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晕渲法 |
释义 | 晕渲法(hill shading)是地图上表示地貌的一种方法,使应用阴影原理,以色调的阴暗、冷暖变化表现地形立体起伏的一种方法。也叫“阴影法”。据光源的位置(直照或斜照)和地势起伏,以深浅不同的色调在陡坡或背光坡涂绘阴影,构成地形的立体形象,不能表示高度和实际起伏情况,常与等高线配合表示地貌。 最初使用直照光源,后改为斜照光源,设平行光线倾角为45°,地形各部位的受光量H=0.707(cosα+sinα·cosc)。式中α为地面坡度角,c为相对于光源的方向角。晕渲法不严格按此数学法则进行,而根据斜照光源下地形各部位受光量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引进空气透视等艺术法则,应用绘画技术进行地形立体造型。晕渲通常用毛笔及美术喷笔为工具,用水墨画单色晕渲,用水彩(或水粉)绘制彩色晕渲。此法虽缺乏数量概念,但立体感强,富有表现力,通俗易懂。晕渲最早出现于18世纪初期,1701年俄国谢明、列麦佐夫所编的西伯利亚地图集中的一些地图,1716年德国高曼所绘的世界地图,都采用该方法显示地形。19世纪后半叶出现了多色平版印刷术,晕渲的制印显得便利经济,得到普遍采用,到20世纪晕渲技术更加成熟,随着半色调网目制印的出现,晕渲法获得了精美的印刷效果,在20世纪中叶取代了晕滃法,成为主要的地形立体显示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