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释义

1.学院概况

1.1历史沿革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立于2001年4月,由原来的农学院土壤农化系和环境科学系合并组建而成。

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原昆明农林学院于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土壤农业化学教研组,也即后来农学院土壤农化系的前身。1987年开始“土壤农业化学”专科专业招生,1989年开始招收“土壤农业化学”本科专业,1990年成立云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土壤农业化学系,1994年农学院“土壤农业化学”专业更名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至今已有19年办学历史。

原农学院植保系最早于1990年开始招收农业环境保护专业专科学生,1994年成立农学院环境科学系,2000年开始招收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学生。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学院针对云南蔬菜花卉产业需要而开办的新办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收该专业本科学生。

土地资源管理为学院新办专业,于2009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

1.2学院系别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立于2001年4月,前身为农学院土壤农化系和环境科学系。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原昆明农林学院于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土壤农业化学教研组,即后来农学院土壤农业化学系的前身。

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学院现有:3个本科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4个硕士点——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环境科学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1个农业推广硕士学位点——农业资源利用;1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重点学科——植物营养学;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农业资源利用;1个省级重点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1.3机构设置

学院的组织机构设置体现以教学为中心,综合办公室和党群办公室是服务教学得管理机构,系和实验室是本科教学的执行部门。学院有关教学、科研、人事、分配等重大问题由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正副院长和正副党总支书记组成)研究决定。学院实行集体领导,教学行政院长负责制,日常工作由院长全面负责,副院长协助院长按分工负责教学、科研等某一方面的工作。学院党总支书记和副书记负责党务的工作和教工、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学院工作起保证监督作用。

2.学院发展

学院的发展是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全体教职员工的艰辛努力下,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天时、地利、人和,为学院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巨大的空间,学院将倍加珍惜今天的机遇,和谐拼搏,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之观念,秉承“开学养正、耕读至诚”之大学精神,激励学子践行“厚德博学、明理尚农”之校训,立足云南、面向西南、辐射全国乃至东南亚,主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3.学院领导

学院院长:李元 教授(博士)

学院党总支书记:段红平 教授(博士)

学院副院长:汤 利 教授(博士)

学院副党总支书记:杨志新(副教授)

科研概况

学院把有关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工程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项目作为重点立项,以逐渐形成学术创新团队和学科特色。近年来,资源与环境学院结合云南实际,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承担和参与了包括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部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生物学特别资助项目、云南省科技攻关项目、云南省国际合作项目、中国科学院开放室基金项目等在内的研究课题30多项,学院2003-2008年科研总经费达2000多万元。

学院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15项。在SCI刊物和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编写教材和专著10多部,专利1项,在紫外辐射生态学、土壤污染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设施环境调控、新型肥料开发、间套作系统中养分水分高效利用、山地水土流失治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有重大理论突破和广泛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

承担科研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ies and agriculture: using geotextiles as a potential soil conservation technique 欧盟“第六框架协议”项目专题 2005-2008

大湄公河次区域自然资源管理--土地利用管理能力建设 亚洲发展银行 2006-2008

灯盏花药效成分黄酮产量对UV-B辐射的响应、敏感性及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7-2009

滇池流域农田土壤磷输出机制与流失风险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8-2010

四种野生植物的Pb、Zn和Cd累积特征、机理及净化效率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6~2008

多样性种植系统中作物种间碳氮代谢与其抗病性的关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5-2007

城郊面源污水综合控制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国家863项目子课题 2005-2008

城郊农业生产与水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及试验示范工程 国家863项目子课题 2005-2008

农业有机废弃物高附加值资源化 农业部948重大国际项目子项目 2005-2008

木本生物能源种质资源圃的构建和产业化试验示范区的建设 科技部国家级星火计划 2006-2008

增强UV-B辐射对水稻稻瘟病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2006-2008

设施花卉栽培土壤连作障碍控制技术研究 教育部春晖计划 2006-2008

云南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评估 国土资源部 2006-2007

云南设施农业土壤环境质量演变机理研究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05~2007

滇池流域典型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测算及控制 云南省科技厅省院省校合作 2005-2008

文山丘北辣椒优质高产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云南省科技攻关项目 2006-2009

