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曾氏十堂 |
释义 | 曾氏十堂,是指湖南省双峰县曾国藩故里旅游景区内的各旅游景点,包括:富厚堂、白玉堂、黄金堂、大夫第(敦德堂、奖善堂)、万宜堂、修善堂、有恒堂、华祝堂、文吉堂等。 内容简介曾氏十堂,是指湖南省双峰县曾国藩故里旅游景区内的各旅游景点,包括:富厚堂、白玉堂、黄金堂、大夫第(敦德堂、奖善堂)、万宜堂、修善堂、有恒堂、华祝堂、文吉堂等。 十堂解密曾国藩兄弟五人的发达及其后世子孙的有为,在其家乡荷叶影响深远,曾氏可以说是名门望族,对其庄园有顺口溜曰:“修善奖善,敦德有恒,黄金白玉,富厚万宜”,其意是指曾府庄园气派。而华祝堂为曾国潢修建万年堂时的临时住处,文吉堂只是曾氏家族的管庄,故未编入顺口溜。 曾氏“十堂”之说,其实曾氏修建的只有八堂,华祝堂只是买的临时住处,后又出卖,文吉堂为管庄,曾家曾对此二庄屋有所有权,故称“十堂”。曾氏所建的八堂又分两类:一类是其祖父辈修建的,规模不大,结构简单,如白玉堂、黄金堂,这两堂在曾氏兄弟手里有所改建和扩建,也显得气派了;另一类是曾氏兄弟发迹后修建的,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富厚堂、奖善堂、敦德堂、有恒堂、万宜堂、修善堂。 曾国藩对屋堂的要求是“不尚华美”。曾氏兄弟后来的屋堂为何都大气,华美呢?源于咸丰二年(1852年)其母江太夫人病逝后,为母开堂作吊,仅中餐就有240席,分3次才开完,其父咸丰七年去世,只能开流水席,兄弟五人感到不体面,就急于广置田宇,战胜太平军后,曾家“打开南京发洋财”就在家乡大兴土木。 堂名富含典故,意义深远 白玉堂原名白杨坪,曾家于道光28年(1848年)对老屋改建,其时曾国藩升任内阁子士兼礼部侍郎,道光29年升授礼部右侍郎,后又署兵部右侍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为适合于改建后白杨坪的气派,又显示家庭的荣耀,也有对儿子曾国藩仕途辉煌腾达的纪念,咸丰元年,曾国藩之父曾麟书将原白杨坪更名为“白玉堂”,取“白玉为君堂”之意,(《乐府诗集·相逢行古辞》有诗云:“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讲的是富贵之宅)。曾府分家后白玉堂为其六弟曾国华的庄园,曾国藩的叔父高轩公无后,辅曾国华为嗣。 黄金堂原名腰里,因与修善堂进行区别又叫下腰里,修善堂叫上腰里,道光28年(1849年)改建,咸丰元年十一月曾国潢过火居住,取名“黄金堂”,意为“黄金为君门”,同白玉堂指“富贵之宅”,也寓意家庭兴旺,地位显赫。曾府分家曾国藩分得黄金堂,这是曾国藩在其父辈那里继承的家业。 修善堂是曾氏所建八堂中规模最少的,花资也不多,深得曾国藩的赞许,修善堂房屋布局新颖别致,不同于锁形的白玉堂、黄金堂,也不同于四合院式的富厚堂,它像两把以正厅为对称轴连接起来的“F”形古式铜锁钥匙!曾国藩四弟曾国潢于咸丰九年(1859年)冬从黄金堂移居修善堂。曾国藩于咸丰十年二月二十四日的家书中赠联曰:“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修善堂取“积德行善之意”命其堂名。曾国潢一生未外出做官,也未随曾国藩外出征战,只在乡间协办团练,长期居乡理家,白玉堂、黄金堂、修善堂、万年堂、有恒堂、富厚堂都是由他为主进行修建的。 敦德堂、奖善堂和竹亭公祠合称大夫第,坐落于荷叶镇大坪村,大夫第是曾氏庄园中规模最气派,建筑最华丽的,宅地总长600多米,宽约230米,总面积13万多平方米,三处建筑结构相似,每处都是三正六横,故有“九正十八厅”之说,敦德堂、奖善堂各有房子一百零八间,竹亭公祠有房48间,三处建筑共有天井24个。敦德堂、奖善堂均是右边第三进为书房,书房前是一块大空坪。大夫第是由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设计,在曾国藩关心下,曾国荃出资并亲自组织新建的,历时八年耗资巨大。