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巴黎最后的探戈 |
释义 | 保罗是一个年近五旬的美国作家,定居在巴黎,他的妻子刚刚自杀了,现场十分可怕。而他也知道,妻子生前有情人,情人有与他一样的浴袍,在同一个旅馆里住着同样的房间。但他深爱着妻子,无法忍受她就这样惨烈决绝地离开。.. 主演: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 玛丽娅·施奈德Maria, Schneider 类型:影片 片长:136分钟 上映时间:1972年出品 档案中文译名:巴黎最后的探戈 外文片名: Ultimo tango a Parigi Dernier Tango à Paris, Le.....(France) Último Tango em Paris.....Brazil Último tango en París.....Argentina Az utolsó tangó Párizsban.....Hungary Der letzte Tango in Paris.....West Germany El último tango en París.....Spain Ha-Tango Ha-Aharon B'Pariz.....Israel (Hebrew title) Le dernier Tango à Paris.....France O Último Tango em Paris.....Portugal Ostatnie tango w Paryzu.....Poland Paris'te son tango.....Turkey (Turkish title) Poslední tango v Parízi.....Czechoslovakia Sista tangon i Paris.....Sweden Siste tango i Paris.....Norway To teleftaio tango sto Parissi.....Greece Viimeinen tango Pariisissa.....Finland 影片类型: 爱情/ 剧情 片长: 136 min / Australia:129 min / USA:127 min (R-rated version) / USA:129 min (NC-17 version) / Italy:250 min (original cut) 国家/地区:法国/意大利 对白语言:英语/ 法语 色彩:彩色 混音:单声道 MPAA评级:Rated NC-17 for some explicit sexual content. 级别: Finland:K-18 / Germany:16 / Sweden:15 / USA:R / Canada:R / Ireland:18 / Norway:18 / UK:18 / West Germany:18 / UK:X / Australia:R / Canada:18+ / South Korea:18 / Italy:VM18 / New Zealand:R18 / USA:NC-17 / Argentina:18 / Chile:18 / France:-16 / Portugal:M/18 / USA:X / Italy: / South Korea: / Portugal: / New Zealand: 制作成本:$1,250,000 (estimated) 版权所有:Copyright 1972 United Artists Corporation 拍摄日期: 1972年1月 - 1972年3月 摄制格式:35 mm 洗印格式:35 mm 制作公司: Les Productions Artistes Associés [法国] Produzioni Europee Associati (PEA) [意大利] 发行公司: 联美电影公司[美国] (1973) (USA) (subtitled) 标准收藏 [美国] (USA) (laserdisc) 米高梅家庭娱乐公司 [美国] (Czech Republic) 20世纪福克斯家庭娱乐公司 [巴西] (2002) (Brazil) (DVD) Warner Home Vídeo [巴西] (Brazil) (VHS) Asociace Ceských Filmových Klubu (ACFK) [捷克] (Czech Republic) 制作人Produced by: 埃尔博托·格里莫迪 Alberto Grimaldi ....producer 原创音乐Original Music: Gato Barbieri 摄影Cinematography: 维托里奥·斯托拉罗Vittorio Storaro 剪辑Film Editing: Franco Arcalli Roberto Perpignani 艺术指导Production Designer: Maria Paola Maino Ferdinando Scarfiotti Philippe Turlure 布景师Set Decoration by: Maria Paola Maino Philippe Turlure 服装设计Costume Design by: Gitt Magrini 副导演/助理导演Assistant Director: Franco Arcalli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Jean-David Lefebvre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Fernand Moszkowicz ....assistant director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细节) 美国 USA 1972年10月14日......(New York Film Festival) 法国 France 1972年12月15日......(Paris) 意大利 Italy 1972年12月15日 英国 UK 1973年1月27日 美国 USA 1973年1月27日......(New York City, New York) 美国 USA 1973年2月7日 芬兰 Finland 1973年3月9日 瑞典 Sweden 1973年3月17日 挪威 Norway 1973年3月19日 西德 West Germany 1973年3月29日 日本Japan 1973年6月2日 土耳其 Turkey 1973年10月 葡萄牙 Portugal 1974年4月30日 香港 Hong Kong 1980年8月16日 澳大利亚Australia 1995年12月7日......(re-release) 韩国South Korea 1996年12月21日 日本 Japan 2000年1月29日......(re-release) 西班牙 Spain 2000年9月......(Donostia-San Sebast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1年1月27日 芬兰 Finland 2003年9月5日......(re-release) 芬兰 Finland 2003年10月10日......(re-release) 德国 Germany 2004年6月17日......(re-release) 法国 France 2007年6月20日......(re-release) 英国 UK 2007年7月28日......(re-release) 意大利 Italy 2007年10月20日......(Rome Film Festival) 演员表: 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 ....Paul 玛利亚·施奈德 Maria Schneider ....Jeanne 让-皮埃尔·利奥德 Jean-Pierre Léaud ....Tom 马西莫·吉洛提Massimo Girotti ....Marcel 卡特琳娜·阿莱格雷 Catherine Allégret ....Catherine 凯瑟琳·布雷亚Catherine Breillat ....Mouchette 劳拉·贝蒂 Laura Betti ....Miss Blandish (scenes deleted) 詹尼·露·比多 Jean-Luc Bideau ....Le capitaine de la péniche (scenes deleted) Maria Michi ....Rosa's Mother Giovanna Galletti ....Prostitute Gitt Magrini ....Jeanne's Mother Luce Marquand ....Olympia Marie-Hélène Breillat ....Monique Dan Diament ....TV Sound Engineer Catherine Sola ....TV Script