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扎克瑞·戈登 |
释义 | 扎克瑞·戈登(Zachary Adam Gordon),美国电影儿童演员,1998年2月15日(水瓶座)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目前居住于南加利福尼亚,就读于Oak Park California的一所公立中学。代表作品有All of Us, Robot Chicken, How I Met Your Mother,《绝望的主妇》,《24小时》等。 个人简介中文名:扎克瑞·戈登外文名:Zachary Gordon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98.2.15 星座:水瓶座 职业:学生兼职演员 代表作品:《小屁孩日记》 演艺经历:电影演员 电视剧演员 配音演员 喜欢的运动:篮球 乒乓球 爱好:唱歌 跳舞 (Hip Hop ) 读书 理想:创作并导演自己喜欢的故事 最新电影作品:小屁孩日记2(2011) 主要作品24小时24 Hours(2001) 老爸老妈的浪漫史How I Met Your Mother(2005)(第四季第15集) 乔治亚法则Georgia Rule(2007) 性和死亡101Sex and Death 101(2007) 国家宝藏:夺宝秘笈National Treasure 2(2007)----Lincoln Conspiracy Kid 四个圣诞节Four Christmases(2008) 布鲁姆兄弟The Brothers Bloom(2008)----Young Bloom 低级学习Lower Learning(2008)----Frankie Fowler 马达加斯加2:逃往非洲Madagascar: Escape 2 Africa(2008) 圣诞狗狗Santa Buddies(2009)----Paws(配音) 爆炸头武士:复活Afro Samurai: Resurrection(2009) 比佛利拜金狗2Beverly Hills Chihuahua 2(2010) 小屁孩日记Diary of a Wimpy Kid(2010)----Greg 全面搜寻圣诞狗狗 The Search For Santa Paws(2010)----Paws(配音) 小屁孩日记2Diary of a Wimpy Kid :Rodrick Rules(2011)----Greg 小屁孩日记3Diary of a Wimpy Kid: Dog Days(2012)----Greg 演艺经历Zachary在成为电影演员之前曾在许多电视剧中参与演出,从2006年开始,他出演的剧集包括All of Us, Robot Chicken, and How I Met Your Mother(老爸老妈罗曼史) 。 后来他也曾经在2008年《绝望的主妇》(Desperate Wives )和2009年一月份播出的《24小时》中演出。第一次登上大银幕的 Zachary 便凭借在与Jennifer Lopez and Jane Fonda合作的影片Gorgia Rule 中的出色表演赢得了 Young Artists Award 大奖 ,。自此,Zachary的大屏幕生涯便一发不可收拾。2007年,他在影片《国家宝藏2:夺宝秘笈》中饰演young Bloom, 在《布鲁姆兄弟》中饰演 Adrien 。与此同时他还不断参与电视剧的演出。 2010年上映的电影新作《小屁孩日记》中Zachary饰演小主角Greg Heffley 。这部电影将会使Zachary真正成为一个儿童电影新星。 目前,Zachary正在忙于拍摄2011年上映的《小屁孩日记2》,在第二部中,无疑,Zachary将会继续出演那个聪明惹事的Whimy Kid ,小男孩Greg Heffley 。Zachary极具配音天赋,并且在 Ni Hao Kai-lan 中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 他在其中为San San担任配音工作。他也同样在剧集 Bubble Guppies中为Gil 配音,而在将上演的Beverly Hills Chihuahua 2中,Zachary也担任Papi Jr的配音。 作品简介《小屁孩日记》基本信息 电影:《Diary of a Wimpy Kid 小屁孩日记 》 其他中文名:小鬼日记、逊咖日记 国家/地区:美国上映日期:2010年4月2日(美国) 类型:喜剧/家庭 剧情简介 影片改编自杰夫·金妮的畅销漫画小说,故事的 小鬼日记 一本讲述初中小学生在学校生活与家庭、朋友之间的种种趣事的图文小说,在全球造成了难以想像的轰动,各个国家畅销无比,经久不衰,如今更是被搬上大银幕,这就是杰夫·金尼所著的《小屁孩日记》。