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源义经 |
释义 | 源义经(平治元年~文治五年闰四月卅日,即1159年-1189年6月15日),为日本平安时代末期,出身于河内源氏的武士,家系乃清和源氏其中一支,河内源氏的栋梁源赖信的后代,世世代代在东国武家人材辈出。为源义朝的第九子,幼名牛若丸 (うしわかまる)。 中文名:源义经 外文名:みなもと の よしつね,Minamoto no Yoshitsune 别名:牛若丸,九郎 国籍:日本 民族:和族 出生地:河内源氏 出生日期:1159年 逝世日期:1189年6月 职业:武士 法号:遮那王 逝世地:陆奥国衣川馆 简介父亲源义朝在平治之乱中为平清盛所败后,源义经在7岁时被送到京都鞍马寺学习。之后他投奔奥州,受到奥州藤原氏当主藤原秀衡的庇护。及长,源义经与兄长源赖朝一齐举兵讨伐平家,在著名的战役源平合战中战功彪炳,威名显赫。但也因功高震主为源赖朝所猜忌,最终兄弟反目成仇。源赖朝得到后白河法皇的院宣后,在全国发布通缉命令追捕义经。义经在走投无路之下再度投靠藤原秀衡,可怜的义经最后在高馆自尽。 一生经历源义经为日本人所爱戴的传统英雄之一,而且由于其生涯富有传奇与悲剧的色彩,在许多故事、戏剧中都有关于他的描述。 源义经,镰仓时代武将,1159—1189年在世。 平治元年(1159)发生“平治之乱”,平清盛取得京都政权,源义经之父源义朝战败逃亡,翌午1月4日在尾张被谋杀。接着,平清盛大肆搜捕源义朝的子女,妄图斩草除根。 义朝之妾常盘怀中抱着牛若(义经,一岁),手牵今若(七岁)和乙若(五岁),冒着寒风大雪潜逃。大雪落在斗笠上,狂风卷起她的衣袖;怀中的义经呱呱地哭着要吃奶;双手牵着的今若和乙若无力再走了,在号陶大哭。常盘在这家破人亡、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为保存源氏的一脉血统,踩着积雪踉跄地在田野里拼命逃跑。她好不容易逃脱平清盛的搜索网,来到大和宇多郡龙门,投靠伯父。但是后来老母被捕,逼她说出常盘的下落,常盘为母免于拷问,毅然向京都当局(六波罗)自首。 平清盛早就闻得常盘美貌,想要一睹庐山真面目,这次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大为中意,便忘记她是敌人之妄,想纳她为妾并进行劝说。为了三个孩子的性命,“即使肉体的节操交给仇人,内心的节操还是属于义朝的”,她这样想着便答应了。她向平清盛保证,三个孩子分别养育,长大后做和尚。 义经在母亲身边养到四岁,因其非凡的智慧使平清盛感到害怕。正好此时和常盘养的女儿廊出世,平清盛便说“和敌人的儿子一起抚养总觉不好”,将四岁的牛若(义经)送到山科的乡村。义经在山科养到七岁,常盘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将义经送到山城国鞍马山寺出家,但没有削发。常盘养了廊以后,好色的平清盛对他冷淡起来了,不到二年常盘被下赐给大藏卿藤原长成。 在鞍马山寺,义经白天用功读书,夜里到僧正谷跟大天狗学武艺,还跟鬼一法眼学“六韬三略”。一心想打倒平氏为父报仇的义经,就这样勤学苦练一天天地度过,至16岁时他已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英俊青年。就在这一年(1174),义经受到黄金商人吉次的劝诱,3月3日离开鞍马山,在武土陵助重赖陪同下投奔奥州的藤原秀衡。 奥州藤原氏拥有陆奥、出羽两国,势力强大,当时是藤原氏第三代秀衡的治下。他为镇守府将军,东日本第一大豪族,奥州俨然成为一个独立王国。秀衡很赏识义经的才华,对他十分优待,在平泉自己的府第附近给他一所邸宅。义经曾经找当时的著名的阴阳师武田常青看他运程,因为义经双手断掌,而且脖子后面有苦情痣,所以常青为其制作了石碑护身符和红竹石镶嵌的扇子,此后几年 义经在秀衡的庇护下迅速成长为一名杰出的武士,直到22岁的那一年(1180)才离开秀衡出征。源义经的异母兄源赖朝(义朝的第三子),在父亲义朝被杀的时候还只有12岁。当初平清盛要杀他,清盛的继母池掸尼因他很像自己夭折的儿子家盛,请求饶命,总算免于一死,被流放到伊豆的短小岛,受到北条时政的监督。治承四年(1880)8月17日,源赖朝奉以仁王讨伐平氏的命令,得到时政支援,纠合东国(关东诸国)的源氏家人在伊豆起兵。9月,在平泉的义经闻得兄赖朝在伊豆起兵,立即响应出征,藤原秀衡曾加以劝阻,但不能打消火热的复仇决心。