Girl Mauro Marchetti ....TV Cameraman Peter Schommer ....TV Assistant Cameraman Veronica Lazar ....Rosa Rachel Kesterber ....Christine Ramón Mendizábal ....Tango Orchestra Leader Mimi Pinson ....President of Tango Jury Darling Légitimus ....Concierge Gérard Lepennec ....Dancer Stéphane Koziak ....Dancer Armand Abplanalp ....Prostitute's Client Michel Delahaye ....Bible Salesman (scenes deleted) Gianni Pulone ....(scenes deleted) Franca Sciutto ....(scenes deleted) 演职员表演员表角色 演员 备注 Paul 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 Jeanne 玛利亚·施奈德/Maria Schneider Tom 让-皮埃尔·利奥德/Jean-Pierre Léaud Marcel 马西莫·吉洛提/Massimo Girotti Catherine 卡特琳娜·阿莱格雷/Catherine Allégret Mouchette 凯瑟琳·布雷亚/Catherine Breillat Miss Blandish (scenes deleted) 劳拉·贝蒂/Laura Betti Le capitaine de la péniche (scenes deleted) 詹尼·露·比多/Jean-Luc Bideau Rosa's Mother Maria Michi Prostitute Giovanna Galletti Jeanne's Mother Gitt Magrini Olympia Luce Marquand Monique Marie-Hélène Breillat TV Sound Engineer Dan Diament TV Script Girl Catherine Sola TV Cameraman Mauro Marchetti TV Assistant Cameraman Peter Schommer Rosa Veronica Lazar Christine Rachel Kesterber Tango Orchestra Leader Ramón Mendizábal President of Tango Jury Mimi Pinson Concierge Darling Légitimus Dancer Gérard Lepennec;Stéphane Koziak Prostitute's Client Armand Abplanalp Bible Salesman (scenes deleted) Michel Delahaye (scenes deleted) Gianni Pulone;Franca Sciutto 职员表▪ 制作人:埃尔博托·格里莫迪/Alberto Grimaldi ▪ 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 ▪ 副导演(助理):Franco Arcalli;Jean-David Lefebvre;Fernand Moszkowicz ▪ 编剧:贝纳尔多·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阿涅斯·瓦尔达/Agnès Varda;Franco Arcalli;贝纳尔多·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 ▪ 摄影:维托里奥·斯托拉罗/Vittorio Storaro ▪ 配乐:Gato Barbieri ▪ 剪辑:Franco Arcalli;Roberto Perpignani ▪ 艺术指导:Maria Paola Maino;Ferdinando Scarfiotti;Philippe Turlure ▪ 服装设计:Gitt Magrini ▪ 布景师:Maria Paola Maino;Philippe Turlure 剧情在清冷阴郁的初春街头,疲惫不堪的保罗与青春艳丽的让娜擦肩而过,又相遇在一间待租的空旷公寓里。