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巴基斯坦伊斯兰教 |
释义 |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面积79.6095万平方公里。人口1.07亿(1989年1月)。主要民族有旁遮普人,占63%,信德人占18%,巴丹人占11%,还有普什图人、俾路支人等。乌尔都语为国语,通用英语。穆斯林占全国总数的97%,伊斯兰教为国教。首都伊斯兰堡。 穆斯林进入印度巴基斯坦和印度原为一个国家。7~8世纪,少量阿拉伯移民和穆斯林商人在印度西南部沿海城市定居,并与当地人通婚,将伊斯兰教传人居住地。7世纪末,阿拉伯军队征服波斯、中亚时逼近印度边界。711年,伍麦叶王朝军事将领穆罕默德·伊本·卡西姆率军攻入印度河下游,占领信德和旁遮普北部地区,713年征服木尔坦,并置行省,为伊拉克总督辖区,伊斯兰教开始传人印度西北部。阿拔斯王朝初期,卡尔马特派遭镇压后,一部分信徒逃到印度西北部定居。881年,什叶派伊斯玛仪派传教师伊本·法德勒和海萨姆到印度信德地区传教布道,对当地居民改宗伊斯兰教起过重要作用。 发动“圣战”10世纪下半叶,阿富汗伽色尼王朝(962~1186)建立后,多次发动“圣战”,征服信德地区,修建清真寺,传播逊尼派教义,许多印度教的封建主改奉伊斯兰教,大量已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阿富汗人迁入定居,并与当地居民融合,成为印度穆斯林的主体。12世纪中期,阿富汗的古尔王朝灭伽色尼王朝,夺取印度西北部地区后,继续向朱穆拉河和恒河流域扩张,伊斯兰教得到广泛传播。 德里素丹国13世纪起,在德里素丹国(1206~1526)诸王朝统治时期,推行伊斯兰化的政策,印度北部的大部分居民改信伊斯兰教,广建清真寺和宗教学校,伊斯兰文化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13~16世纪,中亚和阿拉伯的苏菲派契斯提教团、苏哈拉瓦迪耶教团、卡迪里教团、库布拉维教团、纳格什班迪耶教团等先后传入印度北部各地,建立道堂,发展信徒,对伊斯兰教在下层居民中的广泛传播起了突出作用。 莫卧儿帝国统治时期16~19世纪,在莫卧儿帝国(1526~1857)统治时期,确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伊斯兰教成为印度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立逊尼派教义为国教,实行伊斯兰教法,发展伊斯兰文化,为伊斯兰发展的强盛时期。18世纪,以瓦利,阿拉沙为代表的宗教学者创立学派,主张复兴伊斯兰教,重振宗教道德,恢复伊斯兰教各项制度,对后采印度的伊斯兰复兴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58年,整个印度次大陆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印殖民当局歧视和排斥穆斯林,促使一批穆斯林学者开始致力于伊斯兰社会的复兴。1863—1886年,赛义德·艾哈迈德汗等人先后创立加尔各答伊斯兰教协会、全印伊斯兰教中心协会、伊斯兰教育协会及阿里迦英国一东方伊斯兰教学院,倡导伊斯兰现代主义,改革伊斯兰传统教育和教法。1906年,印度穆斯林的政治组织“全印伊斯兰教联盟”在达卡成立。 印巴分治1940年,全印伊斯兰教联盟在拉合尔举行会议,通过建立“巴基斯坦”的决议,提出在旁遮普、信德、西北边省和俾路支斯坦建立一个“单独的穆斯林国家”的纲领。1941年,伊斯兰学者毛杜迪创建“伊斯兰促进会”,倡导伊斯兰改革运动。1947年,印巴分治,巴基斯坦宣告独立,为英联邦自治领,穆斯林联盟主席真纳任总督。1956年颁布新宪法,定国名为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1979年政府颁布一系列法令,重建伊斯兰思想顾问委员会,恢复征收传统的宗教课税,修订刑法,使之符合经、训的有关规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