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
释义 |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位于昆明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正式备案,独立设置的国有公办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已有二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是云南省第一批被批准的全日制国有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层次),学生毕业后颁发国家承认的普通高等教育大专文凭。 主管部门:云南省教育厅 学校类型:工科 学校简介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是一所独立设置的国有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有近三十年的办学历史。学院位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区位优越,育人环境良好。全院占地面积共246亩,各类建筑总面积约8.54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千万元,设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2个、教学实验室32个,软、硬件条件能够满足所设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需要。2005年10月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获“良好”等级。 学院专业设置以工科为主,工管结合,围绕国土资源大行业培养高等专门技术应用性人才。学院实行院、系两级管理,设有七个教学系(部),11个专业(详见“2006年各招生专业计划及分省计划一览表”),其中有的专业填补了云南省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空白。学院现有各类在校生3700余人,有各类教师157人,为提高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学院系“省级文明单位”,秉承“明德尚能”的校训,以德立校,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征和“国土资源”办学特色;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不断增强学生职业意识、注重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突出职业针对性,完善教学运行管理机制;积极推行“订单式”、“双证书制”“学生生产(毕业)实习与预就业相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上述改革和管理,使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学院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拓宽毕业生就业空间和领域,逐步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系并取得较好实效。近年来,学院已为省内外培养输送各类毕业生4000余名,就业率居于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就业层次较高,学院连续几年被教育厅授予“云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称号。 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职业技能培训站”、“国家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站”、“云南省安全教育培训站”及“汽车驾驶培训站”。2004年被列为全国“百所职业院校推进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试点单位”,为发挥多层次、多功能办学优势,为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和顺利实现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区位优势学院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育人环境良好,教学及生活后勤设施完善;校内外设有一批实习实训基地,能够满足所设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需要。现有各类在校生4000余人。自 2000年首次参加云南省普通高校“专科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统考以来,我院学生及格率连续五年名列全省前茅。 学院办学特色:学院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征,突出“国土资源专业”办学特色,为国土资源大行业和社会需求培养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为中心,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课程设置以“必须”、“够用”为度,重视基础课、整合专业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造就学生职业技术的适应性和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校管理学院实行院系两级管理,设六个教学系(部),下设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地质矿产勘查与开发)、水文与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钻探技术(勘查技术与工程)、测绘工程技术(测量工程)、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土地测绘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资源环境信息管理)、宝玉石鉴定与营销、导游(地学旅游)、安全技术管理、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电技术应用)等11个专业,有的专业填补了云南省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空白。现有专任教师14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2人,中级职称92人,“双师型”教师队伍正在形成,有效地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还外聘了生产、技术、管理一线的理论造诣深、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授课,使培养工作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市场。 办学优势学院现附设有“国家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站”、“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云南省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站”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站”,为学院发挥多层次、多功能办学优势,开展非学历岗位培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学历教育毕业生取得岗位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顺利实现就业,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学院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学院被授予云南省“文明单位”。 院系简介地质矿产勘查系地质矿产勘查系成立于2009年,前身为地质工程系。现有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岩矿分析与鉴定技术和地质信息技术4个专业。其中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为云南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示范专业。系部下设地质矿产勘查、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岩矿分析与鉴定技术、地质信息技术4个教研室。 