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怨回纥 |
释义 | 词牌概述怨回纥,此调本五言律诗,见《樽前集》。皇甫词第一首云:白首南朝女,悉听异域歌。收兵颉利国,饮马胡卢河。结二句云:雕窠城上宿,吹笛泪滂沱。盖戍妇之怨词也。词写戍妇之思情,故名《怨回纥》。 此调有双调,有单调。先介绍双调一体。上下片各四句,双旬押平声韵。 词牌格律⊙○●,○○●●△。 ⊙○⊙●●,⊙●⊙○△。 ,○○⊙●△。 ⊙○○●●,○●●○△。 (注:○=平●=仄△=平韵=▲=仄韵◎=本为平声韵,亦可用仄声⊙=本为仄声,亦可为平声韵) 代表作品怨回纥 皇甫松 祖席驻征棹。开帆候信潮。 隔筵桃叶泣。吹管杏花飘。 船去鸥飞阁。人归尘上桥。 别离惆怅泪。江路湿红蕉。 【读析】 整齐词句意深沉,软语多情触景吟。 惆怅凄清频泪泣,井然层次尽哀音。 (又一体 单调四十字,六句四平韵《乐府诗集》) 怨回纥 唐●无名氏 曾闻瀚海使难通。幽闺少妇罢裁缝。 缅想边庭征战苦。谁能对镜冶愁容。 久戍人将老。须臾变作白头翁。 【注释】 曾闻:即竟闻、怎闻,沙漠地区,此指西域边地。 须臾:是惊疑之辞。 瀚海:指大很短暂的时间。 【译文】 曾经听说兵戎相见边地局势紧张,皇家信使都难以前往,消息难通。深闺中的思妇,原来在日夜给丈夫赶制戎衣,渴望有一天能送到他的手中,现意识到给丈夫的衣物己无法送达,就无可奈何地停下手中的针线活,真有点心灰意冷而愁怨起来了。她成天冥思苦想,感到战地生活一定很艰苦:跋山涉水、忍饥挨饿、寒冻难熬、沙场拚搏……日夜苦思,百无聊赖,人己变得憔悴不堪,哪里还有心思去严妆饰容呢!经受连年战争的磨损,人都很快地衰老而成为白头翁了。 【读析】 惊疑信使已难通,意冷心灰罢女红。 征战祸民人憔悴,声声控诉注词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