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远离灾害 |
释义 | 基本信息书名:远离灾害 丛书: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书系作者:科学素质丛书编委会 市场价: ¥29.9 元 ISBN:9787110067451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9-01-01 第1版 2009-01-01 第2次印刷 开 本:16开 页 数:252页 类 别: 环境科学 -> 环境科学 -> 安全科学、灾害防治 本书目录第一篇 规避自然灾害 地震: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 地震肆虐人类家园 如何衡量地震的大小 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 地震为何多发生在夜间 气象异常与地震有关吗 植物怎样预测地震 动物能预报地震吗 “地震鲶”的传说 地震前兆知多少 地震是不可逾越的劫难吗 历史上有哪些防震减灾的故事 预防为主,综合防御 科技进步对防震减灾的作用 怎样对地震进行监测 你了解我国地震监测的发展现状吗 地震前怎样做好家庭防震准备 地震时如何避震 地震后该做什么 海啸为何危害巨大 让水龙王变乖 洪水来了怎么办 淮河为何多水灾 我国有哪些防洪建设的成果 我们缺水吗 怎样抗旱防灾 什么是雷电 雷电的威力 怎样预防雷电灾害 个人应该如何避雷 怎样利用雷电 风发起脾气来会是什么样 怎样使台风变温顺 如何躲避龙卷风 飞机怎样防御下击暴流 怎样预防冰雹灾害 雾害不可小视 什么是土地荒漠化 为什么说荒漠化近在咫尺 荒漠化是怎样形成的 荒漠化是人类自食其果吗 谁在向荒漠争生存 中国治沙的步履 火山喷发探秘 火山喷发有什么危害 火山喷发的类型 你知道维苏威火山吗 如何对火山喷发进行监测和预报 第二篇 与人为事故斗争 从滚滚浓烟中逃生 此起彼伏的空难 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吗 谁是最无辜的空难受害者 飞鸟也能撞毁飞机 怎样预防空难的发生 乘坐飞机应该注意什么 飞机上有哪些救生设施 谁走在空救新技术的前列 从“泰坦尼克号”谈起 什么是海上卫星救援系统 什么是船载自动识别系统 车祸频频何时休 科技为行车保平安 什么是汽车导航系统 救人生命的安全气囊 什么是汽车召回制度 你知道汽车安全法规吗 “安全”是雷诺的至上理念 中国的汽车安全建设 太空旅行是冒险吗 如何从轨道飞行中紧急返回 怎样认识航天路上的人为因素 什么是温室效应 什么是臭氧洞 臭氧洞会带来哪些危害 谁是制造臭氧洞的罪魁祸首 如何保护臭氧层 什么是传染病 警惕新发传染病 如何驱散疾病的阴霾 细菌能抵御抗生素吗 你相信“人命天定”吗 导语为到2020年,使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特编辑《科学素质》丛书。本书为该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二篇,内容涉及规避自然灾害和与人为事故斗争。全书语言通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适合广大普通读者阅读。 前言21世纪,我们处在一个追求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同时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世界各国都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竞相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全民科学教育与普及,发挥知识的力量,应对未来的挑战。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 最近,国家依照《科普法》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并开始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出目标:到2020年,使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科学素质》丛书为此而诞生。丛书涵盖了有助于提升科学素质的新科技热点知识,包括:科学发展,应该如何爱护自然、保护生态,达到环境与效益的双赢,实现可持续发展;能源与资源有限,如何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实现宝贵资源的再生与利用;面对市场化的国际竞争,每个人需要掌握的市场经济知识,以及金融与投资的常识;电脑与网络的运作原理,信息时代的必备技能;“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宇宙航天的前沿科技成果;奥运竞技,科技比拼,2008北京奥运不容错过的高科技风景线;天灾无情人有情,了解防灾抗灾的相关知识,就能遇灾不慌,化险为夷…… 科学拓展视野,心胸决定格局。提高科学素质,树立科学精神,将会使我们的视野更宽,心胸更广,充满信心地走向未来! 编者 2008年2月 试读片断地震,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 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一种灾害。在全世界所有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中,地震占了一半以上,是名副其实的“群灾之首”。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地震仍是人们最为恐惧的自然灾害。 人类在揭开地震之谜的过程中,曾经产生了“地震鳖”、“地震虫”、“地震鲶”等种种关于地震的神话与传说。如今,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地震的认识已从神话中走了出来。 我们知道,地震是一种地壳快速而又剧烈的运动。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震中。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震中到地面上任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离简称震中距。震中距在100千米以内的称为地方震;在1000千米以内称为近震;大于1000千米称为远震。