系部现有:矿物实训室、岩石实训室、岩矿鉴定实训室、古生物实训室、矿床实训室、遥感实训室、物探实训室、地质信息数字化实训室、普通化学实验室、钻探岩芯编录实训室等10个实习实训室;有小板桥和武定两个校内综合实习实训基地;有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院、云南省地质调查院等二十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系部现有在职教师1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人,硕士学位10人,两者共占教师总数的63%;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5人,讲师5人,双师素质型教师7人;另长期返聘、外聘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17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完全能够满足现代高职教育教学的需要。 地质矿产勘查系已累计为我国地矿事业培养了2000多名毕业生,为祖国的地矿事业做出了贡献。毕业生中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了地矿行业的精英。 国土系国土资源系正式成立于2002年,现有师生逾千人,目前开设有国土资源管理及测绘工程技术两大专业(1999年我系土地管理与测绘专业已试招普通班;2006年土地管理与测绘专业更名为土地管理专业,工程测量专业更名为测绘工程技术专业)。国土资源系是学院为国土资源部门及相关行业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而开设的系(部)。办学近十年来,国土资源系本着“德才兼备”的原则,以“服务学生,奉献社会”的精神为水利、测绘、交通、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等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 将生产项目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我系的专业教学特色之一。近十年来,我系先后承担了国家和地方大型项目二十余个(2008年承担了云南省部分县州的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坚持走“产学结合”之路,不仅为我系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更重要的是它有效地增强了我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系学生的就业率一直在全院名列前茅。 国土资源系拥有一支奋发向上、具有较强专业水平与技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2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8人,硕士研究生5人,“双师”6人。目前,我系正在进一步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务求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出让社会放心、用人单位满意的高级技术性人才。 专业特色 以“2+1”教学改革模式(即两年理论课(含课堂实习、课程实习),加一年的生产实践教学改革模式)为主线,形成了五项主要课程特色: 通过模拟或实际生产任务,将两年的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各项基本技能溶合在其中,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综合技能得到了全面提高。 将传统测绘理论、方法、常规仪器和现代测绘技术结合应用到测绘生产中(与生产一线同步),使学生的各项基本技能都得到提高。 围绕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考核为标准,学生专业综合技能构建为目的,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为保障教学目的的实现,严格考核,将过程考核、定量定性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院、系、项目负责人层层监督、落实。 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测、绘、算”能力、测绘新技术的运用、管理能力、生产组组能力都得到锻炼、培养。 探矿与采矿工程系探矿与采矿工程系是学院所属的六个系部之一,下设钻探教研室、采矿教研室、安全教研室、机电教研室。开设有钻探技术、金属矿开采技术、安全技术管理(矿山安全方向)、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矿山机电方向)四个高职专业,目前在校生580余人,其中钻探技术专业为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 探矿与采矿工程系现有教师中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人,讲师、工程师12人,教师中硕士4人,在读硕士3人,“双师型”教师16人,此外,还聘有企业或院校兼职教师18人。 校内实训基地设有金工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钻探技术与方法实训场、泥浆实训室、安全技术实训室等7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实训条件能够满足专业培养需要,在此基础上,初步建成2 个校办产业,积极探索“产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探矿与采矿工程系近年来在教学研究、教材建设方面和科研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数十篇,参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自编校本教材6部。 在育人过程中,探矿与采矿工程系认真贯彻“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指导思想,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培养面向现代化建设、生产、管理一线需要的,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具有实干和吃苦精神的扎根基层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和欢迎,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也达到90%以上。 目前,探矿与采矿工程系正按照学院发展的整体战略,积极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探求职业教育新模式,面向市场,为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而不懈努力。 珠宝玉石系基本情况 宝玉石与旅游系设有3个专业:宝玉石鉴定与营销专业、旅游管理(地学旅游方向)专业、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现在校学生624名。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5.3%,初次就业率91.12%。 通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和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思路更加清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更加精练,教学模式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和教学运行更加规范,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有较大突破,教学团队建设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实习实训条件和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宝玉石与旅游系下设宝石鉴定、首饰设计、地学旅游三个专业教研室。 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课程建设有较大突破、在教学改革和省级重点示范专业建设中,我们积极探索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式,在企业和用人单位参与下,对主要专业技术理论和实践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完善“教、学、做”的课程模式,使学生能够通过真实的环境、真实的设备和真实的过程得到训练,提高了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课程建设中,已有4门课程被列为学院重点建设课程,其中2008年“钻石4C分级原理与方法”获省级精品课程称号。 