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曾仲斿父铜方壶
释义

春秋 曾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通高66.7厘米 底长30.8厘米 底宽23.8厘米

1966年湖北省京山县苏家陇出土

壶为古代盛酒器或盛水器。青铜壶始见于商代,西周壶一般为圆形,春秋壶多扁圆而方,战国的壶则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样式。发展到汉代,大的圆形壶称为锺,方形壶则称为钫。

曾仲斿父铜方壶,器体高大,纹饰精细,显示了其主人高贵的身份。壶上刻有十二字铭文,其大意为“曾仲斿父用上等金属铸造宝壶”。铭文所提到的国家是周代被分封到汉水流域的曾国,然而在群雄争霸的年代,这个诸侯国很早就销声匿迹了。该壶为我们踏寻这个古国的人文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壶是古代盛酒或盛水器,始见于商代,春秋战国尤为盛行。春秋壶多扁圆而方,贯耳,圆足;周代的壶一般为圆形,长颈,大腹,有盖,兽耳衔环。

此壶器体高大,通体以波曲纹为基调,动静呼应,虚实相谐。阴刻与阳刻,宽与窄的变化形成节律,气势凝重而华丽。与此器同墓出土的还有鼎、簋、鬲、豆等共计97件,其主要礼器组合为九鼎八簋(缺一簋),按周礼,只有周天子才能用“九鼎八簋”。但铭文告诉我们,该墓的墓主人只是一位曾国的上层贵族,据该墓另外几件铜器铭文“曾侯仲子斿父”可知,墓主为曾侯次子,是没有资格用这么高规格的礼器的。这显然是西周晚期以后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地方诸侯僭用天子之礼而出现的现象

铭文中记载的曾国,在历史文献中却不见其踪影。而历年在汉淮地区发现的曾国青铜器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分布甚广,其中尤以曾侯乙墓最为著名。学者们研究发现,青铜器铭文记载的曾国,其实就是文献中记载的随国。因此,曾仲斿父壶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其高超的制作水平,还为我们揭开千年曾国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4: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