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葬礼外交 |
释义 | “葬礼外交”是属于特殊使节的外交,它往往能够在某些僵局阶段,解决一些通常的外交形态不能解决的问题。但令一方面有它的局限性,它不能取代核心外交,取代经典的外交部门对外交部门的会谈或协调形式。有专家指出:“葬礼外交”有望成为继金正日先后会见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韩国现代集团会长玄贞恩以来,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缓和的又一契机。 背景交代韩国前总统金大中于2009年8月18日因病去世,终年85岁。金大中致力于朝鲜半岛南北和解,并于200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样一位重量级政治家的去世,无疑将对韩国国内政治及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2009年8月19日,已故韩国前总统金大中的生前助手、韩国反对党民主党议员朴智元透露,朝鲜方面当天向金大中和平中心致信,根据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的指示,朝鲜将派专人携带金正日敬献的花圈前往韩国,对金大中因病去世表示哀悼。韩国总统府当天表示,韩方没有理由反对朝鲜来吊唁。据介绍,朝鲜吊唁团将由5人组成,计划在韩国逗留两天。朝方还表示将尊重金大中家属和韩方意见后再确定访韩日程。 朝鲜半岛局势观察人士认为,“葬礼外交”或将为朝韩关系缓和提供又一契机。如果朝方吊唁团成行,这将是近9年来,朝鲜方面再次向韩国派出吊唁团。2001年3月,前现代集团会长郑周永逝世后,朝鲜派出前亚太和平委员会副委员长兼统战部副部长宋虎景率领的吊唁团。 朝韩关系历史1945年日本投降,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由苏联和美国军队接收。在美苏的各自支持下于1948年8月成立大韩民国,1948年9月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起初一路胜利,将南韩军压制到釜山一带,于是美国决心介入,派兵 在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面临被美韩军队拦腰斩断之势,被迫撤退。并被美军一路压制到鸭绿江一带。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东北边疆的安宁,这使得成立才一年有余的新中国也被迫介入.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抗美援朝。10月25日,志愿军首战歼灭南韩六师。经过反复的拉锯战以后,双方最终决定1953年7月27日以临时分界线(三八线)为界,中朝联军同美国主导下的联合国军签定停战协定,并由联合国指派永久中立国瑞士及瑞典驻军于共同警备区域,以监察两国在边境的军事行动。1958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半岛,而美国至今仍有军队驻扎在韩国。 近代自2009年8月份以来,虽说韩朝间摩擦时有发生,但有利于两国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占了主导地位,这些积极因素包括朝鲜释放被扣韩国现代集团员工、金正日接见现代集会长玄贞恩(女)、现代集团和朝鲜亚太和平委员会就重开金刚山旅游等一揽子经济合作项目达成一致,以及李明博在8月15日光复节讲话中首次表示愿意与朝鲜进行对话。近期,朝鲜在特赦美国女记者,重开金刚山旅游,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基于这样的背景,再加上金大中始终坚持对朝友好,不由得让人猜测,他的离去会不会成为朝韩关系恢复的契机? 而在韩国方面,韩国红十字会19日透露,计划在两天内向朝鲜红十字会提议举行会谈,讨论关于现代集团和朝鲜亚太和平委员会达成协议的“中秋节举行南北离散家属团聚活动”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金灿荣指出,朝韩关系的发展,主要还是得看现任政府。因为金大中虽然是知名度高,但始终早已卸任,影响力有限。而且,朝鲜方面对金、卢二人相对比较认可,可能使李明博政府不满。因此,朝韩关系未来走向如何,还是的看现任政府的战略。 促成原因被韩国舆论称为“民主斗士”的金大中在执政期间,最让世人牢记的政绩就算是“阳光政策”的提出和实行了。金大中的对朝和解政策,推动了南北关系的改善和半岛局势的缓和。2000年6月15日,金大中亲赴平壤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举行首脑会晤,实现了南北分裂50年后首次南北峰会,双方发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北南共同宣言”,金大中也因此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在金大中执政的5年期间,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改善和发展,双方不仅加强了往来和交流,而且在经济合作上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正是由于“阳光政策”的实施,2000年朝韩离散家属团聚时的感人场面、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朝韩两国运动员共同入场的动人画面,才能永远定格在历史的长卷中。 重要意义目前(2009年8月21日)韩朝两国都对金大中一生致力于南北和解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金正日在唁电中说,金大中虽然逝世了,但是“他为实现民族和解和统一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将与民族一起永世长存”。李明博说,金大中在韩国民主化进程和韩朝和解方面做出的贡献和努力将永远被韩国人民牢记,希望金大中南北统一的意愿能通过韩朝间的和解进程最终得到实现。 而韩国政府于2009年8月19日决定将为金大中举行国葬,这是韩国自建国后首次为前总统举行国葬,这也是主要考虑到金大中生前业绩和南北统一大局。因此,如果韩朝两国能借金大中的葬礼打开缓和双方关系的大门,也算是为金大中一生致力于南北和解事业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专家观点中山大学韩国研究所副所长魏志江副教授:指出“葬礼外交”有望成为继金正日先后会见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韩国现代集团会长玄贞恩以来,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缓和的又一契机。金大中2000年6月作为韩国总统访问平壤,与金正日会晤,签署历史性的《北南共同宣言》,开辟朝韩和解合作的新时代,双方关系一度出现大幅度缓和,金大中由此被看作朝韩关系和解的象征性人物。 此次金正日的举动是对他与金大中签署的《北南共同宣言》的肯定以及对民族统一事业的肯定。同时这一举措也表明金正日希望韩国现任总统李明博能够继承和发扬金大中的《6·15韩朝共同宣言》的精神。值得关注的是,朝鲜方面也似乎有意借助金大中的“葬礼外交”,进一步缓和朝鲜半岛局势。朝鲜政府派出吊唁团将创造一种对话氛围,很可能减轻国际社会对朝鲜的压力。 中国相关1982年11月10日,前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猝然去世。中国派时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黄华作为“特使”参加其葬礼。在中苏间人员往来断绝了十七八年的情况下,这个 “大举动”在国际上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被称为“邓小平对苏共新领导发动的一次‘葬礼外交’”。另外,在安德罗波夫上任后不久,就一反勃列日涅夫关于“发达社会主义”的拔高性提法,把苏联的发展阶段只定位在“发达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上。这位新任总书记也许预感到来日已不多,便大刀阔斧地对内、对外推行“新政”。令人惋惜的是,安德罗波夫“出师未捷身先死”,于1984年2月9日病逝于莫斯科,“在位”只有一年零三个多月时间。接任的契尔年科一年后也疾终于“位”上。中国政府又分别派出领导人参加二人的葬礼。对此,有人称为第二次、第三次对苏“葬礼外交”。 第一次对苏“葬礼外交”使中苏关系的“坚冰”得以打破。而后面两次“葬礼外交”则是其延伸。接二连三的“葬礼外交”,使双方接触、交流的级别与水平不断得到提升。1984年、1985年,中苏两国第一副总理实现了间隔了20多年的互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