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寨子城
释义

寨子城,寨子城位于四川省眉山城西北方向,原属东坡区(原眉山县)正山口乡太平村,2005年4月30日,正山口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秦家镇,寨子城所在地变为现在的秦家镇宋坪村三组。这里距市区约28公里,与成都市蒲江县交界。清咸丰年间建寨,现为四川省省级森林公园,目前,整个森林公园有森林面积3万亩以上,有水库10多处。而森林公园的核心景区仍然是寨子城遗址和武庙建筑群,其中,寨子城遗址占地约750亩,武庙建筑群占地约35亩, 2001年,寨子城及武庙被眉山市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寨历史

据说,清咸丰年间,眉山、丹棱、蒲江等县的豪绅巨贾因惧怕农民起义军,遂聚集武装,筑城设寨防范。寨子城构筑在长楸山脉中段的寨子山,其山独立云表,东、南、西三面为深涧,北面是悬崖,山之前后各有一条小道通往山顶,道路崎岖难行,山顶较为平坦,整个寨子山走势由低向高,地势险要,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据记载,寨子城整个城寨南北长2公里,东西最宽处300米,面积约30公顷。俗语说:“太平寨,穿城三里三,围城九里三”。依山边缘筑有长4800米、宽1.5至2.5米、高2.7米、厚3.6米的城墙。城墙全部采用寨子山所产的坚硬黄条石砌成。城内建筑布局井然,有东西南北街首、丁字口和十字口,有衙门大堂、演武厅、花园、茶馆及盐井。据说,寨子城修了7年零10个月,每天有1700多民工在山上劳动。寨子修成后,大家以其险峻、易守难攻取名为太平寨。

寨子城整个城池平面图为倒葫芦状,南门为葫芦口,北城墙为葫芦底。城内除有少量耕地外,大部分为树林,尤以北部山林极富原始味。60多年前,寨内还有集市,分上街和下街,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城寨逐渐衰落,现在,只有几户村民居住耕耘于内。

古寨城门

寨子城原建有东南西北四道寨门,现在城内仅存城门三座。南门为正寨门,又称下寨门;西门为福德门;东面为水东门。据文物工作者考察,北面原也有城门,不过垮塌较早,且面临深涧,平时人迹罕至,故不得知其名。

寨子城的东门,因下临深涧,又称水东门,有关人士考证后认为,该门是为寨子城取水所用而设。敌人要想攻进城内,必先越过这宽阔的水塘,并爬上陡峭的山崖,可见真是易守难攻。

在一块庄稼地边,赫然矗立着这座古寨门,这是寨子城的西门,是寨子城的后寨门,又称福德门,红条石砌成,拱券式门道,宽约2米,高约2.5米。

西门左右两边,连接着一段城墙,虽然说不上高大险峻,但却是厚实坚固。

从福德门、水东门一线往南,基本上已开垦为田地,往北是山林,树木繁茂,郁郁葱葱。

道教建筑

寨子城内,现存完好的建筑,是一组道教建筑群——武庙、三清殿、斗姥殿、城隍殿、灵祖殿。从西寨门往南,有一条水泥路通往武庙建筑群。

武庙

武庙与三清殿、太一殿是一座联排建筑,可谓是一庙三殿。左边是武庙,又称关帝庙。武庙的建立,是从唐肃宗(公元756年至763年)设武学祀太公开始的,以后就延续下来。到了清代初年,以祀关公替代了太公,在雍正、乾隆、咸丰、光绪年间又为关公加封谥号,更加提高了关公的地位和荣誉,进入民国,岳飞也进入了武庙和关公合祀。

这座武庙最早在眉山城内,大殿是在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重修之后,又于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重修的。解放初期,曾作为眉山中学校舍,1962年作红星机械厂职工宿舍,1993年因旧城改造,眉山县政府决定迁建于寨子城内。武庙大殿现保存基本完好,为木结构歇山式屋顶,面阔三间15米,进深三间10.75米,通高9.65米,房面为筒瓦覆盖,飞檐翘角,鸱吻宝顶,四周有摆柱16根,造型宏伟大气,庄严肃穆。居中塑关公读《春秋》像,关平周仓伺立两旁。

三清殿

正中的三清殿,居中供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左右两边是道教十二金仙塑像。道教十二金仙是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的十二弟子:广成子、赤精子、玉鼎真人、太乙真人、黄龙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文殊菩萨)、普贤真人(普贤菩萨)、慈航道人(观音菩萨)、灵宝大法师、惧留孙、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

左边这六位从左至右分别是:玉鼎真人、太乙真人、黄龙真人、文殊真人(文殊菩萨)、普贤真人(普贤菩萨)、慈航道人(观音菩萨)。

右边这六位从左至右分别是:惧留真人(惧留孙)、燃灯真人、道行真人、清虚真人、广成真人、赤精真人。

太一殿

在三清殿右边,还设有太一殿。关于“太一“,有多种理解,一种理解是,“太一”是“道”的别称。在道家思想中,“太”为最先最高,“一”是唯一无对和混一未分。《庄子·天下》称老子的学说“主之以太一”,“太一”即老子所谓“道”;第二种理解是,“太一”是古神明,也作“泰一”,是天神之最尊贵者;第三种理解,“太一”即太乙真人。