秀衡只得派佐藤继信、忠信兄弟随从保护,让他出征。在奥州两勇士的保护下,义经到达骏河黄濑川的家,10月21日在这里会见兄赖朝。赖朝在富士川打败平维盛率领的平家军后昨天(20日)刚到这里。兄弟两人一见面,赖朝就援引义家、义光兄弟的故事(“后三年之役”源义家同清原武衡、家衡开战时,义家之弟义光辞退兵卫尉的职务到奥州帮助兄打仗),激动得流泪。从此兄弟两人合力攻打平氏,誓为父报仇。平氏被源义仲赶出京都以后,吸收西国(关西诸国)一带的武士,在摄津的一谷建设根据地,准备夺回京都,开始恢复昔日的势力。 1184年(元历1)1月20日,义经、范赖联军在近江的粟津打死源义仲,进入京都。同月26日又奉赖朝之命进军平氏的根据地——播磨的一谷。范赖的主力军从京都沿海岸进攻一谷,义经的辅佐军从京都绕过丹波,从后面进攻一谷。2月5日义经军发动夜袭,在丹波的三草山打败平资盛。接着2月7日早晨4点钟义经带领70多人翻过鹤岭,从背后袭击。在前后夹攻下,立即攻下一之谷。平氏在一之谷战败后,平宗盛挟持幼小的安德天皇逃往赞歧(香川县)的屋岛。文治元年(1185)2月17日,义经领兵250人渡摄津的渡部津,次日到达阿波。19日上午8点攻打屋岛,平氏措手不及,放火烧毁屋岛,败走海上。战败的平氏军逃至长门彦岛,在平知盛指挥下继续抵抗。3月2日义经在坛浦(今山口县下关市)发动海战,最后全歼平氏军,八岁的安德天皇带着神望、宝剑投海,活捉平宗盛父子(平清盛死后由平宗盛继承平氏事业),报了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史称“坛浦之战”源平两氏长期抗争的局面就此结束。 文治元年(1185)4月11日义经消灭平氏的消息传到镰仓,四天后(15日)源赖朝立即对家臣下达文件,凡不经许可擅自做官(指接受朝廷任命的官职)的,没收领地并处以斩罪。这是对义经的恐吓,因为义经曾接受朝廷的任命,担任左卫门少尉和检非违使。赖朝根据福原景时从九州送来的假报告,知道义经以歼灭平氏的功劳自居,士兵都很怕他,而且在他下面的家臣犯一点小错误就要擅自严惩,不经赖朝批准。对赖朝来说,义经不过是自己手下的家臣,恣意惩罚部下是侵犯自己的权力。还据说坛浦之战胜利后,义经进驻九州,夺取自己授予范赖的九州军政大权,发布军政命令。这些越权行为严重触犯武家法规,即使是兄弟也不能原谅。 4月29日赖朝给义经部下的田代信纲等下达密令,让他们与义经绝交。还给福原景时写了同样内容的信。义经知道这个消息十分惊楞,急忙送上誓无异心的效忠书。5月15日义经带了平宗盛父子凯旋回镰仓,但是赖朝只接受俘虏,不准义经进镰仓。在这样沉闷的空气下,翌日义经的仆人跟赖朝的妹婿一条能保的仆人发生了一起小冲突,赖朝认为这是义经的傲慢表现,心中更加恼怒。实际上赖朝对其弟义经早就瞧不起了,轻视义经出身低微。赖朝认为自己的母亲是热田神宫大官司的姑娘,出身官家,又被父亲认作嫡子。而义经则母亲是杂仕(下级宫女),娘家无官位,所以不把义经看作自己的弟弟,而是看作家臣。如春和元年(1181)7月在鹤冈八幅宫的上梁仪式上为表彰木匠授与马的时候,让义经去牵马。在赖朝看来义经应受自己支配,不能超越家臣这一界限。但是由于义经战胜平氏,名声大振,更加增强了赖朝嫉妒之心。然而义经没有一点怨言,在相模的腰越写了著名的“腰越状”(藏于神奈川满福寺),将它送给公文所别当大江广元,想以最后的哀诉来表达自己对赖朝的忠心。其中说自己以甲胃为枕、弓箭为业的真正心意只是想平息先父亡灵的愤怒,实现夙愿,并无他意;担任朝廷所赐的官职不是为自己的利益,专为源氏的繁荣。不管义经如何掏出心来表白,还是不能打动赖朝的心,不让他进镰仓。6月9日义经只好回京都。接着赖朝便收回了过去赐与义经的平家充公领地24处。10月17日赖朝派土佐坊昌俊行刺义经,但没有成功。10月25日赖朝亲率大军讨伐义经,义经本想抵抗,但因大家害怕赖朝不敢帮助,只好离开京都逃往四国。不幸在大物浦遇大风,船只大部分沉没,义经及其叔父源行家等数人乘小船逃至和泉。此时义经一行只有爱妾静、武藏坊辩庆等五人。他们逃入吉野山中,后因搜捕日益紧急,给静许多金银让她回京都。义经则躲在奈良兴福寺,伺机逃往奥州。 文治三年(1187)2月,义经一路饱尝辛苦携带妻女逃至奥州,隐藏在藤原秀衡的地方。虽然朝廷两次下令责问秀衡,但他毫不介意。然而1187年10月29日秀衡病死,临终时留下遗言——后嗣泰衡和国衡要和睦,以义经为大将,兄弟合力讨伐赖朝。秀衡的愿望落空,泰衡屈伏于赖朝的怀柔和威胁,最后于文治五年(1189)闰4月30日派兵攻打衣川的高馆。