富丽堂皇,曾遭曾国藩多次写信规劝与批评,大夫第是曾国荃的庄园,其规模大有光宗耀祖的气派,曾国荃咸丰九年十二月移居新宅大夫第。曾国藩在咸丰十年二月二十四日的家书中赠联曰:“入孝出忠,光大门第;亲师取友,教育后昆。”敦德堂、奖善堂取名意是积德行善,将来子孙后代有个好报应。“敦德”语出《礼·中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讲的是“敦厚积德”,光宗耀祖,封妻荫子。而享誉乡里是曾国荃的真实目的。大夫弟主体工程于咸丰九年完工,大夫第完工后,在曾国藩的催促下,曾国荃赶赴军营,敦德堂交长子曾纪瑞管理,奖善堂交冲次子曾纪官管理。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攻破南京后,曾国荃告假回家,住大夫弟。 有恒堂坐落于荷叶镇新建村,为曾国藩的季弟曾国葆的庄园,曾国葆无子,抚曾国潢的次子曾纪渠为嗣,有恒堂是曾国藩资助,曾国潢代曾国葆在家建造的,曾国葆于同治元年(1862年)病死于南京军营中,他在安徽战争中多次立功,在攻克安庆中也立过大功,一直未得到封赏,死后追封二品,其抚子曾纪渠也因父受到诰封。有恒堂房屋布局比较讲究,由一正四横共72间房屋及空坪、旗座、池塘、外加围墙组成。有恒堂的命名,是根据曾国藩的“立志贵有恒”的教导而取意的,曾国藩期望子侄辈立志成才,“积苦能学”,他常以“子侄读书有恒为慰”。同治二年(1863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曾国藩在信中教导侄儿纪瑞说:“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有恒堂建成于同治二年。 富厚堂坐落于双峰县荷叶镇富托村鳌鱼山下,这里原是曾府的一处庄屋,早在咸丰七年,曾国藩因父亲去世“丁艰”在家,在此建有思云馆,在其后所建的富厚堂围墙之内,一栋独立的二层楼房,建筑面积500余平方米,富托曾府分家时分给了曾国荃。同治四年(1865年)秋,素无终身官场打算的曾国藩,准备先动员家眷回籍“立家作业”,自己以后再作引退,因其妻欧阳夫人对旧居黄金堂“素不以为安”,即令其子曾纪泽“回湘禀商两叔”,移兑富托庄屋,由曾国潢、曾国荃、曾纪泽经手主持,依照候府规模,花十年功夫营造了富厚堂。富厚堂占地四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为土石砖木结构,是典型的沿中线对称的明清回廊式建筑群,内有八本堂、求厥斋、归朴斋、世芳馆、思云馆、八宝台、辑园、凫藻、棋亭、藏书楼各种建筑。富厚堂主楼也叫八本堂于同治五年七月修整完工,八本堂的修建是按曾国藩的“屋宇不尚华美,却须多种竹柏,多留菜园,即占去田亩,亦自无妨”之意,堂前屋后,有山有水,场地宽阔,为其后修建藏书楼、书斋等设施留足了地盘,故用钱七千串,花费较大,因此其子曾纪泽受到父亲的严厉指责。同治五年(1866年),曾府除曾国藩外,全眷住进了富厚堂新屋。富厚堂命名应取《汉书·为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或《管子》一书中:“田宅富厚,足居也”之语,曾国藩封侯,取“富厚如之”之意名其堂,应是名符其实。曾国藩有生之年未在富厚堂居住过,对富厚堂界定为故居颇有争议,但文物部门认为富厚堂作为清代一幢规模巨大的仿宋、明四廊风格的建筑群体,保护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富厚堂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宜堂坐落于双峰县荷叶镇峡石村,占地5000平方米,是一栋至今保存较完整的具有典型明代风格的曾府庄园,它历经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却风姿依旧。