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曾小龙 |
释义 | 广东教育学院教授个人简介曾小龙,男,现任广东教育学院副院长、生物学教授。1963年3月出生,汉族,广东丰顺人。1987年6月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生物学专业本科毕业,1987年7月分配到广东教育学院任教,其中:1988年9月至1989年1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实验室主任培训班学习,1990年9月至1992年7月在华南师范大学植物学硕士课程班学习,1993年9月至12月在华中师范大学参加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举办的高等学校干部进修班学习,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作为“广东第五批高层次管理人才”出国学员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留学,2007年9月在职攻读中山大学生态学专业博士学位。1997年7月任生物系副主任, 2000年7月任生物系主任,2009年1月任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副院长。1998年12月评为副教授,2008年12月评为教授。 主要社会工作广东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暨广东省生物科学普及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植物生理学会理事。 获奖况情曾获全国模范教师(2007)、南粤教坛新秀(1998)。曾获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主讲课程《微生物学》、《食用菌生物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微生物学、生物生理生化、环境科学和生物学教育领域的教学与研究,着重食用菌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应用的研究,以及基于中小学基础教育方面生物学教学教育和生物学科专业的研究等。 在本学科研究领域中,一是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系列珍稀食用菌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形成了成熟的研究方法,推动了食用菌的试验研究和在药理等方面的应用。二是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特别是在生物学、科学等中小学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尝试,同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生物学教育领域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三是多年从事生物学科专业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熟悉本学科的基本特征、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学科的教学规律,在任生物系主任期间,除了原有的生物科学本科师范专业外,设置了生物工程本科、园艺技术专科等非师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 主持或作为主要参与者参加的科研项目虫草素降血糖作用的研究与应用(排名第3) 广东省科技厅(项目编号:2007A020300008-6 2007-2010年)。 主要研究成果珍稀食用菌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水质的净化,中学生物教学模式、教学行为及其改革的探讨,生物高考及其他相关考试的研究等。先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大学教材及大型科普著作5部。 代表性论文(著作)一、学术论文 1、添加香蕉和不同激素成份的培养基,对虎头兰原球茎器官分化的影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7:36-39 独著; 2、石耳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 中国中医药杂志1998,5(5):50-51 第一作者; 3、食用菌与癌症的免疫疗法 广东科技 1998,10 第一作者; 4、杏鲍菇对小鼠胃排空的影响 中药材 2006,29(11):1226-1227第一作者; 5、白灵菇提取液对小鼠胃排空的影响 中国食用菌 2006,25(6): 27-28独著; 6、姬松茸多糖化学组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国食用菌2007,26(1):3-6第一作者; 7、虎奶菇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 中国食用菌 2007,26(5):3-7 第一作者; 8、灰树菇提取液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 中药材2007,30(12):1576-1578 第一作者; 9、抗组氨酰-tRNA合成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29(5):606-610 第一作者。 二、教研论文 从高中生物科会考看中学生物学教学改革 生物学教学1998,6:14-16第一作者。 三、著作 1、《二十世纪科技与教育成就大观——生物技术成就大观》,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9月, 主编及参编; 2、《21世纪科技与教育发展大观》,中国人事出版社,2001年1月,主编及参编; 3、《食用菌栽培学》,天津科技出版社,2000年8月,主编及参编; 4、《高中生物—校本培训指导手册》,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编者之一(10万字) 中国达人秀选手曾小龙,四川达州人,34岁,功夫茶服务员。 参加20111204期达人秀 梦想:回成都开茶馆,与家人团聚。 淳朴的语言,真挚的感情 一句“没有三两三,不敢上梁山,没有八两八,不是好爸爸”更是成为了他的代名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