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沾益县第一中学 |
释义 | 学校概况沾益县第一中学,位于珠江源头第一县沾益县城东面,西平镇文艺路(2号)的龟山头上,神龟临江,人杰地灵。她的前身是“沾益县立龙华初级中学”,始建于1941年9月(民国三十年八月),原校址在西平镇南门街的龙华书院内。 沾益地处滇东北,素有“滇东门户”之称,是川黔入滇的交通要道。历史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941年的沾益辖区有国土面积2502平方公里,人口约16.5万人。自然资源丰富,因缺乏人才技术,缺少文化知识,人民大众只能被束缚在土地上,以分散的家庭农业生产为主,获取最低的生活需要。社会经济是典型的封建农业经济为主体,虽有零星的商业经济,但形不成市场,工业纯粹是一片空白。人民大众面临的是贫困。因此,众多乡民在呼喊文化,呼喊教育,呼唤知识。这是要求在县城办一所中学的主观原因。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开始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罪恶的战火吞噬着华北、华东广大地区。中国军民的抗日烽火燃遍全国,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广大知识分子一些上前线去了,一些辗转到了祖国的中西部。内地人民大量到西躲避战乱,作为后方的大西南在南迁知识界广大爱国人士的宣传影响下,凝集起抗日救国的思想。逃难的民众从四面八方涌入沾益,一些军事机构也纷纷撤到沾益,使沾益经济空前发展。作为后方的沾益人民自然承担起了后勤保障和培养人才的任务。 1938年4月,因战乱被迫西迁的清华、北大、南开在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合大学,为云南人民树立了艰苦办学的榜样。“人称文化南移,实为促进西南边疆,特别是云南科学文化教育发展之前锋,为我国教育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云南各地兴起了办学热潮,沾益县立龙华初级中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适应当时形势发展需要而创办的。 在刘嘉寿先生的大力倡导下,经过艰苦的筹备工作,1941年9月4日学生报到注册,5日正式上课。 从1941年9月到1949年底,共招收初中班九个,高中班一个(实际没办成),简师班两个,共12个班。入学学生总数670名。初中毕业了六个班,简师毕业一个班。因为当时外来生源多,师生流动性大,加之大多数学生贫困辍学,这7个班毕业的学生仅155名。 1947年,中共云南省工委沾益地下中心县委书记樊子诚到龙华中学任校长,在龙华中学建立革命据点,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引导了大批师生走上了革命道路。这块革命阵地一直坚持到全国解放。 1950年4月,沾益县人民政府接管了 龙华中学,7月更名为云南省沾益县初级中学。二十世纪50年代末,因学校发展需要,与西平小学交换迁移到现趾。1959年,随行政区划变更,改名为曲靖县第三中学,同年开始招收高中学生,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完全中学。1965年行政区划变更,重新设立分设马龙、沾益县,学校亦更名为沾益中学。1971年走“五、七”道路,迁到城边农村小坡,定名为沾益县第一中学,1978年8月,学校又迁回现址,并将1975年建立的沾益县第六中学并入,1983年因撤县设市(县级市)学校更名为曲靖市第二中学。此后,办学规模一直稳定在24至28个教学班。 1997年曲靖撤地设市(地级市),沾益县恢复县制,学校亦恢复更名为沾益县第一中学。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经过第一期改扩建,教育教学设施得到根本改善。2003年5月23日,沾益县人民政府又下发了“沾政发【2003】24号”文件决定将沾益县体育运动服务中心运动场地划拨给学校,校园面积拓展到百亩以上目前学校已是云南省二级一等完中,有高中教学班36个,初中教学班2个。至2007年二期改扩建工程完成,沾益县第一中学将成为具60个高中教学班,占地108亩,在校学生3600人左右的高级中学。 学校现为云南省二级一等完中、云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云南师范大学和曲靖师范学院教育实习基地、曲靖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曲靖市教研教学先进单位、中国创新报道教育创新报道理事会理事单位、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精品示范校。 建县以来政府大力投资对学校进行改扩建工作,继划拨原电影公司房地产之后又将原县体育运动服务中心场地划归学校使用,使校园占地面积达100余亩,同时,学校也积极争取社会融资近300万元建盖了学生食堂,初步实现了后勤服务社会化。学校总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3万余平方米,园景相映成趣,已是一所花园式学校,被评为“曲靖市绿色学校”。 学校图书室藏书6万余册,常年订阅报刊200多种,音响资料5000多盒;有报告厅一间,1000个座位,电影放映设备2套;实验大楼按国家标准配有一流的理化生实验室;电教实验中心建立了沾益县第一中学网站,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教师课件室一应俱全;各教室配有电视机、VCD,接通了宽带网,并与电教实验中心的卫星电视系统相连。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73人,其中专任教师14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20人,中级职称的53人,研究生毕业8人,近几年来,有20多人获全国、省、市级的表彰,有168篇论文获国家级、省级奖励。获各级各类课件制作奖30余人。 