教材建设成绩显著,先后编写了《宝石鉴定》、《钻石4C分级原理与方法》及其配套实习讲义《钻石4C分级原理与方法实验指导书》、《钻石4C分级原理与方法实习报告》和《宝石鉴定实验册》等,经企业专家审阅后,已投入使用。其中,《宝石鉴定》被列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科研及教学成果 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促进专业建设,使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团队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前瞻性和针对性明显提高。形成了一批对专业建设具有支撑作用的教学成果:如“高职高专宝石专业岩石学教学研究”等省级及校内课题,专业教师发表论文30余篇。通过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课程教学的内容。 信息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成立于2002年,前身为学院信息中心。是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最具特色、社会影响力的系部之一。系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以适应行业及沿伸产业技术创新为要求,构建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现有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地质信息处理两个专业,在校生达300余人,其中,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被例为我校省级示范性院校重点建设的示范性专业。 信息工程系拥有一支以高学历、高素质、年轻蓬勃、开拓进取为特色的教师队伍。全系共有教师15名,其中副教授占1人,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5人,在读硕士研究生3人。 “双师”型教师占75%以上,他们都有在国土资源行业及沿伸产业等一线工作单位任职的经验。并长期聘请了10多名具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超过2:1,逐步形成“专业”与“应用”相结合的高素质“双师”教师队伍,确保了“产学研”结合教学的实施。 学生就业:通过对近三届学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统计分析,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以上,签约率超过80%,社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整体评价优良率为93%。 职业资格鉴定:依托于云南省第28职业资格鉴定所、云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开展高级操作员、高级绘图员等职业资格培训及鉴定,学生的报名率超过97%,取证率达到98%,有效地实施了“双证书”制度。 社会服务:对外开展测绘及高级绘图员职业资格培训及鉴定,每年度培训及鉴定人数达到1000人次以上。应用学院拥有的“测量”、“地质勘查”、“土地勘测定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等资质,有效地开展了对外咨询、生产任务承担等项目,有效地推进了专业及专业群“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的实施。 环境地质系环境地质系成立于2009年,其前身为地质工程系。现有水文与工程地质、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和水文与水资源3个专业。系部下设水文与工程地质、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和水文与水资源3个教研室。 系部现有在职教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硕士学位6人,两者共占教师总数的64%;副高以上职称2人,讲师5人,双师型教师5人;另有返聘、外聘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9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完全能够满足现代高职教育教学的需要。 环境地质系已累计为我国地矿、有色、交通、城建、环保、地震、矿山及国土资源管理等部门培养了1800多名毕业生。 测绘工程系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测绘专业原属国土资源系,于1999年开始招收学生,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是云南省测绘领域内成立时间较早、专门从事测绘人才培养的单位,在云南省乃至西南地区测绘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2010年2月,根据学院长期发展的需要,学校党委决定在原国土资源系、信息工程系的基础上拆分整合成立了测绘工程系。近一年来,测绘工程系大胆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融合当今GPS/RS/GIS等高新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专业改造和扩充。目前,测绘工程系已有测绘工程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三个专业。其中 “综合测量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是省级精品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校内)”被授予“云南省示范学习、实训基地”称号。系部拥有先进的静态GPS接收机、RTK、全站仪、电子水准仪、电子经纬仪、多种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城市规划平台软件,实验条件处于省内同级院校先进水平。 测绘工程系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团队,其中外聘兼职高级工程师3人,校内兼职高级工程师1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助教14人,形成了以数字化测图技术、GPS定位技术、变形监测技术、土地利用状态监测、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国土资源规划、遥感影像处理等较稳定的科学研究方向。近年来,共承担省级项目3个,目前测绘工程系已成为学院测绘与地理学科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省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旅游与休闲系高尔夫俱乐部管理专业 培养适应高尔夫俱乐部及相关产业的需要,能从事球会运作、球场建立、会所管理、草坪维护服务与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充分依托云南高尔夫产业发展优势,与春城湖畔高尔夫俱乐部、滇池高尔夫俱乐部等多家高尔夫会所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目前正在与全球顶尖高尔夫管理人才教育机构--英国爱姆伍德学院洽谈合作事宜。“十二五”期间,学院还将在阳宗海新校区规划建设供教学之用。以高尔夫球练习场为主的教学研究基地。 泰语导游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泰语应用能力、泰语导游能力,适应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行业发挥在那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目前旅游与休闲系正在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签订2+1及2+2跨国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协议,即学生在国内学习2年后再到泰国学习1年或2年,学生毕业可获得国内专科文凭或泰国清莱皇家大学本科文凭。 英语导游专业 主要培养适应旅游行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强英语应用能力、过硬导游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可在各级旅游及服务机构从事导游、礼仪和涉外接待等管理与服务工作。 机电及自动化系机电及自动化系始建于2001年7月,是学院创办较早的教学系之一。