万宜堂建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是曾国藩四弟继黄金堂,修善堂后修建的最为气派的住宅。万宜堂命名之意,据曾国藩家教训示:“耕读传家”就能“绵延世泽”。曾国潢由此取“万代千秋”、“宜室之典”。意为夫妻和睦,家庭和顺,代代相传。 华祝堂是曾国潢修建万宜堂的临时住处和管庄,后出售,在万宜堂对面100米处,华祝堂堂名典出成语“华封三祝”,意思是华祝堂主人愿自己长寿,富贵,多子孙。 文吉堂是曾府的庄屋,坐落于双峰县荷叶镇星球村,古时“文”是一种礼乐制度;“吉”即善、利,文吉堂主人以顺从礼义,求幸福吉利而名其堂曰“文吉”。 纵观曾氏修建的八堂和两处管庄,共“十堂”的改名命名,其来源分两类,一类出自古书、典籍,如:白玉堂、黄金堂、修善堂、敦德堂、奖善堂、富厚堂、华祝堂、文吉堂。一类出自曾国藩家书,如:有恒堂、万宜堂。无论出自哪里都含意深远,富含文化底蕴,体现出是官宦之家,读书世家,富贵人家,也不失激励居家之人及其后世子孙奋发向上,有所作为之意。 精心选址,屋宇轩昂 曾国藩兄弟五人发迹后,最后的归宿屋堂,富厚堂、万宜堂、白玉堂、大夫第、有恒堂五大堂,无论从地理、风水还是环境来讲都是一流的上等屋场,可以说是既适应风水理论,又不失其科学性。乡间有传说曾氏是曾国藩上几代人都喜欢看地且会看地,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将荷叶所有上好屋堂地和坟山地,通过各种不同手断居为已有。 富厚堂坐北朝南,北倚半月形鳌鱼山,从东、北、西三面把富厚堂围住。远观,富厚堂就象坐于围椅之中,四周自然环境优美,后山林木茂密,古树参天,门前是一片开阔平地,为上好良田,涓水河悠悠环抱,平地四周峰峦叠峰,群山环抱。 从前富托鳌鱼山下是一片良田,田中螃蟹极多,当地人叫螃蟹地,有风水先生曾言此为“鳌鱼起浪”、“蛟龙腾海”的宝地。星冈公在世时曾言于曾国藩曰:“孙儿能不能干,将来买下鳌鱼那片田地,那是一处‘龙腾大海’的上等好地,不葬坟,也得建房才可”,父亲竹亭公讲那是“鳌鱼下滩”的活地。早年的曾国藩察看此处后,也有意到此买田建房,后来曾府果真买下了这片上好良田,曾国藩曾悄悄登上涓水河对面山上察看,又爬上鳌鱼山仔细审视,觉得很适合建一好庄园,曾府分家却将此处的田地和当时曾家建的管庄分给了曾国荃。同治四年(1865年),有意引退的曾国藩计划在家乡建一处不失大气的庄园,便令子曾纪泽回乡与二位叔父(曾国潢、曾国荃)商量,后在曾国藩的授意之下,曾纪泽与叔父曾国荃移兑了富托的庄屋和附近的田地,建起了这既具候府规模又古朴大方,既有雕梁画栋,又不显富丽堂皇的庄园。 万宜堂相传曾国潢在此建屋前是一块大草坪,附近的人常在此放牛,人称“万牛坪”。后一外地风水先生游历途经湘乡荷叶,借住曾国潢家,曾国潢见此人颇有学问,待之亲密,一日曾国潢陪其游历至今万宜堂时,风水先生说:曾先生乃当地豪门大户,修善堂风水平常,何不泽一上等阳宅建华夏?曾国潢问曰:先生在荷叶游是否发现有上等屋堂地?游人手指大草坪说:你没发现这大草坪,水草茂盛,实是上等宅基地?然后两人步入草坪,又登上今屋后的卧龙山,细细观看。经风水先生指点曾国潢买下了这一大草坪,建起了他自己的华堂,初名万年堂,后更名万宜堂。万宜堂背倚卧龙山,门朝波萝峰,坐北朝南,大门正对鸡公岭的百步石级,寓意步步高升。堂前一小溪经过,溪那边便是土地平旷的上等良田,视野开阔,地理风水极佳,如果爬上对面的波萝峰久久注视万宜堂,一幅清晰的图画会呈现在你的眼前,犹如一位绝色美女,正在溪边沐浴梳妆,群山为浴池之边,农田为浴池之底,溪流似向浴池加注的温泉,堂屋青瓦是美女的青丝,屋脊正中的琉璃宝顶是青丝中的发簪,白色的山字墙垛是美女的玉体。走近万宜堂,站立于堂屋宽大的坪前环顾四野,你会发现山不高,却灵秀独具;门前小桥流水,犹如江南水乡之景。