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郧西三弦
释义

郧西三弦,也叫“曲子”。曲艺曲种。流行于湖北郧西、郧县、房山、竹山、竹溪等地。据说清道光末年已经盛行。是由陕西曲子流入郧西后,与当地方言结合而成。以三弦为主要乐器。原为一人自弹自唱,后渐以乐队伴奏。音乐上有板腔体和曲牌体两类,曲牌有30余个。坐唱形式,解放后有表演唱、对口唱等新的形式,并除三弦外增加弦乐等伴奏。传统曲目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社会新闻,如《秦琼观阵》等。

起源

郧阳曲子是居住于汉水中上游、伏牛山南及巴山秦岭之间的“鄂豫陕”边区人民群众,在继承我国明清俗曲说唱音乐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地方戏曲音乐的营养,结合当地风俗习惯、语言音调嬗变而来的一支说唱音乐品种。

据《郧县志》记载:明成化七年荆襄流民百万……明成化十三年,丙申五月荆襄流民十万……这一批流民逆汉水而上,来到鄂西北耕种安家,于是。明成化年间为“流民”设置了“郧阳府”。《郧阳府志·风俗篇》曾有“民多秦音,俗尚楚歌,务耕少学,流寓杂处”的记载。由于流民的杂处,必然带来文化上的交流与渗透。

表现形式

郧阳曲子的演唱一是“自娱自乐”;一是“行艺卖唱”。前者人数不一,可一人独唱,也可二人对唱,或三四人轮流递唱,众人帮腔。每当农闲时节、或逢年过节,谁家庆生辰、办嫁娶,不管室内室外、楼阁庭院,五六人坐在一起,不需锣鼓家业,也不用穿戴“行头”,弹起三弦就能唱起来。

伴奏除三弦外,还可加上笛子、琵琶、二胡等乐器。演唱者则以“简板”、“碟子”敲击节奏;行艺卖唱时,艺人为了经济效益,大多是一个人自弹自唱,或两三人弹唱配合,走乡跑镇,登门赶会。

唱词结构

郧阳曲子的唱词结构既有“齐言体”,也有“长短句”。传统唱段无论何种“声腔”,多为曲牌联缀体。

郧阳曲子既可演唱状物写景,述怀抒情的段子,也可演唱民间生活中的小故事和历史传说中大事件。自娱者多爱唱些“风花雪月”之类的写景抒情小段。由于演唱郧阳曲子不借助表演,所以演唱者都很讲究吐字清楚,行腔自然。

唱腔

郧阳曲子的唱腔曲牌有“越调”、“鼓曲”与“背宫”三种类型。而每种类型中又有“基本曲牌”、“变体曲牌”、“辅助曲牌”之分。三种类型中“越调”是它的主体。其它则极有可能是陕、豫边区艺人相互习唱吸收的产物。

属于越调类的基本曲牌有[越调头]、[越调尾]、[慢数]、[紧数],它与省内“恩施扬琴”中的“越调”、“汉潍小曲”、“长阳南曲”的“南曲”实为同种变异,但因方音及风俗习惯的不同,它已形成了与上述曲种有别的另一曲种。

主要曲目

郧阳曲子的传统曲目有《渔椎耕读》、《小寡妇上坟》、《西厢记》、《刘皇叔访贤》、《闺阁女子做梦》、《秦琼观阵》、《三顾茅庐》、《拷打红娘》等,此外,还有许多的风趣的小段。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5: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