早在1999年,云南省教育厅即以云教高[1999]37号文批准设置了机电技术应用(后更名为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并于同年开始试招生;2000~2007年间,先后增设了安全管理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一直未招生)、勘查技术与工程(后更名为钻探技术)专业和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2008年,出于对专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学院将机电及自动化系正式更名为探矿与采矿工程系,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隶属于探矿与采矿工程系,2010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开始招生。近年来,随着世界工业格局的变化及我国西部新一轮开发热潮的到来,新一届学院领导审时度势,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及筹备,于2010年12月重新组建了机电及自动化系。 新组建的机电及自动化系设有机电维修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两个教研室,现有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两个专业,校内外专兼职教师共17人,在校生近300人。到目前为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已向社会输送了数百名机电设备维修类高等应用性技术人才,近5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始终保持在100%,专业对口率达96.8%;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虽然刚开始起步,但随着我省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的技术升级,该专业呈现出旺盛的市场需求,2010年首度招生即取得可喜成绩。 机电及自动化系秉承学院“明德尚能、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和校训,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建设促发展,以规模促效益”的办学方针,以专业建设为中心,重点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以精品课程建设作为突破口,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系综合实力,使各项工作尽快进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同时,准确把握专业属性和行业特征,抓住有利时机,逐步创造条件,拓展专业办学空间,使其不断发展壮大。为将我院办成“省内一流、西部领先、辐射两亚、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有较大影响”的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示范性高职院校而做出贡献。 基础部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基础部始建于2001年,是学院主要的教学管理部门之一。2004年,学院出于对师资结构调整的需要解散了基础部,基础课专任教师被分散到各教学系。但随着学院的发展,这种格局已经很难适应学院现状,为了整合基础课教学资源,2009年6月,学院重新组建了基础部。 基础部拥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学术氛围浓、作风过硬、求真务实、凝聚力强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21人,其中拥有高职职称2人,中级职称14人,初级职称4人,见习人员1人,在读及获得学位的研究生8人。基础部学科建设蓬勃发展,下设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数理化、思想政治理论和体艺五个教研室,承担着学院的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育、普通化学、普通物理等多门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 基础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服务于专业教学”为宗旨,立足于专业基础素质教育,始终把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放在工作首位,注重师德建设,提倡终生学习,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保证。多年来,我院的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一直排名全省前列。与此同时,基础部努力开辟学生的第二课堂,为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塑造完美人格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开辟了校园英语广播,举办了英语节和高等数学比赛,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口语大赛和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伴随着学院的跨越式发展,基础部经过不懈努力,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与科研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近年来,基础部教师在各类期刊上发表教育教学和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出版高职高专教材6本,完成和正在研究省级科研课题2项,院级科研课题3项。2009年6月,基础部申报开办“英语导游”专业,并计划逐年增加专业开办数。 钱学森说:“高等学校的学习,是打基础的时期,应该强调学好基础课程”。 基础部的教师任重而道远。随着学院省级示范院校的建设进程的推进,基础部将进一步建章立制,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学院的跨越式、追赶式的发展贡献力量。 继续教育学院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是国有公办的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有三十多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管理结合的高职(专科)院校。学院秉承“明德尚能”的校训,以德立校育人,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围绕国土资源大行业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学院位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区位优越,育人环境良好。学院系云南省级“文明单位”,也是国家授予的“全国百所职业院校推进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试点单位”。2008年被云南省确定为首批重点建设的“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专业设置以工科为主,工管结合,围绕国土资源大行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现有七个教学系(部),16个全日制专业(成人生源充足的条件,学院均可开设相应专业的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班),部分专业填补了云南省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空白。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400余人,各种层次成人学生约1000人,专职教师177人。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69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50%。 云南国土资源继续教育学院是学校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和培训工作等各类继续教育的归口管理部门和二级教学单位。负责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力求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完善各种办学形式,努力培养更多的应用性、复合型在职高等专业技术人才。 