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杂诗·岩岩钟山首 |
释义 | 作品名称:杂诗·岩岩钟山首 创作年代:东汉末年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者:孔融 作品原文杂诗 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 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 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 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 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 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 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 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 赏析从文中来看当为诗人以景托怀的励志之作。 分析前四句是在写景(钟山),“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是在说古往今来,只有象山川这样根基牢固的人才可以昂首于天地之间。接下来引用“吕望”、“管仲”二人的事迹,来说明一个人只要有远大的抱负和志向,定能成就一番事业。然后诗人发出感叹“人生无常,但患年暮”,但话锋一转:“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表明自己不服老,也不安于现状,立志要成就一番事业。最后四句是在表明自己对于世俗的蔑视(庸夫笑我度),他对于“吕望”尚不希奇,对“夷齐”又何存仰慕呢? 从文中来看,孔融的心气很高,对于那些古之先贤之流不以为然,认为自己一定能够超越他们,做出更大的成就。只可惜孔融心高气傲,在政治上不肯向世俗低头,最终为曹操所杀。不过此诗虽然文学价值无甚特别之处,但通篇气势磅礴,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志向,值得我们后人赞叹。 注释“吕望”“管仲”“夷齐”等人皆为古代名士,政治家。 吕望:中国商周之际军事家。生卒年不详。又名尚,姜姓,吕氏,字子牙。齐国始祖,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是周灭商的重要筹谋者。 管仲:(?一公元前645)名夷吾,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春秋前期的大政治家。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少年家贫,“常与鲍叔牙游,鲍叔深知其贤”(《史记·管晏列传》),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经鲍叔牙推荐被任为卿。管仲辅佐齐桓公四十年,对齐国进行了大力改革,齐国国力大振,齐恒公因此“九合诸候,一匡天下”(同上),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夷齐:伯夷、叔齐,是商朝时期的北方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老孤竹君生前留下遗言,命少君叔齐继位;可当父王死后,叔齐却推让给长兄伯夷,伯夷以父命难违推逃。叔齐仍不肯继位,亦逃。二人同走,欲晋见周文王西伯姬昌,在半路恰 遇武王伐纣,于是叩马而谏,武王未听。夷齐耻于臣周,采薇不食周粟,饥饿而死。古代因之有“夷齐让国”之说,儒家对于他们的行为甚为推崇,认为其品行崇高(虽然我们今天看来十分迂腐)。 作者简介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建安元年(196),征还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大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为曹操所杀。能诗善文,散文锋利简洁。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