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蚤蝼 |
释义 | 简介【中文名称】蚤蝼 【拉丁学名】pygmy sand cricket 【别名别称】倭蝼蛄(pygmy mole cricket)、伪蝼蛄。 【所属类别】直翅目、蚤蝼总科、蚤蝼科(Tridactylidae)昆虫的统称,约60种。常栖息在湖旁或溪边的湿表面。前足适於挖掘,似蝼蛄;後足适於跳跃。成虫最长不过1公分(0.4吋)左右。雄虫无发声器。 【自身价值】蚤蝼属昆虫纲直翅目(Orthoptera)昆虫,除了蚤蝼,常见的还蝗虫,蚱蜢,螽斯,蟋蟀,蝼蛄等。除少数为捕食性种类外,绝大多数为植食性,其中不少是农、林、园艺等的重要害虫,特别著名的要数蝗灾了。大多数能够发音,有些鸣声悦耳动听,是有名的鸣虫;有的生性好斗,是引人入胜的玩虫;还有的形态奇秀或模仿拟态,令人赏心悦目。因此,它们又是重要的观赏娱乐资源昆虫。 【外观特征】体长4~5mm。体色深黑褐,是体型微小的直翅目昆虫;後脚腿节非常粗大,跳跃能力惊人。 【识别特征】体长2.5-90毫米。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大,后足跳跃式。翅长短不一,有时无翅。前翅为覆翅,皮革质,有亚缘脉。雌虫有发达的产卵器。尾须短,分节不明显。常有发达的发音器和听器。渐变态。 【种类与分布】全世界已知20000种以上,全球广泛分布,在热带和温带地区种类较多,而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的种类和个体数都较少。陆栖性较多,穴居性较少,水边生活的则更少。 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后足善跳直翅目,前胸发达前翅覆;雄鸣雌具产卵器,蝗虫、螽斯、蟋蟀谱。 分类系统与常见科介绍归类昆虫纲,有翅亚纲,直翅目(分为长角亚目和短角亚目,共39科2.2万余种)。 分布除南北极外,全球均有分布。 体型中到大型,体长10~150mm。 特征粗壮或细长的昆虫,有颚口器;触须丝状,有短有长;背板盾状或鞍状;前翅(若有)坚硬,以保护扇状折叠的后翅(若有);后腿特化,善于跳跃;跗节3~4节;尾须短小无分节;通常有听觉器官及发声器官(一般限于雄性,但有例外)。 保护级别8种濒临灭绝,另有8种为濒危物种;50种为易危物种。另外,美国2个品种已灭绝,另1种在野外灭绝。 目前,直翅目昆虫的分类处于一个不断变动的阶段,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分类被普遍承认。13个总科中,某些属、亚科,甚至是科的归置都不统一,但科学家至少同意直翅目有2个亚目,即短角亚目和长角亚目。以此为基础,下面按照直翅目昆虫的分节数量来划分。短角亚目昆虫触角的分节数少于30节,而长角亚目多余这个数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