表达方式和军队战斗力的建构方式。 信息主导是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这是对基于量的扩张和原有结构的简单复制的传统生成模式的扬弃和超越,是深化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内在要求。 模式转变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军应对军事形态演变的主体性选择。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如果我们还是按部就班搞建设、抓训练,就无法适应我军使命任务拓展的需要,就无法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步,就无法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就会被时代淘汰出局。 加快转变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系统工程。我军加快转变的困难在于,正处在转型建设之中,武器装备多代并存,进口与研发相伴,机械化与信息化复合发展,长期没有战争实践。其结果是,转变的动因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有时甚至显得有些被动。转变还受到传统模式机制的束缚。如果这次转变还是转到大家习以为常的传统领域,那就违背了转变的本意。 转变,意味着要进入新的领域甚至未知的世界;转变,必然要面对许多我们不曾熟悉的新概念、新思想、新形式;转变,肯定会有很多一时搞不懂但最终被我们驯服的东西。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当你读不懂一本书的时候,也许你面对的是一个新的知识系统。全军官兵都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在加速转变的历史进程中,逐步改变我们的军语体系、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在保持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的同时,敞开胸怀拥抱科技进步带来的新质战斗力,牢牢把握信息化军事变革大潮澎湃时闪现的战略机遇,加速推进我军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