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云南农业大学基础与信息工程学院
释义

1.学院概况

1.1历史沿革

1958年5月, 昆明农林学院成立,1961年11月设立了基础部,下设数理、化学、外语、体育、植物、政治课共六个教研组及一个中心实验室。

1973年,在昆明农林学院基础部基础上组建云南农业大学基础部。至1977年5月,先后成立了数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外语、体育、植物、植物生理、气象共十个教研室。

1997年经申报获准,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

2001年在云南农业大学基础部基础上组建云南农业大学基础与信息工程学院。

2002年-2006年,成立电子信息工程系、应用数学系、应用化学系,同时开设电子信息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网络工程本科专业。

2007年,招收首届农业信息化农业推广硕士。

1.2学院情况

基础与信息工程学院前身为1961年成立的昆明农林学院基础部,2001年正式成立基础与信息工程学院,学院目前主要承担全校数、理、化、计算机类公共基础课程以及本学院五个本科专业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现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应用数学和应用化学四个系,共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应用数学、应用化学五个本科专业和农业信息化方向农业推广硕士。学院建有云南省高校“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校级“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三个院级专业实验室。设有云南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报名点”。

1.3学院师资力量

全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在编教职工82人,副高以上教师22人,其中教授4人,硕士生导师4人。

1.4学院专业

基础与信息工程学院自2001年建立至今,已建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应用数学和应用化学四个系,一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一个校级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三个专业实验室,设置有农业信息化农业推广硕士点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应用数学、应用化学五个本科专业。

2.学院领导

2.1院长-杨林楠

男,1964年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1993年获西南农业大学理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国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云南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省高校计算机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云南省高校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人工智能、GIS以及嵌入式系统等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工作。承担《人工智能及专家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嵌入式系统》、《计算机在农业上的应用》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省自然基金项目、省教育厅研究项目多项。2005年获云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一项、2008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排名第一)、近三年发表研究论文二十余篇(SCI收录3篇)、获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登记权十余项(排名第一)。

2.2书记-段青松

男,1971年生,副教授。1993年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水利系,获工学学士学位。主要从事水土保持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承担《水土钢结构》课程的教学工作。现主持云南省教育厅研究课题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EI收录2篇)。

2.3副院长-伍勇

男,1963年生,副教授。198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0-1991年赴四川大学数学系进修,1996-1997年赴云南大学数学系进修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要从事无穷维动力系统研究工作。先后承担《高等数学》、《数学分析》、《泛函分析》、《数理统计》、《复变函数》、《生物统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现主持校级扶持学科《应用数学》的建设工作。

2.4副书记-吴瑞武

男,1965年生,副教授。1986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统计。先后承担了《高等数学》、《数理统计》、《线性代数》、《概率论》、《近世代数》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现主持校级一类课程建设项目《高等数学》。作为指导教师,所指导的作品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云南赛区二等奖、三等奖多项。

3.学院科研

教学工作是学院工作的中心。学院以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核心,以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为保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落脚点,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学院教师所主持的教学研究项目荣获2005年、2009年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各一项,所参与的教学研究项目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目前,在建两门省级精品课程和一门校级精品课程。先后有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实验室工作者,部分教师被聘为国家级、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多名教师在省级、校级讲课比赛中获奖。

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是学院工作的重点。学院发挥多学科和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加强与外界的合作,主持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国家863计算机软硬件示范区课题、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教育厅基金项目等三十余项研究课题,同时积极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服务工作,与多家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近三年,全院教职工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其中20余篇被SCI、EI收录,编写教材30余部,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获专利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二十余项。目前已经在云南农业信息化研究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具有一定的优势。

4.学院发展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839名,强化“厚基础、宽口径、强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走专业建设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道路,在加强专业教学的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比赛、科技作品比赛、创业比赛、网页设计大赛等多项活动,多渠道开拓学生的视野。学院学生近三年获省级以上奖励十余项。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学校肯定,2007年获校级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基础与信息工程学院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学院,全院师生正以饱满的热情,发扬云南农业大学“开学养正、耕读至诚”的大学精神,按照“厚基博学、诚信明理”的院训,积极投身到学院的各项建设中,全面提高学院办学实力。

5.科研方向

1、农业智能决策关键技术与应用系统的研究

运用系统学原理以及试验观测和动态建模技术,研究建立我省重要农作物(如:烤烟、甘蔗、蔬菜、水果)的机理性模拟模型和定量化管理知识模型。主要包括:农田养分与水分平衡动态模拟模型、农业生产管理的动态知识模型、农产品生态区划与生产力分析模型、信息化农作设计与管理调控系统等。

针对我省适度规模养殖场信息化需求,研究与生理、环境、市场相协调的营养需要预测模型及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研究基于HACCP养殖过程控制信息化参数和技术规范。开发集信息实时采集与传送、分析和管理一体化的健康养殖网络系统。

运用组件技术和标准化接口规范,研究开发集信息获取、信息管理、模拟预测、决策支持、智能算法、虚拟现实、网络通讯等关键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和智能化农业管理决策系统与信息农业技术平台,重点提出农业信息获取与监测预警系统、农业生产信息化设计与管理决策系统、农业基础数据库与管理系统、信息农务技术平台与应用系统等。

2、农业资源和生产系统的基础数据库及网络化信息服务体系的研究

运用数据仓库、WebGIS和网络技术等,研究构建农业资源和生产系统的基础数据库及网络化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包括农业资源和生产系统专项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农业电子商务与农产品信息服务系统、农业与农村远程教育及专家咨询与服务系统等,提供全面反应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状况的各类信息,从而开展全方位网络化农业信息分析、管理、服务和咨询工作。

3、农业信息获取及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

以地面和空间平台为基础,运用3S技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农业传感器技术及动态预测预报技术,研究确立农业资源环境和农情状态的实时无损信息获取技术以及监测、评价、分析和预警系统,包括农作物长势与产品形成监测技术、土壤特性监测技术、农业信息自动采集传感技术、病虫草害监测预报系统、农作生产力与生态安全预测预警系统等。

三年来,实验室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自然基金、省教育厅基金项目等25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40篇,取得软件著作登记17项,并陆续开发了包括云南省农村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评价系统、无公害蔬菜生产信息咨询远程网络系统、甜橙安全追溯系统等20余个计算机应用系统。特别是在农业智能决策关键技术与应用系统的研究方面,实验室研究的无公害蔬菜生产信息咨询远程网络系统取得了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7: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