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枣行村
释义

枣行村位于著名的华楼山南麓,距北宅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5公里。该村包括莹南、沙窝河、南山、西山四个自然村,四面环山、如在摇篮,以村命名的“枣行河”穿村而过,与五龙河交汇形成沙窝河。村中有百年老屋,有现代楼房,二者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家前院后栽满果树,是一个环境古朴幽静、百姓安居乐业的小山村。该村现有村民139户,444人,有蓝、王、李、孙、肖、高等姓氏,其中蓝姓约占全村总人口的55%。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北宅街道枣行村

早在明朝嘉靖年间,住在即墨城的蓝洪义厌倦那里的车马喧阗、人烟辐辏,想找一处清净之地。由于他羡慕同姓的蓝章、蓝田父子能于功名鼎盛之时激流勇退,并且选择了华楼山之胜区立下蓝家庄,遂即在蓝家庄附近一片枣林中,辟土造房举家迁来,实现了自己“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依南窗以案傲,审容膝之易安”的愿望。由于生活在枣行中,村民便把枣行定为村名。清朝末年,王姓因仰慕蓝田家族的兴盛,由沙子口前登赢村迁来定居,繁衍生息,成为村中第二大姓。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使枣行村融入了加快经济发展的大潮。他们在原崂山县机械局和有关企业的帮扶下,参与了北宅机械厂的创立和发展,后又办起了砖瓦厂等。村中的男女青壮年,有的外出打工,有的搞运输,有的开山采石,有的经营农副产品……原来恬静安逸的小山庄充满了发展活力,经济指标一年比一年高。2004年该村经济总收入1380万元,人均收入5184元。

枣行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精神文明和村庄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驻地紧靠枣行村,村民和部队亲如一家。若如春天大旱吃水困难,村民们首先想到的是人民子弟兵,一车车的水先送给部队,军民鱼水情深意长。近些年来,村里每年都从有限的经费中投资教育,在上级和有关单位的支持下,与蓝家庄、毕家村联合兴办了毕家村小学(海尔希望小学);村里先后投资近30万元,为村民安装了闭路电视、接通了自来水、硬化了路面、改造了照明线路;2003年又盖起了两座居民楼。该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村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根据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文件崂政发[2004]228号《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沟崖等36个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的批复》,由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

山东省莱阳市城厢街道枣行村

枣行村位于莱阳市马山路两旁,距烟台、青岛两大港口城市分别为100公里,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全村现有360户,930人,其中党员30人。多年来,该村立足实际,以建设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政治,全村各项工作考核均达办事处标准,多次被评为城厢街道办事处“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山东省莱西市河头店镇枣行村

村庄由来

据《王氏家谱》记载,清光绪二年(1876年),王氏由莱阳县古柳村迁来建村,因村枣树成行,故名枣行。

政区人口

位于河头店镇西南6.5公里处,地属平原,人口438人,耕地770亩。全村有居民130户,人口392人。村庄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可耕地面积837亩,其中大梨园25亩、枣园40亩。

经济状况

1964年高格庄水库引水工程设备全部结束,耕地灌溉面积可达80%以上。村经济以农业为主体,农产品以花生、玉米、小麦、蔬菜为主,辅以运输、养殖、粮食加工,大棚生产、外出务工等,年总收入达百万以上。1995年建高温蔬菜大棚30个,占地面积10亩;2003年建崂山大棚20个,奶牛养殖场2个,占地面积10亩。2004年建有冷藏厂1个,占地30亩。

社会事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村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新建居民房120户,外出买楼20户,新建文明街道2条300米,村办公室13间,占地面积为1600平方米。村里拥有大型运输车3部,客运车辆2部,出租车辆3部。村庄安装了自来水,彩色电视普及率95%,电话普及率95%,手扶车普及率50%,摩托车普及率80%。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4:2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