二人的目光交错,几乎没有一句言语,很快就开始疯狂地做爱。让娜去火车站接男友汤姆,他是一个年轻的导演。让娜快乐地奔过去拥抱亲吻汤姆,汤姆却忙着招呼同伴架起摄影机。原来他要为电视台拍一部叫《一个年轻姑娘的生活》的节目,他决定用让娜作为主角,把他们此后的交往一直到结婚全部拍下来。 让娜经常去那间公寓与保罗幽会,她看出保罗很忧伤很孤独,想了解他,但保罗拒绝告诉她什么,也不想知道她的一切。于是,他们在只有一张床垫的公寓里象动物一样地做爱,用嚎叫代替名字。保罗也很粗鲁,时时会有怪癖和性虐待的行为,让娜很不解,有时也愤怒和伤心,但她渐渐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神秘古怪的男人。 让娜还是要和汤姆结婚了,他们一起去买婚纱。但沉浸在幻想中的汤姆总是关心自己的电影比婚礼更甚,被冷落的让娜穿着婚礼服冲进了大雨之中。保罗温柔地为透湿的让娜洗澡,但当让娜说爱他,要和他一起生活时,他却凶狠地鸡奸了她。 让娜和汤姆开始了正常的生活,却又在街头遇到保罗。他追着她,向她讲自己,希望让娜回到身边。让娜告诉他,一切都结束了。二人追逐着来到一个大厅,那里正在举行探戈舞大赛。在最后一曲响起时,保罗追着来到了让娜母亲的家中,他说爱让娜,想知道她的名字。让娜手中的枪响了,保罗倒在阳台上,他的身下,是一片灰暗破旧的巴黎屋顶。 1972年,还很年轻的贝尔托鲁齐拍摄了这部在今天看来尤有狠毒之感的影片《巴黎最后的探戈》,这是发生在情欲之都巴黎的,以疯狂的性欲、激情和可怕的孤独、绝望为基调的情色故事。在其中,欲望彻底地暴露了它的不可能以及不可能之后的毁灭。 影片的观念性是很强的,而且从一开始就明确地表现出来。在片头字幕段,出现了英国画家培根的两幅画面,或赤裸或穿衣的男子,可怕地扭曲着面庞和身体上的肌肉,面目模糊地蜷缩在苍白、封闭、倾斜,空荡着收缩的室内空间里。画面的笔触凌厉,用色鲜血淋漓。在这样的引用中,影像直指欲望的痛苦折磨和血腥诱惑。 影片在构图和色调上极为讲究,充分展示了贝尔托鲁齐诗意和象征的气质。通观整部电影,故事发生在两个比较明显地划分了的空间中,一个是让娜和保罗的,二人相伴的镜头几乎都是内景,总是处在夕阳的逆光照射之下,泛出温暖而色情的金黄色,在阴暗而空旷的房间里,分明传达出一种压抑、疯狂的地狱般的灼热感。另一个空间是让娜和未婚夫汤姆的,这一组段落几乎都发生在室外或开放空间中,但城市里的天色总是阴沉的,清冷而明亮,似乎任何情感的暗示都会在寒冷的空气中无奈地缩回。在表面的层次上,可以将这两种色彩迥异的空间看成是对“婚姻”和“爱情”的象征。如让娜在挑选婚礼服是对汤姆说的,婚姻是“世俗的”,象修理工的事情,进行修修补补的日常的、因而也是无所谓秘密的东西,而爱情,是“两个人来到秘密的地方,脱下工作服,重新变回男人和女人,做爱”。影片中只有唯一的一次,两个空间和色调发生了互渗。那是在最后一个段落的第一个镜头,已经决定放弃保罗的让娜在街头被保罗追上,在这个外景镜头中,我们第一次看到了阳光,为人物和背景涂上一丝暖色。而在这个镜头中,保罗也是唯一一次正常地谈话,正常地笑,看起来,它似乎提示着一种性欲与家庭生活的可能的理想结合,其实却预示着平衡的打破,秘密的泄露和毁灭的开始。而这正是涉及欲望的秘密。 欲望时刻纠缠着肉体与自然这些关键词。在影片中,只有与自然密切共处的童年回忆使让娜与两位男主人公的交流显得真实一点。汤姆要把自己和让娜的交往变为影像,让娜一直在反感,在刻意地表演,只是在回到乡村住宅后,在即将沉入回忆中时,让娜才接受了保罗的引导。这是影片中难得的诗意而清新的一段,乡村的树枝扶疏使光影在阴暗中透出明媚。而关键在于,正是在这次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肉体缺席了,它只停留在让娜的笔记本上,那是从百科全书上抄录下来的关于“月经”、“阴茎”等词语的定义。紧接这一场景的下一个镜头,是让娜与保罗的幽会,在赤裸的肉体包围中,保罗也开始了对童年的回忆,美国的农场、奶牛,但这个回忆很快被隐隐约约的创伤记忆所打断,保罗又回复了他的蛮横和粗暴。与让娜和汤姆段落相比,真实的肉体恰恰使自然和温情的介入成为不可能,欲望展露它与自然的另一面的联系,即野蛮的兽性。 深受创伤困扰的保罗所希望的,正是将欲望还原为兽性,拒绝姓名以及它所代表的理性、文明等等。一开始,他就以蛮横的力征服了让娜,在空房间里进行了一次动物般的交媾,而那不过是二人的第三次邂逅,互相之间几乎没有说一句话。在漫长、艰难的性交后,二人疲惫地躺在地板上,那不是高潮后的快意与懒散,而是受尽伤害后的躲避和孤独。在他们的性关系中,充满了相互吞噬的欲望,让娜将之比喻为小红帽和大灰狼的关系。