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曾克林出关 |
释义 | 简介由电影频道和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的电视电影《曾克林出关》2004年荣获第四届电视电影“百合奖”一等奖和解放军文艺金星奖短篇电视剧一等奖。 资料片名:《曾克林出关》 导演:安澜 主演:连奕名刘长纯刘旭 类型:战争 国家/地区:内地 剧情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百万苏联红军进入我国东北。8月9日,毛泽东发表声明《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中国人民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大反攻。紧接着,朱德总司令接连发布大反攻命令,要求我驻河北、辽宁边界的冀热辽军区即刻兵分三路向辽宁、吉林进军,配合苏联红军作战,将日军彻底赶出东北三省。冀热辽军区十六分区是一支长期坚持冀东抗日的英雄部队,离东北最近,他们在曾克林司令员的率领下,迅速出关。一路上克服重重困难,与苏联红军联合作战,首先攻克了日军把手的山海关,为后续部队进入东北扫清了障碍。此后,他们乘坐由闷罐、平板和客车车厢组成的40节“混合列车”长驱直入,接收锦州,进驻沈阳。由于苏联政府与国民党政府签有《中苏条约》,驻沈苏军坚持要把沈阳等大中城市交给国民党,拒绝曾克林部队进入沈阳。粗中有细的曾克林据理力争,终于在沈阳站住脚跟。为了维护好当地的社会治安、尽快恢复生产,曾克林部队改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并成立了与苏军对等的沈阳卫戍区,曾克林任司令员。在与伪满势力、国民党地下组织和土匪作斗争的同时,曾克林以敏锐的战略眼光,大力发展革命武装,由出关时的数千人迅速发展成数万人,驻扎在辽宁、吉林各地。由于形势的需要,曾克林又乘坐苏军飞机到达延安后,向党中央全面汇报了东北地区大好形势。据此,党中央作出了重大战略决策――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尽管后来我军暂时撤出了沈阳等大中城市,但由于坚决贯彻了毛主席“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方针,为最终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历史证明,曾克林出关和延安之行,对建立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对缩短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人物曾克林(1913—2007)江西省兴国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第七师二十一团连副政治指导员,红三军团第四师十二团连政治指导员,红二十八军第三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平西挺进军司令部作教科科长,冀东军分区参谋长,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沈阳卫戍司令部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副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司令员,辽南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四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部副司令员,海军后勤部副部长,海军顾问,海军航空兵部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形象《曾克林出关》剧讲的是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苏军进入东北,我抗日力量全面反攻的历史背景下,曾克林率冀热辽军区十六分区将士挺进东北,攻克山海关,收复锦州,沈阳的故事.可贵的是,编导回避了以往大场面正面作战,开会布阵,沉思运筹,英雄无错,出招必胜的陈俗老套.而是极力在人物性格上下功夫;在人物形象上找突破;在人物关系上求新意;在人物行动细节上着亮色.这,可能又是低成本军事电影的一个巧妙之处了. 下面谈谈它的可取之处:人物和细节. 曾克林----粗中有细的猛将,火暴脾气﹑热血汉子,但豪爽中不乏敏锐,粗犷中不缺柔情,狂野中多见智慧,愚朴中多含幽默.戏一开场,镜头即由曾克林后背上的火罐摇移出开会的场景,参谋长话音刚落,曾克林擂案而起,火罐脱落,克林裸着上身发言,假小子跟着后面接火罐…编导以人物鲜活的个性,独特的行动来个先声夺人.既打破了以往沉闷无聊的开会场面又直截了当的把个活生生的曾克林展现在观众面前. 影片扬长避短,在小戏和中近景上着力,把曾克林委曲求全服从大局的内心矛盾通过他与"老伙计"军犬的几句对话交代;将部队行军逼近山海关,日伪军恐慌应对的过程一笔带过;接下来的"肉头戏"就有意思了:与苏联红军老大哥的矛盾﹑友谊与合作. 反映中苏合作的影片很少,尽管有,也是皮毛,大鼻子哥哥只是装装样子的高参.这部戏,有所深入:共同的目标,不同的目的;各自的利益,相同的纪律;既要各为其主,又要相互合作…加之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个性的差异…嘿,这就热闹好玩儿了!由此而引出了"国际歌接头化干戈";"曾克林三顾苏军援大炮";"火车被围与苏三次交涉";"十杯豪饮换十座仓库"等重要情节.而赋予这些事件起落转折的关键,就是曾克林独特的个性和行为方式. 急脾气的克林将军遇事冲动甚至粗鲁,军人的直率"嘎﹑嘣﹑脆"一旦对苏军不灵咱就变个脸绕个弯夸你几句或来个激将法.变通方式但决不唯唯诺诺,尊严和荣誉是曾克林的生命,委曲求全也有底线.也许他是福将,也许正是他个性的魅力.他总能化险为夷得到苏联人的帮助和敬佩.曾克林的豪气与霸气,即使在委屈中也显示出他男人的血性和军人的风采.尤其是那十杯烈酒,他震惊打动了苏军司令,同样,我们观众也会为尊严所动! 人物形象的丰满当然不能只是单一性格的塑造.曾克林的鲜活和真实还表现在他的情怀和愚朴上:与唐凯﹑李万福﹑董占林等人的战友之情;对军犬"老伙计"的伙伴之情;对万福媳妇﹑刘冬梅﹑假小子这三位女性的关怀之情,无不体现出柔情和人性的一面.而戏中的鸟枪换炮-----"穿鬼子军装";"开洋荤驾汽车";"换床"等细节无疑增加了幽默和活力,让观众忍俊不禁的轻松了一把.当司令与警卫员一大一小,一前一后的在吉普车上大呼小叫"驾,吁…"的时候,我笑着为创作者喊了声"好!" 其他人物虽着墨不多却各有色彩:唐凯的稳重智慧;万福的憨实可爱;假小子的率真;万福妻的淳朴…这些人物都给人留下自然真实的印象. 细节的挖掘运用同样是《曾克林出关》剧的亮点:三次拔火罐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万福两次弄水龙头完成了形象塑造;而军犬的两次奔跑更是体现了影片的主题意向――生命与希望, 当万福悲痛的安放下"死去"的婴儿;沈阳交接出现困难的时候,军犬衔着它救活的婴儿在旷野中奔跑,婴儿的哭声划破夜空,镜头升格――强健的军犬和红色的襁袍…新生命的诞生来之不易!结尾处军犬追着曾克林乘坐的飞机,奔跑在飞机场…曾克林去了延安,"老伙计"和战友们等待着希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