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炸灌肠 |
释义 | 中文名:炸灌肠 英文名:Fried sausage 主要食材:成品灌肠、蒜、香油、凉白开水、盐 分类:京菜 口味:色泽金黄,外焦里嫩,蒜香辣味浓郁 简介灌肠是一种北京特有的风味小吃,早在明刘若愚所著《明宫史》中就有记载。清光绪年间福兴居的灌肠在京城小有名气,福兴居的掌柜被称为为"灌肠普",传说其制作的灌肠为慈禧所喜。老北京的灌肠以长安街聚仙居的最好。最初的灌肠是用猪大肠灌制进淀粉、碎肉制成的,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灌肠的制作工艺发生了变化,改用淀粉加上红曲和香料灌在猪小肠中成型,而现在超市中能够买到的灌肠则把红曲和小肠都省去了,仅仅是用绿豆淀粉加香料灌制成型的一个长长的淀粉肠。 灌肠讲究用猪大肠中练出的油炸制,因此正宗的炸灌肠闻起来总有一股猪大肠的特殊味道,但现在人们出于健康的考虑已经很少用猪大肠油来炸灌肠。炸灌肠的时候须先将成型的灌肠切片,在饼铛中炸至两面冒泡变脆,即取出浇上拌好的盐水蒜汁趁烫吃。 京味炸灌肠 主料: 成品灌肠。 调味料: 蒜、香油、凉白开水、盐。 制作方法: 1、大蒜去皮洗净,捣成蒜泥,加盐、凉白开水调均,盐水蒜汁就制作好了; 2、刀两面沾些水,把灌肠切成片备用;(切灌肠最地道的切法,也是我没事在灌肠店打小掀门帘子,偷看后面老师傅偷学来的,必须要一面后一点,一面薄一些 ,这样煎出来的灌肠更脆更好吃。) 3、平底不粘锅里放入油,中低火把灌肠片煸煎至两面金黄盛入盘中,配以之前制好的蒜汁蘸时即可(也可以浇到炸好的灌肠上面)。 味道:色泽金黄,外焦里嫩,蒜香辣味浓郁,用竹签扎食,别有风趣。 鲜炸灌肠做法: 1. 将大肠翻转, 撕去肥油及脏物,里外翻洗几遍去掉杂物。放入盆内,撒点粗盐、醋反复揉搓,清洗干净,再用粗盐加淀粉揉洗,除去粘液,用清水将大肠里外冲洗干净,抹干; 2. 花椒、大料、茴香籽加少量盐捣成末,均匀地抹到大肠里面,放置15分钟,翻过来。备用; 3. 虾仁、猪里脊肉、鱼肉均切小剁碎,拌入葱末、姜末、米酒、盐、糖、鸡精,再加湿淀粉搅拌上劲。把拌好的馅灌到大肠里面,两端扎紧,扎成适当长度以便水煮; 4. 烧锅加足量清水,加适量姜、葱、花椒、米酒烧开,放入灌好的大肠改用中火煮约15分钟,捞出凉凉; 5. 麦芽糖加少量温水坐热水盆里调开,再加1小匙白醋调匀,搽到大肠外面,吊起风干5-6小时; 6. 菜油烧6成热,把大肠放入炸至枣红,捞出沥油,待凉切段装盘; 7. 炒锅加少许油烧热,爆香少许葱姜蒜末,把搽大肠剩余的麦芽糖醋汁倒入烧开,撒点香菜末,淋入少许酱油和香油,浇到大肠上,配上潦熟的芦笋, 一道色泽枣红、外脆里嫩、鲜香适口的炸灌肠就做好了。 榆次灌肠山西省中部著名小吃,源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榆次灌肠,历史悠久。在民国初年,榆次市场上经营灌肠者较多,但以大乘寺街范臭小家是祖传的灌肠经营者。清朝时,范臭小从小随父范庆林学做灌肠,民国25年后,其子范二毛又继承其业,后又传其孙范玉亭,成为四代经营灌肠世家。灌肠是用荞面为主料制成的一种面食品,其形状与烧饼相似,只是中间稍厚,四周略薄。在当地,灌肠一年四季均可食用,相比之下,春、夏、秋三季冷食为上,隆冬季节热炒最佳。在榆次,以猪血灌肠最为出名。其原料以荞面和猪血为主,选用荞面必须白而精细,选用猪血必须是“中间血”,鲜而不腐。猪血灌肠吃起来鲜香可口,浅褐色,软中有韧而富有弹性。灌肠冷食时辅以佐料,以盐、蒜、醋、辣酱为主,再滴几滴香油,食之凉爽、利口、香辣适中。热食应切块,以猪油烹炒,佐以蒜、醋,食之清香可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