在前半段,保罗时时在折磨、伤害让娜,用死老鼠恐吓她,粗暴的鸡奸等等。在最后,故事逆转了,在从肉体上蔑视保罗之后,让娜杀了他。其实,欲望中的兽性并非因为保罗的偏执,而是它自身反社会的私密一面的必然结果,它试图闯入“正常”生活的僭越行为注定要受到制裁。生存重归它二元的划分,或地狱般灼热的欲望天国,或天堂般冷清的理性地府。它们对立而又相互联系,但绝没有和解的可能。 欲望固然要落实于肉体的接触,但又时刻面临着这一接触的困境。因而在影片中,我们根本看不到正常的做爱或爱情。让娜和保罗为兽性所包围,而让娜和汤姆则充满虚假的做戏。而这一困境和不可能,源于欲望目标的空无。最终,欲望不是对某一事物的欲望,而是目标的失落和逃脱,是虚无。这集中体现在保罗的身上。除了与让娜的肉体接触,他几乎没有与任何一个人平等、均衡地共处在同一个镜头里。只有两处例外。其一是保罗去拜访他妻子的情人,二人在谈着那个自杀的女人时,肩上镜头均衡地分割着画面。在这里,二人的关系因一个已经不在的女人而达成,欲望的目标只有在消失之后才有所谓“实现”。第二个镜头就是前面已经提到的保罗在街头追上让娜并想她讲述自己的镜头。此时,保罗试图以正常的渠道接近他的欲望对象,从而也引发了影片最后的暴力,保罗死在让娜,即他终于明确了的欲望对象的枪口下。接近就意味着毁灭,而也只有毁灭,才允许接近的发生。 显然,在贝尔托鲁齐的这个孤独、残酷而疯狂的世界里,连欲望都是不可能的,它昭示的,是生活的虚假和行动的空幻。这是一个连真相都没有的,肉体导致野蛮,而想象导致虚伪的世界。 评论贝尔托鲁奇是那种认为一部影片始终是探索某种更为个人化、更抽象东西的一种方式的电影家。“我将摄影机视为另一种形式的笔,我用它写出诗篇。在我看来,我独自创作影片,我是影片最严格意义上的‘作者’” 。 贝尔托鲁奇曾经是意大利电影大师帕索里尼的助手。1962年,23岁的贝尔托鲁奇开始独立制片,以《革命之前》一片蜚声影坛,被称为“60年代意大利导演中最有才华和最出乎意料的一人”。20世纪70年代之后,他力图通过电影表现涉及人类普遍意义的问题,比如法西斯主义、生死观、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孤独寂寞等等,并在电影中侧重心理分析。1972年,他的《巴黎的最后探戈》获得极大的反响,他被誉为意大利电影“承上启下的人物”。1987年,他的《末代皇帝》又引起了全球的瞩目,之后他拍了“东方三部曲”的另外两部影片《遮蔽的天空》和《小活佛》。 《巴黎的最后探戈》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贝尔托鲁奇关于一部影片始终是探索某种更为个人化、更抽象东西的一种方式的电影观。 影片表现20世纪现代人的邂逅,以及由这种邂逅引发的现代人的重新寻找与重新定位。影片的两个主角保罗和珍妮在相遇时都没有名字,保罗更是拒绝确认:“我不知道你的名字,你我都没有名字。”他们由性相识,并企图通过性的交往最终确认自我,结果正如美国影评家杰·费希尔所说:“这部影片主要关心的是若干人企图改变自己生活中的现实及改变他们身边其他人的生活的尝试。他们的尝试失败了,而这一失败又使他们面对自己生活中死亡的存在。” 20世纪是人类经历两次大战,以及长期极权统治,面对空前的精神孤独与寂寞而苦苦寻觅的时代。保罗和珍妮的孤独与寂寞是时代的孤独与寂寞;保罗和珍妮的寻觅是时代的寻觅。只要人类这种本能的寻觅没有终止,他们的寻觅也就没有终止,这是一种无解的孤独与寂寞。贝尔托鲁奇以两个人的情欲诉说着人类的话题。 影片中的珍妮和保罗象征着现代社会中的两代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价值观,但是他们同样空虚孤独。珍妮拒绝男友为她拍电影,拒绝男友的感情,她对现代文明似乎心理准备不足,她宁可去感觉保罗这个45岁的鳏夫身上那种她从未体验过的原始情欲力量,那是一个年轻男人身上永远也不会有的,这种原始的情欲力量就像一列喷着热气的火车碾过她的身体,但是她最终还是要面对出嫁,她还是开枪打死了保罗。她告诉他:“一切都结束了。我们以后永远不会再见了,因为我要出嫁了。”然后她开枪。保罗在妻子自杀后与珍妮邂逅,他知道,如果没有遇见她,他的生活将会很艰难。两人以为通过歇斯底里的性行为就可以消弭孤独与寂寞,得到一丝人生的希望,结果他们仍然要面对死亡。 影片抒发了贝尔托鲁奇在20世纪60到70年代欧洲左翼文化运动中产生的迷惘。那是一代人的迷惘和困惑。拍《巴黎的最后探戈》之前,贝尔托鲁奇曾经说,他已经颓废,几乎处于一种绝望的状态。他用这部影片反映自己对现代人追求的“自由”、“逃避”和“自我探求”的冷峻剖析和反思。