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云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
释义

云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成立于1976年,现有教职工3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3人,博士4人,硕士20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总数的比例达80%,是一支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的“两课”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队伍。教职工中现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首席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云南民族大学教学名师等。

介绍

云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马列部)主要承担全校硕士研究生、本专科等层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开足课程,给够学时,给够学分,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根据2005年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新方案,对原有各教研室进行了调整和充实,现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和硕士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教研室等。

文化理念

云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马列部)现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自然辩证法等公共政治理论课,并承担着全校本专科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法律基础与道德修养”和“形势与政策”等课程。

为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哲学学院(马列部)还开设了现代西方哲学概论、云南民族村寨调查、全球化与大国政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西方市场经济的不同模式、社会实践与调查报告、现当代国际关系发展及相关热点问题研究、近代国际关系发展及相关热点问题研究、近代国际关系发展概述和当代世界热点问题、科学的历程、现代西方哲学评介、国际关系-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解放思想的理论与实践、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研究、普通话、审美历程、科学技术哲学、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与实务、劳动法与就业等通识课。

在积极完成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同时,哲学学院(马列部)还努力拓展办学空间,搭建新的发展平台,实现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突破。目前,马列部设有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宗教学、伦理学个硕士学位点。

与此同时,马列部(哲学学院)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和课程建设工作。2000年以来,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云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以及厅级基金项目18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公开出版专著和教材等近40部,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荣获国家级、省级、厅级等各类各级别奖项近40项。课程建设方面,“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被列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被作为校级重点课程建设。目前,“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被列为校级重点学科进行建设

2003年,云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马列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优秀等级学校”的评估,进入云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优秀学校的行列。

学院领导

党委书记

苏丽杰,教授,男,1965年生,云南省大理市人,白族,研究生,硕士生导师。曾任云南省学联副主席、云南民族学院学生会副主席、云南民族学院党委统战部副部长、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现任云南民族大学马列部(哲学学院)党委书记、云南省党建理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云南民族大学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云南民族大学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统一战线理论、社会学、社会工作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编或参编出版了《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研究》、《统战工作理论与实践》、《邓小平理论与新时期统战工作》、《西部开发与统一战线》、《高校统战工作理论与实践》等著作和文集,参加了由首都师范大学吴相州教授主编的《高校统战工作》一书的撰稿;撰写的多篇论文获省厅级科研论文奖,有50余篇论文发表在《东南大学学报》等刊物和杂志上;多次参加全国、全省的学术交流会,多篇论文在大会上交流发言。《统一战线始终是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法宝》2008年.4月获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党建文汇杂志社、组织人事报社“首届全国优秀党课百优教案”。多次被评为校“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2001年4月获中共云南省委表彰的“全省统一战线先进个人”称号。

主任(院长)

张建国,教授,男,汉族,四川省青神县人。先后就读于云南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现任马列部(哲学学院)主任(院长),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为硕士生、本专科生开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等多门课程。同时,为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还长期开设“近代国际关系”、“现当代国际关系”等通识课。

先后在《思想战线》、《云南社会科学》、《经济问题探索》、《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学术探索》、《理论辅导》、《社会主义论坛》、《创造》等刊物和相关论文集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有的曾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复印或辑目。

副院长

黎贵优,教授,男,壮族,1964年生,云南省富宁县人。先后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和云南大学,获得法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现任云南民族大学马列部(哲学学院)副主任(副院长),硕士生导师。

先后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课程。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研究》,主持完成云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民族地区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等课题,曾参与完成 “近现代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 (国家社科规划课题)和 “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云南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等课题研究,先后参编、副主编和出版《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近现代)大事记》、《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史料概述》、《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邓小平理论教学与研究》、《全球化视野中的政治经济研究》等著作,在《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公开刊物上发表《试论邓小平同志的民族平等观》、《高校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刍议》等40余篇学术论文。所参著的《中国少数民族革命运动史》获云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多篇论文受到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等上级部门的表彰,曾评为高校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等。

专业设置

哲学本科专业

哲学是一门从整体上把握世界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学科。它通过总结、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知识,提供系统化的世界观和一般方法论。哲学既是科学的一个门类,又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重要形式。哲学从高度普遍性的理论层次上,探索和回答人类实践和认识所提出的一般性问题,因而,对从根本上提高人的思维能力,丰富和发展关于世界的一般知识,用自觉的系统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武装人的头脑,并指导人类实践活动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和特殊作用。

哲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以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知识,受到中西方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线索的系统教育,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业务能力的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比较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理论和历史;(2)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相关知识;(3)掌握哲学学科的基本方法、治学方法和相应的社会调查能力;(4)了解国内外哲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5)了解国内外最重大的实践问题和发展动态;(6)具有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哲学

主要课程: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逻辑学、心理学、中外哲学原著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导读、少数民族哲学思想概论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哲学学士

相近专业:逻辑学、社会学

硕士教育

伦理学硕士点

伦理学硕士点主要培养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基本原理和中外伦理学基础理论等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成为品学兼优、德才兼备,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和文史哲素养的面向新世纪的伦理学专业人才和普适性人才。

核心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伦理学、美学原理、科学技术哲学、宗教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原著选读、中国伦理思想史、西方伦理思想史、宗教伦理学、生态伦理学、民族伦理学等。目前,伦理学硕士点研究方向分为:生态伦理学、宗教伦理学和民族伦理学三个方向。

宗教学硕士点

宗教学是一门对人类宗教现象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研究的综合学科。作为一门跨学科、跨文化的独立学科,它既不同于宗教哲学,也不同神学;同时,它又与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宗教学对于全面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精神生活、文化现象以及民族传统具有重要意义。宗教学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中外哲学、伦理学、世界历史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

该学科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优良的品德和学风,能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独立从事宗教学教学、科研和宗教事务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专业化人才。硕士学位应具备宗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知识,熟悉我国宗教、民族政策,对佛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以及道教的理论、历史和现状有较全面的了解;熟悉前人的研究成果;参加宗教现状实现观察,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较为熟悉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独立从事研究并写出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研究方向:1、宗教学原理与宗教旅游资源研究2、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研究3、中国宗教史与当代民族宗教

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

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生命线”和“中心环节”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实践基础,经过20多年的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本学科面临着拓展学科领域、丰富学科内涵、增强学科特色、提高学科水平的建设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规律、功能、内容、方法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与基本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新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规律与特点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培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研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研究,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干部与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主要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当代社会思潮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原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研究、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专题研究、法理学专题研究、文献检索和社会调查方法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专题研究、云南少数民族现代化发展道路研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2: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