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巴马科 |
释义 | 巴马科---马里首都、第一大城市。位于国境西南部,跨尼日尔河两岸。人口约64万。城市北倚库鲁巴山,南部巴马科有巴马科大桥连接对岸,地势平坦,海拔320~340米。气候炎热,年平均气温28℃ ,绝对最高气温达43.7℃;年均降水量 1000 毫米,6~9月为雨季 。 中文名称:巴马科 外文名称:Bamako 所属地区:马里共和国 中央直辖区 下辖地区:6个市级行政区、共60个小区 地理位置:马里西南部,尼日尔河上游西岸 面积:263平方公里 人口:64万 著名景点:巴马科古化石博物馆 机场:塞努机场 建立时间:1650年 地标:巴马科大清真寺;友谊宾馆 简介马里首都、第一大城市。位于国境西南部,跨尼日尔河两岸。人口约64万。城市北倚库鲁巴山,南部有巴马科大桥连接对岸,地势平坦,海拔320~340米。气候炎热,年平均气温28℃ ,绝对最高气温达43.7℃;年均降水量 1000 毫米,6~9月为雨季 。1908 年为法属苏丹首府 。1923年铁路通达喀尔港后迅速发展。全国主要交通、工商业和文化中心。尼日尔河流域农畜产品在此集散。工业主要有食品、机械、家具、纺织、卷烟、火柴等。金、银等手工艺品著称西非。铁路及2条国际公路通大西洋口岸 。有国际机场 。有师范、艺术等4所高等院校和热带眼病研究所等数所科研机构。 巴马科位于马里西南部,尼日尔河从中穿流而过。人口110万,面积263平方公里。巴马科为中央直辖区,市内划为6个市级行政区、共60个小区。巴马科市中心包括商业区、河区和巴马科老城区。围绕市中心有依波得若姆区(Hippodrome)、尼亚雷拉区(Niaréla)、基扎姆布古区(Quizambougou)和巴达拉布古区(Badalabougou)。 巴马科是马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巴马科-塞努机场为国际航空港,有国际航线与欧洲和周边国家相连。巴马科还有公路直达科特迪瓦和几内亚,有铁路通往塞内加尔的首都达喀尔。此外,巴马科还有连接全国各地的航线和公路。这里6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传统拜物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官方语言为法语,通用班巴拉语。 1960年马里独立后成为马里的首都。马里独立后的首任总统莫迪博.凯塔,1955年时曾任巴马科第一任市长。196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在巴马科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历史沿革巴马科的历史由来其说不一。有一种说法是:在科特迪瓦东北部有个叫做“空”的地方,有一个猎人巴马科叫邦巴.萨诺戈,他在猎获一头大象的地方建了一座城池,用他的姓和故乡的地名取名叫做“邦巴.空”,后来就慢慢变成了巴马科。 另一种说法是,巴马科是尼亚雷人建立的,当时是一片鳄鱼聚集的沼泽地,因此鳄鱼后来成了巴马科市的象征。 相传500多年前,巴马科一带森林密布,狮狼建筑出没,人烟稀少。居住在马里西部临近毛里塔尼亚边境的尼奥诺城的一个青年猎手,因与兄弟不和,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来到今天巴马科这个地方,觉得是一块渔耕狩猎的好地方,便定居下来。这位青年猎手待人热情,慷慨大方,经常接济贫困之人,于是很多人慕名迁来,同他为邻居住在一起,形成村镇,成为巴马科第一代居民。 巴马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这里曾经是非洲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黑人王国——马里帝国(公元13世纪至15世纪)的中心,在法国殖民主义者侵占之前,是当时横贯撒哈拉沙漠贸易的货物集散地之一。1883年,被法国殖民主义者占领后,便由一个商镇逐渐成为法国殖民统治中心的所谓法属苏丹的首府,也是法国殖民者在非洲的一个立足点。1904年,同塞内加尔的铁路修通后,巴马科的城市建设获得了迅速发展。 巴马科的殖民史应追溯到1883年的2月1日。当时有一支法国军队,在波格尼斯的带领下进入了叫巴马科的村子,那时的巴马科才600个村民。后来村子逐渐变大,道路和房屋越来越多。到1904年,从巴马科到卡伊的铁路第一次开通。1920年巴马科成为法属苏丹的首府,1960年马里独立后成为马里的首都。马里独立后的首任总统莫迪博.凯塔,1955年时曾任巴马科第一任市长。2009年2月1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抵达巴马科,开始对马里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胡锦涛主席在马里总统杜尔陪同下乘坐敞篷车向夹道欢迎的当地数万群众挥手致意。 位置优越巴马科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城市,它背靠480米的库鲁巴山,美丽平和的尼日尔河从城南缓缓流过,雨季它显得宽广丰满,旱季却变得端庄苗条。 宁静的尼日尔河像一条墨绿色的彩带,从西向东把巴马科市分成两部分,而1200米长的巴马科大桥横架南北,又把城市两部分连成一体。大桥桥面宽阔,桥上车辆如梭,桥下舟揖交弛,沿河两岸是如茵的草坪和赭红色的沙滩。