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粤港澳大桥 |
释义 | 粤港澳大桥因为连接珠海,香港,澳门三地又被香港方面称为港珠澳大桥。由于粤港澳大桥所经过的水域95%以上都在珠海水域内,大桥的建设应以珠海地区为主,港澳配合为辅,所以广东省的规划和政策是最重要。据悉,大桥估算投资约人民币150亿元,桥长约30公里,建设期约3年,收费每小车为150元,通车后约10年内可收回成本。项目建设由私人财团以项目融资及BOT方式兴建最为合适,不需由国家做出投资。 大桥概述粤港澳大桥因为连接珠海,香港,澳门三地又被香港方面称为港珠澳大桥。 设计方案采用单Y形式及隧桥合一设计方案,大桥东面落脚点为大屿山(石散)石湾,西接珠海的拱北口岸及澳门北区的东方明珠。 可行性研究由于粤港澳大桥所经过的水域95%以上都在珠海水域内,大桥的建设应以珠海地区为主,港澳配合为辅,所以广东省的规划和政策是最重要。据悉,大桥估算投资约人民币150亿元,桥长约30公里,建设期约3年,收费每小车为150元,通车后约10年内可收回成本。项目建设由私人财团以项目融资及BOT方式兴建最为合适,不需由国家做出投资。 融资方案主体工程将以“BOT”形式由粤港澳三方统一投资统一建设,并按“投资收益比相等”的原则,由香港、广东、澳门三方政府以50.2%、35.1%、14.7%的比例分摊招投标金额之外的政府补贴。 重大意义珠江三角洲现有的公路网重心比较偏重东岸,粤港5个口岸全部在东岸。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珠江三角洲东、西两岸经济发展不平衡,西岸地区相对东岸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粤港澳大桥的兴建不仅有利加强包括香港及深圳的珠江东岸,与包括珠海及澳门的广东西部的联系,使整个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网络最终完成,畅通无阻,提升三地互补功能,推动区域经济的大发展,适应经济国际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而且也有利珠江三角洲与中国大西南交通运输的连接,扩大港澳珠三角向中国西南部发展的空间。将视野扩阔,更可适应中国入世需要,进一步开拓与东南亚各国的商机,并推动中国与该区建立自由贸易区。 工程立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2009年01月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粤港澳大桥项目去年年底已上报国家发改委,目前正在按程序审查,工程建设可望在2009年年内开工。 他表示,中央已经明确对大桥的主体工程出资50亿人民币资本金,这也是前所未有的。 工程投标粤港澳大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勘察设计招标的评标工作已于2009年2月27日结束。 经评标委员会的专家评审后,推荐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牵头,包括三家内地和两家境外设计公司(其中一家为OVE ARUP & PARTNERS HONG KONG LTD 奥雅纳工程顾问)的联合体为第一中标候选人。中标结果即日起在内地部分工程建筑网站进行7日公示,若没有人提出反对,港珠澳大桥前期协调办公室负责将招标结果上报国务院。经审批通过后,大桥主体初步设计工作将正式启动。消息指,这一进度比原来计划稍微提前,也意味着各方都在为力争大桥年底前开工而努力。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体的主办人为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体其它成员为COWI A/S(丹麦科威国际谘询公司)、OVE ARUP & PARTNERS HONG KONG LTD(奥雅纳工程顾问)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该联合体承担大桥主体初步设计的投标价为2.099亿元。 建桥构想20年前已提出在香港和珠海之间建一条跨海大桥,把香港和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连接起来,这一方案早在20年前就被提出。 1983年,香港合和实业主席胡应湘提出了建伶仃洋大桥的计划,由香港屯门烂角咀经内伶仃岛,横跨伶仃洋,再穿淇澳岛,直至珠海唐家湾。这项建议得到了珠海市市委原书记、市长梁广大的支持。1989年,珠海市公布了拟建伶仃洋大桥计划。 此后,珠海方面一直在对建桥进行可行性研究,并于1996年正式向国家计委申请立项,并于1997年得到了批准。而在此之前,珠海市已先行建设连接唐家湾到淇澳岛之间的淇澳大桥。 这一时期,珠海市一直是港珠澳跨海大桥积极的推动者。在过去,从珠海到香港只能走海路,或是绕道深圳。而跨海大桥一旦落成,珠海到香港只有20多公里几十分钟的路程。 该方案提出后,立刻引起了澳门的注意。为避免因建桥后被“边缘化”,澳门方面提出把大桥位置南移,大桥的落脚点改为澳门附近,再通过专用通道,将车流分往澳门和珠海。 这一构想自出现之日起,一直牵动着港珠澳各方人士的神经。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更成为海内外传媒炒作的热点。 但当时的港英政府对此并不热心。港英政府特此聘请的顾问公司曾在报告中写道:“建议政府20年以后再考虑此事。”所谓“珠海热,香港冷”,在得不到积极回应的情况下,建跨海大桥之议,遂从热点冷却下来。 近几年再成热点几年沉寂后,从2001年开始,兴建跨海大桥的动议再受重视。 动议仍然由胡应湘提出。胡在香港有“路桥先锋”之称,信奉“交通是经济的基础命脉”。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胡应湘开始大量投资于珠三角地区的路桥建设,广深高速路即有胡参与。 胡应湘还表示,修桥的资金来源不成问题,不少海外财团均有投资意向。 与过去不同的是,这次他的提议开始得到香港特区政府的支持。董建华及其他高官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发言,表态支持建桥。 内地也迅速作出回应。广东省政府方面提出:支持建设从香港通往珠海的桥梁或隧道,重点发展珠三角西部地区。 最大的支持来自于北京。2002年11月,借参加“世界会计师大会”之际,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旋风”访港,并表示:中央政府支持兴建港澳珠大桥。 从过去的“剃头挑子一头热”,只有梁广大、胡应湘等少数人鼓吹建桥,到现在从中央到地方纷纷表态支持,背后有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地理、心态等变化原因。 首先,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珠三角地区发展迅速,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以广州、深圳、珠海为龙头的城市带正在崛起。珠江东岸一带,包括深圳、东莞、惠州等地日新月异。而西部的中山、佛山、江门、肇庆一带,相对东部地区,发展速度较慢。 与此同时,香港的领先优势则相对减小。在经济转型的压力下,兴建大桥可以拉动需求,刺激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另一方面,将香港与珠三角西部地区连接起来,符合香港政府整合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此外,落址大屿山一带的香港迪斯尼乐园几年后即将建成,跨海大桥利于吸引珠三角西岸游客。这也符合香港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构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