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泽西奈特
释义

基本信息

品种名称:泽西奈特

品种类别:芦笋

特征特性

泽西芦笋是绿白兼用的全雄F1代杂交新品种,其嫩茎绿色粗且均匀,整齐一致,直径1.4-2.0厘米范围内的占90%以上,顶端较圆,鳞片包裹紧密,第一分枝高度60厘米以上,全雄品种是近年来国际芦笋协会全力推荐的新一代高产抗病品种,在国际芦笋协会第三次芦笋品种高产试验中,全雄品种后续产量表现突出,第五年计产试验评比,前十名都是全雄品种,由于全雄品种株占90%以上没有大量的生产种子的养分消耗,因此增产潜力在第三年后尽力发挥,一般比雌雄混合的品种产量高30%以上,泽西奈特产量潜力较大,第四年的笋田每667米产量可达2000千克以上,抗病性提高46%且株龄越大增产越显著。泽西奈特抗病能力较强,对叶枯病,锈病高抗,耐根腐病,茎枯病,在国际芦笋抗茎枯病测试评比实验中,名列前茅,凡组建的新基地,定植后,三年内基本不需要用药,比任何品种都有较强的抗病性,品种现实性较好,抗逆性强,植株生长高大,两年生可达2米高,养分积累率高,嫩茎质地细腻,微甜,纤维含量少,口感好,是目前国际保鲜芦笋市场最佳品种。

育苗技术

在芦笋栽培过程中,芦笋育苗是一个关键环节,一般采用温室、小拱棚和露地三种育苗方法。不同种方法育苗技术大同小异,主要是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品种选购

选购抗病、抗虫、抗逆性强的,商品性好的优质高产杂交一代新品种。二、苗床准备

1、育苗地的选择:选择排灌方便,地势平坦,土壤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作为育苗地。

2、整地施肥:有机肥、化肥都要施用。每平方米施优质腐熟有机肥4—5公斤,NPK复合肥(15-15-15)20公斤,同时撒入田地,深翻压碎弄平。

3、作畦:畦宽1.5米,畦长不限,畦埂宽20厘米。

三、播种

1、播种时间:温室育苗1月-2月;小拱棚育苗3月下旬-4月下旬;露地育苗4月下旬-8月中旬。

2、种子处理:先用50%多菌灵300倍液浸种12个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净,洗净后再用25?C -30?C温水浸种24小时,中间换水2次,在换水时反复搓洗种子,这样可以去掉种子上的粘液、秕子和杂质。

3、催芽:捞出浸好的种子,用细纱布包好,放在25?C -28?C的环境条件下(可利用火炕、电暖器调空温度)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1-2次,等到有5%-10%的种子发芽时,就可以停止催芽准备播种。

4、播种:不同的育苗方法播种有所不同。温室育苗采用5×厘米× 5厘米的株行距单粒点播方法;露地采用10厘米 ×10厘米的株行距2-3粒点播方法。播种后盖平,立即浇透水。利用营养块在小拱棚内育苗时,在播种前扣膜,增地气温,块的直径10厘米为宜,一块播一粒种子,播种后块上覆1.5-2厘米的营养土,摆放在棚内,喷水湿透。

四、苗床管理

1、温度管理:苗床适宜地温为15?C-25?C,播种到出苗适宜的气温为25-30,出苗后至定植前适宜的气温为20?C -25?C,棚内温度低于15时要想法加温,高于35时放风降温。

2、肥、水管理:出苗前及时浇水,保持床土湿润,出苗后床土见有干有湿,每15天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的混合液,二者的配比比例是1:1,浓度是0.5%,用量是每平方米用二者总量7克。

栽培技术

(一)选用优良芦笋品种

最好是选用杂交一代种子,因为杂交一代的植株生长快,早熟,成熟期一致,嫩茎肥大,商品笋整齐,芦笋头部的鳞片紧凑,不散头,畸形笋少,外观极佳。不仅如此,幼茎色泽鲜艳,质地细嫩,纤维少,气味清香浓郁。

(二)播种育苗

大面积生产一般都采用点播育苗法,成苗后移栽定植。者秋两季均可播种。春播者,播种期在清明前后。秋播者,播种朔在白露以后。每666.7平方米种子用量为1.5~2千克,每穴下种子4~8粒,穴距15×15厘米。也可以采用条播法,行距15~25厘米、条沟深3~4厘米,种子间距3厘米左右、每穴下种子1~2粒。种子露白及时浇水,当苗高10厘米左右,要松土除草,追施提苗肥。4月份有小地老虎、蝼姑、跻螬等为害,必须及时防治。

(三)定植与田间管理

春季定植的时间,是在4月初和5月底之间。定植前施铁基肥。定植方法一般都采用宽行密植,行距2米左右,株距30~40厘米,每667平方米定植800穴左右。宽行密植的目的在于培土,采收白芦笋。如果以采收绿芦笋为主,则不需要培土,所以它的密度高,行距在l米左右,穴距为40一50厘米,每666.7平方米定植1600穴左右。生长期间做好浇水、抗旱、排涝、松土施肥等工作。施肥以氮肥为主,适当增加磷钾肥。

