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攒人品
释义

攒人品,引高校学生中广为流传的做法,指通过给他人提供便利或者帮助等行为来减少自己倒霉事发生几率。

介绍

人品论就像是阿Q精神,让我们自嘲一下,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攒人品一词中的“人品”,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人的品质和仪表,而是在高校学生之间的流行戏谑语,讲的是人和事情不可预测和控制性。人品有好和差的区分,飞来横财或者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一般都会解释为人品好,人品差则是一切倒霉事件或者不顺利的挡箭牌。

人品的重要性不可估量,但是人品不会凭空产生,需要“攒”。攒人品的方式多样,但都是给别人提供便利或者帮助,如请同学吃饭、热情为他人指路、在公交车上主动给人让座、为慈善公益活动捐款、跟其他人分享笔经或面经。

经典案例

A某天睡过头,乘公交又遇到堵车,眼看着导师的课就要迟到了。在公交车上,A听到有名乘客问某研究所地址,乘务员不知道。A抓住路上唯一攒人品的机会,挤过好长一段车厢,气喘吁吁地凑到那名乘客跟前热情指路。 结果是她没有迟到。

B,大学期间一直是老好人,却从没谈过女朋友。他就寻思自己的人品是不是存在问题,决定慢慢积攒。某天,他本准备逃课,但在教学楼楼道里捡到一钱包,打开看,里面竟有2300元现金和一些信用卡。 他犹豫好久,心一横,决定悄悄花掉,但是本能驱使他奔向院办公室。当晚上他回到宿舍,院论坛上最醒目的位置登出一封对他的表扬信,而钱包的失主——院里的一位老师也向他发来了感谢的短信。神奇的是,几天后,一个他以前在社团工作时认识的女生突然给他发来问候短信,没过多久,这名女生就升格为他的女朋友。“人品,还是多攒点好。”B感叹道。

C.考前流行“攒人品”

期末迎大考,流行“攒人品”。各大高校的论坛里,如今“攒人品帖”异军突起。求一张话剧票、咨询一个问题……你这时候上网发求助帖,来帮忙的人会比平时多好几倍。为什么?大家都在积极“攒人品”啊。

不明白“攒人品”?那你有点儿OUT了。这个词在当下大学生中炙手可热。“人品”二字起因不详。有学生解释说,每次遇到一些奇怪的晦气事,比如大家的电脑都能上网,就自己这台出问题;或者一起去打开水,轮到自己的水龙头恰好是坏的……旁边的人就会冒出一句经典评价:人品问题!各种问题都用“人品”来解释,考试不过关,也成了“人品问题”。因此,每到考试前夕,就有很多人变身“活雷锋”,积极“攒人品”。

说迷信,帽子有点儿大。“攒人品”更像一种心理安慰,让在紧张学习中累积起来的压力有个小小的去处。当然,要是把考试过关全押在“攒人品”上,那就是另一种心理问题了。

基本依据

人品三大定律 :

人品第一定律

即人品守恒定律,人品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在任何过程中,宇宙中人品总量保持为常数。

人品第二定律

不可能把人品从一个人品高的人传到一个人品低的人,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人品第三定律

不能用有限的步骤使一个人的人品完全消耗。

通俗地说,你再怎么倒霉,也还是会有点人品存量的,所以永远不要灰心丧气

积攒方法

人品的积攒方法是多样的,主要有给别人提供便利或者帮助,比如请同学吃饭、热情为他人指路、在公交车上主动给人让座、为慈善公益活动捐款、跟其他人分享笔经或面经。也有人认为人品是无形的,积攒人品的最高境界在于化有形为无形。

目前,有才人士已经开发出网络人品计算软件,只需输入姓名就可知道测试者的人品数值以及评价。

攒人品的目的性

攒人品,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类似于感情投资。例如:现在的某些大学生平时对学习不认真刻苦,又怕考试时成绩不好而挂科,就平时在老师面前多干活、多表现自己,从而取得老师的同情;甚至有请老师吃饭、送些纪念品等,以增进师生间情感的沟通,进而求得在考试上面的照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4: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