转过身去近看万宜堂,一栋雕梁画栋,灰墙黛瓦,飞檐斗拱的高楼大厦矗立于眼前,万宜堂主体结构为一进六横,外有排楼,槽门及各类生产、生活用房,成一四合院,共有大小房屋九十八间(含杂屋),伞柱90个,大小天井6个。真是山环水绕,灵地建华堂。 白玉堂的择址凝聚了曾国藩祖辈的智慧,白玉堂背倚高嵋山,左有虎形山,右有凤形山,中有笔架山,前有印子山,远有一列低缓小山在茫茫之中延伸,中间是一片平坦开阔的农田,涓水蜿蜒在田园中流过,群山环抱,可渭风光优美,山水神奇。远眺白玉堂,就象坐在太师椅上的婴儿,细看那白墙黛瓦,双层飞檐,山字墙垛,雕梁画栋,三进四横,颇为壮观的古朴建筑,再联想到从此处走出的一代名臣曾国藩,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叹,此不一世外桃源吗?传说曾家早就看中了此屋场地,此屋原属肖家,其屋朝向不对,故肖家并不发达,曾氏便打肖家的主意,至元吉公终于买下了这屋,后曾家进行了改建,换了朝向。 大夫第是曾国荃于咸丰九年在江西军中大败太平军后,与其兄弟在大坪兴建先父竹亭公祠时,买下徐家宅地而建的敦德堂、奖善堂,“一祠两堂”合称大夫第。据说大夫第在清初是王家的,叫王家大屋,后被一姓徐的官家强买,改名徐家大屋,曾国荃兄弟买下雷家湾建成竹亭公祠后,用徐家买王家大屋的方法买下了徐家的宅地。曾氏大夫第全长600多米,有城市之气。大夫第坐落于横卧的虎形山上,背倚乌云峰,“一祠两堂”正厅前各有一半圆形水塘,池塘外连着近千亩的良田,发源于九峰山的涓水支流从这片农田中蜿蜒流过,田那边是低矮的小山丘,犹如一座座军帐,视野开阔,房屋四周重蛮叠峰,山上林木葱郁如画。大夫第原为宫殿式建筑,嵌琉璃宝顶,气势非凡,处处金碧辉煌,胜似皇宫,与“富厚堂”相比,不知要豪华多少倍,真乃宅地大气,华堂生辉,气宇轩昂,有如城市。日军路过不敢冒进。 1944年湘乡沦陷,2000多日军从湘乡县城窜入荷叶,农历5月24日这支日军从荷叶的贺家坳一路汗淫掳抢行至时荷塘乡乡公所白泥观时,因乡公所乡丁不知是日军,问他们是哪个部队的,而发生冲突,以至日军开枪谢击,枪响老百姓知是日军来了,都躲藏了起来。乡公所一乡丁陈杰见日军在今白泥村长塘湾一带,杀老百姓的猪、捕老百姓的鱼、用老百姓的米做饭,十分气愤,便躲在丛林中,慢慢地靠近日军,瞄准一日军想开枪打死一个,逼其早些离开这里,使百姓的财物少遭殃,因距离太远,只将一日军士兵打伤,却暴露了自己,被日军追至乡公所后山打死,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抗日战争胜利后,由时任荷塘乡乡长曾建荣题写“七七抗敌阵亡将士纪念碑”矗立于时荷塘乡乡公所白泥观前,纪念碑高大约3米多,宽约0.8米,花岗岩石料,隶书字体,永远纪念在抗日救国战斗中牺牲的中国将士,也纪念在荷叶沦陷时被日军打死的乡丁陈杰。日军饭足菜饱后,将所盛饭盛菜拉上屎,洒上尿,扬场而去,恐再遭中国军民袭击,不时用机枪向林中扫射,荷叶一片恐慌。日军行至王家坳见对面堂屋气宇非凡,犹如城市,意欲进其抢劫,可战马无论怎么鞭打就是不去,且所有战马狂奔乱舞,日军怕有埋伏,不敢前去。便沿河而上,走荷叶垅中、经九峰山脉的寒坡坳、丫珠口而去。据现已年过八旬的王国兵老人回忆,当年其父因不放心家中财物,而未及时躲藏,被日军所俘,其父机灵,几天之后从日军手下逃走回到家中。而现已过世的陈门福老师的妻子曾宝瑞(曾国葆的第四代孙女),其时已有9个月的身孕,不愿受日军迫害,被惨无人道的日军打死。日军过荷叶后一片凄凉,人心彷彷。大夫第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躲过一劫,乡人赞曰:大夫第真乃华堂生辉又有灵气。 有恒堂依山傍水,青山为屏,风光秀丽,堂后一条形山脉象一木船,故叫船形山,有恒堂建于船形山下,面向九峰山,屋前有一半月形水塘,塘外一山间小盆地,发源于寒坡坳的一小溪经过山路十八湾从盆地良田之间流过,在有恒堂下首与发源于九峰山的小溪汇合,在荷叶垅中迂回流去,有恒堂不但外景讲究,别出心裁,内部设计十分合理,天井宽大通风,采光很好。