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远东
释义

远东(英文:Far East;日文:极东;韩文:극동)是一个以欧洲为世界的中心的地理概念。从前一些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东南欧、非洲东北为“近东”,西亚附近为“中东”,而更远为“远东”。后来原来的中东和近东合称“中近东”。现在有时“中东”指的是“中近东”。同理,西方国家被中国古人称为“泰西”。

远东的第一种解释

西方国家开始向东方扩张时对亚洲最东部地区的通称。通常包括中国东部、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地区也就是葱岭以东的所有地区。

远东与东亚相关。在不列颠帝国时期这个词作为不列颠印度以东的统称而流行于英语中。在一战前,近东一般指奥斯曼帝国附近地区,中东指南亚和中亚的西北地区,而远东则是指环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日本、朝鲜、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在许多欧洲语言包括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德语和荷兰语中也有类似的称呼。

在东方学者的用语中,远东不仅仅是个地理概念同时也是个文化概念。比如它从来不会把从属于西方文化圈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国家称为远东一部分,即使这些国家比很多东亚国家离欧洲更东。在这个意义上远东是从属于东方文化圈国家的统称。

二战后,西方国家对远东一词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限制,这是因为它体现了一种欧洲中心主义思想以及它与欧洲国家在亚洲的侵略殖民活动联系在一起。现在在经济研究中都用更精确的术语比如东亚和东南亚,或者更大范围的泛太平洋地区代替。近东和中东则合称中东,通常指以色列以及阿拉伯世界国家和地区。

第二种解释

原苏联远东经济区 的简称。北起北冰洋,南同中国、朝鲜相邻,东临太平洋。包括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滨海边疆区、雅库特自治共和国、阿穆尔、马加丹、堪察加及萨哈林州。面积621.6万平方公里。人口753.2万(1985),有乌克兰人、雅库特人等。境内四分之三面积为山地。平原及低地主要分布在勒拿河及黑龙江中下游、北冰洋沿岸。从北到南有苔原带、森林苔原带和森林带。有金、金刚石、煤、铁、锡、锌、铅、钨、汞、云母、萤石、石油和天然气等矿藏。40%的地表被森林覆盖。木材蓄积量和水力蕴藏量各约占原苏联的30%。工业以采矿为主,金、锡和金刚石产量居原苏联首位。其次是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鱼类加工、舰船修造及农、畜产品加工等。农业主要集中在南部的结雅-布列亚平原和乌苏里-兴凯湖平原。主要作物有麦类、水稻和大豆。畜牧业以乳、肉用为主,北部普遍饲养驯鹿。工农业、城市、人口、铁路和海运主要集中在南部,大部分地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主要城市有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共青城、彼得罗巴甫浴夫斯克(堪察加)、雅库茨克和马加丹等。

历史

今中国东北,俄国远东地区,朝鲜半岛纵横几千年史考

大约四千年前前后

在今天中国和朝鲜半岛生活的部族有,华夏族部,夫余族部,肃慎族部(也称勿吉,靺吉,末曷),沃沮族部,秽佰族部.他们的大致分布情况如下:

(1)华夏部族,起源于今天河南、陕西等地,及黄河中下流一带,最南至长江中下游,后南下北上分布东亚各地;

(2)夫余部族,主要生活在今天的吉林中西部,及松嫩江交汇处;

(3)沃沮部族,主要生活在今天嫩江以东,吉林中南部,及图门江流域,

(4)秽佰部族,主要生活在今天大同江上游,及大同江流域以南的地区,(即今天北朝鲜的东部和东南部.)

(5)末曷部族,主要生活在乌苏里江流域,黑龙江流域中下游地区.

(6)三韩部族,主要生活在汉江流域以南(与今天38线以南地区差不多).

武王伐纣,西周建立

1.分封燕侯,辖今天河北,辽宁,后及至大同江流域(平壤周边地区).

2.商箕子率部至吉林中南部及图门江流域,建立国家,受西周分封为"朝鲜",史称箕子朝鲜.后进入朝鲜半岛北部地区(即大同江流域-平壤地区)箕子朝鲜的形势:其西南面为燕侯国,其北面为余,其东面为沃沮,其西南为秽佰.秽佰以下为三韩.

战国时期

燕国在全盛时期,国力曾一度进入朝鲜半岛北部大同江流域。有关地域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亦归入秦朝的统治之下

秦朝建立

连接秦,赵,燕长城,西起临洮,东跨鸭绿江中游至大同江(今平壤之西北)

秦末汉初时期

燕国将领卫满叛乱,逃入箕子朝鲜,推翻箕子朝鲜政权,建立卫满朝鲜. 卫满朝鲜(前195年-前108年),又称卫氏朝鲜,于中国汉朝初年时,由燕国亡命者卫满推翻了朝鲜半岛上的箕子朝鲜自立,是朝鲜半岛历史中最早得到考古及文献证明的国家,但是对建国过程目前没有考古学的考证。

根据《史记》所记载,汉高祖刘邦时,燕王卢绾背叛汉朝,前往匈奴亡命,卫满亦一同前往,并带同千余名党徒进入朝鲜半岛。之后,卫满召集战国时齐国和燕国亡命者成军,推翻了箕子朝鲜的俊王(一说哀王),并取得古朝鲜的首都王险城。卫满即位,史称卫满朝鲜。

卫满即位后,积极建立国家,并输入中原文化,使国家愈来愈强盛。后占大同江流域(平壤),并征服秽佰.即取得今天北朝鲜大部分地区.与三韩分为南北,以汉江流域分水岭为界(也与38线差不多). 六.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有感卫满朝鲜对汉朝的威胁愈来愈大,决定在公元前109年起兵远征朝鲜。公元前108年,卫满朝鲜被灭,汉武帝把卫满朝鲜的国土分为四郡,分别为:乐浪郡、真番郡、临屯郡及玄菟郡,合称为汉四郡。东汉时期在今平壤设乐浪郡,于汉江流域以北设带方郡,并在今天沈阳设玄菟郡.(辖今天辽宁全境,今北朝鲜西部).此时今北朝鲜东部为沃沮.半岛南部仍为三韩.

