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燥热 |
释义 | 燥热【词语】:燥热 [英语]:dry and hot; torrid 【读音】:zào rè 【词性】:形容词 【释义】:1.犹炎热。 2.形容热得难受。 3.容易引起心情烦躁。 4.指燥气。中医谓燥乃干金之气,热是太阳之火。 5.指热症。 6.指药性燥烈干热。 从医学角度讲, 燥热,又称燥火,指感受燥气,损伤津液,以致化热化火。多见目赤,牙龈焮肿、咽痛、耳鸣、或鼻衄、乾咳,咯血等症。 犹炎热。 【出处】: 1.炎热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六:“太阳燥热。柳树有些发黄了。” 康濯 《东方红》第一 章:“春末夏初,天气多变。忽然一阵燥热,忽然一阵阴凉。” 姜树茂 《小会计》:“太阳渐渐往西方转去,但闷人的燥热仍未减轻。” 2. 形容热得难受。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矛盾”的继续》:“那对过的屋顶上,似乎是点点滴滴的雪珠在那里跳罢。可是,身上的确是觉得燥热。” 孟左恭 《草原的儿子》:“他两眼开始冒金星,头也发胀,浑身像酷暑在沙漠里行走那样燥热。” 黄裳 《新婚夫妇》:“行车的时刻全打乱了,每过十分钟就有一部车子开出,旅客晒着依旧使人燥热的秋天的太阳都有些不耐了。” 3. 形容心情烦躁。 熊正国 《高炉边的彝家》:“他一路往前走去,心里越发燥热起来。” 4. 指燥气。中医谓燥乃乾金之气,热是太阳之火。 《素问·五运行大论》:“故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溼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六入,故令虚而生化也。” 王冰 注:“地体之中,凡有六入:一曰燥,二曰暑,三曰风,四曰湿,五曰寒,六曰火。” 5. 指热症。 清 计六奇 《明季北略·马懋才<备陈大饥疏>》:“而食人之人,亦不免数日后面目赤肿、内发燥热而死矣。” 6. 指药性燥烈干热。 宋 朱熹 《答周纯仁书》之一:“又如多服燥热药,亦使人血气偏胜,不得和平。” 【秋日易发病】: “燥热病”。 立秋渐渐带来了它的时令主气———燥。中医专家认为:燥易伤肺。在干燥气候环境中,人体可由此产生诸多的“干燥症”。比如咳嗽,常为干咳无痰,谓之“燥咳”。秋燥所袭,往往会导致咽干、口燥、音哑等不适。秋季出现的皮肤干涩,甚至毛发不荣,都和秋燥有关。 尽管秋燥对人体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但防治方法也有很多。秋日在饮食上要注意滋养津液,可适量饮开水、淡茶、豆浆等饮料,并适当选食能够润肺清燥的食物,如秋梨、柿子、百合、银耳等。少吃辛辣、油炸、酒及干燥的膨化食品,因为此类食品易生燥化热,多食无益。 对于人体出现的“干燥症”,要根据情况不同来调治。如鼻燥,平时有萎缩性鼻炎、鼻中隔偏曲的人,可点些薄荷滴鼻油,具有清凉宣燥之功;咽燥饮用玄麦甘桔冲剂,可获良效;柿霜能清热宁嗽,用于“燥咳”颇为适宜;肤燥当以珍珠霜润而护之;肠燥可择有滑肠作用的蜂蜜、芝麻服食通秘。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秋燥对人体的损害,还应注意调节空气湿度,保持环境中的水分。在庭院、室内可养些能净化空气,涵养水分的绿色植物,睡前亦可于卧室里置冷水一盆,以缓解燥气。 燥热的春天吃什么春来乍暖,忍冬的人们一时冷热调节不当,免不了着凉上火,影响健康。 茄子泥是传统的民间饮食,现在的人们还是很喜欢它。其实,早春时如果偶尔吃上一顿茄子泥,不仅清淡爽口,对身体也是大有好处。 春天阳气开始上升,肠胃里积攒了一个冬天的毒火。容易消化吸收的茄子泥能够调理脾、胃、大肠三大经络,正好可以帮上忙。 心火大、痰热、大便干燥,这些容易出现的毛病,到了春天,更容易犯,还特别容易招来感冒。茄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正好可预防这些毛病。不仅如此,茄子能通络散瘀、消肿止痛,可缓解热毒口疮、皮肤溃疡。 如果有痔疮出血以及跌打损伤的小毛病,吃点茄子泥吧,保证症状好得快。 春天百病易生,也是万物生长的季节,适合通过对饮食习惯的调整来保护心脑血管。中医专家、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主任李乾构提醒说,其实茄子的保健价值,到今天都没有被足够认识。紫茄子维生素P含量非常高,对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咯血都有好处。维生素P能增强人体细胞间的结合力,可以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 现在茄子的吃法有很多,而做成茄子泥的效果是最好的。这是因为茄子非常吸油。如果是炒茄子,尤其是过油的茄子,不仅营养成分容易流失,而且进食之后,难以消化吸收。尤其是胃口不好的人,吃完一顿过油茄子,会感觉腹部长时间饱胀。 做法很简单,将洗好的茄子,或破开,或切片之后上锅蒸到烂熟就可以了。在没有脾胃虚寒,没有腹泻的情况下,老人、小孩都适合吃一点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