三江并流区土壤的诊断特性与系统分类研究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6-2008

渗透调节剂对蚕豆﹑烟草抗旱性的影响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7-2009

系部介绍

植物营养系

植物营养系现有在职教师 11 人,其中教授4 人;有博士学位 6 人,硕士 2 人(在读博士1人),在读硕士2人。

植物营养系为我校十多个专业的本科生、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设了植物营养学、土壤肥料学、土壤农化分析、植物营养研究法、高级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的土壤化学、土壤条件与植物生长、作物营养与施肥专题等课程。同时,还承担植物营养学硕士点的教学和研究生培养任务。有校级一类课程《土壤、植株和环境分析》以及校级精品课程《土壤肥料学通论》。

植物营养系依托省级重点学科“植物营养学”和“农业资源利用”,省级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室”等平台,开展科研教学工作。结合云南实际,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在植物营养生理、植物营养遗传、植物营养生态与环境、经特作物配方施肥、育苗基质、新型肥料开发、水土保持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 225,编写教材和出版专著 7部,目前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有51项,科研经费 1800余万元。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共招收硕士研究生147名,授予硕士学位48人。

生态环境系

生态环境系成立于2001年,由环境科学教研室和微生物教研室合并而成。环境科学教研室于1990年开始招收农业环境保护专业专科学生,至今已有18年办学历史。

经过多年的培养和建设,生态环境系已形成一支学术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科研的教师有1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5人。已具有博士学位者2人(含博士后1人),具有硕士学位者8人,在读博士2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达71.4%。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省学术带头人2人。

专业培养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现代设施农业及工业化农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设施农业的生产技术、工程设计、管理、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立足云南实际,为云南从事蔬菜、花卉、云药等设施生产、设计和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培养综合型、适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1. 基本要求: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的基本理论基础,熟练运用英语、计算机能力;掌握生物科学、农业工程学、环境科学等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2. 专业要求:掌握设施设计建造、设施工程概预算、设施环境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具有较强的温室设计建造能力;熟悉设施园艺为主的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储藏加工、组织管理等所有环节,具有较强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熟悉设施农业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工厂化育苗、工厂化栽培、工厂化产后加工、工厂化专用品种选育、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等,具有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能力。了解国内外设施农业、农业工程领域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查阅、试验设计、数据处理、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设施农业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3. 专业拓展要求:在满足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农业资源与环境和园艺方向的课程。为学生发展各自的兴趣、特长和潜力创造条件。

三、主干学科:生物学、园艺学、农业工程

四、主要课程:农业设施设计基础、农业设施设计与建造、设施农业工程概预算、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学、设施农业栽培学、工厂化育苗原理与技术、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园林设计等课程。

环境科学

专业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监察、环保产业开发、生态农业建设、环境污染的生态恢复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宜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环保执法、行政管理和大型企业从事环境科学教学与研究、环境保护、环境规划、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治理、监察和管理等工作。

业务培养要求(包括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和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要求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掌握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等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技能。对云南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并能掌握相应的解决方法。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从事本专业和相近专业的能力和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

2、掌握环境保护与管理、环境问题治理、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状况。

3、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环境科学。

主干课程

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土壤学、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等。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专业概况

本专业已招生20多年,2005年被批准立项建设云南省重点专业。依托植物营养省级重点学科,农业资源与环境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植物营养学和土壤学两个硕士点办学。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云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土壤农化、土地管理、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可在土壤肥料、土地管理、环保、农资、农业科研、农业技术推广等部门或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推广等工作。主干课程有植物营养学、土壤学、土壤-植株-环境分析、环境生态学、植物营养研究法、环境保护概论、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植物营养研究法、施肥与环境、水土保持等课程。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将植物营养科学、土壤科学、环境科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形成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有机统一的专业特色。培养以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绿色经济强省需要,适应东盟及东南亚的具有土壤农化分析能力、土地管理能力、农业资源利用能力、农业环境保护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师资队伍

目前从事本专业的教师主要有2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在职攻读博士3名,留学归国人员8名。重点专业建设期间,新有 4人获得博士学位(其中3人为英国、日本留学回国的博士),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任课教师比例47.6%,;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任课教师比例61.9%,高职教师的任课率达100%。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高达85.7%。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9: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