那翘角牌楼,青瓦白墙,大飞檐护窗,万字窗棂,无不显示出豪华雍富之气派。有恒堂原名荷叶塘,为王玉阶所有,曾家早年请地仙看地,地仙说荷叶塘是风水宝地。曾国藩因与弟曾国葆有隙,想以代为建房而弃前嫌,故令四弟曾国潢寻宝地,故曾家以三十卷谷与王玉阶兑得此屋堂地各三间草房。 曾氏的庄园都依山傍水,房前有小溪、池塘、上好良田,屋傍有清泉水井、堂前地形平坦,留有宽大地坪,山上林木茂盛,山水风光秀丽,房屋建筑高大宽敞,为其居家生活的优良处所。 重视家教、家学,影响一代又一代 曾氏家教、家学始于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曾国藩有家书曰:“吾家代代有世德明训,惟星冈公之教尤应谨守牢记。”其父曾麟书进行了很好的实践,他举办家塾,督教子女,曾国藩将其发场光大。他在家书中讲“家中要得兴旺,全靠出贤子弟……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出于家教”。 星冈公苦于自己没有功名,决心让子孙博取功名,跻身于士绅,在宅院旁建有书院,即白玉堂“老书屋”——利见斋,让子孙在其读书终于其子曾麟书于37岁考取秀才,孙曾国藩23岁考取秀才,28岁中进士。 成名后的曾国藩极讲究家教、家学,常聘名儒于家中,尊师重道,主持授业解惑。曾府子女,四五岁便开始发蒙,女的读至十几二十岁,除绣花针织之外,直至出阁之前,总以学业为重;男的一般在家学馆攻书至十四五岁,然后送外边其他书院进修,直至考取功名。 因家教家学成为家庭的一个重要内容,曾氏在建庄园时,都建有书院。白玉堂是“利见斋”,为星冈公所建,立于正宅30米内,3间房子上下两层,曾国藩的父亲及曾国藩兄弟都就读于此。黄金堂的“听雨轩”为竹亭公所建,和正屋连在一起,早年曾国潢之子季梁就读于此,后来曾家多人在此就读。修善堂和万宜堂是“南来学堂”都为曾国潢子孙读书、藏书之地,修善堂书院与正隔开是一栋独立的四间一层房,万宜堂书院很气派,在其正面左侧第一横二楼有近十间屋作书院,藏书数万册。大夫第有四个书房,据自解放前就租住于曾家的王志安、黄九丰两位老人介绍:他们都解放前就住在上大屋奖善堂,解放后分得曾家的房屋,住下大屋敦德堂,大夫第有书房四处,奖善堂的书房叫上书房,也叫“九如松书斋”,敦德堂书房叫下书房,竹亭公祠有两处书房,在其祖堂外,莲塘两侧,各有五间两层的楼房,里侧的叫南书房,外侧的叫北书房,敦德堂、奖善堂建成后,南、北书房主要作藏书之用,读书则都在上、下书房。有恒堂书房,少有人知晓,据曾理砚老先生说,在有恒堂大屋上首园湾里,叫“翰墨斋”取意是饱读诗书。解放后,有恒堂书屋分给了曾理砚先生的岳母家,是一进三间屋,上下两层,曾老岳母搬去时,曾老去帮着搬家,在里面还拾有三个陶源石,至今保存完好。富厚堂有书房五处“求阙斋、归朴斋、艺芳馆”,“环天室”、“思云馆”,在教育不很发达的时代,私塾、家教管是让子孙后代学习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私家藏书之地。曾氏家族共有十三个书院,足见对家教、家学的重视。而曾国藩直系,自其父曾麟书的利见斋,曾国藩的求阙斋,曾纪泽的归朴斋,曾纪鸿和郭筠的艺芳馆,曾广钧的环天室到曾宝荪的思云馆。一家五代六个家学馆,建有五座藏书楼,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正是曾氏重视家教、家学,又有良好家风作保证,加上藏书颇丰,后世子孙饱读诗书没有废人,个个都是有用之材。 后世子孙秉承家训,人才辈出 曾氏自曾国藩之祖父星冈公订立四字家训:“书、蔬、鱼、猪”,曾国藩将其发展为八字家训:“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后,家风便气象一新,以勤俭为本,半耕半读改变了乡村农家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曾氏利用家教启蒙,然后访名师深造,人才辈出。