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做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千米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千米的叫深源地震。目前有记录的最深震源达720千米。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据测定,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千米。 发生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做地震波。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水波会向四周一圈一圈地扩散一样,地震波也会扩散。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它能引起地面的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它能够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因此,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横波则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几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纵波给我们一个警告,告诉我们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应尽快防范。 目前,关于地震产生的原因,世界上有三大较有影响的假说。一是“弹性回跳说”,是指地球内部不断积累的“应变能”超过岩石强度时产生断层,断层形成后,岩石弹性回跳,恢复原来状态,于是把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震;二是“岩浆冲击说”,是指地下岩石导热不均使部分岩石溶融体积膨胀,从而挤压围岩,导致围岩破裂产生地震;三是“相变说”,是指地下物质在一定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一种结晶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结晶状态,体积突然变化而发生地震。这三种假说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地震,有待进一步研究。 虽然地震之谜迄今为止还没有完全被解开,但随着物理学、化学、古生物学、地质学、数学和天文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随着航天监测技术、钻探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深入发展,相信地震科学将会取得长足进步,从而大大提高人类预测地震和抗御地震的能力。 地震肆虐人类家园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只有5万多次,破坏程度较强的地震近20次。虽然如此,从古至今,地震一直追逐着人类社会前进的脚步,并频频疯狂地破坏人类的美好家园——地球。 据考证,地面破坏程度最大的地震是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市大地震。这次8.4级地震的震中位置在城东130千米左右的威廉王子湾,震动持续了4分钟。城市的主干道被一条宽50厘米的裂缝分成两半,一半下沉了约6米。阿拉斯加南海岸的悬崖滑人了海中。地震发生后,海啸随之而来,把一艘艘船只抛向内陆深处。地震使地表水平位移最大达到20米,震源断层位移最大达到30米,被公认为是当今地面破坏、地壳变动最大的地震。 震级最高的地震是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当年从5月21日开始的一个月里,在智利西海岸连续发生了多次强烈地震,8级以上的地震3次,7~8级地震10次,其中5月22日发生的8.9级地震,成为迄今为止震级最高的地震。 这次罕见的地震过后,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到蒙特港沿岸的城镇、码头、公用及民用建筑或沉人海底,或被海浪卷入大海,仅智利境内就有5700人遇难。地震后48小时引起普惠火山爆发。地震形成的海浪以每小时700千米的速度横扫太平洋,15小时后高达10米的海浪呼啸而至袭击了夏威夷群岛。海浪继续西进,8小时后4米高的海浪冲向日本的海港和码头。在日本岩手县,海浪把大渔船推上了码头,跌落在一个房顶上。这次海啸造成日本800人死亡,15万人无家可归。 引起最大火灾的地震是1923年的日本东京大地震。那年9月1日上午11时58分,伴随着一阵方向突变的怪风,地下发出了雷鸣般的巨响,大地剧烈摇晃起来,建筑物纷纷坍塌,同时引起了熊熊大火。这一古老的城市木屋居多,街道狭窄,消防滞后,结果使东京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直至无可再烧,全城80%的死难者就惨死于震后的大火中,全城36.6万户房屋被烧毁。 火灾尚未停息,海啸引起的巨浪又接踵而来,摧毁了沿岸的所有的船舶、港口设施和近岸房屋。这次大地震摧毁了东京、横滨两大城市和许多村镇,14多万人死亡、失踪,lO多万人受伤,死亡人数比持续19个月的日俄战争(13.5万)还多,财产损失达28亿美元,比日俄战争多5倍。这是现代地震史上,除我国海原地震和唐山地震之外,伤亡最多的一次震灾。 地震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是1556年的中国陕西华县大地震。据史书记载,1556年1月23日,今陕西华县发生8级地震。陕西关中地区,平原沃野,人口稠密,是我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这次发生在关中东部华县的地震,死亡人口之多,在古今中外地震史中实属罕见。据史料记载:“压死官吏军民奏报有名者83万有奇,其不知名未经奏报者复不可数计”。这次地震重灾区面积达28万平方千米,分布在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省区;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有感范围远达福建、两广等地。 地震就这样摧残着人类的家园,所到之处满目疮痍,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沉痛的一页。 P2-7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