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巴塞罗那航海博物馆 |
释义 | 巴塞罗那航海博物馆主要介绍了加泰罗尼亚地区的航海文化,以及西班牙的航海历史和当时世界一流的造船技艺。博物馆中处处都摆放着圆桶、木箱、缆绳、锚链,高高的木板将本来宽敞的军舰生产车间隔成一条条通道,使人仿佛走在狭窄的帆船甲板上。当然最引人注目的是一艘艘制作精美的船只模型以及复制的船舱情景。 博物馆简介巴塞罗那航海博物馆的陈列厅中央收藏的是一艘体积巨大、金碧辉煌的大船复制品,即“无敌舰队”旗舰。 “无敌舰队”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博物馆花了很长的时间研究和建造了这个与实物一样大小的复制品。 博物馆内就还展示有1740年左右在古巴的哈瓦那造船厂建造的模型,是当时炮舰的仿真。船身的80枚大炮格外显眼,它为西班牙无敌舰队的一系列战争充当模型使用。这个模型在1808年被掠夺,而后1985年回到了西班牙。博物馆还收藏有古时的工作船和拖网渔船,其中大部分来自加泰罗尼亚海岸。它们为古时西班牙的造船技术、所用的材料和具体特点提供了证据。 另外,博物馆收藏的武器、钱币、纪念章、邮票、雕塑、工具和各种艺术品,它们以另一种方式叙述了西班牙的航海历史 。 展现航海史西班牙巴塞罗那航海博物馆,展示的海洋帝国的赫赫武功。 馆址原来就是西班牙的一个军舰厂,当时每年可以生产30艘以上的大型帆船战舰,博物馆中最醒目的展品,也是安放在陈列厅中央的“无敌舰队”旗舰。 “无敌舰队”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这艘大型帆船在1571年参加了由教皇统率的对奥斯曼土耳其的战争,并取得胜利。不过战争结束之后仅仅17年,1588年,“无敌舰队”被英国海军摧毁,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从此旁落。虽然是复制品,但是并无损旗舰的壮观,精雕细刻之后镏金的船头饰件,鲜红色的船身,船身两侧密密伸出的巨桨,都吸引了许多观众的镜头。 博物馆旅游博物馆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巧妙的布展方式和多样的展示手法,让博物馆变得生动有趣。现在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景点,每天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人。 辉煌旗舰西班牙巴塞罗那海事博物馆展示的则是海洋帝国的赫赫武功。馆址原来就是西班牙的一个军舰厂,博物馆中最醒目的展品,是安放在陈列厅中央的“无敌舰队”旗舰。虽然是复制品,但是并无损旗舰的壮观,精雕细刻之后镏金的船头饰件,鲜红色的船身,船身两侧密密伸出的巨桨,都吸引了许多观众的镜头。 复原军舰巴塞罗那海事博物馆中处处都摆放着圆桶、木箱、缆绳、锚链,高高的木板将本来宽敞的军舰生产车间隔成一条条通道,使人仿佛走在狭窄的帆船甲板上。一艘古帆船的内部结构被复原,观众走在其中,脚下实木钉成的甲板发出咯吱咯吱声响,船长室桌子上的鹅毛笔、水手房中的吊床、货舱中塞得严严实实的货物,维修车间中的工具无不一一清晰呈现。 海盗展区在巴塞罗那海事博物馆的海盗展区中,有一片洒着柔和的橙黄色灯光的区域,这是专门为孩子们准备的。这里摆放着许多浅显易懂的有关海洋、航海的读物,几部显示屏上正在播出有关海盗、帆船、宝藏的节目,墙上挂着刀剑、火药枪,两部电脑放在中央,轻点鼠标便可以点播迪斯尼出品的以海洋为主题的动画片。这个小天地吸引了很多孩子,神情专注的家长们或静静地陪在旁边,或和孩子们一起阅读航海读物。 拓展阅读区1、热罗尼莫斯修道院航海博物馆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热罗尼莫斯修道院不单是一座建筑史上的杰作,更是一座航海史上的丰碑。 这座曼努埃尔式建筑的代表作气魄宏伟,雕刻华丽,是曼努埃尔一世为纪念达伽马意义重大的航行而建。