那天泰衡家的长崎太郎率领500多人杀到,开始了高馆大战。义经方面只有十多人,众寡不敌,家臣陆续战死。家臣弁庆身负重伤,到义经的地方作最后告别,然后回到战场壮烈牺牲。此时义经自知非死不可,走进持佛堂,左腋挟住妻子的头说:“先我一步,让我们一起去冥府吧!”一面念着“南无阿弥陀佛”一面将妻子的头砍掉,然后杀死四岁的女儿,自己也切腹自杀。义经切腹时用自幼不离身的6寸7分防卫刀“现代剑”,咬紧牙齿从左胸往下深深扎一刀,然后顺着切口往右拉三刀,将肠子抽出,吩咐点火烧高馆,最后断气。时年31岁。《吾妻镜》文治五年条的记述比较简单:“人豫州持佛堂,先害妻(22岁)子(女,4岁),次自杀。” 义经的首级由泰衡的使者新田高平浸在酒中带到腰越,于6月13日检验,然后葬于藤泽(高座郡藤泽宿板户町白旗明神社)。义经的爱妾静出现于《源平盛衰记》是坛浦之战胜利后凯旋回京都的时候(1185年4月24日),此时义经和静正过着甜密幸福的恋爱生活。同年11月3日义经逃出京都时静也在一起。大物浦遇风遭难以后,静和义经等一起在天王寺过夜。其后京都发布搜索义经的院宜(院政的命令)他们便逃人白雪茫茫的吉野山。后来义经感到带女人在雪地行走危险,就决定让她到其母矾禅尼的地方,给了她许多金银,派仆人护送出山。不料下山途中钱财被仆人抢去,静只得单身回到北白川的母亲身边。不久静被当局(六波罗)传呼讯问,文治二年(1186)3月1日母女两人被送到镰仓。经过多次审问,静仍然说不知义经的去向,幕府无法获得线索。赖朝对此大为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静擅长跳白拍子舞(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流行的歌舞,由戴着直简形高乌馆子、佩着白鞘卷刀的女子一面唱“今样歌”一面跳舞),赖朝之妻北条政子及其长女大姬要她表演。静再三固辞无效,最后于4月8日在鹤冈八幅宫的若官堂献舞。 “吉野山岭踩白雪,行踪不明梦断肠……卑贱茎环(麻线团)反复绕,但愿昔日变今日……”静边唱边舞。“住嘴!在我面前竟敢跳起恋慕谋反人义经的舞来,而且所谓‘但愿昔日变今日’就是希望我没落,义经重新得势。”赖朝大怒说。全靠政子出来劝解,总算免了一场大祸。此时静已怀孕,赖朝命令若生男则弄死。政子和静都希望生女孩,这一年闰7月29日,静生了一个男孩,按命令弄死。由于政子的同情,9月16日静离开镰仓回京都。 回京都后,静日夜想念逃亡奥州平泉的义经。有一天她和侍女琴柱来到下总田下边见村(今茨城县总和町下边见)的思想桥,听说爱人义经于文治五年4月在衣川的邸宅战败自杀,万分悲伤,在桥上徘徊哭泣。不久为悼念义经的亡灵,在当地的高柳寺削发为尼。同年9月15日病死,时年22岁。侍女琴柱将她葬于高柳寺。 源义经死后,他的战功和人品得到京都贵族的赏识,他短暂的人生悲剧得到人们的同情。随着历史的推移,产生了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和故事,以净琉璃、歌舞伎、幸若舞、谣曲等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受到大家的崇拜和歌颂,成了日本人典型的英雄人物。 生涯流离岁月源义经,幼名“牛若丸”或称“牛若”,出身于名门河内源氏,为源氏领袖源义朝的第九子(异说)。其母亲常盘原为近卫天皇中宫九条院的侍婢,以千中选一的美貌著称,后来成为源义朝的侧室。 1159年,牛若诞生后不久,父亲源义朝即于平治之乱中为平清盛所败,随后于逃亡途中,于尾张遇害,一族亦非死即逃。母亲常盘带着牛若及牛若的两名同母兄今若、乙若逃往大和山中,没多久,常盘的生母被平家逮捕,常盘只好携子自首。平清盛因贪恋常盘的美色,遂纳常盘为妾,并赦免常盘生母及牛若兄弟等4人。 数年后,常盘又被嫁给公家贵族藤原氏的一条长成,而牛若在7岁时(1165年)被送到鞍马寺(京都市左京区)学习。之后由一位称为圣门坊的僧侣处得知自己的身世。 传说某夜,牛若偷溜出寺,在僧正谷(僧正ヶ谷)遇到武艺高强的“乌天狗”,后来牛若便常常夜遁至天狗处学习武艺。住持东光坊某日发现牛若不但夜遁习艺而且图谋打倒平家后大惊失色,虽欲强迫牛若出家,但牛若不肯,最后姑且先起法名为“遮那王”,命牛若静心学习,忘却俗世。 传闻遮那王11岁(1169年)某日在回寺的路上,途经五条大桥时,遇见一位称为武藏坊弁庆的武勇僧侣拦路。弁庆当时在该地进行“刀狩”,只要看上往来武士身上的太刀便要求比武,在遇到遮那王之前已经强夺了999把太刀。