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越王者旨於睗剑 |
释义 | 越王者旨於睗剑虽距今已有二千四百余年,但完整无损,未被锈蚀。剑身光亮如新,就同刚刚铸造一般,根据其质地的色泽观察,含锡量应较高。剑格部的铭文、箍上的纹饰,铸工均极为精细,绿松石薄如蝉翼,脱落处的红色物质,被认为是一种粘合材料。剑柄部还保留了原始的形状,茎上有缠缑的最好资料,也代表了越国蚕桑丝绸生产的技艺。 简介通长52.4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1996年初从香港征得 波折1995年10月,上海博物馆馆长,著名的考古专家马承源教授,在香港一古玩店,奇迹般地发现了一把刻以虫书及精美图案的越王剑,并出于浙江省。稀世珍宝,价值连城! 马老立即打长途给浙江省博物馆馆长赵绵元,并上报省政府。要求赎回国宝。但由于政府财政十分困难,有关人员几经周折,四方求援。 最终杭州钢铁厂总经理、全国人大代表孙永森得知后,当即决定,以实际行动回报祖国,出资136万元港币赎回此剑,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 这件越王者旨於睗剑成为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被后世传为佳闻。然而据说,这把以136万元港币回乡的宝剑,当年曾是被一农民以2万元人民币的身价卖到香港,并曾换过几个主人。 面对着这把闪闪发光,拥有着源远历史和坎坷经历的宝剑;面对着这众多文物被盗、被卖、被损的事件的传来;面对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次次流失与摧残。我们不得不忧心忡忡地敲响了警世的钟声! 详细资料这件越王者旨於睗剑为青铜质,亮泽如新,金光闪烁,有别于常见出土的的古代青铜剑,这剑保存良好,当属“剑中之极品,稀世之珍宝”。剑成斜宽从厚格式,通常52.4厘米,剑宽身长,双刃近缝处收窄呈弧形,中脊起线,两从斜弧,厚格作到凹字形,圆茎为实心,近首处渐粗,呈喇叭形,茎上有两道突起的箍,上饰细致的变形夔纹,首部作圆盘状,饰同心圆环五道。剑格两面铸有双钩鸟书铭文,共八字:“(越)王者旨於睗”。字间皆镶嵌有绿松石,但有部分脱落。 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教授认为“在已发现的千件古剑中难有一件与之相匹”,此剑与“越王勾践剑”可并列为越剑之双绝,为国家之重宝。 此剑还附有完整无缺的漆木剑鞘。鞘为两薄木片,依剑形挖出凹槽后,粘拼为一体,并用丝线隔段缠缚加固,然后在鞘外髹以黑漆。剑鞘保存这样良好,也是越王剑中罕见的。这件越王者旨於睗剑,从各个方面体现了春秋时期吴越地区卓绝的青铜技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