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枣园 |
释义 | 1 延安枣园枣园曾经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城西北8公里处。枣园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康生所书“延园”二字。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同时还有兴化枣园,镇平枣园以及章丘枣园。 ◎ 概况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的枣园村。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康生所书“延园”二字。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1947年2月,经叶剑英介绍,刘少奇和王光美在此地结婚。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枣园后沟的西山脚下,出席了张思德烈士追悼大会,亲笔题写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国民党军队对延安进行了毁灭性破坏,枣园也遭到严重损坏。1953年后,人民政府开始陆续依照原貌维修。现枣园旧址有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旧居、“为人民服务”讲话台、中央医务所、幸福渠等景点。枣园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春、夏、秋、冬景色秀丽,环境清幽,交通方便,终年游客不断。1996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世纪之火”火炬传递活动采集“革命之火”火种的仪式在枣园隆重举行。枣园已成为全国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 简介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中央社会部住在枣园,将这里起名为“延园”。园内原有几排窑洞和一些果树,1942年后陆续修建了几栋“品”字形小洋房,还在山上修了几十孔土窑洞,栽种了一些果树和花草。1943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这里,社会部搬住后沟。1943年至1947中央书记处在这里,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召开了中共七大,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为抗战胜利后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毛泽东在此写下了《学习和时局》、《关于重庆谈判》等著作。这里现保存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张闻天、彭德怀等人旧居和书记处小礼堂。1947年2月国民党侵占延安后,一些建筑遭到破坏,解放后按其原貌进行了修复。在枣园后沟口有《为人民服务》讲话台,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追悼张思德召集的会议上,发表《为人民服务》讲话的地方。 ◎ 结构布局枣园革命旧址是红色旅游中的重要环节,是红色旅游重点景区之一。景区现开放了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旧居、“为人民服务”讲话台、中央医务所、幸福渠等景点。幸福渠位于枣园院子右侧靠近山坡处,从院子中间穿流而过。渠长6公里,建成于1940年4月,可灌溉土地80多公顷。这条渠把枣园川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庄稼连年丰收,于是群众给它取名为“幸福渠”。毛泽东旧居位于枣园东北的半山坡上,与周恩来和朱德的旧居左右为邻,窑洞面向西南,共分5孔,由右边起分别为会客室、办公室、寝室,其余两孔是工作人员住室。周恩来旧居位于任弼时旧居后的山坡上,为两孔石窑洞,左边是办公室,右边是寝室,1944年10月至1947年3月,周恩来就住在这里。书记处小礼堂坐落在延园中央,为砖木结构。这里是当年中央书记处的会议室,也是俱乐部,关于重庆谈判的决策就是在这里确定的。枣园革命旧址共展出珍贵文物815件,业已成为中国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在红色旅游中占有重要地位。 ◎ 历史文化延安革命旧址的陕西省延安市。1937年至1947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陕甘宁边区首府,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是革命圣地。延安革命旧址包括凤凰山中共中央旧址,杨家岭中共中央旧址,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旧址,王家坪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等。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凰山革命旧址在延安北门内凤凰山麓。1937年1月,中共中央由保安(今志丹县)迁到这里。中共中央在此先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国代表大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等重要会议。凤凰山麓有毛泽东旧居,毛泽东曾在这里会见白求恩大夫。这里还有红军总参谋部旧址、朱德旧居、刘伯承旧居等。1938年11月,日军飞机轰炸延安城,中共中央机关由此迁往杨家岭。 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中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枣园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春、夏、秋、冬景色秀丽,环境清幽,交通方便,终年游客不断。