达·伽马和创作了歌颂水手的长诗《卢西亚德之歌》的葡萄牙“诗魂”卡摩安兹就长眠于此。 虽然已经贵为世界文化遗产,但里斯本人毫不吝惜将修道院的西翼改造成一个辉煌的航海博物馆,其中展出了葡萄牙从古到今的整部航海历史。数百年来著名的古船、海战、海军将领都是浓墨重彩地描述的对象,船上的装饰、货物,航海仪器、图表分门别类地陈列其中。展厅中还陈列着许多以航海为主题的油画,在浓郁的历史氛围中,散发出独特的艺术气息。 每一位在航海史上写下一笔的航海家几乎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绕过好望角的迪亚士,开辟新航路的达·伽马,虽然出生在意大利,但是在葡萄牙学习了航海技术的哥伦布,都在其中占据了显著的位置。 2、意大利热那亚海事博物馆在哥伦布的故乡意大利热那亚,有号称地中海地区最大的海事博物馆。博物馆的灵魂就是哥伦布。记者一行来到这里时,在二楼最显眼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巨幅油画,描绘的是热那亚港口的船只为了庆祝哥伦布发现新大陆400周年,万炮齐鸣的盛大场景。 3、荷兰鹿特丹海事博物馆荷兰鹿特丹市政厅南,不远处的老港区,就是著名的鹿特丹海事博物馆。它是荷兰历史最为悠久的博物馆,位于一座十分现代化、前身是一家航海俱乐部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当中。 博物馆内的设计让游客像置身在一艘船上:一进展厅便看到三块占据了整个墙面的大屏幕,同步播放着码头、甲板上的场景,出色的音效和画面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屏幕下方是一个巨大的双层沙盘,上层是现今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的鹿特丹港全貌,下层展示着1700年左右的旧景。 如今已经不再使用的鹿特丹老港也被别出心裁地设计成博物馆的一部分,老港中遗留下来的老式吊车、废弃的莱茵河游船等老设备都得到了良好的保存。 鹿特丹海事博物馆的二层,布置了一排电子屏,通过鼠标和按键,可以轻松地在上面选择项目,了解港口的历史变迁,以及在现代的运作,这是为初中生们设计的。顶层展厅,已经有不少孩子在忙碌了,除了参加各种航海主题的游戏,有的还通过各种操作简便的模拟设备,体会一下驾驶船舶的感觉。 4、阿姆斯特丹海事博物馆阿姆斯特丹海事博物馆则将一艘“阿姆斯特丹号”仿古帆船作为自己最重要的展品。帆船就停泊在馆前的水面上,已经成为阿姆斯特丹市最醒目的标志之一。原船毁于一次暴风之中,1985年开始,博物馆在国际船舶专家们的协助下,参考当时的模型,用原船的龙骨重建了这艘船。游客可上船参观,感受当年远洋航行的艰辛。 在阿姆斯特丹海事博物馆二层,发现了一片与形形色色的欧式帆船风格截然不同的区域,是广彩的文饰和图案。这片区域中展出了许多来自中国的文物和图画,形象地展示出清代中欧“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忙。展出的几乎所有展品都同广州有关,折射出广州在这条中西贸易、文化、政治大通道中不可取代的地位。 海事博物馆中,一个口径30厘米的广彩大碗上,精工描绘着清代广州十三行夷馆交易的场景,建筑顶端飘扬着英国、荷兰、瑞典的国旗,门前珠江江面上,大大小小的货船往来穿梭。碗的另一面,绘着两个广东人生活的场景片断,一个是一对青年夫妇在西关的中式住宅中品茶;另一个是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在河边放牛。 5、马赛海事博物馆的“中国风情”马赛海事博物馆,保存着当时用来称丝绸的工具。它们由干燥桶和天平组合而成。当时丝绸运来之后,先放在干燥桶里面干燥,然后按净重计算,有了这种工具可以一次性完成。干燥桶上的装饰画,居然是地道的中国画,反映的是养蚕、制丝、织绸的全过程。 不过马赛著名的航海史研究专家PatrickBoulanger说,这些画并非来自中国,作者其实是里昂的一位艺术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