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暂如临邑至鹊山湖亭奉李员外率而成兴 |
释义 | 作品名称:暂如临邑至鹊山湖亭奉李员外率而成兴 创作年代:唐天宝四年(745年)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野亭逼湖水①,歇马高林间②。 鼍吼风奔浪③,鱼跳日映山④。 暂游阻词伯⑤,却望怀青关⑥。 霭霭生云雾⑦,惟应促驾还⑧。 作品注释仇兆鳌 《杜诗详注》 (上四,湖亭之景。下四,怀李员外。鼍吼乘风,故激波生浪。鱼跳水动,故日光映山。此登亭而见湖中之胜也。词伯,指李员外。李在青关,故阻而怀思。关近临邑,故望其早还。) ①《后汉书》:“郭伋止野亭”。庾信诗:“野亭高被马。”曹植诗:“湖水何汹汹。”②庾信诗:“树阴逢歇马。”陶潜诗:“微风洗高林。”③《草木疏》云:组形似蜥蝎,四足,长丈余,首尾皆有鳞甲。《续博物志》:鼍,一名土龙,其声如鼓。④《杜臆》:风奔浪,奔字奇妙。鱼跳句,偶然触目,所云率尔成典也。⑤《论衡》:“文词之伯。”⑥【远注】却望,退望也。张正见诗:“扬鞭还却望。”【朱注】青关或云即徐州穆陵关,未知是否。⑦吴均诗:“霭霭隐青林。”《楚辞》:“云雾会兮日冥晦。”⑧《前汉·朱博传》:“告外趣驾。”注:趣读曰促。 【卢元昌注】暂如临邑者,公弟簿领此邑,前以河泛书至,故暂如临邑。先至湖亭。别李员外之芳,李适往青州,因而奉怀。 【鹤注】此当是天宝四载作,在邕五载事发之前。是年公西归咸阳。临邑,唐属齐州,公《和李太守登历下新亭》诗自注:“亭对鹊湖。”今题云山湖,即鹊湖也。按今地志:齐州治历城县,历城东门外有历水入鹊山湖。宋曾巩有《鹊山亭》诗:“泺水飞绢来野岸,鹊山浮黛入晴天。”此亦可证矣。 唐诗今译野亭紧靠着鹊山湖水,我在高大的林间停下马来。 湖中鳄鱼吼叫,大风掀动巨浪;鱼儿跃出水面,斜阳映着青山。 暂时出游,前来告别词伯,却未能如愿;回身遥望他所去的青州,久久将他怀念。 天色已晚,山水间云雾密布,正如我迷茫的心情; 只盼先生尽快归还。 作品赏析此诗作于天宝四年(745),时甫欲离开济南前往临邑探望弟弟杜颖,行前先到鹊山湖亭告别李之芳,适逢李之芳已经前往青州,因而感伤。此亭在鹊山湖南岸,诗中描写鹊山湖的雄奇之境,表达了对李之芳的思念之情。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因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后入长安,过了十年困顿的生活,终于当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来弃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严武任成都府尹时,授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职。一年后严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后来出三峡,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带,死于舟中。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