在太一殿内,在三清像的右边,塑有十二金仙中的太乙真人像。据说,太乙真人居玉清仙境,号令群真人,道教又尊称为太乙救苦天尊,道经云:天尊为天界专门拯救不幸坠入地狱的亡魂之大神,受苦难者只要祈求,呼叫天尊之圣名,就能得到救助,解厄消难。从殿内的塑像看来,或许太一殿就是太乙殿,即供奉太乙真人的殿堂,但因与三清殿连为一体,或许也含有“道”的意思吧。

太乙真人像左右,伺立着哪吒、杨戬,哪咤是太乙真人的徒弟,应该站在真人身边,只是杨戬是玉鼎真人的徒弟,不知为何让他伺立在太乙真人旁。

斗姥殿

往下走,是斗姥殿,居中,供先天斗姥元君、地姥娘娘、西华王母娘娘。道教信奉的“斗姥” ,又称斗姆。斗指北斗众星,姆即母也,斗姆即北斗众星之母。传说,她原来是龙汉年间的周御王的妃子,名叫紫光夫人,一个春天她在花园游玩有感悟,生下九个儿子。大儿子后来成为天皇大帝,又被称为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二儿子长大后成为紫微大帝。其余七子出生时,并非胎形,而是七颗明星,生落地来,即自动排为斗勺之状,柄指一方。排列成形后,方才化为胎儿的模样,周御王为他们分别取名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和破军,他们长大了以后,修成正果,才回归星位成为了天上的北斗七星君。

在道教中,斗母崇拜十分普遍,许多道教宫观都建有“斗母殿”、“斗母阁”,专门供奉斗母。她的形象是三只眼、四个头、八只手,手中分别拿著太阳、月亮、宝铃、金印、弯弓、矛、戟等作战兵器或法器。地姥娘娘,也称地母娘娘、后土娘娘、地母元君、虚空地母至尊、后土夫人。后土神的产生,源于古人自然崇拜中的土地崇拜,大约在唐朝(公元618年)以后,由于国人观念,信奉天阳地阴,男为阳,女为阴,后土神遂渐奉为女神,民间乃称为后土娘娘。宋代以后,道教列为四御尊神之一,与天上的玉皇大帝平起平坐,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山川之秀,道观并设后土殿。民间建后土娘娘祠,每年农历十月十八日相传是后土娘娘圣诞日,隆重祭祀之。

西华王母娘娘或称西王母、王母、王母娘娘,是我们最熟悉的女神,她是天宫最受尊奉的女神仙,在天上掌管宴请各路神仙之职,在人间管婚姻和生儿育女之事。在正统道教神系中,玉皇大帝与西王母并非夫妻关系,西王母是先天阴气凝聚而成,是所有女仙之首、掌管昆仑仙岛。而所有男仙之首为先天阳气凝聚而成的东王公,其掌管蓬莱仙岛。而玉皇为群仙之首,众神之主。西王母的出现比玉皇要早,所以他们不是夫妻。只有中国民间的故事和小说,才认为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是夫妻。

左侧,塑北斗七星像。《上清经》云:北斗七星,第一天枢宫,为司命星君;第二天璇宫,为司禄星君;第三天玑宫,为禄存星君;第四天权宫,为延寿星君;第五玉衡宫,为益算星君;第六开阳宫,为度厄星君;第七摇光宫,为慈母星君,总称七司星君。专门奉祀北斗星君的庙宇称北斗星君庙。因北斗专掌生存,故民间又称为“延寿司”。“北斗注生,南斗注死”,在斗姥殿右侧,塑南斗六星君和南极长生星君。南斗六星君是管理世间一切人、妖、灵、神、仙等生灵的天官。《上清经》云:南斗六星,第一天府宫,为司命星君;第二天相宫,为司禄星君;第三天梁宫,为延寿星君;第四天同宫,为益算星君;第五天枢宫,为度厄星君;第六天机宫,为上生星君,总称六司星君。专门奉祀南斗星君的庙宇称南斗星君庙。南极长生星君又称南极长生大帝、玉清真王,是南斗六星君的顶头上司。

殿内还有日神、月神和慈航真人塑像。日神即太阳神,中国的日神是羲和。《山海经·大荒南经》中说,在东南海之外有羲和国,国中有一女子叫羲和,嫁给帝俊为妻,生了十个太阳。每天,羲和都在甘渊为十个太阳洗澡。因此,在古代神话故事中,有的把羲和塑造为太阳的母亲。羲和掌握着时间的节奏,每天由东向西,驱使着太阳前进。因为有着这样不同寻常的本领,所以在上古时代,羲和又成了制定时历的人。

月神又叫月光娘娘、太阴星君、月姑等,是中国民间流传较广的神仙之一,月神崇拜,源于原始信仰中的天体崇拜,因为在黑夜中,月亮给人带来了光亮。在神话传说中,月神又叫常羲,与羲和同为帝俊之妻。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即为一年十二个月。