为了加快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步伐,拓宽联合办学渠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广泛开展校际合作,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2008年3月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云南函授站正式在我校挂牌。现已与中国地质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合作,成功开办了相关专业领域的“工程硕士”班和成人“专升本”班,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的办学格局。 三十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为地矿、有色、煤炭、冶金、核工业、建材以及国土资源管理等行业和部门培养各类别各层次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合格毕业生服务,得到了相关行业和部门的一致好评。 学院还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职业技能培训站”、“国家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站”及“汽车驾驶员培训站”等。我院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可根据自身所从事行业、岗位需求,申请参加培训考试,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招生对象和报考条件专科(高职):招生对象为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含中专、中师、职业高中、技校等)毕业文化程度的在职、从业人员和社会青年。 专科起点升本科:招生对象为具有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证书的在职、从业人员和社会青年。 符合上述条件的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到考生户口或工作单位所在地、州、市(区)招生办公室报名参加全国统一的成人高考。 学习形式、费用及毕业待遇 学习形式:各专业学习形式均为在职(函授)学习, 在符合开班条件的地州或单位设立教学点,实行就地编班,由学院派教师授课。 费用:各层次专业收费标准以云南省物价部门最终核定执行。 毕业待遇:学员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及(合)格,且操行表现合格者,准予毕业。分别颁发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制并经省教育厅验印的成人高等教育专科和本科毕业证书,其中本科毕业生中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将授予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 就业情况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社会普遍关注的系统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学校教育思想及理念的具体体现,是高校的重大政治责任。它关系到毕业生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社会稳定、高等学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上述认识,我院初步形成了“以理论为先导,以就业为龙头,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基础建设为保障”的工作思路。专心致志抓就业,一心一意谋发展已成为全院上下的共识。 为此,学院实施了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院长亲自挂帅的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院级领导、招生就业办、系(部)领导、学生处、班主任和专业教师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明确了书记、院长对全院毕业生就业总负责,主管招生就业的副院长亲自抓,招生就业办主任主要抓,系(部)领导分头抓,全院上下一起抓的工作原则。适时召开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院长办公会议,及时调整就业思路,解决就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协调就业工作的各环节,想方设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在2002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4%的基础上,2003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57%,毕业生就业层次也进一步提升,2004年毕业生率已达86%,位居省内前列。 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在省内专科院校中名列前茅,在目前高职高专学生就业较困难的情形下,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因素:1、领导重视、贯彻“就业拉动”战略。学院始终将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关系学院发展的重大问题来抓,形成了以就业为龙头,拉动各项工作全面进步的“就业拉动”战略思想; 2、我院的专业是围绕国土资源大行业所开设,为社会及市场急需专业,毕业生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水文与工程地质”、“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钻探技术”“测绘工程技术”等专业,近年来毕业生中男生的就业率均为100%,宝玉石鉴定与营销、导游、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等专业男女生均有较高的就业率,有效地提高了学院整体就业率。由于国家法律和行业规定以及工作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地质类专业的毕业生中,女生就业较为困难; 3、实施“双证书”制度。“双证书”是指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于刚毕业的学生只具备书本知识,而缺乏实际工作技能和经验的问题,直接导致了人才供求矛盾,实施“双证书”制度,使刚毕业的学生能够顺利实现就业,而用人单位也能招到合适的人才; 4、实施“订单教育”模式。学院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实施“订单教育”模式,用人单位根据岗位需求与学院签订用人协议后,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选拔学生、组织教学考核上岗,使学院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更能适应岗位需要。同时,由于用人单位对被选拔的学生进行学费资助,缓解了贫困学生和家庭的经济压力;5、积极拓展就业渠道,拓宽就业面。据统计,就业的毕业生中有80%以上是由学院推荐实现就业的,目前学院建立了包括云南省、广东省、广西省、山东省、河北省、陕西省、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等省份的就业市场和实训基地,将毕业生毕业实习与落实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见习期提前到毕业实习期来完成,让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充分地了解对方,消除用人单位对我院学生的疑虑,最终达成就业协议。同时,在院内举办“双向选择”洽谈会,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面对面进行交流,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扩大就业面。 发展目标办学规模“十五”末期(2005年)在校大专生达4000名(其中:普通高职生2500名,成人高职生1500名);再经三年努力,到2008年在校大专生人数达6000人(其中:普通高职生3000名,“3+2”五年制高职生1500名,成人高职生1500名),并举办1~2个专业的本科教育。 办学指标借教育部对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各项办学指标上台阶,力争评估为良级,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和发展我院在云南省普通高校“英语”、“计算机”统考过级率及毕业生就业率领先的地位;加强示范性教育建设,力争2008年前进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行列,综合实力和品牌得到再提升。 