弁庆看上了遮那王身上所配之黄金宝刀,故技重施,岂料遮那王武艺高强,身轻如燕,弁庆虽然武勇纵横,但却处处受制,攻而屡挫。以柔克刚的遮那王让膂力过人且一向仗恃刚勇的弁庆败得口服心服,从此弁庆便跟随在遮那王左右,成为日后遮那王最亲密的家臣之一。 出奔奥州1174年,遮那王16岁的某日,传说有一位叫做吉次信高(金売吉次)的黄金商人来访。吉次信高因为经常往来京都与陆奥,与奥州藤原氏的镇守府将军藤原秀衡有深交,此次来访乃因藤原秀衡暗闻源氏遗族遮那王有讨平大志,欲倾力相助,遂托吉次信高前来转达,并助遮那王出奔。遮那王当下即决定投奔奥州,当日便乔装混于吉次信高的商队中出走。途经热田神宫时,遇见前大宫司藤原季范的族裔,而藤原季范正是父亲源义朝正室由良御前的生父。遮那王在戚族及吉次信高等人的注目下完成了元服,取源氏代代相传的“义”字,及初代先祖源经基的“经”字,改名为“源九郎义经”。亦有一说,指义经乃于其父义朝为叛臣所杀的宅第里完成元服仪式。 源义经一行千里跋涉后,终于抵达奥州平泉。据说藤原秀衡于数日前即梦见黄金鸽子飞来,而鸽子乃源氏氏神八幡神的信使,因此视之为大大的吉兆,更加深信源义经必能成就大业。 兄弟重逢1180年8月源义经的异母兄源赖朝(由良御前所出)举兵讨平。消息传到奥州,源义经与藤原秀衡商量后决定兴兵助阵。源义经率领家臣武藏坊弁庆、伊势三郎及藤原家臣佐藤继信、忠信兄弟等共300余骑,日夜兼程前往驰援。其时正值富士川之战,然而平家大军不战而败,战事一下子就结束了,源义经于战后才抵达源赖朝在黄濑川的阵地,因此未能参战。2005年的NHK大河剧《义经》中,讲述平家军在富士川不战而败,乃因“风声鹤唳”所致。源赖朝见到平治之乱失散以来即未曾谋面的亲弟弟已由襁褓婴孩蜕变成威风凛凛的大将,心里非常欣慰与感动,兄弟两人皆流下真情的泪水。源赖朝以河内源氏先祖源义家得亲弟弟源义光襄助而成大业为例,誓言与源义经一起消灭平家、共报父雠,再振源氏家门。之后源义经跟随源赖朝退回镰仓,全力经略关东,厚植实力。 上洛勤王源赖朝的堂弟木曾义仲和源赖朝同年举兵,并且势如破竹,横扫北陆,为讨平的源氏势力中的另一主流。但由于木曾义仲的父亲源义贤在与源赖朝父亲源义朝的政争中,为源义朝长子源义平所杀,与源义朝家有杀父之仇,故不与源赖朝相善。 1183年,木曾义仲于俱利伽罗峠之战大破平家10万大军后,同年7月率兵入京,平家弃都西逃。此时木曾义仲的声势如日初升,人称“旭将军(或朝日将军)”。然而由于先前养和大饥馑的影响,木曾义仲的6万大军军粮无觅,遂开始劫掠京师,以致人心大失。其后在追击平家的数次战役中更屡为平家所败,元气大伤。 同年,收到后白河法皇勤王密令的源赖朝派遣源范赖及源义经统率5万大军征讨木曾义仲。1184年1月,众叛亲离的木曾义仲于宇治川之战中寡不敌众,在逃往北陆途中于近江粟津遇袭阵亡。至此,源赖朝势力成为天下讨平的唯一主力。 一之谷奇袭平家一族先前弃京逃往九州后,势力便逐渐回伸,更趁源氏相争之际坐收渔利,不但在赞岐屋岛建立行宫,山阳道及濑户内海等亦大半为平家所控制,前线重回摄津福原,大有重新上洛之势。 1184年1月,木曾义仲败亡后,源赖朝乘新胜之锐,命源范赖及源义经进军福原。2月,源范赖与源义经兵分二路夹击,以源范赖为主力,源义经率1万余骑由摄津蓝那走鹎越,潜入一之谷(一ノ谷)。2月4日源义经以夜袭击败播磨三草山的平资盛、平有盛势力,并命土肥实平追击山中残部。2月7日源范赖5万主力进攻生田的平知盛守军,清剿山中残部后的土肥实平亦转攻塩屋的平忠度,但源平两军激战数回后即陷入僵局。 源义经采声东击西之计,命安田义定领1万骑进攻梦野的平教经、平盛俊,自己则仅率40余骑转入山中,迂回到平家本阵后方。黎明时分,源范赖方再次发动攻击,听见杀阵声的源义经便率军由急坡纵马而下,迅速攻入平家本阵,平家阵脚大乱,开始奔窜败退,平家大军死伤惨重。不久残军逃到港口,乘船渡往屋岛,而源氏因为没有水军,故没有追击。 此战平家大将阵亡者甚众,如平通盛、平忠度、平经俊、平清房、平清贞、平敦盛、平知章、平业盛、平盛俊、平经正、平师盛、平重衡(被捕,1185年处刑)等,平家势力遭受莫大沈重的打击。 一之谷之战后,源赖朝召源范赖回镰仓,加封三河守,但立下大功的源义经却遭到冷落,不但不召回镰仓行赏,更只命源义经为代官,留守京都。战功赫赫的源义经在留守京都期间受到后白河法皇的赞赏,1184年8月6日法皇封源义经为“左卫门少尉兼检非违使(俗称为判官),从五位下”,但源赖朝对于源义经未先征询自己的同意而擅受朝廷册封的行为十分震怒。9月,源义经奉源赖朝之命,娶源赖朝臣下河越重赖之女为妻(后来称为“乡御前”)。