随着母系进入父系社会,羲和和常羲由生太阳和月亮的女神演化为太阳、月亮本身,又成为太阳、月亮的驾车者(即日御、月御)。再后来,羲和、常羲两女神变为黄帝手下主管占日占月的两个男性官员羲和、常羲。

慈航真人也是佛教中所供奉的观音,道、佛二教互相渗透、互相吸收,共同信仰。只是依照道教的说法,慈航真人乃是原原本本的女真人,而佛教的观世音则是从一开始就是男人身。但不论是慈航还是观音,他一生都以普度众生为宗旨,逢灾救灾,逢难化难,走到哪里都是劝善积德,所以人人都敬观音、拜慈航。与佛教寺庙的构造一样,慈航身边还是跟着善财童子和小龙女。

城隍庙

斗姥殿下面,是城隍庙,正中供城隍爷,两侧各有四个衙役伺立。“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

灵祖殿

再往下,是两层的灵祖殿,下层居中,是真武祖师、三丰祖师和纯阳真人,左侧是药王真人孙思邈,右侧是财神赵公明。真武祖师即真武大帝,全称真武荡魔大帝,也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也叫真武老祖,在神明界很有威望,是北方最高神。有一首诗说:“真武老祖下天堂,披发赤足渡贤良,手中举起降魔剑,外道妖魔无处藏。”三丰祖师即张三丰,本名通,字君宝,元朝辽宁人,自称张天师后裔,为武当派开山祖师。纯阳真人即吕洞宾,历史上确有其人,吕洞宾字洞宾,号纯阳子,名叫吕岩,全真道祖师。

二层阁楼上,塑道教守护神王灵官像。灵祖殿是上述诸殿的山门殿。

南大门

灵祖殿南面,全是杂草丛生的荒野,顺着其间一条长满野草的小路继续南行约2里,穿过一片小松林,再过一段竹林,终于见到了寨子城的南大门。在寨子城现存的三座寨门中,南大门保存最为完整。南大门又称下寨门、前寨门、太平门,门额书“太平寨”,题记年号为“咸丰甲寅年小阳月”, 形制与西寨门相同,由宽、厚0.2米,长度不一的红条石砌成,拱券式门道,宽1.9米,高2.76米。

这座与古代城门相似的寨门,下层门道是进出口,可并排行5人。第二层为土炮楼,仿古代箭楼,周围有供瞭望和射箭用的小窗,后人修补痕迹明显。

南大门坐北朝南,当进山之道,是前山的第一道隘口。敌人若正面来犯,须从花石岩水库渡水而过,登上既险且陡的上路小径,再穿过一段长长的通道,行至寨门,地势陡高,行迹顿时暴露无遗。加上城墙多临深涧,少攀援处,大大提高了寨子城的防御力量,真可当得上铜墙铁壁了。

建寨原因

关于寨子城建设的理由,虽然大都说是“为避农民起义军而建”,但窃以为这个原因还有待商榷。这里说的“避农民起义军”,避的是李永和蓝朝鼎起义,但李永和蓝朝鼎起义发生在咸丰九年,即1859春,而在寨子城南大门的门额上,有“咸丰甲寅年小阳月”的字样,即是说,寨子城立于1854年,比李永和蓝朝鼎起义早了整整五年。虽然李永和蓝朝鼎确于1891年率军北上攻至眉山、丹棱,但窃以为眉山、丹棱、蒲江的豪绅巨贾不可能提前五年就能预知到李永和蓝朝鼎会揭竿起义,更不可能预测到远在云南昭通的李永和蓝朝鼎会一路打到眉山。

而关于寨子城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当地一姓邹的农民,因反对官府的压迫和剥削,聚众起义,占山筑寨,在此斗争了几十年。山下不远处,一峭壁上刻有一首诗:“我是大邑人,避难在中平,闲游过此地,实难述苦情。”署名“周元子”。此似乎可作这种说法的一种佐证。

又或许,寨子城先是邹姓农民起义时所建,1891年上半年,李蓝起义军攻至眉山丹棱时,当地豪绅及民众为避战乱,避居寨子城,整修城寨,倚寨坚守自保。

除三座寨门和城墙外,寨子城现存文物还有焚香塔、香炉、土炸弹、演武厅遗址和大堂口遗址,但已不易见到。在南大门前的荆棘杂草中,隐藏着一块石碑,这是1983年眉山县将寨子城遗址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立的碑。

古寨现状

随着历史上的一座热闹城寨的逐渐消失,1996年,寨子城被批准为四川省省级森林公园,目前,整个森林公园有森林面积3万亩以上,有水库10多处。而森林公园的核心景区仍然是寨子城遗址和武庙建筑群,其中,寨子城遗址占地约750亩,武庙建筑群占地约35亩, 2001年,寨子城及武庙被眉山市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路线

从眉山驱车经多悦镇,到达原正山口乡后,再西行5公里,就进入一片林区,这里就是寨子城。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9: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