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枣疯病 |
释义 | 枣疯病是我国枣树的严重病害之一。一旦发病,翌年就很少结果。病树又叫“公枣树”,发病3—4年后即可整株死亡,对生产威胁极大。我国南北方各枣区均有发生,但以四川、广西、云南、重庆等市发病最重。四川眉山、广西灌阳枣区近几年来枣疯病相继暴发成灾,并日趋严重。 症状识别枣疯病主要侵害枣树和酸枣树。一般于开花后出现明显症状。主要表现: (1)花变成叶,花器退化,花柄延长,萼片、花瓣、雄蕊均变成小叶,雌蕊转化为小枝。 (2)芽不正常萌发,病株1年生发育枝的主芽和多年生发育枝上的隐芽,均萌发成发育枝,其上的芽又大部分萌发成小枝,如此逐级生枝,病枝纤细,节间缩短,呈从状,叶片小而萎黄。 (3)叶片病变,先是叶肉变黄,叶脉仍绿,以后整个叶片黄化,叶的边缘向上反卷,暗淡无光,叶片变硬变脆,有的叶尖边缘焦枯,严重时病叶脱落。花后长出的叶片比较狭小,具明脉,翠绿色,易焦枯。有时在叶背面主脉 上再长出一小的明脉叶片,呈鼠耳状。 (4)果实病变,病花一般不能结果。病株上的健枝仍可结果,果实大小不一,果面着色不匀,凸凹不平,凸起处呈红色,凹处是绿色,果肉组织松软,不堪食用。 (5)根部病变,疯树主根由于不定芽的大量萌发,往往长出一丛丛的短疯根,同一条根上可出现多丛疯根。后期病根皮层腐烂,严重者全株死亡。 枣疯病又称丛枝病,果农称其为“疯枣树”或“公枣树”。枣树地上、地下部均可染病。地上部染病主要表现为:①花柄加长为正常花的3-6倍,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反常生长,成浅绿色小叶。树势较强的病树,小叶叶腋间还会抽生细矮小枝,形成枝丛。②发育枝正副芽和结果母枝,一年多次萌发生长,连续抽生细小黄绿的枝叶,形成稠密的枝丛。③全树枝干上原是休眠状态的隐芽大量萌发,抽生黄绿细小的枝丛。地下部染病,主要表现为根蘖丛生。 发生规律枣疯病可通过嫁接和分根传播。经嫁接传播,病害潜育期在25天至1年以上。金丝小枣最易感病。土壤干旱瘠薄及管理粗放的枣园发病严重。 病原类菌原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简称MLO,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多形态质粒。无细胞壁,仅以厚度约10纳米单位的膜所包围。易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形状多样,大多为椭圆形至不规则形。一般直径为250—400纳米。 病害循环及流行发病初期,多半是从一个或几个大枝及根蘖开始,有时也会有全株同时发病的。症状表现是由局部扩展到全株,所以,枣疯病是一种系统性侵染病害。全树发病后,小树1—2年,大树3—5年,即可死亡。 枣疯病主要通过各种嫁接(如芽接、皮接、枝接、根接)、分根传染。在2—4月份,把当年生病枝的芽或枝接在苗木的1年生健壮枝上,被嫁接的枝当年就能表现症状。病原物侵入后,首先运转到根部,经增殖后再由根部向上运行,引起地上部发病。 从嫁接到新生芽上出现症状(即潜育期)最短25天,最长可达1年以上。影响潜育期的长短主要有3个因素:一是嫁接接种时间,6月底以前嫁接的,当年就能发病,以后嫁接的要到翌年才发病。二是接种部位,根部接种的当年发病早,嫁接枝干的当年发病晚或到翌年才发病。三是接种量,枝(芽)接块数多或接种病原物数量大时发病快。一般苗木比大树发病快。 在自然界中,除嫁接和分根传染之外,也能通过橙带拟菱纹叶蝉、中华拟菱纹叶蝉、红闪小叶蝉。凹缘菱纹叶蝉等昆虫传病。 传播途径该病的传播途径有:①媒介昆虫:主要有凹缘菱纹叶蝉HISHIMONUS SELLETUS Uhler、橙带拟菱纹叶蝉hishimonoides surifaciales Kuoh和红闪小叶蝉Typhlocyba sp.等,它们在病树上吸食后,再取食健树,健树就被感染。传毒媒介昆虫和疯病树同时存在,是该病蔓延的必备条件。橙带拟菱纹叶蝉以卵在枣树上越冬;凹形菱纹叶蝉主要以成虫在松柏树上越冬,乔迁寄主有桑、构、芝麻等植物。②嫁接:芽接和枝接等均可,接穗或砧木有一方带病即可使嫁接株发病。嫁接后的潜育期长短与嫁接部位、时间和树龄有关,一般 病原物的运行与分布:病原侵入树体7一10d后向下运行 到根部,增殖后又从下而上运行到树冠,引起疯枝,小苗当年可疯,大树多半到翌年才疯。病原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转。