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扎托佩克 |
释义 | 迄今为止,扎托佩克仍然是唯一一位在一届奥运会中包揽5000米、1万米和马拉松三项冠军的男选手。后来,人们把1952年奥运会称为“扎托佩克奥运会”,并送给他“人类火车头”的美名。由于扎托佩克还在后来的多项比赛中打破世界纪录,他又被授予“功勋体育家”的光荣称号。 成长传奇1948年,名不见经传的长跑选手埃米尔·扎托佩克与标枪选手丹娜同时入选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体育代表团,参加了第14届伦敦奥运会。扎托佩克出人意料地在男子10000米项目中夺得金牌,并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4年后的芬兰赫尔辛基奥运会,当扎托佩克与丹娜再次出现在奥运赛场上时,两人已是一对夫妇。更有趣的是,他们的生日都是1922年9月19日。在扎托佩克奋力夺取男子5000米的冠军20分钟后,他的妻子就以50.47米的优异成绩荣登女子标枪项目的王座。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又同年同月同日夺得奥运金牌——人生如此,夫复何求。第二天,两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的照片和相关报道便出现在了世界各大报刊的头版,其中的一篇报道就来自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1952年,我作为记者参加了赫尔辛基奥运会的报道工作,并有幸亲眼看到扎托佩克进行比赛的情景。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这位长跑健将在那次奥运会上一举夺得男子5000米、10000米和马拉松3项金牌,创造了奥运史上的奇迹。” 迄今为止,扎托佩克仍然是唯一一位在一届奥运会中包揽5000米、10000米和马拉松3项冠军的男选手。后来,人们把赫尔辛基奥运会称为“扎托佩克奥运会”,并送给他“人类火车头”的美名。由于扎托佩克还在后来的多项比赛中打破世界纪录,他又被授予“功勋体育家”的光荣称号。 长跑冠军扎托佩克原是一名军人,多年的军旅生活是他磨练了坚强的意志,正是这样的意志使他像在军队里那样要求自己,他每天都要跑上30公里左右。 1948年,已经26岁但是其能力还不为世人所知的扎托佩克参加了伦敦奥运会。当时他只是站在10000米比赛起跑线后的一个普通运动员,没有一个人会相信他能够最终获得该项比赛的冠军。甚至当他站在10000米比赛第一名的领奖台上时,人们也只是说:“这个捷克斯洛伐克小伙子只不过是运气好,所以才能一鸣惊人地拿到冠军。”他们似乎已经忘记了在扎托皮克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刹那,他已经领先大多数对手达300米之远这样的惊人之举了。 不过,或许正是因为在这场10000米的长跑比赛中消耗了太多体力,扎托佩克在随后进行的5000米中并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比赛之前下起了大雨,在泥泞的场地中比赛对上一场拼得很凶的捷克斯洛伐克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他不得不拖着沉重的步伐和泥浆作战。在最后一圈时,他落后于比利时选手雷夫50米左右,对于那个时候已经筋疲力尽的扎托佩克来说,这已经是相当大的差距了。但是他不愿意就这样放弃金牌,就是从这最后一圈儿开始他一边为自己鼓劲儿一边开始冲刺,最终他硬生生地赶上了40多米。尽管最终扎托佩克还是以2秒的微弱劣势惜败,但是凭借这样一种拒绝认输的精神,这个26岁的小伙子获得了当地观众欢迎。 1948年的伦敦奥运会,扎托佩克不仅收获了一金一银,同时也开始在国际田径界有了名气。当人们在4年后的赫尔辛基奥运会的赛场上看到扎托佩克时候,他已经成为男子长跑冠军的有力竞争者,而不是当初大家口中的“那个捷克斯洛伐克小伙子”。 萨马兰奇的评价20世纪奥运史上的传奇人物、捷克著名长跑运动员埃米尔·扎托佩克不幸逝世的消息传来后,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深感悲痛,十分动情地向采访他的埃菲社记者讲述了48年前他目睹这位长跑健将创造奥运奇迹的动人场面。 萨马兰奇说:“1952年,我作为记者参加了赫尔辛基奥运会的报道工作,并有幸亲眼看到扎托佩克进行比赛的情景。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这位长跑健将在那次奥运会上一举夺得男子5000米、10000米和马拉松3项金牌,创造了奥运史上的奇迹。当扎托佩克第三次冲过终点线摘走金牌时,体育场内的所有观众全体起立,并开始高呼:扎托佩克!扎托佩克!就在那一时刻,我感受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伟大。” 明年即将退休的萨马兰奇还表示,要尽最大的可能去参加这位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的长跑运动员的葬礼。