对于这本小说造成的成功,杰夫·金尼倒有些无心插柳的感觉:“必须要承认一点,当初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预计到它将来所造成的轰动。我只是在努力创造一个极具现实主义风格的男孩形象,而且我是带着成年人的心态去写这个人物,所以我在看来,格雷就是一个缩小版的成年人。我并不想让这本小说变成那种专门哄骗小孩的幼稚儿童读物,同时,我又尽量不以那种高高在上的成人口吻去对待他们,在这两者中我想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让大人们觉得很有价值,又让小孩看得很开心。” 对于这本小说的首度电影化,杰夫·金尼也谈了一些自己的意见:“这本小说能够改编成电影,是一件让我开心同时也感到忧虑的事情。电影是一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媒介,《小屁孩日记》的电影化肯定能够让许多看不进书的小孩也能够感受到这个故事,但是我很担心电影会变成一个很普通很大路的儿童校园电影。这种电影我看得实在太多了。所以当和电影制作人在洽谈电影版本的实际操作时候,我就提出了一个意见,希望这部电影能够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特别是在对主人公的刻画上。格瑞格在小说里的形象是循序渐进的,观众通过一册又一册的书才能逐步挖掘出格瑞格的性格,但在电影版本里,必须在头十分钟里就要让观众明白这是一个多么与众不同的小孩。” 对于杰夫·金尼提出的这个要求,最为难的怕是杰姬·菲尔戈与杰夫·菲尔戈夫妻了。两人在2008年《年轻的美国人》里尝试剧本创作之后,《小屁孩日记》成为两人担任编剧以来最重大的一次改编计划。谈起《小屁孩日记》的剧本创作,杰基·菲尔戈说:“首先我们要确定的就是对格瑞格的形象塑造,因为格瑞格实在有太多传奇可以写了,而这部2个小时的电影只能选取最能代表他的事迹。格瑞格真实,幽默,自信,鬼点子多,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小孩。原著的结构比较随意和松散,而在电影里我们选定了一条故事主线,就是格瑞格如何同他的朋友相处。友谊,是电影里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儿童文学的银幕之旅为电影版《小屁孩日记》担任导演一职的,是在去年成功执导了同是儿童题材的《流浪狗之家》的托尔·弗洛伊德桑尔。对于自己的这部新作,托尔·弗洛伊德桑尔说道:“很多人想起这个时候的小孩,总是会感觉到叛逆,糟透了,不听父母的话,有太多古怪的想法等等,实际上,我觉得这都是一个正常的小孩所必然经历的过程,一个小孩子有这些特点,却恰恰说明了他们是如何的比圆滑世故的大人更加有魅力。就像大人觉得格瑞格必须去读初中,因为他要在这里才能学习,而格瑞格却觉得自己在家里,在商店里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相反,在初中的校园里却要面对那些令人苦恼的事情,例如和同学虚伪的相处,被人欺负,当众被人嘲笑,格瑞格不想去学校,因为他不想陷入这种尴尬的境地,而这些话他认真的对父母说,父母却会觉得自己的小孩是在大惊小怪。敲,究竟是谁不尊重谁呢?” 看了原著许多遍的托尔·弗洛伊德桑尔,决定把这部小说用他最理想的方式改编成电影:“我对这部电影定的主基调就是励志。我希望让大人能够在这部电影里回想起自己的初中时光,尽管它可能不那么美好,但毕竟都已经过去了。我们只有在小孩子的时候才有权利做那么多有趣的事,因此希望看到这部电影的父母,能够对自己的孩子也宽容一些。格瑞格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男孩,他的青春期具有相当典型的特征,是一个大家都能感觉到的‘模范人物’,与此同时,电影里还有一个他的死党,罗尼,罗尼要听父母话一些,因此却变得有些迟钝,通过这两个小孩,整部电影的故事就慢慢展开了。” 最后托尔·弗洛伊德桑尔还畅谈了关于续集的构想:“这个故事可以继续拍下去,拍3部,拍6部都可以,这得看我们的改编是否可以得到观众的认可。我希望格瑞格能够伴随我们一起成长。” 花絮·本片改编自杰夫·金尼的同名作品。这套图文小说是以互联网的在线连环画的形式出现的,随着其中的第一集故事于2007年被装订成册并出版发行,此后连续3年都位居于《纽约时报》的畅销儿童读物的列表当中,并且至少被翻译成了33种语言,畅销数十个国家。 ·影片在筹拍过程里挑选了多名童星作为本片的备选,最后在开拍前夕才确定由扎克瑞·戈登主演。 ·影片用了4个月的时间拍摄。 ·在讨论本片的分级时,制作组曾经有过一些争议。有工作人员认为本片的年龄群应尽量低龄化,但也有人认为本片应该考虑到13岁以上的观众,尤其是成年人。最终本片按照PG级别来进行拍摄,分级也定为PG。 幕后制作充满了鬼点子的小屁孩们 一本讲述初中小学生在学校生活与家庭、朋友之间的种种趣事的图文小说,在全球造成了难以想像的轰动,各个国家畅销无比,经久不衰,如今更是被搬上大银幕,这就是杰夫·金尼所著的《小屁孩日记》。对于这本小说造成的成功,杰夫·金尼倒有些无心插柳的感觉:“必须要承认一点,当初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预计到它将来所造成的轰动。我只是在努力创造一个极具现实主义风格的男孩形象,而且我是带着成年人的心态去写这个人物,所以我在看来,格瑞格就是一个缩小版的成年人。我并不想让这本小说变成那种专门哄骗小孩的幼稚儿童读物,同时,我又尽量不以那种高高在上的成人口吻去对待他们,在这两者中我想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让大人们觉得很有价值,又让小孩看得很开心。” 对于这本小说的首度电影化,杰夫·金尼也谈了一些自己的意见:“这本小说能够改编成电影,是一件让我开心同时也感到忧虑的事情。电影是一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媒介,《小屁孩日记》的电影化肯定能够让许多看不进书的小孩也能够感受到这个故事,但是我很担心电影会变成一个很普通很大路的儿童校园电影。这种电影我看得实在太多了。所以当和电影制作人在洽谈电影版本的实际操作时候,我就提出了一个意见,希望这部电影能够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特别是在对主人公的刻画上。格瑞格在小说里的形象是循序渐进的,观众通过一册又一册的书才能逐步挖掘出格瑞格的性格,但在电影版本里,必须在头十分钟里就要让观众明白这是一个多么与众不同的小孩。” 对于杰夫·金尼提出的这个要求,最为难的怕是杰姬·菲尔戈与杰夫·菲尔戈夫妻了。两人在2008年《年轻的美国人》里尝试剧本创作之后,《小屁孩日记》成为两人担任编剧以来最重大的一次改编计划。谈起《小屁孩日记》的剧本创作,杰基·菲尔戈说:“首先我们要确定的就是对格瑞格的形象塑造,因为格瑞格实在 有太多传奇可以写了,而这部2个小时的电影只能选取最能代表他的事迹。格瑞格真实,幽默,自信,鬼点子多,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小孩。原著的结构比较随意和松散,而在电影里我们选定了一条故事主线,就是格瑞格如何同他的朋友相处。友谊,是电影里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儿童文学的银幕之旅为电影版《小屁孩日记》担任导演一职的,是在去年成功执导了同是儿童题材的《流浪狗之家》的托尔·弗洛伊德桑尔。对于自己的这部新作,托尔·弗洛伊德桑尔说道:“很多人想起这个时候的小孩,总是会感觉到叛逆,糟透了,不听父母的话,有太多古怪的想法等等,实际上,我觉得这都是一个正常的小孩所必然经历的过程,一个小孩子有这些特点,却恰恰说明了他们是如何的比圆滑世故的大人更加有魅力。就像大人觉得格瑞格必须去读初中,因为他要在这里才能学习,而格瑞格却觉得自己在家里,在商店里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相反,在初中的校园里却要面对那些令人苦恼的事情,例如和同学虚伪的相处,被人欺负,当众被人嘲笑,格瑞格不想去学校,因为他不想陷入这种尴尬的境地,而这些话他认真的对父母说,父母却会觉得自己的小孩是在大惊小怪。敲,究竟是谁不尊重谁呢?”看了原著许多遍的托尔·弗洛伊德桑尔,决定把这部小说用他最理想的方式改编成电影:“我对这部电影定的主基调就是励志。我希望让大人能够在这部电影里回想起自己的初中时光,尽管它可能不那么美好,但毕竟都已经过去了。我们只有在小孩子的时候才有权利做那么多有趣的事,因此希望看到这部电影的父母, 能够对自己的孩子也宽容一些。格瑞格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男孩,他的青春期具有相当典型的特征,是一个大家都能感觉到的‘模范人物’,与此同时,电影里还有一个他的死党,罗尼,罗尼要听父母话一些,因此却变得有些迟钝,通过这两个小孩,整部电影的故事就慢慢展开了。” 最后托尔·弗洛伊德桑尔还畅谈了关于续集的构想:“这个故事可以继续拍下去,拍3部,拍6部都可以,这得看我们的改编是否可以得到观众的认可。我希望格瑞格能够伴随我们一起成长。”