1996年,第五届中国大学生运动会“世纪之火”火炬传递活动采集“革命之火”火种的仪式在枣园隆重举行。枣园已成为中国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 革命经历1943年10月,由于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枣园进行筹备“七大”会议工作,许多问题需要毛泽东亲自处理,而杨家岭与枣园相距比较远,为了避免毛泽东在路上来回奔波,争取时间,所以毛泽东随中共中央书记处搬进了枣园。毛泽东在枣园居住期间,正是土地革命时期向抗日战争的转变时期。毛泽东以极大的精力去研究中国的军事学、战争学,他用哲学思维,深刻分析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中国革命根据地、中日双方进行战争的国情、国共两党军事史等重大问题,撰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著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 1938年11月20日,日军飞机20余架突然轰炸延安城。由于日军飞机轰炸是以延安的宝塔山为参照目标,而毛泽东居住凤凰山的窑洞离宝塔山很近,所以在毛泽东居住的窑洞附近投下了许多炸弹。为了毛泽东的安全,中共中央决定连夜将毛泽东由凤凰山转移到杨家岭。为反对日军和国民党军对根据地的封锁,毛泽东亲自倡导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实现了生产自救,基本解决了根据地的物质困难。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距城15华里。这里原来是一个庄园,党中央到延安后,中央社会部住在园内,遂改名“延园”。毛泽东住所在延园东北的半山坡上,是一座幽静的独院,院内有一排面向西南的石窑洞,右起第一孔窑洞是会客室,第二孔是办公室,第三孔是寝室,其余两孔是工作人员的住室。毛泽东在这里居住期间,写了《学习和时局》、《论联合政府》、《关于重庆谈判》等许多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的有28篇。此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敌后军民在战胜相持阶段后期的严重困难后,在对敌斗争中逐步取得主动。1946年1月,毛泽东由枣园迁到王家坪。 ◎ 革命大事记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驻枣园,在此期间发生了不少重大事件。1944年11月,毛泽东在这里接见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后任美驻华大使赫尔利,并进行了两天两夜的会谈,签署了关于成立联合政府中共给国民政府的五点建议。12月,又在居地会客会见了包瑞德,对国民党的三点建议给予有力批驳。次年8月,他由这里出发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1943年,在解放区军民大生产运动中,枣园举行军民纺线比赛,周恩来和任弼时都被评为“纺线能手”。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由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主持中央工作。9月15日,刘少奇召集朱德、彭德怀、任弼时、陈云、叶剑英等领导同志开会讨论东北问题,决定成立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派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陈云、高岗、张闻天和四分之一以上的正式和候补中央委员,率领两万干部和十万大军挺进东北。9月19日,刘少奇、朱德经请示毛泽东主席,起草了《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的党内指示,有力地支援了重庆的谈判斗争,对缩短战线,集中兵力,发展和巩固东北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1947年2月,经叶剑英介绍,刘少奇和王光美在此地结婚。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枣园后沟的西山脚下,出席了张思德烈士追悼大会,亲笔题写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国民党军队对延安进行了毁灭性破坏,枣园也遭到严重损坏。1953年后,人民政府开始陆续依照原貌维修。 ◎ 交通乘1,5,8路公共汽车 ◎ 门票现免费,纪念邮票两元一张。 2 兴化枣园◎ 简介位于泰州兴化市海子池西南,东、北、西三面环水。明天启年间,兴化籍状元宰相李春芳之孙李思诚(字次卿,一字碧海)被罢官归来,以其祖业扩建而成。 ◎ 历史李思诚,万历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加太子太傅。其以“枣”名园,是以“枣红干直且多刺”来表现自己的人格个性,表达“枣有赤心人爱树,臣有赤心思报主”的心志;以“小园且插安期枣”,表明自己罢官后飘然世外、宠辱不惊的心态。“淡宁斋”取典于“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命名;“水明楼”则表明自己为官时“清如水、明如镜”,以此反击魏忠贤的诬陷;当年的延青阁下杏花疏影,改名为“杏花楼”,以杏林喻名医,反用“不为良相,必为良医”之典,激励自己做一个医国高手,继续与宦党斗争。两楼间柳堤上有一座小亭,称之为“补亭”;西北临水处垒以山石,巧留壁窍,复土成丘,丘上筑高楼,名为“土窟”,俗中见雅。枣园借景自然,巧于布局,寓情于景,主题鲜明。 ◎ 记载一六四五年,南明弘光小朝廷败灭后,李思诚之孙、文学家、史学家李清不事二主,辗转潜回兴化,隐居枣园,闭门著作三十八年。其中《三垣笔记》和《南渡录》以资料翔实、议论公允,成为当代研究南明历史的重要史料;所著《折狱新语》以大量案例总结归纳勘审重案的经验和理论;章回小说《梼杌闲评》(又名《明珠缘》)被当代学者评为与《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相伯仲的明清小说中之上乘之作。 清康熙二十六年(一六八七),清戏曲家孔尚任出仕泰州治水,在此间搜集南明史料,修改《桃花扇》。孔尚任扁舟往发,泊系杏花楼下,是枣园的常客。当时园主是李清之子、诗人李兰(久庵)。