一般认为,源赖朝是想利用乡御前来刺探及监视源义经,但就结果而言,乡御前并没有为源赖朝所用,而是真心地跟随着源义经(六)屋岛之战 1184年9月,源赖朝刻意冷落源义经,只派源范赖征讨平家。源范赖为绕到平家背后,取径山阳道,但为平家识破,源范赖大军遭平行盛截断,关门海峡亦为平知盛封锁,陷入兵粮不继的困境。1185年1月,源赖朝迫不得已,命源义经领军前往救援。 2月,源义经自京都起程前往摄津渡辺港,整备军舰,目标直指平家屋岛阵地。但正当出航之际,暴风雨来袭,军监梶原景时及部下、船长们皆认为此时不宜冒险。源义经力斥众议,安排5艘船各150骑,随即出航。源义经舰队乘风破浪,比想像中更快抵达四国,但也由于风浪的影响,偏离了预定航道,在阿波的胜浦靠岸。然而源义经上岸整军后,即策马疾驰,翌日清晨便已进军至屋岛前方村落。 源义经眺望平家阵营,发现平家红旗浩浩,军容整盛,并且还有数艘舰艇在港。源义经自知不能力敌,只能智取,于是便在周围村庄放火,假立源氏白旗多数,制造大军袭来的幻象。平家见状大惊,以为一之谷奇袭再现,仓皇夺船奔走。源义经趁势抢滩上岸,迅速冲入本阵放火。不久,平家发现中计,掉头回击,弓矢齐飞。平家军中号称第一射手的平教经向源义经放了一记冷箭,源义经四天王之一的佐藤继信策马奔前以身挡箭,强箭穿甲,佐藤继信中箭落马。源义经立刻下马抱起继信,继信寥留数语后便气绝殒命,义经哀恸不已。 战事陷入胶着,双方暂且按兵不动。平家为了展现出己方游刃有余的实力,打击源氏的士气,故意派出一艘小船,载着花样年华的美少女,立起红底金箔的日之丸小扇,前往源氏阵地挑衅。源义经则派出军中的弓射名手那须与一接战。小船停在箭程边线左右,船上小扇随着波浪起伏而摇摆不定,那须与一纵马入海,一箭射中70余米外的小扇,源军欢声雷动,士气大振。 不久由于平家误信源范赖率大军增援的情报,加以屋岛基地已受创严重,平家决定放弃屋岛,向西撤退,屋岛之战结束。此战造成濑户内海拱手让与源氏,河野通信等水军势力及中国、四国的武士集团也一一向源氏输诚,平家已经面临山穷水尽的局面…。 坛之浦决战平家自屋岛撤退到长门的彦岛据守,而源范赖和源义经亦在对岸布阵对峙。双方已有海战的觉悟,开始纠结战船,平家500艘,源氏840艘(《吾妻镜》版本)。 1185年3月24日清晨6时许,在关门海峡的坛之浦(坛ノ浦)开战,由平家主动展开攻击。由于平家擅于海战,而且潮流对平家有利,机动灵活,所以一开始平家即占了上风。相反地,逆流进军的源氏舰艇如陷泥沼,成为平家箭阵的活靶。此时源义经心生妙计,下令集中狙杀平家的水手及舵手,但据说此战术违背了当时不成文的战争规则。失去机动能力的平家舰队反而比源氏更加动弹不得,正午过后,潮流改变,源氏顺势接近登船,展开白刃血战,战情也随之逆转。激战过后,平家眼见大势已去,平资盛、平有盛、平经盛、平教盛、平行盛等大将陆续投海身亡。平家领袖平宗盛及子平清宗、妹平德子虽然企图跳海自尽,但为源氏士兵所救。而年仅8岁的平家血脉安德天皇(平德子所生)则由祖母二位尼挟抱跳海身亡。值得一提的是,传说射死源义经爱将佐藤继信的平教经为了追杀源义经,曾逼得源义经连跳8船而逃(即著名的“八艘飞び”)。英勇的平教经最后是挟著两个源军勇士跳海,壮绝而亡。另外,平家猛将平知盛为免不能绝命,遂着重甲,负锚碇,投水而死。日暮时分,坛之浦之战结束,平家灭亡。 无功有过平家消灭后,源义经在京都邂逅了善舞白拍子的矶禅师之女,两人一见钟情,不久源义经纳之为妾,即“静御前”。后来源义经押解平宗盛父子等凯旋返回镰仓,但就在抵达镰仓城外的腰越时,源赖朝遣使命令源义经不得进城,只要交出人犯即可。对于遭兄长猜忌深感痛心的源义经于1185年5月24日在腰越的满福寺写下了著名的腰越状,委托源赖朝的亲信能臣大江广元代为转达其手足情深、忠心不贰的真挚心意。节录大意如下: 臣生未岁,夙遭闵凶,赖母怀抱,忐忑相依,诸国流转,隐姓埋名。幸天怜助,木曾伏诛,平家败亡。或险崖纵马而不顾命,或怒海凌波而罔惜身,枕甲而战,无日忘志,惟慰父灵,以遂宿望。臣无贰心,尚祈御宥,纸短情长,望垂圣察。 元历二年五月日 左卫门少尉源义经进上 因幡前司殿 尽管如此,冷酷的源赖朝始终不为所动。究其原因,除了源义经私受朝官之过外,素与源义经不睦的军监梶原景时也向源赖朝告发源义经战时的专断独行及破坏军纪,称其“功勋独揽”,全然不顾源义经的策略的确是致胜的关键。更深入而言,源赖朝与源义经乃同父兄弟,相较于源义经的名震天下,源赖朝的光芒就相形失色,因此源义经要取而代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所谓“功高震主”让源赖朝备感威胁。