他说:“如果我不能亲自参加葬礼,也要派国际奥委会礼仪官帕尔·施米特大使前去送别扎托佩克。”萨马兰奇还十分难过地说:“扎托佩克曾经为奥林匹克运动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他的逝世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素有“耐力之王”美称的扎托佩克在15年的运动生涯中先后18次刷新长跑世界纪录。1999年5月,他被国际体育记者协会评为“本世纪最佳运动员”。近年来,扎托佩克身体一直不太好。去年11月住院时,萨马兰奇曾前往捷克去看望他。今年10月底,他又因脑中风被送进布拉格一家医院进行治疗,但他的病情始终未见好转,最终于本月21日晚离开了人世,享年78岁。 梁田对扎托佩克印象1951年10月,我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团的成员到捷克参加该国建军节的运动会,在建军节的晚宴上,接待人员介绍我认识了扎托佩克。扎托佩克当时已是1948年第14届奥运会男子10000米的冠军,当他得悉我是中国的长跑运动员时,第二天下午就专程前来宾馆拜访,并送上他的几张比赛照片,难得的是他专门学写了中国“纪念”二字,并将这两字写在照片上还签了名,可见他对中国感情之深。他懂俄语和英语,我懂得少许英语,同行的代表有中国第一个女跳伞运动员沈元珍懂得俄语,故不需找翻译我们便可交谈,但他不能耽误当天的训练,我们只作了简短的交谈,拍三个合照,他就去训练了。 1958年,贺龙副总理专门邀请扎托佩克夫妇二人到中国来讲学,当时我正好在国家田径队任中长跑教练,就负起接待的任务。他住在北京新侨饭店的六楼,但从不坐电梯,而是从楼梯步行上六楼,他说这也是锻炼;到长城参观,他也登得特别快。在中国的日子里他也每天坚持训练半天,他跑变速跑200米×5+400米×20-30+200米×5时,跑每个400米正好是1分钟,我每天帮助他记时间。当时正举行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全国马拉松比赛,我和他坐小汽车沿途观看运动员的比赛情况,他说运动员开始跑得过快,后面减速太多,若匀速一点成绩可能好一些。他离开中国时,我和运动员们还到机场送行,想不到此别就没有机会相见了。 11月23日中午得知他去逝的消息,使我产生以上的回忆。我十分怀念他。 ·梁田·(作者为我国田坛名宿,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传奇运动员迄今为止,扎托佩克仍然是唯一一位在一届奥运会中包揽5000米、1万米和马拉松三项冠军的男选手。后来,人们把1952年奥运会称为“扎托佩克奥运会”,并送给他“人类火车头”的美名。由于扎托佩克还在后来的多项比赛中打破世界纪录,他又被授予“功勋体育家”的光荣称号。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上,扎托佩克和与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妻子丹娜在同一天都收获了金牌,也许是受此鼓舞,在自己的最后一项马拉松比赛中,扎托佩克将赛场变成了自己一个人的舞台。 由于此前从未跑过马拉松比赛,甚至在训练中也没有完整跑过一次这样长的距离,扎托佩克并不清楚应该在比赛中如何分配体力。于是他在赛前做准备活动时找到英国著名选手皮特斯,简单向对方介绍了自己,表示希望至少前半程和对方结伴同跑。 为了打破扎托佩克在一届奥运会中连夺三冠的梦想,皮特斯一口答应,并且起跑后速度非常快,试图打乱扎托佩克的节奏。后者对此也有所察觉,他越跟越感觉不对,连续两次询问对方这样的速度是否正常,狡猾的英国人都毫不犹豫地回答“还应该再快一点儿”,扎托佩克只好咬牙全力跟住。 有趣的是,仅仅过了半程,皮特斯就因为之前速度太快而体力透支,中途退出了比赛。这时已无人可以阻挡扎托佩克的步伐。在赛后接受采访时,扎托佩克还和记者开玩笑说,他整整一个礼拜都没法走路了。 1956年,奥运会首次来到南半球的墨尔本。马拉松金牌的争夺又一次在扎托佩克和他的老对手、法国人米蒙之间展开。米蒙在此前的奥运会中,曾3次输给扎托佩克而获银牌。最终,同样第3次参加奥运会的米蒙,终于获得了自己的第一枚奥运金牌。当扎托佩克第6个进入体育场时,米蒙和全场观众一起,用欢呼向这位伟大的对手表达敬意。 扎托佩克1943年首次参加正式比赛,从5000米到马拉松,所有的长跑项目都是他显示才华的舞台。在长达15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曾18次刷新男子长跑项目的世界纪录。他是第一位在29分钟之内完成1万米的选手,在1948年赫尔辛基奥运会后的7年中,扎托佩克又连续38次夺取1万米比赛的冠军。 扎托佩克对国际田坛的另一大贡献在于“发明”了一种怪诞的训练方法,每天完成数十组400米冲刺,以此来强化自己的冲刺能力和耐力。1975年,已经退役17年的扎托佩克被联合国授予“顾拜旦奖”,这是对他全力提倡公平竞赛的表彰。1999年5月,他被国际体育记者协会评为“本世纪最佳运动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