星冈公之子曾麟书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历经17次小考(秀才考试),于道光12年(1832年)考上秀才,成为大界曾氏第一个秀才,第二年,其孙曾国藩又考上秀才,第三年,曾国藩“乡试”中举,又三年后曾国藩“会试”中进士,入翰林。至同治十年(1871年),近40年间,星冈公下子孙有9人考上秀才,除曾国藩外,其他八人均是以县、府试第一名取秀才的,光绪年间,曾国藩的长孙曾重伯又中进士。 曾国藩兄弟发迹后,不断教育子侄辈“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尔等)为大官,但愿(尔等)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定。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吾家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须一一为之。插田莳禾等事亦时时学之。”期望后代读书明理,学作圣贤,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半耕半读,勤劳俭朴的家风在曾氏各行各家兴起,时至今天,曾氏后裔兴旺发达终久不衰,近200年来,绵延六、七代,据有关人士统计,曾府共出业绩有名望的优秀人才240余人。不少文至教授、工程师,武至将军。 曾国藩乡间候府富厚堂名人榜: 曾纪泽:清末著名的爱国外交家。 曾纪鸿:近代著名数学家。 曾广钧: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出使大臣。 曾广镩:刑部员外郎,湖北按察使。 曾广锤:清正一品荫生,浙江候补道。 曾约农:现代著名教育家,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东海大学校长。 曾昭杭:长沙华中美术学校校长。 曾昭华:香港大学文学士。 曾昭权: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电机工程学士,湖大电机系主任。 曾昭恒: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广西大学教授。 曾宝荪:英国伦敦大学理科学士,现代教育家,台湾大学校长。 万宜堂名人: 曾纪梁:曾国潢长子。清县学附生、貤封中宪大夫。 曾纪湘:曾国潢三子。清县学附生。诰赠奉政大夫。 曾广祚;纪梁四子。前清秀才,江苏侯补道,诰授中宪大夫。 曾昭承:广祚长子。美国威斯科康新大学经济硕士。国民政府会计处科长。 曾昭拯:广祚五子。大夏大学商科学士。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财务科科长。国民政府交通部秘书。 曾昭懿:广祚第四女。南京金陵大学理科学士。北平协和医院博士。 曾昭繗:广祚第五女。西南联大经济系学士。 曾昭楣:广祚第六女。长沙艺芳女校高中毕业,西南联大生物糸学士。 曾昭伦:高教部副部长,著名化学家。 曾昭燏:南京博物院院长,著名考古学家。 曾宪洛:昭承长子,字效濂、号恕齐、一号天锡,行一。现代戏曲活动家。幼年即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受伯父曾昭伦、姑母曾昭燏影响尤深。在云南大学附中读书时,得到闻一多、吴晗、楚图南的教诲。1942年随西南联大学生投奔延安,途经贵阳被国民党特务拦阻。1947年在金陵大学学习时,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为该校地下学联代表,并于194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白玉堂名人: 曾纪寿;曾国华次子。