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詹姆斯·奎励杰
释义

简介

詹姆斯·奎励杰(James H Quigley)现任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全球首席执行官。

个人经历

自2007年6月走马上任以来,德勤全球首席执行官詹姆斯·奎励杰(James H Quigley)已经4次访问中国。在过去的9个月里,奎励杰也到过莫斯科和圣保罗,但相对而言,中国在他心目中的位置要重要得多。

德勤正不遗余力地抓住这些机会。自2004年起,公司在中国展开一项5年发展计划—5年之内,德勤将在中国投资1.5亿美元,员工总数将增长4倍,收入将增长4至5倍。

实际上在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家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的发展缓慢而滞后。

1990年年初,中国政府决心建立能够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自此,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才看到了发展的曙光。

当时,为了适应国企改革,政府在会计准则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变革。这些改革结束了长达40年的、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旧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准则开始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由于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对国际会计准则不熟悉,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开始在中国市场一展身手。

1992年,德勤在上海建立了在大陆的第一个办事处。同年,另一家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也通过与本土事务所合作在北京建立了办事处。

到上世纪90年代末,11家外资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大陆相继建立了26家办事处。其中,排在前面的五大事务所—德勤、安达信、普华永道、毕马威和安永—已经在中国占领了约10%的市场份额。

相对而言,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和实力都十分弱小,平均每个所只有约20名员工,提供的会计服务也相当有限。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资所在中国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中国企业在资本市场日趋活跃,外资所在中国的业务也开始蒸蒸日上。

然而,德勤中国区高级合伙人彼得·鲍威(Peter Bowie)却认为公司的发展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

实际上,德勤有充分的理由保持乐观。就像奎励杰指出的那样,德勤在美国拥有4万名员工,而在中国仅拥有8000名员工。“考虑到中国的经济规模,这意味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奎励杰说。的确,在中国,服务业只占GDP的40%;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数字达到70%左右。

奎励杰说,“一些人把中国看成‘世界工厂’,但我不认为这是中国的发展方向。在制造业依然保持强势的形势下,国民经济结构将随着服务业的发展而更加平衡和完善。德勤的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

诚然,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正在为专业的会计师和律师服务带来更大的市场。“放眼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专业金融服务正在迅速崛起。”奎励杰指出。

2008年以来,尽管中国股市遭遇了频繁的调整,德勤的高管们仍然对公司的发展抱有信心。

“美国次贷危机将影响到欧洲和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一影响可能还要持续8至18个月。但是,我们在中国的投资是长期的。你不能够因为市场和经济的一时波动而放弃长期投资的机会。” 鲍威说道。

当然,懂得抓住这些机会的不只是德勤,包括安永、普华永道在内的其他竞争者都雄心勃勃地在中国制订了发展计划。从2006年起,安永和普华永道都计划在5年之内各自在中国招聘1万名左右的新员工。

然而,对于以人为本的事务所来说,人才缺乏的挑战不容忽视。

奎励杰指出,“人才缺乏是个全球性问题,在中国尤为严重。所以对人才的培训和发展能力决定了一家事务所的竞争力。”

鲍威指出,德勤缺的不是底层员工,而是富有经验的中高层人员。

“因为发展过快,我们现在需要大量经验丰富的中层员工。”鲍威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德勤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在中国引进40名新的合伙人。

在中国,奎励杰和鲍威拒绝把德勤看成一家跨国公司—因为在德勤(中国),92%的合伙人都是中国人。

“我们不是跨国公司。我们是合伙制,德勤(中国)属于德勤全球的一名成员。” 鲍威指出。

奎励杰也强调德勤是本土公司。“我们这样想,也这样做。我们的战略也是如此。”

在德勤,这个战略被冠名为“扎根本土,连接全球”。

“我们理解和熟悉这里的语言和文化,除了强调本土发展之外,德勤还通过其全球网络为其员工提供一个通往世界的窗口。这个全球网络拥有16.5万名专业的会计服务人员,在全球范围内为我们提供强大的支持。”奎励杰说。

德勤发展

2007年

自2007年6月走马上任以来,德勤全球首席执行官詹姆斯·奎励杰(James H. Quigley)已经4次访问中国。在过去的9个月里,奎励杰也到过莫斯科和圣保罗,但相对而言,中国在他心目中的位置要重要得多。“

德勤正不遗余力地抓住这些机会。自2004年起,公司在中国展开一项5年发展计划—5年之内,德勤将在中国投资1.5亿美元,员工总数将增长4倍,收入将增长4至5倍。

实际上在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家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的发展缓慢而滞后。

1990年

1990年年初,中国政府决心建立能够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自此,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才看到了发展的曙光。

当时,为了适应国企改革,政府在会计准则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变革。这些改革结束了长达40年的、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旧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准则开始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由于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对国际会计准则不熟悉,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开始在中国市场一展身手。

1992年

1992年,德勤在上海建立了在大陆的第一个办事处。同年,另一家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也通过与本土事务所合作在北京建立了办事处。

到上世纪90年代末,11家外资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大陆相继建立了26家办事处。其中,排在前面的五大事务所—德勤、安达信、普华永道、毕马威和安永—已经在中国占领了约10%的市场份额。

相对而言,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和实力都十分弱小,平均每个所只有约20名员工,提供的会计服务也相当有限。

2001年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资所在中国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中国企业在资本市场日趋活跃,外资所在中国的业务也开始蒸蒸日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4: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