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月球13号
释义

月球13号(俄文:Луна-13)是苏联的第一个月球探测计划“月球计划”的第24颗无人月球探测器,于1966年12月21日(UTC时间10:16:00)发射。是第3个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的探测器。月球13号发射升空后先停留在223×171千米、倾角51.8度的低地球轨道,然后开始奔赴地月转移轨道,24日降落在月球风暴洋18.25N、 60.03W处。距离月球9号着陆点约400千米。

简介

月球13号(俄文:Луна-13)是苏联的第一个月球探测计划“月球计划”的第24颗无人月球探测器,于1966年12月21日(UTC时间10:16:00)发射。是第3个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的探测器。月球13号发射升空后先停留在223×171千米、倾角51.8度的低地球轨道,然后开始奔赴地月转移轨道,24日降落在月球风暴洋18.25N、 60.03W处。距离月球9号着陆点约400千米。

基本资料

运载火箭 闪电号运载火箭

发射时间 1966年12月21日世界时10:16:00

发射地点 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

软着陆时间 1966年12月24日世界时(不详)

软着陆地点 北纬18度25分 西经60分3分 风暴洋

探测器质量 1620千克

稳定方式 不详

NSSDC ID 1966-116A

探测器结构

与月球9号相比,月球13号最大的不同在于登月舱上多了两条折叠臂,里面分别装着一个辐射密度测量仪和一个机械式穿测器。这两个折叠臂在月球13号登月舱打开后立刻展开,同时展开鞭形天线,4个花瓣形的无线电天线也打开。

穿测器是一个测量月壤机械强度的装置,里面装有火药,启动后会将一根直径3.5厘米的钛合金杆推入月壤。火药持续0.6~1.0秒,施加5~7千克的力,通过测定穿透的速度和深度,可以分析月壤的性质。通过测量穿透速度和深度就可以分析月壤物理性质。如果月壤非常干燥、多孔,穿测器可以在0.003~0.05秒内快速穿进5厘米;如果密度大则难以穿进这样的深度,并将用时0.5秒。测量结果表明着陆点附近月壤密度约为0.8g/cm^3,这一结果与苏联月球计划中取回的样本分析结果及阿波罗计划近似。

辐射密度测量器装在另一个折叠臂端部,也测量了月壤的密度。月壤吸收并散射辐射密度测量器中的铯-137辐射源产生的伽玛量子。通过辐射密度测量器中三个独立的计量装置,记录散射的量,就可以测量月壤的密度。实验结果与另一个折叠臂上的穿测器得到的结果相同,密度约0.8g/cm^3。辐射密度测量器测定了15厘米深的月壤。

月球13号还携带了其它仪器,包括通过测量月球13号着陆时与月面撞击产生的振动波的持续时间和量级,来测量深度为20至30厘米的月壤的力学性质。另有四个辐射计用于测量月表的热辐射。两个气体放电仪器,测量了宇宙粒子和反射的宇宙粒子,所侧结果认为,月球的反射率为25%。

月球13号还携带了与月球9号相同的照相系统。相机重1.3公斤,功率2.5瓦,传送一帧图像需要100分钟扫描。

任务经过

1966年12月21日,月球13号被发射到223×171千米、倾角51.8度的低地球轨道,开始了3.5天的奔月飞行。12月22日进行了轨道修正,24日对准了方向,在距离月球70千米处制动火箭发动机点火,2分钟后,月球13号成功地在月球表面18.25N、60.03W实现了软着陆。着陆地点距离月球9号着陆点约400千米。着陆4分钟后,登月舱打开,开始发射无线电信号。

12月30日,月球13号完成了科学研究计划,直到电池耗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9: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