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约翰·梅纳德·凯因斯 |
释义 | 中文名:约翰·梅纳德·凯因斯(又译作凯恩斯) 外文名:John Maynard Keynes 国籍:英国 出生日期:1883年6月5日 逝世日期:1946年4月21日 职业:经济学家 生平介绍约翰·梅纳德·凯因斯1883年6月5日生于剑桥。1902年进剑桥大学学数学,后从马歇尔学经济学,深受马歇尔的赏识。1906~1908年在印度事务部任职。1908年起在剑桥大学任教。1912~1946年任《经济学》杂志主编。1913~1914年任皇家印度财政和货币委员会委员。1915~1919年任英国财政部顾问。1919年作为财政部的首席顾问出席巴黎和会,同年因写《和平的经济后果》而驰名。1941年起任英格兰银行董事。1942年被封为蒂尔顿男爵。1944年出席布雷顿森林会议。他长期从货币数量的变化来解释经济现象的变动,主张实行管理通货以稳定资本主义经济。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后提出了失业和经济危机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鼓吹国家全面调节经济生活。他的经济学说在西方国家有广泛影响,被称为“凯因斯主义”。主要著作有《印度货币和财政》(1913)、《货币改革论》(1923)、《货币论》(二卷,1903)、《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如何支付战争》(1940)等。1946年逝世。 个人生平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第一代凯恩斯男爵(John Maynard Keynes, 1st Baron Keynes,1883年6月5日-1946年4月21日),一般称作凯恩斯(或译为凯因斯),英国经济学家。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于1883年6月5日出生在一个大学教授的家庭。他的父亲约翰·内维尔·凯恩斯(John Neville Keynes)自1870年代起于剑桥大学的彭布罗克学院做特别研究员,之后成为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教授,并著有逻辑学与经济学方法论的教科书,后来又被推选为剑桥大学的教务主任(Registrary)。他的母亲弗洛朗斯·艾达·布朗是一位成功的作家和社会改革的先驱之一。 他7岁进入波斯学校,2年后进入圣菲斯学院的预科班。几年以后他的天才渐渐显露,于1894年以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第一个数学奖。一年后,他考取伊顿公学,并于1899和1900年连续两次获数学大奖。他以数学,历史和英语三项第一的成绩毕业。1902年,他成功考取剑桥国王学院(剑桥大学)的奖学金。 凯恩斯和画家邓肯·格兰特凯恩斯早年是一位同性恋。作为对性持开放态度的布卢姆茨伯里派的热心成员,凯恩斯并不避讳他的性取向。他最为重要的爱侣是画家邓肯·格兰特。两人自1908年相识后就一直交往甚密,直到20世纪20年代,格兰特都在凯恩斯的感情和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地位。他的另一位重要伴侣是作家立顿·斯特拉其。 1921年凯恩斯陷入了对俄国著名芭蕾舞演员Lydia Lopokova的热恋。两人在1925年成婚,被认为是智慧和美丽的结合。据说两人的婚姻美满幸福,但没有子嗣。 凯恩斯不但是一个理论家,而且是一个实践家。他曾经在英国财政部印度事物部工作,任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的经济学讲师,创立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并因其最初著作《指数编制方法》而获“亚当·斯密奖”,任《经济学杂志》主编,任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书,英国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出席布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二次大战以后英国百废待兴,凯恩斯代表英国政府出访美国以求得贷款协助重建。欠款至2006年12月31日始还清。 经济理论凯恩斯最卓越的成就是他在宏观经济学上的贡献。一反自18世纪亚当·斯密以来尊重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预的经济学思想,凯恩斯主张政府应积极扮演经济舵手的角色,透过财政与货币政策来对抗景气衰退乃至于经济萧条。凯恩斯的思想不仅是书本里的学说,也成为1920年代至1930年代世界性经济萧条时的有效对策,以及构筑起1950年代至1960年代许多资本主义社会繁荣期的政策思维,因而有世人夸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或译救世主)”、“战后繁荣之父”等。一度主宰资本主义的凯恩斯思想也成为经济学诸学派之一,称为“凯恩斯学派”,并衍生数个支系,其影响力持续至今。 在事业上,凯恩斯担任公职,出任英格兰银行董事,并且是数个慈善信托的顾问;他自己也做投资,而且是个成功的投资家,因此凯恩斯可谓是理论与应用兼具的经济学家典范。在生活上,凯恩斯雅好风流,他赞助艺术也做收藏,并且嗜品美酒,尤其是香槟。凯恩斯十分善于言辞,雄辩滔滔;其文笔也很出色,由后世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曼曾被《财星》杂志誉为“自凯恩斯以来文章写得最好的经济学家”一事可见一斑。1999年《时代》杂志曾如此追忆凯恩斯:“高大、迷人、充满自信”。 凯恩斯可谓经济学界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发表于1936年的主要作品《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起了经济学的革命。这部作品使人们对经济学和政权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凯恩斯发展了关于生产和就业水平的一般理论。其具有革命性的理论主要是: 关于存在非自愿失业条件下的均衡:在有效需求处于一定水平上的时候,失业是可能的。与古典经济学派相反,他认为单纯的价格机制无法解决失业问题。 引入不稳定和预期性,建立了流动性偏好倾向基础上的货币理论:投资边际效应概念的引入推翻了萨依定律和存款与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 他的这些思想为政府干涉经济以摆脱经济萧条和防止经济过热提供了理论依据,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曾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