其他之前曾经在迪斯尼电影集团做过执行总裁的尼娜·贾克布森(NinaJacobson)也将会以制片人的身份参与到《小屁孩日记》的制作当中,她解释道:“到了中学之后,孩子们不再像自己的童年那样可爱聪明、无忧无虑,但是距离他们真正步入成人时期,还有好几年的时间呢……所以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这都是一段相对尴尬且不明就里的阶段,既脱离了天真,又与青春期的成长差着一大截,那种感觉就好像是被卡在了什么地方,进退两难,浑身上下都透露着不对劲的信息。” 随着年轻的读者将原著小说奉为一种文化现象,好莱坞也抛出了橄榄枝,他们希望将这个围绕着格雷格建立起来的世界——包括他的朋友们和家人,改编成一部电影作品。毫无疑问的是,杰夫·金尼的作品在聚集到一起准备将其搬上大银幕的电影人中间,引发了真实的热情和兴奋度,尼娜·贾克布森说:“金尼创造出来的是一些真诚且原创的故事内容,感觉上与我以前看到的任何同类型的文学作品都有着明显的差别,带给我的是一种与众不同的阅读享受。我把小说拿给我的孩子们看了,他们并没有陷入一种让人无法忍受的歇斯底里,我们都非常喜欢这本书,觉得里面的内容很有趣。与此同时,金尼还运用了一种聪明、久经世故的写作手段,让我恍惚产生了一种‘拉里·戴维(Larry David)回到了中学时代’的感觉,想象一下他在电视剧《抑制热情》(Curb Your Enthusiasm)中被群起而攻之的窘境……格雷格的自我感觉过于良好了,根本就没意识到他在别人眼中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蠢货。” 为影片创作了改编剧本的分别是杰夫·犹大(Jeff Judah)和他长久以来的写作搭档盖比·萨克斯(Gabe Sachs),另外两位则是夫妻档编剧杰基·菲尔戈(Jackie Filgo)和杰夫·菲尔戈(Jeff Filgo),犹大说:“我阅读小说的时候,就好像正在看着的是自己初中时所经历过的装模作样和糊涂事,那是一本充满了回忆的剪贴簿……在我看来,走上大银幕的小主人公格雷格要尽量显得自然一些,因为我上中学那会儿,就经常会做一些自认为很酷的事情,然后又很快发现,原来自己不仅不酷,简直就傻到家了。”导演托尔·弗洛伊德桑尔(Thor Freudenthal)则补充道:“在杰夫·金尼描述孩子们的感觉和行为时,他选择的是以一种真实且幽默的方式,达到喧嚣、吵闹的结果。如此看来,格雷格的身上应该结合的是每一个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糟糕的本能和判断力。” 类似于“小屁孩”这样的字眼,同时出现在原著和改编电影的标题中,而这也成了格雷格身上突显出来的相对最重要的特质之一,他陷入了每一个孩子在上中学的时候都有可能面对的噩梦当中。另外,他还是家里“最不重要”的第二个小孩——他上面有一个傲慢无礼的哥哥罗德里克,下面则是一个年仅3岁的弟弟尼……不过,发生在这个“小屁孩”身上的第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时间范围却敲定在了6年级到8年级——即初中时代,主要讲述他是如何尝试着在无止境的羞辱与谩骂中摆脱这种令人尴尬、丢脸的境地的。 为了让杰夫·金尼的小说以一种可信的姿态登陆大银幕,几位电影人下定决心,首要的任务是把所有人物都以一种最为真实的原貌从平面变得立体,特别是格雷格带有缺陷的天性和真诚……在改编的过程中,金尼所提供的则是最基本的洞察力和远见,编剧之一杰夫·菲尔戈说:“对于我们共同完成的剧本来说,金尼本身就代表着无法衡量价值的巨大财富,对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他总是能够做出相应的回答,比如说,‘格雷格会这么做吗?’或是,‘格雷格最好的朋友罗利会怎么做呢?’与此同时,金尼还看了每一次的剧本大纲和手稿部分,然后给予了珍贵的反馈和回应。”杰夫的妻子——同时也是他的写作伙伴的杰基·菲尔戈接着说:“你能从格雷格的身上找到交替出现的各种品质,有不安全感、敢作敢为、害羞、滑稽、痛苦和善良,我相信,每一个真正和孩子接触过的人,都能了解他们在不同的时间、因为不同的事情而做出的不同的反应,时不时地就会吓你一跳。在我看来,这些全部是属于我们编剧不得不面对的挑战,那就是确保格雷格与他的朋友们能够将他们的品质和缺陷全部从文字转换成影像的形式。” 让人感到无比欣慰的是,原著小说提供了一部电影作品所需要的全部基本的组成元素,只除了结构松散的讲故事方式,毕竟杰夫·金尼拟定的是一种日记的表现手法——这也迫使着电影人们必须着手寻找到一个更强烈、更具有叙述性的改编理念,所以他们决定让影片主要对焦在格雷格和罗利之间的友谊上,他们是一对从小学一年级就认识的好朋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