这也奠定了他的导演风格和主题,他一直在探讨乱伦、背叛、弑父、孤独、幻灭和负疚的心理。在这部电影中,导演着力剖析了两个方面,一个是保罗的“自我”,他力图摆脱世俗的一切,包括道德、宗教、思想规范和其他社会束缚,而去寻找一个完全属于“自我”的境界;另一个就是导演的“自我”,也就是说导演对保罗这种“自我”的评价,他认为这种“自我探求”到头来只是一种虚幻。 《巴黎的最后探戈》虽然是意大利电影,但最开始却是在美国轰动起来的。1973年,它在美国公映,之后参加了第10届纽约电影节,主演马龙·白兰度凭本片获得美国纽约影评协会最佳男主角奖。导演贝尔托鲁奇也受到观众的赞誉,一跃成为国际知名的大导演。 但是,《巴黎的最后探戈》在故乡意大利却遭到普遍抵制,舆论要求禁映这部“淫秽”影片,年底公映之后它依然遭到无穷无尽的诉讼,直到1987年,罗马教廷才解除了对影片的指控。 当年的禁映是有社会背景的,与美国当时的“性解放”不同,意大利那时甚至还没有离婚法,宗教传统根深蒂固的意大利当然不能允许它的公映,因为从正统角度观看这部电影,镜头用了自然主义的手法,将那些赤裸裸的性爱场面完全地展现在电影画面上。最重要的是,一个老男人竟然可以和一个在年龄上能做他女儿的陌生女人做爱,而且还是萍水相逢就如此大胆,这在意大利当局和教会看来,无疑是教唆人们伤风败俗。 《巴黎的最后探戈》的镜语也十分现代,几乎无特技,无剪辑。贝尔托鲁奇依靠天衣无缝的从容镜头,干净有效的段落以及令人信服、毫不花哨的剪辑,展现出一种直截了当的风格。影片的光效和构图也精炼、现代,摄影机的运动与人物的潜意识十分吻合,“就如影片的一个看不见的真实人物……这源自一种与人物有着亲昵关系的愿望,希望此后这会变成人物之间的亲昵关系。” 无论技术、艺术,《巴黎的最后探戈》都是20世纪电影的经典。男主角马龙·白兰度是美国著名的“方法派”演员,这类演员包括保罗·纽曼、达斯廷·霍夫曼等等,他们的表演风格就是高度纪实和即兴的发挥。马龙·白兰度演过不少经典电影,《欲望号街车》和《码头风云》让他享誉影坛。1971年,他主演的《教父》更是让他成为世界级的实力派影帝。 贝尔托鲁奇在本片体现出的主要风格元素: 1.现代人的重新寻找与重新定位。涉及现代人类社会普遍意义的生死、孤独寂寞等等。 2.探索某种更为个人化、更抽象东西的一种方式。侧重心理分析。 3.无特技,无剪辑。干净有效的段落以及令人信服、毫不花哨的剪辑,展现直截了当的风格。 4.光效和构图精炼、现代,摄影机的运动与人物的潜意识活动配合得天衣无缝。 幕后花絮马龙·白兰度为影片临时准备了大部分他自己的台词,因为觉得剧本中很多台词都不对他的胃口。 拍摄期间,贝纳多·贝托鲁奇试着解释清楚影片中马龙·白兰度的作用,建议说他的角色是贝托鲁奇的"成年时光",那个"玛利亚·斯楚耐德"的角色曾经是他的"梦中情人"。白兰度后来说,他根本就不知道贝托鲁奇说的是什么,完全不明白。 电影起源于贝纳多·贝托鲁奇自己的性幻想,说是他曾经梦想,在街上看见一个不知名的美丽女子,甚至无须知道她是谁,就和她做爱。 本来是定下阿根廷探戈作曲家埃斯托·皮亚左拉为电影作曲,他把作品样片交给导演贝纳多·贝托鲁奇。贝托鲁奇后来改用著名的爵士音乐家高特·巴比里作为电影的作曲者。他认为高特的萨克斯管演奏,会使得影片带来更加丰富而激烈的感觉。 大约是最初发行十年后,1982年联美公司重新发行这部电影,评定为R级别而不是在1972年发行时声名狼藉的X级别。这个版本只是比导演剪辑版本稍微短了几分钟。 电影最初的放映版本时间长度超过4个小时。 电影在欧洲发行时,贝纳多·贝托鲁奇、艾尔伯特·吉玛迪、马龙·白兰度和玛利亚·斯楚耐德都被意大利波洛尼亚的一家法院起诉,理由是他们制造的电影中涉及了"色情描写的倾向性"。他们很快又被宣布无罪。从那之后,贝托鲁奇只是暂时失去了他的公民投票权利。 吉恩-皮埃尔·李奥德对马龙·白兰度过于敬仰,以至于害怕看见他。这就是为什么他的全部场景都是在星期六拍摄的,因为这天白兰度从不开工。正因为如此,在整个电影制作期间,两个人都没有见过彼此。 当白兰度第一天到达片场时,贝托鲁奇形容在他脸上化的妆有"两厘米厚"。白兰度用的是自己的化妆品,并不知道摄影师维托里·斯托拉罗打算在自然、昏暗视觉的光线条件下,把电影拍成这个样子。贝托鲁奇不得不用一块手帕把白兰度脸上的妆,擦去了大半。 有人告诉贝托鲁奇,英格玛·伯格曼说这部电影唯一表达了一点意思那也就是关于两个同性恋的。贝托鲁奇回应说,他接受所有对他的电影的批评,都是有用的。 据玛利亚·斯楚耐德说,著名的"黄油"这场戏在剧本中是没有的,是马龙·白兰度在最后一分钟的即兴创作。贝托鲁奇也没有责备她。虽然鸡奸的表演是假的,影片中她真实的流泪场景,很清楚地记录下了她当时是有多震惊了。 