办学63年来,培养初、高中毕业学生近3万人,为各级各类学校输送优秀人才万余人;他们中有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专家、学者和各行各业的带头人。目前有高中教学班36个;初中教学班2个,在校学生共2315人。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学校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内部改革,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为校风,强化内部管理,走出了一条“依法治校、以德治教、学校决策、部门协调、年级管理、班级落实”的内部管理路子,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色。 根据沾益县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到2007年我校将办成具有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600人的高级中学。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夯实基础、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理念超前、管理科学、手段先进”为发展目标,比质量、当先锋、创一流、建名校,把学校办成一所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教育教学质量一流的品牌学校。 历届领导任次 职务 姓名 任期 第一任 书记 荣一松 1955.11/1970.7 第二任 书记 张光明 1972.10/1977.10 第三任 书记 缪敏智 1977.10/1984.3 第四任 书记 宋外发 1984.8/1987.11 第五任 书记 朱 惠 1987.11/1995.8 第六任 书记 李舒华 1995.9/2002.12 第七任 书记 朱荣德 2003.5 第一任 校长 杨正礼 1941.8/1942.6 第二任 校长 张 伟 1942.6/1946.8 第三任 校长 刘嘉寿 1946.8/1947.1 第四任 校长 樊子诚 1947.2/1947.7 第五任 校长 朱灿鑫 1947.8/1948.1 第六任 校长 梁恒洲 1948.1/1948.11 第七任 校长 冯思定 1948.11/1949.2 第八任 校长 陶文光 1949.3/1951.5 第九任 校长 陈尔泰 1951.9/1953.5 第十任 校长 刘正凯 1953.5/1954.9 十一任 校长 周家铭 1954.9/1955.10 十二任 校长 荣一松 1955.11/1968.12 十三任 革委主任 董生德 1968.12/1970.4 十四任 校长 余绍明 1972.1/1972.12 十五任 校长 王光灿 1972/1977.10 十六任 校长 缪敏智 1977.10/1980.7 十七任 校长 李青海 1980.8/1984.7 十八任 校长 潘关荣 1984.8/1995.2 十九任 校长 李舒华 1995.3/2000.10 二十任 校长 詹家本 2000.10/2009.9 二十一任 校长 唐小超 2009/9 校训校风校风: 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 校训: 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 教风:敬业 爱生 博学 协作 学风:尊师 守纪 勤奋 踏实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夯实基础、张扬个性、全面发展 办学特色:以高中教育为主,重视基础,注重能力,发展特长,依法治校,以德治教,热爱学生,强化年级管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奋斗目标:以加快发展、提前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积极争创省级重点中学,探索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内部管理、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科研层次达到省内普高一流水平。 著名校友邹云华,男,汉族,生于1943年8月,云南省曲靖市人。中共党员。1950年8月至1957年8月在沾益县西平小学读书,1957年8月保送至沾益中学读书,1960年8月毕业,同年考入昆明工学院附中,1961年8月转学至曲靖市一中高43班读书。在校期间,曾担任过学习委员、文体委员、团组织委员、班长等职。1963年8月高中毕业后应征人伍,在部队历任战士、学员、排长、代理副连长、作训参谋、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军参谋长、副军长,现任四川省军分区副司令员。1997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越自卫还击作战和老山防御作战,荣立三等功一次。 杨建甲,男,汉族,1950年6月出生。云南省沾益县人,1966年毕业于我校初中47班。1970年以后历任沾益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县委常委,盘江公社党委书记,曲靖地委副书兼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东川市长,思茅地委书记等职。现任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 兰炳炎,男,生于1945年10月4日,河南孟津县人,1965年毕业于原沾益中学高中部第四班,同年考入昆明医学院医疗系,1970年8月毕业,分配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及昆明医学院兼职教授。