除了上述后天因素,另外有一种血缘的说法,即虽然源赖朝与源义经同为源义朝之子,但源赖朝的生母乃热田大宫司之女,属名门望族,而源义经的生母常盘虽然因千中选一的美色而选入中宫为侍婢,但本质上仍属庶民。在血缘至上、阶级分明的古代社会中,源赖朝与源义经之间有所隔阂也是在所难免。 6月9日,源赖朝命令源义经再押解平宗盛父子及一之谷之战时俘虏的平重衡回京都,不得其门而入的源义经悔恨交加,怒言“关东积怨之辈可从义经!”源赖朝闻之勃然,将源义经的关东领地悉数没收。源义经在黯然返回京都途中,将平宗盛父子于近江筱原宿处斩。平重衡则因曾率大军镇压寺院反平并焚毁东大寺及兴福寺等罪状,在寺院派的引渡要求下,源义经将其交付,最后在奈良枭首示众。 手足成雠9月,源赖朝为刺探源义经动向及意志,遣梶原景时之子梶原景季前往京都堀川御所,封源义经为伊予守并要求其发兵征讨曾追随木曾义仲的叔父源行家。源义经由于抑郁致疾,身心俱疲,再加上源行家同为源氏,又是叔父长辈,不忍相害,遂拒绝了源赖朝的要求。至此,源赖朝决意拔除犹如芒刺在背的源义经。 10月,源赖朝密令土佐坊昌俊入京谋事。10月17日夜,土佐坊昌俊率领60余骑突袭堀川御所。源义经提刀应战,之后叔父源行家亦率众支援,土佐坊昌俊不敌,败逃鞍马山后受缚。土佐坊昌俊坦承一切皆为源赖朝授意,让源义经非常寒心。源义经与叔父源行家商讨后决意起事,并向后白河法皇禀告,得到了追讨源赖朝的院宣,但10月24日在先父源义朝的供养法会上却未能得到家臣广泛的支持。然而事已至此,势在必行,10月26日将土佐坊昌俊斩于六条河原,与源赖朝正式决裂。源义经等心知京都不是谋事之地,无力迎战,决定离京西行,投靠九州的菊池氏,在西国发展势力。11月3日源义经等率500人左右由摄津大物浦走海路,突遇暴风来袭,此番不得突破,又退回了摄津。 约莫同时,北条时政奉源赖朝命领千骑先行,随后源赖朝亦率大军上洛。法皇听闻源赖朝进京,态度骤变,11月11日便应源赖朝的要求下达讨伐源义经、源行家的院宣。讨得院宣的源赖朝飞檄诸国设置守护、地头,全力缉拿。源义经知道源赖朝已布下天罗地网,决定化整为零,只带家属、亲信逃往吉野山。 生离死别前往吉野山的山路上,静御前由于身怀六甲,体力不堪负荷,源义经念源赖朝不至于对妇人孺子下毒手,决定让静御前下山躲藏。临别之时,源义经送给静御前一面小镜,谓:“愿君早晚梳洗之际睹物相思。”遂遣仆役数人护送下山。然而下山途中,仆役心生歹念,强夺财宝之后即各自散逃。进退无路的静御前在此时为追兵所逮,送往镰仓。 由于静御前在山中被捕,吉野山的僧兵们知道源义经一行必藏于山中。僧兵们唯恐得罪源赖朝,招致大军前来征讨,于是决议上山捉拿源义经。僧兵们击鼓为号,开始纠集。弁庆听到鼓声有异,下山窥探,果见僧兵披甲带刀,急忙回报。源义经认为僧兵熟谙山势,战不可胜,便准备转移阵地,逃往别处。此时源义经四天王之一的佐藤忠信心知战不能胜,逃亦难免,决定舍身殿后,保主脱险。源义经知道佐藤忠信心意已决,想起了在屋岛之战为己牺牲的佐藤继信,有感今日一别即为死别,无言凄然诀离。佐藤忠信带着几个自奥州出征以来仅存的忠勇部将,伏击追击而来的僧兵。佐藤忠信与僧兵大将横川觉范展开死斗,最后斩觉范,枭其首,僧兵见状惊恐,鸣金自退,然而佐藤忠信的部将已尽皆阵亡。佐藤忠信后来独自潜回京都堀川御所,被北条时政守军发现,激战之后壮烈自刃身亡。 再投奥州逃离吉野山后,源义经一行在奈良和京都的山野间四处躲藏。源义经明白如此下去不是长久之计,亦无再起之日,于是决定投奔当年鼎力相助,犹如再生之父般的奥州镇守府将军藤原秀衡。1187年2月,源义经带着正室乡御前及家臣们乔装成劝募重建东大寺的苦行僧,踏上千里迢迢的旅程。 为了避开关东森严的戒备,源义经一行进入越前,取径山险路难的北陆道。然而通缉令早已布达五畿七道,源义经一行在加贺的安宅关(安宅の関)引起守将富樫左卫门的怀疑,富樫左卫门要求伪装成劝募僧侣的源义经一行把劝进帐(募款帐册)拿出来检查。据说此时胆大心细的弁庆急中生智,随便呈上一份毫无关系书卷,佯称是劝进帐,并鼓动三寸不烂之舌瞒过了富樫左卫门。富樫左卫门打量了弁庆身边的源义经后仍觉有异,弁庆便故意对源义经大喝:“皆因汝似判官屡引祸端!”然后拿金刚杖重重地打了源义经。弁庆逼真的演技彻底瓦解了富樫左卫门的心防,富樫左卫门心想:“岂有家臣妄为如是,必非判官也。”于是予以通关放行。即便是万不得已下冒犯主君,弁庆仍感到十分愧疚,离开关所的视野后不觉泪流满面,向源义经下跪请罪。源义经说:“此乃天神相助,托卿机智形之,保吾等脱险,感激不尽。”