《巴黎最后的探戈》 - 影片看点《巴黎最后的探戈》是一部比较晦涩的片子,第一遍看时容易给人一种懵懂模糊的感觉。不过多看几遍也就能够大约明白,这部片子从头到尾讲述的其实还是所谓的爱情故事。没有人能够说清爱情是什么。《巴黎最后的探戈》告诉我们的则是:爱情就是相互伤害。 影片的男主人公(由马龙·白兰度饰演,下文姑且以马来指代此人)与女主人公珍在一个出租的公寓里邂逅相遇,在见面后的短短几分钟里,两个人就莫名其妙地发生了关系。完事后两个人整理衣服,各自出门。如果这只是一次一夜情的话,两个人从此应该各奔东西,永不再见,短暂的故事到此就有了一个干干净净的结尾。然而他们两个人都决定租住这一间公寓,因此两人日后也就有了更多见面接触的机会,从而,两个人也就相互成了各自的伤害对象。 在影片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马的身份都比较模糊,没有人曾经说明他是谁,而他本人也坚决拒绝向珍透露自己的名字,同时也拒绝珍告诉他自己的名字。不许讲自己的名字,不许讲自己的背景,这一现象并不奇怪,就像在当今发生的所有一夜情故事一样,当事人对自己的名字和背景向来都是讳莫如深的。很明显,马根本就没有想和珍长久在一起,他知道他们不会有未来。然而除了这一简单的原因外,马拒绝提及两人的名字和背景,也许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他想忘记过去,不管他能不能最终忘记自己的过去,至少在两个人相处的那些短暂时刻,他想忘记。因为他过去的故事让他不堪回首。 让马不堪回首的,是他的妻子茹沙的自杀。通过影片我们能够知道,马是深深地爱着妻子茹沙的。他在茹沙停尸房里的那段自言自语,深刻地反映出了他对茹沙爱恨交加的一种感情。在深爱的同时为什么还有恨呢?因为茹沙背叛了他,她找了一个自己的情人。并且在丈夫和情人这架天平上,作为丈夫的马并没有占到更多的分量。茹沙给丈夫和情人买相同的睡衣、酒,以及其它。另外在自杀之前,她也没有给马多留任何其它东西。突然地,无声无息地,她自杀了。没有说明任何原因,也没有留下任何遗书,就这样从容自若地死掉了。这让深爱着她的马郁闷至极,同时也种下了马日后伤害珍的种子。可以说,茹沙是马的行为的根源。 珍看上去是那种天真浪漫的女孩。她似乎一开始就被一脸沧桑忧郁的马吸引住了。在珍的面前马粗暴、冷漠而又自私。但是他的神秘对珍来说却是一种最大的吸引力。马越是拒绝提及名字和背景,越是激起了珍的好奇。这种好奇一步步地把珍拉近马,从而让她发现了马作为一个成熟男人的大智慧。与马相比,珍的那个年轻男友显得幼稚和肤浅,他热衷于把自己和珍的爱情故事拍成一部影片,因此不停地让珍在摄像机前表演,这种作戏感让珍有一种发自心底的厌恶。不过,影片中的一个情节也值得我们注意:在珍的男友第一次在影片中亮相时,珍到火车站接他,两人见面后拥吻,这时,珍男友的同事们拿摄像机对准他们拍摄,珍怒问男友,原来你和我接吻是在作戏?在现实中,也许大部分人都不喜欢对方在和自己接吻时作戏,可是珍真的讨厌一切作戏吗?就在她来火车站接男友之前,她刚刚在那个公寓里跟陌生的马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能够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忘记自己跟另一个陌生男人的激情一幕,然后一片真情地投入到跟男友的拥吻中,也许珍确实具有这样的能力。但是我们由此也能看到,人性是复杂的,看似天真的这个女孩,其实也有着甚为复杂的另一面。 就在珍越来越被马的神秘所吸引时,马却把珍当作了自己伤害的对象。联系马和珍的,其实主要是性。珍愿意和马发生性关系,也许是因为她的确被马吸引住了。而对马来说,性除了是他排遣孤独的方式外,更重要的是成了他报复的手段。马要报复什么呢?他要报复妻子茹沙对自己的背叛,也要报复茹沙不说明任何原因的自杀而去——这其实是对他的最大漠视。因此,在影片中的一个场景中,马一面粗暴地与珍做爱,一面强迫珍说出“圣洁的家庭”、“自由”等等字眼。马故意要用这种方式,来亵渎这些平时被看作神圣、圣洁的字词。因为茹沙背叛了他,她已经用自己的“自由”亵渎了“家庭”的圣洁,家庭是随时可以背叛的,还有什么圣洁可言?在这里,马选择用这种污秽的场面来解构家庭的圣洁,同时来实现他对茹沙乃至整个社会的报复。只是,他在这里伤害的却是一个无辜的人。 这部电影的悲剧性在于,当马想停止报复行动,认认真真地跟珍谈爱情时,他却阴差阳错地丢失了机会,并且最终导致了致命的结果。珍几经反复,在即将打算与男友结婚之时,又感到自己不能没有马。