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远东芨芨草 |
释义 | 远东芨芨草,多年生。秆直立,光滑,高可达2米。叶鞘较疏松;叶舌短,长约1毫米,钝;叶片扁平或边缘内卷,长达50厘米,宽7-12 毫米。圆锥花序开展,长20-45厘米,分枝细长,2-6枚簇生,下部常裸露,成熟后水平开展,上部疏生小穗;小穗长8-10毫米;颖膜质,长圆状披针形,草绿色或成熟时变紫色,几等长,具3脉;外稃硬纸质,长6-8毫米,具3脉,背部密生柔毛,顶端具2微齿,芒长约20毫米,1回膝曲,中部以下扭转,基盘短而钝,长约0.5毫米,密生短柔毛;内稃无脊而具2脉,脉间被柔毛。花药长5毫米,黄色,顶端具毫毛。花果期7-9月。 中文学名:远东芨芨草 科:禾本科 属:芨芨草属 种:散穗羽茅 分布区域: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黄土高原。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种中文名:远东芨芨草种拉丁名:Achnatherum extremiorientale (Hara) Keng ex P. C. Kuo 种别名 :散穗羽茅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芨芨草属 属拉丁名:Achnatherum 生态特征远东芨芨草是比较高大的多年生疏丛型禾草。根系较发达,茎、叶较茂密。在东北地区,从4月下旬开始返青,7—8月开花,种子8月下旬至9月成熟。远东芨芨草的枯枝 叶,冬季保存良好,因而有利于冬季放牧利用。远东芨芨草的生态适应幅度较广,较湿润的林下、林间和较干 燥的山坡、草地均可生长。它比较耐践踏,但是过度践踏则会使其 草丛高出地面,致使草地凸凹不平,影响放牧及刈割利用。 饲用价值及地理分布饲用价值:远东芨芨草属于中等品质的牧草,幼嫩时各种家畜均喜食,随着植株粗老,纤维素含量增加,采食率则可下降。秋霜后,又为家畜所采食。以远东芨芨草为主的草地,作为家畜的冬春 放牧地和夏秋打草地较适宜。远东芨芨草的营养成分见表1。 地理分布:生于山坡草地。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黄土高原,西至青海。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