主从相视而泣。 历经重重险阻及考验,源义经一行终于抵达奥州平泉。如父亲般的藤原秀衡仍旧给予源义经大力援助,并安排源义经在高馆(又称衣川馆)驻居。得知源义经投奔奥州的源赖朝开始文攻武吓,但藤原秀衡不为所动,以不惜一战的决心力拒源赖朝的引渡要求。源赖朝暗忖藤原秀衡实力可畏,只得按兵不动,从长计议。 高馆断魂尽管源义经在藤原秀衡的情义庇荫下得以安身,但造化弄人,好景不常,1187年10月29日藤原秀衡即因病逝世。这对源义经而言是莫大的打击,源义经自谓:“丧亲之痛犹未过之。”虽然藤原秀衡临终前再三叮嘱其子藤原泰衡、国衡、忠衡务必同心协力对抗镰仓幕府,并以主君之礼侍奉源义经,然而在老谋深算的源赖朝不断地威胁利诱下,藤原一族与源义经之间的关系渐渐产生了变化……。 1188年3月29日,后白河法皇派遣钦差前往平泉传达征讨源义经的院宣。虽然藤原一族仍犹豫不定,意见分歧,但由于参谋藤原基成(藤原泰衡的外公)为公卿贵族之后,素与朝中公卿相善,因此朝廷方面仍有不少公卿庇护藤原氏。10月12日,源赖朝遣使警告藤原一族若不征讨源义经则将获罪株连,幕府已准备自行发兵伐罪。11月,陆奥、出羽国司等也接获院宣,开始对藤原一族施加压力。1189年2月22日,源赖朝要求法皇下旨征讨藤原一族及解除沆瀣一气的朝中公卿职务。2月25日,源赖朝开始做战前准备,再度遣使探查平泉方面的虚实。3月22日,源赖朝再次催促朝廷下旨讨伐藤原氏。家督藤原泰衡为了挽救逐渐陷入孤立无援的藤原一族,终于决定讨伐源义经。 4月30日清晨,藤原泰衡命家臣长崎太郎率500骑突袭驻居高馆(又称衣川馆)的源义经。源义经家臣们发现后迅速迎战:弁庆、伊势三郎、增尾十郎、片冈八郎、铃木三郎、龟井六郎、鹫尾三郎、备前平四郎等8人固守玄关大门,喜三太爬上屋顶,以窗板为盾,拉弓搭箭狙杀敌军。源义经则以战死于藤原泰衡的家臣手下为耻,不愿出战,独自进入佛堂中诵经,做自尽前的准备。源义经的家臣们为了保护主君能平静赴死,抱着必死的觉悟,舍命决战,各自斩杀多人后壮烈战死或自刃。传说弁庆见大势已去,入殿向正在诵经的源义经诀别,相约黄泉路上为伴,随后重返战场,挥刀如舞,人马无别,顿时血雾弥漫,遍地尸骸。敌军近战不得,于是弓手尽出,万箭齐发,刹那间弁庆身上插满羽箭。但只见弁庆仍不见死态,长刀乱斩,状貌骇人。突然,弁庆大刀一收,宛如佛教的仁王(护法金刚)塑像一般傲然而立,嘴角似笑未笑,身躯则不动如山。敌军未知弁庆生死,一时间亦无人敢上前探查。后来弁庆被一匹马撞倒,众人方知弁庆早已身亡(此即著名的“弁庆立往生”)。 诵完经的源义经回到寝室,手刃乡御前与4歳的女儿龟鹤御前后引刀自裁。源义经波澜万丈的31年生涯以悲剧落幕。 平泉梦碎源义经死后,首级由藤原泰衡之弟藤原高衡护送到镰仓,躯体则被葬在判官森(今宫城县栗原市栗驹沼仓)。6月13日,和田义盛与梶原景时在腰越验首,然后将首级葬在藤泽的白旗神社。 讨伐源义经后的藤原一族仍未得安稳,首先藤原泰衡之弟藤原忠衡认为藤原泰衡此举违背了父亲藤原秀衡的遗命,反对藤原泰衡向幕府屈服。因此6月26日,藤原泰衡袭击藤原忠衡居馆,杀了藤原忠衡。冷酷无情的源赖朝则在利用完藤原泰衡后,宣称藤原一族窝藏钦犯,罪无可逭,7月19日亲率大军北上征伐。藤原泰衡焦虑辩解,称:“往日种种皆先父秀衡一人独断,今已依麾下之命诛杀义经,泰衡但有功无过,何以致罪?”然而藤原泰衡仍未明白源赖朝志在天下,岂容藤原氏据地自恃。藤原泰衡在源赖朝大军到达前就先纵火烧毁居馆,弃城北逃。9月3日,藤原泰衡为部下河田次郎所弑,首级于9月6日送达源赖朝本阵,之后葬于藤原氏祖坟中尊寺金色堂。数代雄霸一方的藤原氏在源义经死后不到半年即家破人亡,为这出历史悲剧的末尾更平添几许唏嘘。 客观评价义经在灭平氏的坛之浦大战中表现出色,天皇给他叙功五位,年轻的义经忘记了兄弟源赖朝的命令,不许擅自受朝廷的封赏。义经傻扇的认为自己只要向赖朝请罪就能把问题解决。他哪里知道此刻的赖朝因嫉妒和忧虑已对自己动了杀心。他更想不到天皇给他叙功的目的就是利用他牵制源赖朝。义经去镰仓觐见源赖朝,却不得见。于是义经就写了一封言词恳切的信给源赖朝。义经希望有机会见到源赖朝来解释自己的错误,但去信多日无果。本来兄弟间见个面就能化解猜忌,但机会就这样错过了。义经就这样回京都去了。义经的倒霉也就这样开始了。 源义经这个人不懂政治,所以当不上将军。他忘了自己的身份,首先是镰仓源赖朝的家臣;而对于天皇,他源义经名义上只能算个陪臣。陪臣一般不可以越级接受上级的策命,万不得已,也必须向自己的直属上级请示,得到他批准才可以接受来自天皇的策命。