大桥以北有以刚果民族英雄卢蒙巴命名的自由广场,还有独立大道、国家图书馆、清真寺、友谊宾馆、非洲发展银行和政府机关等等。 市区呈狭长形,掩映在高大的非洲“火焰树”和芒果树丛中。尼日尔河河水清澈,在阳火照耀下碧波粼粼,河上的轻舟来往如梭。一座800米长的巴马科大学巴马科大桥,将市区南北两部分连成一体。大桥北侧是以刚果民族英雄卢蒙巴命名的广场和通往市中心的大道。桥南是城市新建区。市内以自由广场为中心,街道纵横交错,街道两侧高大的芒果树郁郁葱葱,犹如搭上了绿色篷帐。市中心的商业区,有现代化商场、超级市场,也有传统的非洲市场。 南面是使馆区和一片片新建的住宅区。市内最高建筑物是塔尖高耸的清真寺,电视发射塔和17层的友谊宾馆。市中心繁华的商业区中,经营巴黎高档时装的商人同摆地摊叫卖的小贩,现代化商店同非洲传统市场相毗邻。 景色迷人巴马科由于靠近撒哈拉沙漠,常年享受着强烈的日照,成了西非最热的城市。一年之中没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变化,只有年复一年有规律轮换交替的雨季与旱季。 一年之中的5、6月到9、10月为雨季,雨季的巴马科非常美丽,狭长的市区郁郁葱葱,空气新鲜湿润,街市两旁的芒果树碧绿翠滴,一到结实的季节,硕果累累随风飘香。高大的非洲“火焰树”花红似火,把这座热带城市装点的更加美丽。 红色、棕色、黄色和白色等等各种小巧玲珑的建筑,在热带树木浓密的树叶中若隐若现,这些建筑既有阿拉伯的风格,又有西非地区特色,犹如童话中的宫殿一般。每年旱季时,这里万里无云,滴水不降,除了一些常绿色的树木和人们种植的花草依然生气勃勃地生长以外,巴马科似乎憔悴枯黄了,但是没有秋风和凉意,使人们觉得别有一番风趣。从山顶眺望,巴马科全城景色可以尽收眼底。山下有一座动植物园,园内有奇花异木和珍贵的动物。 巴马科是一个景色美丽的城市,登上西北丘陵丛中的库鲁巴山,俯瞰全城秀丽风光,巴马科尽收眼底。库鲁巴山曾是法国总督府所在地,现在总统府、外交部、计划部、卫生部等国家机关都设在这里。山顶上还有不少精巧玲珑的建筑,山上树木茂密,花草芳香;小山脚下有个动物园,规模并不大,但是拥有许多奇花异草和珍贵动物。 政治中心巴马科是马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巴马科-塞努机场为国际航空港,有国际航线与欧洲和周边国家相连。巴马科还有公路直达科特迪瓦和几内亚,有铁路通往塞内加尔的首都达喀尔。 工业发达巴马科城的东面是一片工业区,有机车修理、纺织、食品等工业,巴马科的木雕、象牙雕刻及金银细工驰名西非。城里有一所艺术中心,收藏着马里历史上的珍贵文物,同时还展出各种精美的象牙雕、木雕、角雕、鳄鱼皮袋和金银饰品等艺术品。 金银首饰店橱窗内摆满了各种具有非洲或欧洲特色的耳环、项链、手镯,镶有各种颜色钻石的戒指,以及各式各样的银首饰、象牙首饰、象牙烟嘴等。这些店铺不仅经营本国产品,还销售从意大利、法国、比利时、瑞士等国进口的首饰。 交通便利巴马科是全国的交通运输枢纽和对外交通运输的中心,有铁路直通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公路可达几内亚、科特迪瓦等国家。国际机场设在巴马科市郊塞努,可供大型客机起降,辟有从巴马科至巴黎、达喀尔、阿比让、洛美等10多条国际航线。 文化建设巴马科的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高等师范学院、国家艺术学院、工程师学院等大专院校和全国最大的医院都设在这里。 宗教信仰居民中多信奉伊斯兰教或拜物教。 生活特色大街上,男人们穿着又长又大的阿拉伯式长袍,以白色和蓝色为主,而且尽管气候炎热,他们仍戴着呢绒帽子。妇女们喜欢穿花花绿绿的印有人物或田园风光图案的非洲式连衣裙,袒露双肩,脚上穿着红色或绿色拖鞋,也有的上身穿西服,下身穿裙子,脚登高跟鞋。 马里妇女喜爱头上包着花头巾,戴着金黄色耳环,其直径足有二三厘米,也有戴鼻环的,不过直径比耳环小得多,那些有身份的妇女,大都要戴金项链和手镯。巴马科的房屋多是平顶长窗,用红颜色的砖砌成,带有浓厚的阿拉伯建筑色彩,又反映出强烈的西非地区的特色,小巧美观。一幢幢白色的别墅和高层欧式建筑掩映在绿树鲜花丛中。市内最高的建筑是塔尖高耸的巴马科大清真寺和17层的友谊宾馆。 巴马科市区,几乎家家都爱栽种紫藤花作为篱墙花,在强烈的阳光下,这种花的颜色分外鲜明耀眼。据说,这种花最早引自于中国,因此马里人把它叫做“中国的骄傲”。 气候资料日期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最高气温(℃) 1961-1990 32.7 35.9 37.9 38.7 37.8 34.8 31.6 30.8 31.9 34.4 34.7 32.5 平均气温(℃) 1961-1990 25.1 27.8 30.2 31.6 31.4 29.1 26.8 26.1 26.6 27.7 26.5 24.8 平均最低气温(℃) 1961-1990 17.3 20.0 23.1 25.2 25.3 23.4 22.0 21.6 21.6 21.5 19.2 17.4 降雨量(毫米) 1961-1990 0.2 0.1 1.9 25.1 46.2 121.2 217.7 234.0 164.6 65.4 2.4 0.0 降雨日数1961-1990 0.3 0.1 0.4 3.1 6.7 10.5 16.0 16.3 13.8 5.7 0.2 0.0 日平均日照(小时) 1961-1990 8.9 9.0 8.6 7.7 7.8 7.8 7.0 7.0 7.4 8.2 9.0 8.7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