于是她穿着为照婚纱照穿的服装,抛开在场的男友,冒雨一路跑来找马。马床上的死老鼠让珍感到厌恶,她一度感到不能容忍。但最后她还是选择了留下。当珍终于向马表明自己对他的爱慕时,马好像也被感动了。也许是日久生情,也许是他在那一刻开始良心发现。很明显,那一刻他对珍也是很有感情的。当他问珍能不能为他做一切事时,珍抱着他的肩膀,泪流满面的答应愿意为他做任何事。故事到此似乎可以出现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尾了,可就在这时候,新的转折产生了。 马悄然失踪了。当珍再次赶到那间公寓时,马不见了,并且马的家具也搬空了。珍伤心不已,泪流满面。她不明白马为何不道原由的突然消失。是的,她不明白。而马也曾不明白。马不明白自己深爱的妻子茹沙为何不道原由的突然自杀而去了。这是深藏在他心底的恨。现在,珍也体验到了这种类似的滋味。 茹沙不道原由的自杀令马愤恨不已。而马不道原由的悄然消失,却让珍痛下决心要与马一刀两段,珍决定要与男友结婚。也许珍的男友并不是珍所最爱的,他年轻,幼稚,并且传统。在那次去照婚纱照时,珍和男友谈论起婚姻。珍对婚姻的看法让男友吃惊。珍说婚姻就是人们按照固定的模式结合并生儿育女,如果出现不合这个模式的情况,当事双方就象一起修理汽车一样使得情况符合已有的模式。男友说那如果出现通奸呢。珍说那就是三四个人共同修理汽车。至于爱情,珍认为爱情跟婚姻不一样,爱情就是两个相爱的人走到一个秘密的地方,各自变成男人和女人,然后做爱。(很明显,按照珍的这个标准,她和马的那种关系才是爱情,而她和男友现在的情况,则不是爱情而是通俗的婚姻。)珍的这种奇怪论调让男友痛苦不堪。很明显,他们看上去不像是同一条道上的人。但现在,马悄然消失了,珍对他的爱情犹如落进无底的深渊,连一声回音都听不到。既然有吸引力的爱情不可得,珍决定退而求其次,因此与现男友结婚无疑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可就在珍主意已决时,马又出现了。 马的悄然失踪,应该是源于他决定与过去的生活决别,从头开始做人。他想放弃以前与珍的那种不够正当的关系,而郑重地与珍谈恋爱。然而,按照珍的价值标准,马现在是想开始一个比较通俗的婚姻,而这种通俗的婚姻对珍来说也正是最没有吸引力的。更何况马的悄然消失已经伤害了珍,使珍去意已决。马向珍讲述自己的过去,并希望能与珍相爱到老。但珍的态度很坚决,她反复强调,他们的关系已经结束了。而马死缠不休。不过,马真的是那么爱珍吗?在两人喝了不少酒并在一个富丽堂皇的舞场上表演了一出滑稽的探戈之后,珍起身要走,马起身追赶。在珍下楼以后,马边追边喊,“茹沙,你在哪里……”。注意,在这里他喊的是他已自杀的妻子茹沙的名字。也许是酒喝多了,然而正是这种醉意,使得马喊出了隐藏在他心底的声音——茹沙的影子其实一直笼罩着他。 马对珍紧追不舍,一直追到珍的家里。当珍惊慌失措地逃进家门后,她立即就打开了家里的那只抽屉,她的手握住了抽屉里她父亲遗留下来的那支手枪。此时就杀机已动了么?珍犹豫不决,握着那把枪,她迟迟不转身。是在思考什么吗?当马开玩笑地把珍的父亲遗留下来的那顶军帽戴到头上向珍行军礼时,我们看到珍神色一凛。也许她不能容忍马对她父亲的亵渎。这最后的愤怒终于使得珍下定了决心。马走近珍,深情地说不论她跑到哪里,不论是非洲还是亚洲还是印度尼西亚,他都要去找她。“我爱你,我想知道你的名字,”马轻抚着珍的头发柔声说。“珍,”珍简短的回答,同时扣动了扳机。 “那就是你的名字,那就是你的名字,我记住了。”中弹后的马喃喃地说着,转身踉跄地走到阳台上,把嘴里的一块口香糖粘到栏杆上,艰难地说了一句“母亲”,倒地。 “我不认识他,他在街上跟着我,他想强奸我,他是疯子,我不知道他的名字……”珍喃喃地练习着准备跟警察说的话。剧终。 一场爱情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当珍爱上马的时候,马因为自己心底的愤怒而把对整个社会的报复发泄到珍身上,他给予珍的是伤害。而当马真正爱上珍,想跟珍重新开始的时候,珍给他的却是一颗冰冷的子弹。阴差阳错,爱情就变成了这样的相互伤害。 许多人说看到影片的最后流泪了。确实,枪响的那一刻震撼了许多观众。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马的死并不是因为枪伤,而是因为心碎。可是我却终于没有流下泪来。 也许爱情本来都很简单,是人们自己把它弄复杂的。开始时不知道珍惜,等有一天真正有所明白时,爱情已是过去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