有时泰州邓汉仪、俞锦泉带来家班女昆在枣园试演,极一时之盛。雍正后,枣园名人星散,楼阁衰败。后在兴化旧城改造时被拆毁。 3 镇平枣园位于河南省镇平县西南部,距县城25公里,东邻贾宋镇,南毗邓州市,西接内乡县,北依曲屯镇,县乡二级油路曲贾公路和枣韩公路纵横境内,交通便利。辖区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60033亩,辖19个村民委员会,87个自然村,250个村民小组,9385户,37142人。居民有汉、回、蒙三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 镇政府驻地枣园街因历史上盛产广洋大枣而得名。1996年12月撤乡建镇。 全镇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沿陵河、黑河流经镇境,有小型水库7座,农业灌溉条件便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朝天椒、大豆、红薯、芝麻等。烟叶和湖桑是农业两大支柱产业,其中烟叶生产稳步发展,植烟水平连年提高,分别被市、县评为“烟叶生产工作先进乡镇”。2003年已落实烟田面积5000亩,湖桑3000亩,朝天椒5000亩,黄姜3000亩,林果药1500亩。 2002年全镇各类乡镇企业、村办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1504家。镇境西部的先主山上硅石、水晶石、大理石等藏量丰富,且品位高,是铁合金的主要原料,现有企业3家,年开采量6万吨,年利税30万元。矿石运销武汉、丹江、三门峡、襄樊、西峡、淅川等地。 地毯生产是“一号工程”,现有机梁400余架,从业人员1200余人,年入库产值400万元左右,税利70万元左右。 近年来,镇区建设累计投资400万元,2002年底已完成近3.5公里的街道油路硬化和绿化任务,且配套设施齐全,修复排水道8000米,自来水供水量40万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以上。开通程控电话1500门,通讯十分便利,全年用电量达255万度。1998年以来,镇政府多方筹资近千万元,在镇区东部建成一个新开发区,建成商业门面房200余间,可容纳商户100余户,各种配套设施齐全,水电便利,环境优美,形成镇平西南部最大的农副产品集贸市场,上市农副产品达10余种,年交易额3000万元 4 章丘枣园枣园街道位于章丘市中部,面积5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万亩,辖3个办事处,3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5万人。 枣园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全市规划建设中的章丘新城区,位列章丘市经济发展中的“第一方阵”。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党工委、为事处立足新城区定位,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叫响了“聚合发展新优势,建设章丘新城区”的口号,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真抓实干,突出引进引办、园区建设、民营经济三个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城乡一体化四大进程,促进了全办事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是连续多年被济南市委、市政府命名的“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枣园历史悠久,民风纯朴,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是齐鲁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较著名的有元代的季官村石狮以及前清时期德国人捐资的胡迪天主教堂等。2000年开始挖掘的洛庄汉墓位于办事处驻地2公里处,国道071线两侧,洛庄汉墓以其陪葬坑多达39处和出土文物多,级别高而震惊海内外,为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增添了奇光异彩。枣园都市农业发展迅速,盛产大葱、西瓜,研制开发的“富硒大葱”已打入北京市场,大葱基地被北京市认定为“场地挂钩”首批蔬菜基础,并被山东省国际旅行社、青岛旅行社确定为大葱产业旅游观光点。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该街道高度重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做好社会稳定工作,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连续多年被济南市委命名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并先后被济南市委评为“文明乡镇”和“平安乡镇”。 5 淮阳枣园◎ 简介枣园行政村位于淮阳县东南部,隶属于鲁台镇,距离县城30千米,辖区有枣园、大杨庄、小杨庄三个自然村,总人口约为7600人。电话区号为0394,邮政编码为466700。 ◎ 名称由来枣园以其建国前,有许多枣树为名,附近村民故称之为枣园。建国后,枣树遭砍伐已尽,然而名称沿袭已久,故而仍称作枣园。 ◎ 地理位置枣园行政村位于淮阳县东南部,是鲁台镇下辖的一个村。北接段寨村,南接福里庄,东接姚营村,西接贾庄村,位于沈丘县、项城市、淮阳县的交汇处,交通相对便利。 ◎ 经济发展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传统农业,秋季作物主要是玉米、红薯、大豆、芝麻等;春季作物主要是小麦等;经济作物少见,多是烟叶和蔬菜类。 工业类发展较为落后,主要产业是花炮产业。其主要生产方式依然是传统的手工作坊,依赖传统的花炮制作工艺,花炮质量较好,也是村民重要的副业收入。 ◎ 教育、医疗、卫生发展目前,枣园行政村有小学一所、乡村医疗室三所。其中,小学占地约为20亩,教室20间,教职工办公室4个,教师12人,学生300人左右,集小学教育与学前教育于一身;乡村医师三人,基本能满足群众日常治疗需求。但是,教育、医疗、发生发展水平较低,相关投入严重不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