公元前37年

朱蒙自夫余国出逃,至原箕子朝鲜故地,建立高句丽国.其面积范围大致在今天吉林中南部,图门江中上游地区,向南最多不过达今天北朝鲜东北高山地区.

魏晋时期

中原政权取得大同江流域东部,打通黄海和日本海,南面汉江流域,东北为高句丽.高句丽此时占有鸭绿江上游及今天北朝鲜东北高山地区.

五胡乱华时期

1.在公元350年左右,掌控辽东的政权为前燕,高句丽取得今天北朝鲜全境,与前燕划鸭绿江为界,但前燕 仍占有今辽宁全境,此时高句丽始与汉江流域以南的新罗,百济相邻.

2.公元402年时,掌控辽东的政权为北燕,高句丽侵入北燕,灭北燕,占据辽河以东的辽东半岛.此时高句丽的版图空前广大,其东为大海(今日本海),其南到汉江一线(今38线附近),其北至今吉林全境以北,其西以辽河为界. 其控制范围大致为,辽河以东的今辽宁东部(控制时间公元402年----公元668年共计226年),今吉林全境,今北朝鲜全境.控制时间(公元402年----公元668年)

隋朝时期

为收复汉之故地,远征高句丽,未果.

唐朝时期

1. 唐太宗至高宗时期,薛仁贵率军征高句丽,唐南联合新罗,东联末曷击高句丽,高句丽亡于668年,百济也被灭亡. 此时,唐占高句丽故地,及百济故地. 至新罗北进及大祚荣建国后,唐实际控制了大同江流域下游(平壤附近)区域,及今辽宁省全境.

2. 至公元700年左右,新罗取得百济故地,并向北推进至大同江流域以南(即今天平壤以南).此边界一直维持至元末明初. 此时新罗所占的高句丽故地也不过是原高句丽大同江流域以南到汉江流域以北的一片小地区而已. 特别注明:高句丽亡后的中韩边界是在汉江,新罗利用唐朝重兵在西域策反唐守关大将叛逆反唐把中韩边界从汉江北移到大同江和元山湾以南,夺取约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就是历史上的新罗七世纪统一半岛,但其版图只是现在版图的60%;今天朝鲜境内的高句丽故地约占高句丽土地的1/3,朝鲜版图是 12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高句丽全盛起的版图越是36万平方公里。这就表明了到了到了公元748年唐弦宗下怊承认大同江和元山湾以南属于新罗,新罗也承诺 不再像北扩张为界,到了七世纪中叶高句丽灭亡80年后,新罗得到的三万故地只占高句丽全部故土36万的1/12。究竟有什么理由高句丽历史会属于韩国?叫嚷“韩国人要收回高句丽故土”?!

3. 至公元698年,末曷族大祚荣反唐,建立震旦国.(渤海)全盛时期,其疆域北至黑龙江中下游两岸,鞑靼海峡沿岸及库页岛,东至日本海,西到吉林与内蒙古交界的白城,大安附近,南至朝鲜之咸兴附近. 末曷人进入原高句丽初期的故地. 公元705年受唐册封为渤海国.公元926年为契丹所灭.唐此时占辽宁全境,大同江下游以北(平壤以北),吉林西北(今长春以西),今松花江上游地区(黑龙江省以西),今黑河县以北.

特别注明:韩国人今天竟凭渤海国灭亡几百年后明初朱元璋划给的大片土地中(见本文十二章),其中北韩境内清津一代约1/20的渤海国故土,就说渤海国是韩国的历史。笑话,清末俄国扩张了大片中国领土,其中也有部分是原渤海国的故地,其面积比今天北韩境内清津一带要大得多,按照韩国人的逻辑,韩国在明初,俄国在清末都夺得了部分原渤海国的故地,渤海国是否也应该是俄国的历史了呢

元末明初时期

明政府赐李朝鸭绿江,图门江以东的地区的土地,并封其为朝鲜国号. 自始,中朝连界线确定至今. 至此,朝鲜族才真正进入原高句丽国后期活动的中心地区. 特别注明:元末明初,作为中国属国的高丽王朝内部有分歧,对外不承认明朝。高丽利用当时中原激战无力顾及满洲边陲,吞并大片中国领土。明稳定中 原后发现高丽的趁水摸鱼正要反攻收复失地,高丽大将李成桂又以推翻高丽彻定臣服明朝为利诱,使得朱元璋利令智昏,不仅不再要回失地,还亲下诏书大笔一挥把 两国边界从定在鸭绿江,韩国在从中国又夺取约9万平方公里领土。这9万平方公里都是高句丽的故土,其中有小部分清津一带约一万多平方公里是渤海国的故地。请注意这9万平方公里是在公元13世纪底,高句丽灭亡后接受了700多年中原统治的已经非常中国化的中国领土。韩国竟以这些土地为筹码,说高句丽是韩民族的根。以次类推,韩国此时接受的中原长期统治的土地,中原民族是韩民族的根才是历史的真实。

晚清时期

一部分朝鲜人进入今长白山,延吉地区.(这是朝鲜族人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的开始)

1931年后

大量朝鲜人尾随日本人大量进延吉地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