钦加三品衔、二品顶戴,诰授昭武都尉、奉政大夫、晋封资政大夫。 曾广琦:留学美国,中国科学院上海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 曾昭氕:留美博士。 曾昭氚:留美博士。 大夫第名人: 曾纪瑞:曾国荃长子。一品荫生。兵部员外郎,钦加三品衔、诰授奉直大夫。通议大夫、诰赠光禄大夫、建威将军。 曾纪官:曾国荃次子。正一品荫生,户部员外郎,云南司兼广东司行走,钦加三品衔,诰授奉直大夫。通议大夫。貤赠光禄大夫、建威将军。 曾广汉:纪瑞长子:诰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承袭一等威毅伯。钦派留京师大臣。 曾广河:纪瑞三子:特赏员外郎,邢部奉天司行走。诰授中宪大夫。 曾广江;纪官长子:特赏举人,一体会试花翎郎中。钦加三品衔、二品顶戴。安徵候补道。诰授通议大夫,晋授资政大夫。 曾昭六:广汉九子。上海复旦大学商科学士。历任国民政府兵工署科长。 曾昭籛:广河长子:国民政府邮传部员外郎路政司行走。 曾昭南:广汉次子:清太学生、花翎同知衔。湖南私立第一法政专门学校毕业。 曾昭河:广江长子。湖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 曾昭义:广江四子:日夲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士。国民党中央考试院检定高考及格会计师。 曾昭祁:广江五子:日夲东京大学商科学士。国民党中央铨叙部甄审合格经济部特许会计师。 曾宪植: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剑英元帅夫人。 曾宪朴:农业部办公厅主任。 曾宪楷: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 曾宪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系主任。 曾宪綮:台湾民航气象中心简任主任,少将。 曾宪援:华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曾宪杰:著名国画家。 有恒堂名人: 曾广敷,纪渠长子,字忍盒,号俊师,清附生。加蓝花翎同知衔,补缺后以直隶州用,湖北补用知县,历署嘉鱼、保康、枣阴等县知县,过班知府加三品衔仍留原省补用,署理湖北沙市商埠审判厅厅长。诰授通议大夫。同治5年生,宣统3年2月初5日殁于任次。 曾广镛,纪渠四子,名钝,号铄师,一号纯斋。清中书科中书,光绪10年(1884年)生于有恒堂,民国26年(1937年)殁于有恒堂,其后辈曾丛逊是一有名望教师。 曾广武,字纯祖,国民党中央陆军官学校(黄埔)第一期毕业,中央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毕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主任教官、参谋长、淞沪警备总司令部办公室主任,铨叙陆军少将。光绪28年(1902年)生于有恒堂。 曾广泰,字履祥,号弼师。清太学生,湖商业学校毕业,国民党陆军少将,曾任顾祝同副官处处长,湘中挺进纵队四团团长曾保生曾在其于下当兵,得到广泰许多关照。现树德中学教师王恒丰之父王夫八曾任曾广泰的勤务兵。王恒丰的佰父王夫五,受曾广泰引见入国民党黄埔军校。 曾昭粟,广泰长子,字以仁,名颂生,号乐山。南京成美高中毕业,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陆军中校,后去台湾,授中将军衔,1916年生于有恒堂。 曾昭楙:广敷次子。清太学生。花翎三品衔。日夲法政大学毕业。国民党政府河南省鹿邑县县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