文明成果“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巩固和发展“省级文明单位”成果。 所获荣誉1999年以前,三项科研成果分获部级地质科技成果三等奖及科技进步三等奖(其中一项入编《中国最新高精专刊技术2000项》和被英国国际权威专利刊物—"World patents Index"收录);一项成果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学院被官渡区授予“区级文明单位”称号。 2000年12月被昆明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称号;被省政府授予“云南省科技技术普及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0年和2002年度,两次被云南地矿局党委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2001年2月,院党委被云南地矿局党委授予“五好班子”称号。2002年度,学院职业培训及技能鉴定中心被省经贸委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2002年和2003年度,两次被省委高校工委评为“高校系统落实党建党风廉政责任制先进单位”。 2004年元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在2000年以来的云南省普通高校“专科英语”、“计算机基础”统考中,我院过级率连续五年名列前1~3名;2002年、2003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居全省专科院校之首。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现任领导李华,院长,院党委委员; 云南省土地学会副会长; 1962年6月出生,副研究员,副教授。 周翔,副院长、院党委委员;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评估专家; 云南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云南省高校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 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成人委员会副秘书长; 云南省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 云南省矿业协会常务理事; 1957年10月出生,副教授; 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库”专家成员(教高司函[2005]6号)。 学校领导李泽华李泽华,男,1970年6月生,汉族,副教授。 毕业于云南大学化学系,后参加经济法专业硕士课程进修结业,现为云南大学非洲研究所博士生。曾任云南大学团委文体部、宣传部、组织部部长、校学生会秘书长,新闻中心副主任、主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洋浦校区管委会副主任(正处级)等职务。经省委“公选”,2008年12月任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2005年12月晋升副教授。开设过《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职业规划与管理》、《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曾参加全国高校教师职业规划指导PPT课程培训,在多所大学举办过公共讲座,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曾两次担任云南大学学生辩论队教练,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辩论赛;云南大学承办全国大学生“五月的鲜花”校园文艺演出期间,担任演出组组长兼宣传组副组长,圆满完成相关任务,受到教育部表扬;在《思想战线》、《云南教育》、《求实》、《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学习时报》、《云南日报》等刊物发表过思想理论教育和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论文10余篇、长篇通讯20余篇;担任主编,编辑出版《云南大学报》300多期约700万字;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参与完成云南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工程”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程”;主持完成省教育厅纵向课题2项,参与完成教育部规划课题1项;制作电视专题片5部;主编、参编《墨痕淡定,屐履声声——云南大学校报好文集粹》、《现状?思考?举措》等文集、画册6部。读博士以来,在中非关系、非洲现代化进程研究等方面有所研探,参与教育部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 先后有近10项研究成果获奖,其中获《中国教育报》思想理论部全国征文一等奖1项,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委宣传部“宣传云南头条工程奖”1项,省“大学生就业论文评比”二等奖1项,云南大学“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理论研讨会特等奖1项。2010年3月当选云南省演讲协会常务理事。2005年被评为“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3月当选云南省青年联合会常委。2010年1月当选云南省高校德育研究会副会长。 主持学院党委工作,负责学院党建、思想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分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 联系:珠宝玉石系、继续教育学院。 张建雄张建雄,男,1963年2月出生,白族,籍贯云南省剑川县;教授、云南大学硕士生导师。 1983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参加工作后先后担任鹤庆县宝顶区副区长,团省委候补委员、鹤庆县团县委书记,中共大理州委党校理论研究室负责人,中共大理师专党委委员兼中文系党总支书记、旅游系主任,大理学院旅游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政法与经管学院院长;2008年12月经省委公选、云南省人民政府任命,担任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党委委员、院长。 先后荣获大理州“优秀共产党员”、大理州“州属学校优秀教师”、大理学院首批“优秀教师标兵”等称号,并多次被评为大理师专、大理学院“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教学质量优秀教师”。 承担过本科专业“中国现代文学”、“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原理”、“公共关系学”、“滇西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乡村旅游”、“人际关系”等主干课或选修课的教学;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生动幽默,受到学生普遍欢迎;曾多次应邀给大理州市领导干部培训班做领导科学、公共关系等方面的讲座;是大理州人民政府旅游发展顾问,教育部公共关系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大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管理学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国土资源职业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大理州白族学会常务理事。 先后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代表性论文有:《滇西北旅游资源开发三大模式及其比较分析》(《旅游学刊》2002 年第5期)、《对“大理风光二日游”推出失败的思考》(《旅游学刊》2002 年第2期)、《滇西北旅游业发展中的隐忧与对策》(《旅游学刊》2003 年第3期)等;并在《中国青年报》、《中华读书报》、《中国旅游报》等报刊发表文章多篇。 代表性专著:《人际关系新思维》,民族出版社(北京)2003年9月第一版;《中国现代抒情诗漫评》,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一版;《历代白族作家丛书?