定植初期容易发生立枯病,雨季易感根腐病、茎枯病,要注意预防。冬季茎叶枯萎后,刈除烧毁。白芦笋土地要削平培土、深翻时离根茎远些,防止伤根,以减少害虫越冬基数。

芦笋从定植到采收至少要1年时间,采笋期间,肉质根中大量地失去养份,要及时施肥、浇水,每采收1~2批鲜笋,立即追施速效肥,遇到干旱季节,则7~10天浇1次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季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烂根。在采笋前30一35天,加强对母株的选择,凡是l一2年生的植株,每穴选留母株2~3株,3~4年生的植株,选留母株3~4株,一年更新2次。母株容易倒伏,应插竹杆扶植。

夏季换茎:7~9月份,正处在盛暑高温阶段,嫩茎生长缓慢,母茎上部枝叶枯黄,这叫换茎。此时的田间管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秋笋的采收。所以,每当春笋采收结束前1星期,每666.7平方米施人畜粪尿1000千克,并扒去培土部分,再施有机肥2000~3000千克,尿素、氯化钾各5千克,覆土后灌水,待新母株长出,替代老母株,8月下旬秋笋开始采收。

冬眠:到了冬至季节,芦笋转入休眠状态,此时将枯枝齐地面刈除,翻开培土,露出边根,把根头部的土壤扒开,任其日晒风吹半个月,然后施两次冬肥,一般每666.7平方米施有机肥4000~5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覆土畦灌水。翌年气温回升,鳞芽开始发育,每666.7平方米再施肥3000千克、尿素5千克、氯化钾5千克,培土20~25厘米高,促使嫩茎迅速生长发育。

采笋:采收芦笋是指采地下茎节长出的嫩芽,每天清晨巡视芦笋地的畦面,发现土壤潮湿并有露水珠,或土面有裂缝,即预示嫩笋即将出土,这是采笋的关键时刻,采笋时先将表土扒开,露出嫩笋头部,用特制的芦笋刀靠近基部平切刈下,取出嫩笋后,随即用松土覆盖笋穴。在一般情况下每穴可采嫩笋8~10株。每天傍晚再巡视一次,若发现嫩笋露头,应用湿土覆盖,避免笋尖变绿发紫,影响商品质量。采收的鲜笋如果不及时上市,则应用黄砂或湿麻袋覆盖。

病虫防治

一、芦笋立枯病

1.症状。

芦笋立枯病又称枯萎病,是土传病害。初见田内个别植株变黄萎蔫,病情扩展后全株枯 死,嫩茎染病,拟叶和茎变褐色或纵裂,病株地下茎和根部可现褐色病斑,后期病部腐烂,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幼笋染病,茎细小或无法出土。

2.病原及传播途径。

病菌为尖孢镰刀菌芦笋专化型,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经伤口侵人,为害茎部和根系,发病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生产中土壤过湿易发病。

3.防治方法。

(1)育苗地不宜连作,实行3-4年轮作。(2)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芦笋专用肥,注意防止烧根或沤根。(3)加强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防止湿气滞留。(4)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36%甲基硫菌灵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1:1:160倍式波尔多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

二、芦笋根腐病

1.症状。

主要危害茎基或根部,初发病部变褐色,皮层逐渐腐烂,仅残留表皮及维管束,表皮下有白色菌丝体,严重时小根全部烂掉,根部溃烂,植株黄化,矮小或凋萎死亡,一般不落叶,此区别于立枯病。

2.病原及传播途径。

病原是串珠镰孢真菌,病菌在种子上可存活2年,种子发芽时分生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从伤口侵人幼根引起发病。

3.防治方法同芦笋立枯病。

三、芦笋炭疽病

 1.症状。

主要危害茎,茎上病斑灰色至浅褐色,梭形或不规则形,后期病部长出小黑点。 2.病原及传播途径。

病原为围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原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4-6月靠雨水传播,多雨季节扩展快,干旱或干旱无雨年份发病轻。

3.防治方法。

(1)收获时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销毁。(2)施用腐熟的有机肥。(3)发病期注意雨后排水,严防大水漫灌,浇水应安排在上午,减少夜晚结露。(4)发病初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I0d左右喷I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天停药。

四、芦笋茎腐病

1.症状。

主要危害幼笋,幼笋出土后受害,初在茎表出现水浸状斑,逐渐扩大,后侵人茎秆,茎部 组织腐烂,地上部呈枯萎状,湿度大的可在茎表组织出现白色菌丝体。

2.病原及传播途径。

病原是一种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可腐生2-3年,菌丝直接侵人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播种过密,湿度大易发病。

3.防治方法。

(1)采用高畦或起垄栽培,不宜过密。(2)加强田管,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3)及时拔除病笋,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菌源。(4)采用滴灌或膜下灌溉,严防大水漫灌。(5)发病初期用75%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或浇灌,采收前3d停药。

五、芦笋病霉病

 1.症状。

芦笋病毒病田间显症不明显,病株生长瘦弱、弯曲、黄化,产量明显降低。

2.病原及传播途径。

病原有芦笋病毒l号、2号、3号,种子传毒,汁液也可传毒,但蚜虫不传毒。

3.防治方法。

(1)收获时注意使用割刀,必要时进行割刀消毒,防汁液传毒。(2)为防种子传毒,应从无病株上采种,必要时可采用茎尖脱毒技术进行脱毒。(3)病初期喷洒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0.5%抗毒剂I号水剂300-350倍液,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病毒灵水溶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l次,连喷3次,采收前3天停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0: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