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曾苏 |
释义 | 复制搜索 浙江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浙江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药品和保健食品审评专家、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药学会常务理事及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浙江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理事、浙江省经贸委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专家咨询组成员、杭州市新药港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J Chin Pharm Sic》和《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副主编、《中国现代应用药学》常务编委、《Asian J 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中国药学杂志》、《药物分析杂志》、《药学教育》、《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药品与食品分析》编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药学专业二等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浙江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一层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及全国优秀教师奖章获得者、浙江省优秀教师。主持并完成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和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浙江省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和省部级课题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和国家新药证书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收录70余篇,主编著作4部。 工作研究领域 (1) 手性药物分析:采用手性色谱等方法,分离与测定对映体杂质,控制手性药物的质量;建立生物体液中药物对映体的分离与定量测定方法,研究药物对映体的体内外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和药理作用机制的立体选择性; (2) 药物在生物体内转运与代谢:建立生物体液中药物的分离与测定方法,应用caco-2,MDCK,Bcap37/MDR1和MDCK/MDR1细胞、CYP、UGT、PXR等转基因细胞、微粒体与动物等模型,研究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在生物体内转运与ADME、诱导与抑制作用、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药动学; (3) 转基因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应用:采用克隆与DNA重组技术,研究药物代谢酶、核受体、药物转运体等转基因细胞系,建立快速、大规模的化合物ADME特性筛选模型; (4) 药物质量控制:采用现代分析手段,研究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制订药品的质量标准,研究药品的稳定性。 东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教授讲师,中共党员,1962年9月生,浙江常山人。研究方向为环境微生物、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主持省级重大课题1项、其它省市科技项目3项;参加“863”、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5项;主持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等30多项。已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的教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荣获2007年国家精品教材;获国家环保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环境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建设厅优秀设计奖1项。 1996年和1999年作为访问学者在日本和美国进行学术交流,1998年至2003年还作为联合国地球环境基金(GEF)的中国专家组成员。曾获国家环保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及江苏省环境厅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优秀设计二等奖各一项,以及多项其他科技创新奖项。 曾苏教授是国内在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领域的专家,曾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南京天井洼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及BOT运营管理”、“淮阴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研究”(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南京市有害固体废弃物处置技术研究”(该项目获得国家环保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小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与市场化运作示范”(江苏省科技招标项目,BS20044003)、“工业企业排放污泥中重金属的提炼”(南京市创业投资基金项目,2002创基214)、“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技术研究与市场化管理示范项目”等课题。 在水处理领域内,除了承担国家“八五”计划课题“863”研究课题之外。还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南京电子网板厂污水处理工程等几十项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工作。凭借在以上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使东南大学环境工程学成为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的主力军。 复制搜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