病枝中有病原,病树健枝中基本没有;生长季节,病校和根部都有病原,休眠季节末(3—4月),地上部病枝中基本没病原, 而根部一直有病原。 发病因素结果表明:枣疯病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枣疯病的发生流行和几种菱纹叶蝉的分布及猖獗发生密切相关。例如:有侧柏的坟地是菱纹叶蝉主要越冬繁殖的地方,故病株首先出现在有侧柏的坟地附近,越靠近侧柏林,枣树染病的机会越多。 ②发病与间作物品种有关。与小麦、玉米间作的水浇地枣园发病率高,为14.4%;与花生、红薯或芝麻间作的沙岗旱地枣园,发病率低,为3.6%。因间作小麦、玉米地适于传病昆虫菱纹叶蝉的越冬和繁殖,水浇地徒长枝多,易被侵染。后者则完全相反。 ③枣疯病病情与树龄大小有关。小于20年生的幼龄树发病重,50-100年生的中老龄树发病轻。因为幼树徒长枝多,利于传病的菱叶蝉取食,结果大树,徒长枝少,不利于传病昆虫取食。 ④发病与枣的品种有关。在河南产量最高的扁核酸和灰枣感病最重,发病率可达70%。其次是广洋枣,发病率为20%。九月青和鸡心枣发病较轻,为4%和5.9%。灵宝枣发病最轻,仅为0.6%。 ⑤发病与管理水平有关。枣园管理粗放,树势衰弱的发病重,反之发病则轻。 防治措施农业防治:(1)清除疯枝,铲除无经济价值的病株。(2)选用抗病的酸枣品种作砧木。(3)培育无病苗木。即在无枣疯病的枣园中采取接穗、接芽或分根进行繁殖,以培育无病苗木。(4)加强果园管理,增施碱性肥和农家肥。 化学防治:(1)在发病初期,用手摇钻在病树根茎部钻孔,于春季枣树萌芽期或10月间,每株病树滴注浓度0.1%的四环素药液500毫升。(2)在树干基部或中下部无疤节处两侧各钻1个孔,深达髓心,两孔垂直距离10~20厘米,用高压注射器注入含1万单位的土霉素药液。树干圆周径30厘米以上者,用药液300~400毫升;40厘米以上,用500~700毫升;50厘米以上,用800~1000毫升;60厘米以上用1200~1500毫升。(3)发病初期,按每667平方米枣园喷施0.2%的氯化铁溶液2~3次,隔5~7天喷1次。每次用药液75公斤~100公斤,对于预防枣疯病具有良好效果。 治疗方法⑴彻底铲除重病树和病根蘖苗,及时剪除病枝枣疯病病株是传病之源。加之枣树发病后不久即会遍及全株,失去结果能力,要及早彻底铲除病株,并将大根一起刨干净,以免再生病蘖苗。对小疯枝应在树液向根部回流之前,阻止类菌源体随树体养分下流,要从大分枝基部砍断或环剥。连续处理2-3年,可基本控制枣疯病的发生。 ⑵培育无病壮苗应在无病的枣园中采取接穗、接芽或分根繁殖,以培育无病苗木。苗圃中一旦发现病苗,应立即拔掉。 ⑶选用抗病品种和砧木 注意发现和利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的酸枣和具有枣仁的大枣品种作砧木,以培育抗病品种。这是防治枣疯的根本措施。 ⑷用根蘖苗栽植时,应严格挑选避免采用根蘖苗就地繁殖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子株和母株同根,容易造成病害蔓延。 ⑸药物治疗 对发病轻的枣树,用四环素族药物治疗,每年施药2次,第一次于早春树液流动前,在病株主干50-80厘米处,沿干周钻孔3排、或环割,深达木质部,后塞入浸有250倍“法丛灵液400-500毫升的药棉,用塑料布包严,同时修除病枝。 第二次于秋季在树液回流根部前(10月份)以同样方法再次施药,对轻病树疗效显著。 也可于夏季在病树干四周,钻孔4个,深达木质部,插入塑料曲颈瓶(河南农大植保系设计),用蜡封严钻孔,每株注入“法丛灵”液400毫升,10余小时后,药液即被吸收,病枝渐渐枯焦,疗效与施药带相似。此法简便,且药液不易流失。 ⑹清除杂草及野生灌木,及时防治各种叶蝉类虫媒6月初至9月下旬,适时喷洒3000倍2%天达阿维菌素、或2000倍2.5%高效氯氟氰菊酯、或1500倍杀确爽等药液,防治各种虫媒。 ⑺加强枣园管理注意加强水肥管理,对土质条件差的要进行深翻扩穴,增施有机肥、磷钾肥料,穴施土壤免深耕处理剂200克/667米2,穴施“保得“土壤生物菌接种剂250--300克/667米2,疏松土壤、改良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树体的抗病能力。 (8)科学使用“天达2116“,结合喷洒其他农药每10—15天喷洒1次1000倍果树专用型“天达2116”800—1500倍(10—20毫升兑入15千克水中)+百痢停药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