综合卷》(与周锦国合作编著),民族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主持或承担过的代表性科研项目: 云南省社科研究重点项目:《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2007); 云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和谐社会进程中民族地区非正式组织影响与控制对策研究》(2007); 云南省地矿局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地勘单位非正式组织“亲族化”现象及其管理对策研究》(2009); 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剑川老君山生态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2002年)。 主持学院行政工作。主要负责人才工作、财务运行工作、外事工作、产学研合作工作。分管党政办公室、人事处、计划财务处、科技处(含学报编辑部)、产学研合作工作部。 联系:旅游与休闲系、环境地质系。 王国彦王国彦,男,1972年5月生,汉族,中共党员,云南禄劝人。 1993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同年留校至云南大学实验中心(现代分析测试中心)从事实验室管理及教学工作,先后担任云南大学机关直属团总支书记、滇池学院教务办公室主任、滇池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滇池学院党委委员、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洋浦校区管委会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务。2009年12月起任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书记、纪委书记。 主要负责学生工作、安全维稳工作、纪检监察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兼任学院党校校长,协助书记分管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分管学生工作处(部)、保卫处(武装部)、纪委办(监审处)、小板桥校区管委会、团委。 联系:测绘工程系、信息工程系。 周翔周翔,男,1957年10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曾任云南地矿局职工大学团委书记、校办公室主任、地质专业科主任、副校长等职务。现任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兼任教育部教学指导要员会成员、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库”成员、云南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云南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库成员、云南省地质学会科普与旅游委员会主任、云南省矿业协会常务理事,云南省测绘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分会副秘书长。 先后主持“云南省泥炭资源分布及其利用方向研究”课题;参与“云南省‘十一五’矿产资源规划前期研究”;主持“宝玉石鉴定与营销专业二年制方案研究”课题;参与“云南省地质类人才需求状况调查与研究”;发表“试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论文;主持“滇东北大陆溢流玄武岩的铜矿(自然铜)成固机理研究”课题。 主要负责教学工作、招生就业工作和示范院校建设相关工作。分管教务处、招生就业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督学组、示范建设办公室(暨评估办、创建办)、学会(协会)工作。 联系:地质矿产勘查系、探矿与采矿工程系。 杨晓兰杨晓兰,女,1961年8月生,汉族,共产党员,大学本科,副教授。 曾任云南省地矿局技工学校教务科副科长,校党委委员,副校长;云南省地矿局职工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现任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曾主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材;发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类论文十余篇;主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课题“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研究”;主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院级重点课程建设。2006——2007年度获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0年2月被省委组织部委派到普洱市担任新农村建设总队长。 谭兵谭兵,男,1959年11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副教授。 历任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评建办主任,成人教育部主任。现任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兼任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和国土资源职工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近三年来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篇,主持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1项和省教育厅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一项。主编教指委资源勘查指导委员会《普通化学》教材,参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材。多次在学院年度考核中评为优秀。 主要负责资产、后勤、教辅与继续教育工作。分管资产管理处、后勤服务中心(含学院医院)、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兼任馆长)、驾驶培训站;负责武定基地协调管理;负责学院招标采购工作;负责科研工作。 联系:国土系、公共基础部。 熊继华熊继华,1964年7月生,白族,中共党员,云南大理人,副教授。 1986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分配到大理医学院,从事党务工作,1990年后担任院团委副书记、书记(正处)、院长办公室副主任、后勤管理处处长兼党总支书记(期间1991.7—1992.6年在德宏州人民医院工作;1994.4—1995.3年在保山行署教委工作)。2010年合并组建大理学院后,担任基建与后勤管理处处长,组织实施新校区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大气,一流,特设”的校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学校因其“大学中的山水、山水中的大学”的魅力,成为在苍洱风光中极具新意的人文景观。推动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国后勤社会化改革先进单位。2007年转岗任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 任职以来,多次被评为“大理州优秀团干部”,大理医学院、大理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等。 承担过《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领导科学》、《毛泽东思想概论 》、《中国革命史》、《公共关系学》、《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课程的教学。 先后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5篇,主持或参与过的厅级、校级科研项目5项。 2010年调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现任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要负责阳宗海校区建设工作。 何为鹏何为鹏,男1954年6月出生,高级政工师、副教授。 现任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调研员、工会主席。 主要负责工会和妇女工作;兼任学院党校常务副校长,负责党的组织发展工作;分管工会,协助书记分管离退休工作处。 联系:经济与管理系(筹)、机电系(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