1991年担任该院党委书记,1999年初担任该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现为省政协委员、省总工会委员、省老年病学会主任委员。省心脏与电生理起搏学会付主任委员。多年来一直坚持医学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近年来,先后有《FICA与冠脉内支架植入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冠脉内支架在急性心肌梗塞救治中的作用》等科研成果奖。著有《经心内膜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锁骨下静脉穿刺误人动脉的紧急处置》等多篇医学学术论文在国家杂志发表,是我省较早开展心脏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心脏病专家之一。 丁怀东,男,1944年出生。1957年9月至1960年7月在云南沾益中学初中当学生;1960年9月至1963年7月在云南沾益中学高中当学生;1963年9月至1968年9月在重庆大学矿山机电当学生。1970年3月至1979年6月在云南东川机械厂当技术员;1979年7月至1986年5月在云南农大农机系当教员、讲师;1986年6月1992年11月在云南工学院计算机系任讲师;1992年12月至1996年11月在云南工学院、云南工业大学当副教授;1996年12月至1999年12月在云南工业大学信息与自学化学院当教授;2000年1月至现在.明理工大学计算机重点实验室当教授。1984年3月至1991年6月,曾承担过4项省科委及省教委研究项目;获2项云南省科步5等奖及省计算机学会软件成果优秀论文二等奖;获1988至1989年度云南工学院计系统优秀教师称号;国家级及省级学会、杂志上发表计算机辅助计计CAD及人工智能、专统等学术论文10余篇。1991年7月至1995年3月在日本东京大学理化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鲁华东,男,汉族,1968年6月出生,云南人。1986年毕业于沾益县一中高43班,1989年9月毕业于云南省财经学校,同时分配到曲靖市塑料二厂做财务工作。1994年3月开始从事经贸工作。创建昆明桓琪经贸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2000年主动捐款10万元建盖沾益县第一中学校友亭。 熊关柱,男,汉族,1968年生,云南省沾益县人。1985年毕业本校高班,同年考入国防科技大学,1989年继后就读中科院红外天休物理,获硕学位。1991年分配到云南天文台从事红外天体物理研究工作。1997年留加拿大蒙特列尔大学,现定居加拿大。 陈自宽,沾益一中高29班学生(1979年9月一1981年7月)。1981年入云南大学物理系,于1985年和1988年先后获云南大学学士学位和硕土学位。1993年获南开大学博士学位。1997年至今,先后在美国代顿大学(Uni versityofDayton,Ohio),田纳西大学(UniversityofTennessee),阿肯色大学(Uni-;versityofArkansas)作博士后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光学工程,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生物和医学成象工程等。在国外Applied Optics,Optical EnSineering,0pteesCommunications,Joumal Ofhn SCienceandTechnology,IEEE ElectronRecognition刊物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 董军,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82年由沾益一中考入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1987年毕业后分配至卫生部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从事血脂测定标准化研究以及脂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1998—1999年在世界卫生组织的资助下赴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作访问学者,参加载脂蛋白E结构功能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老年痴呆关系的研究。回国后继续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先后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十多篇,获国家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及多项卫生部和国家技术科技成果进步 奖。 高秀平,女,汉族,沾益一中高中37班学生,1984年毕业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毕业后分配到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任职。1989年留学日本东京富士文化学院日本科。1991年在东京美国芝加哥教会学院经济信息科。1993年在东京大学法学部大学院法学政治学科研究生。1994年东京一桥大学院法学研究科公法国际关系专攻修士课程,取得修士(法学)学位。1996年在东京莎达株式会社任国际部部长至今。 吴锐,男,汉族,1964年2月出生,云南省沾益县人,1979年9月至1982年7月就读于沾益县一中高27班。后考入云南师范大学物理系,1986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历任曲靖教育学院党办副主任、电教处长,1992年获云师大物理研究生硕士学位。1996年2月创办南方青年进修学院,任常务副院长主特工作,现任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