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巴利阿里群岛洞山羊 |
释义 |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牛科 Bovidae 亚科: 羊亚科 Caprinae 属: 洞山羊属 Myotragus 种: 巴利阿里群岛洞山羊 Myotragus balearicus 整体概述洞山羊是羊亚科下的一属,也被称为鼠山羊,生活于马略卡及梅诺卡岛,在大约5000年前灭绝。虽然叫“山羊”,但根据巴塞罗那大学的遗传学分析,它们和绵羊的亲缘关系更近。1909年,古生物学家多萝西娅贝特在马略卡最早发现巴利阿里群岛洞山羊的化石。2006年8月在远离海岸的一个洞穴中发现了洞山羊的化石,可能属于另一物种。 形态特征和其他食草动物不同,巴利阿里群岛洞山羊的双眼朝着前方,而不是两侧,这有利于它们在山地活动时准确判断距离。 巴利阿里群岛洞山羊的下门齿终生生长,像啮齿目和兔形目动物,而不像有蹄类动物。上颌则没有门齿。其余的牙齿是适合于碾碎的臼齿和前臼齿。 它们的鼻子和头骨相比较为短小,类似兔子和野猫。 无论雌雄都长着短小的角,当然,发现的化石只是骨质的部分,外面可能套着较大的角质的套,不过迄今为止没有完整的角被发现。 巴利阿里群岛洞山羊体型相当小,肩高仅50厘米,体重50-70千克。腿相对于身体来说较短且缺乏灵活性,这使得巴利阿里群岛洞山羊并不是特别敏捷。不过这不是严重问题,因为这些岛屿上能构成威胁的只有一些猛禽,而巴利阿里群岛洞山羊可以躲藏在植物丛中。 它们的肩上有一个明显的类似驼峰的肩峰,后腿弯曲。和其他偶蹄目动物一样,它们足上有四趾,二趾着地。尾巴相比较来说较长。 生活习性化石显示,巴利阿里群岛洞山羊食性可能和现生山羊一样,吃地中海气候的低矮灌木及树木的低枝条。根据马略卡及梅诺卡岛的化石缺乏食草动物的情况看,在殖民者到来以前巴利阿里群岛被森林覆盖,而不是草原,所以洞山羊可能单独或成小群活动。 没有人确切的知道这些动物的繁殖习性。1999年在马略卡岛东北部的马纳科尔发现了新生幼仔的化石,化石显示就和母亲的比例而言小羊的身材相当大,可能出生后不久就能行走。成熟也不需要很长时间,只要一到两年。 巴利阿里群岛洞山羊保留了角,说明雄性可能会相互争斗。但化石显示角并不发达且两性差异较小,说明它们不是一夫多妻制,至少雄性不会建立自己的群体。由于角较短小,雄性搏斗时可能像现今的小羚羊一样互相攻击侧面,而不是像大型有角动物那样面对面顶撞。 地中海气候有明显的季节性,尤其是降水。这意味着洞山羊们可能有固定的繁殖期,但具体的时间就无从知晓了。 起源进化岛屿上,有蹄类动物往往会侏儒化(典型的如欧洲矮象),而老鼠和兔子则会巨型化。由于缺乏食肉动物,它们的运动能力下降。为了获得立体视觉更好地测算距离而不是向四周观察食肉动物,它们的眼睛转向前方。大脑和身体其他部分所占比例也减小,就像印度尼西亚弗洛雷斯岛的霍比人。 发现与马卡略岛的最早的洞山羊(Myotragus pepgonellae)生活于五百七十万年前的上新世,其祖先可能是绵羊类的盘羊,或者中亚山羊。600万年前,海平面下降,直布罗陀海峡关闭,地中海逐渐缩减成一个个咸水湖。后来海水从新淹没这些地区,动物们被困在岛屿上,同时气候从亚热带类型向地中海类型转变,动物们为了适应变化的气候也发生急剧的变化。 洞山羊最初之生活在马略卡。在加泰罗尼亚则缺乏高级动物,主要脊椎动物只有鸟类和蝙蝠。而在梅诺卡岛则是由巨兔(Minorcan Giant Lagomorph)统治。在冰河时期,海平面下降,马略卡和梅诺卡岛连接,洞山羊取代了巨兔。 灭绝原因关于巴利阿里群岛洞山羊的灭绝原因,主要有气候变化说和人类灭绝说两种。目前来看前者可能性较大,因为近期研究表明人类在3000年前才到达巴利阿里群岛。 第一批到达巴利阿里群岛的新石器时代人类过着农耕生活,但仍然住在山洞里,在洞里发现了许多动物的骨骼,尤其是巴利阿里群岛洞山羊的,他们被雕刻成工具或工艺品。更奇怪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洞山羊都是死后被带进洞穴的,有的可能还活了一段时间。它们的角断裂后又痊愈,说明人类曾尝试驯养它们。但没有成功,巴利阿里群岛洞山羊没有繁殖,因为所有的化石都是成年洞山羊的。 如果真的是人类灭绝了巴利阿里群岛洞山羊,那么可能是狩猎,放牧家畜对森林的破坏以及狗的捕食把洞山羊推向了绝路。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