或者,在接受了天皇的策命后,把所得的奖赏原封不动归还直属上级,看他的批示,如果他又把礼物下赐回来,才能最终接受。这才是符合于礼的,也是政治。源义经连这点道理都不懂,身为源赖朝的家臣,又是弟弟,竟然做出这样不智、不忠之举,难怪赖朝以后都不会再信任他。而源义经多少有点乱世野心也是的的确确的了,所以他被杀,也是自然的事情。源赖朝一直在夹缝中生长,对于政治的理解比义经深刻得多,他知道就是因为源氏内部不团结,儿子对抗父亲、兄弟相煎如仇雠,才会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因此他要求镰仓所有家臣对自己绝对忠诚,尤其源氏家族内部,更不允许出现任何消极、怠惰和其他离心意向,否则有碍大局起见,一律格杀勿论!源义经没有经历他父兄早年的悲惨遭遇,不理解长兄缔造镰仓之艰辛,不理解武家栋梁为打破腐朽的贵族社会、给当时千万计的武士建造崭新国家的宏图,必然要为时代所抛弃。 一句话,源义经错生了时代。在平安末期,太富才华的他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在公家眼里,他永远是武家的人;在武家眼里,他的贵族气息又太过浓厚;而他自己又不愿意出家为僧。所以,源义经终其一生没有找到自己身份的合适定位。他应该生在平家,因为他的所有这些特点,也都是平家的特点。他不自知的是,他奋力灭亡了平家,也灭亡了梦想。 源义经没什么政治经验,只对战斗有经验。源赖朝经历坎坷,对人与人,政治的斗争、杀戮有体会。在义经还觉的自己没什么问题的时候,源赖朝已感到义经对他的威胁了,为了幕府的稳定,为了自己的地位,杀义经是很正常的了。 源义经到底留给后人什么东西,使得后人对他始终念念不忘?那恐怕就是我们中国人对项羽的怀念那种类似的感情了。易中天讲三国的时候有个说法,我还比较赞同,他说“人们之所以同情项羽,是因为都不怎么喜欢刘邦”,我认为这个说法也可以用在源赖朝和源义经身上。后人把源义经看成失败的英雄,同情他的幼稚无知、任人宰割,很大程度上还在于人们厌恶源赖朝的冷血、杀伐。《菊花与刀》把源赖朝说成“冷酷的将军”,在他面前人人自危,他能建立起一个与天皇朝廷对抗的武家政府,而且他的幕府在集权程度上是以往的天皇朝廷从来没有达到的。源赖朝的目的早就已经不是为父报仇,而是建立他自己的王朝,一个他一人高高在上、其他所有人俯首帖耳的封建机体。为了这个他源赖朝可以不择手段,杀弟弟(不仅义经,还有源范赖),把女儿大姬完全用作政治工具最终迫使她早死……这样一看源赖朝确实不是人。与这种纯粹政治的野心家相比,源义经代表一个反面——纯粹武士的勇敢和美德。那个时候武士道的观念还处于萌芽阶段,人们对一个优秀武士的评价标准是:首先,出身于武门世家,也就是平家和源家;第二,英勇善战、足智多谋,毫不畏惧死亡、对死亡时刻坦然地面对;第三:有公家文化底蕴,比如能做和歌,能做汉诗就更是极品了,其他还有吹笛、弹琴、绘画等等;第四:有宗教底蕴,一个武士如果有出家的经历就再好不过了,往往能得到下层老百姓的认可,如武藏坊弁庆那样。这四点,源义经都做到了极致,除此之外,他还有其他自身的优越条件,如相貌美丽、举止优雅等等。他与美丽的爱妾静之间的爱情也广为传颂,成为佳话。这就是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所以,虽败犹荣;而且正因为他死的惨烈,他余香尤烈! 家族一般认为源义经因为是源义朝的第九子因而通称“九郎”,但据《义经记》记载,源义经实际上为第八子,因为顾忌曾与父亲敌对的叔父“镇西八郎”源为朝所以才改称“九郎”。不过《义经记》记载的兄弟人数及顺序有误,所以一般都不采信此说。 源义经共有8位同父兄长,其中6位为异母,2位为同母。同父姐妹人数则未详。 源义平 源朝长 源赖朝 源义门 源希义 源范赖 源全成(同母) 源义圆(同母) 母亲常盘被平清盛纳为侍妾后,生了一个妹妹廊御方。后来常盘再转嫁公卿一条长成,又生了一个弟弟一条良成。 源义经本人则生有二女一男。 长女为初次投奔奥州期间与当地女子所生下的,后来长女嫁给了伊豆的源有纲(摄津源氏源赖政之孙)。 次女龟鹤御前为乡御前所生,衣川馆败战后和源义经、乡御前共赴黄泉。 死时仅四岁。 长子为静御前所生,但产前静御前于逃亡途中即被源赖朝追兵所获,所以源义经未曾见过。事实上长子的生命也非常短暂,因为静御前在押往镰仓后,源赖朝即指示“男杀女活”,不久长子生下后,随即被源赖朝的手下带到由比的海滨遗弃。 亲信部将源有纲 那须与一 武藏坊弁庆 常陆坊海尊 镰田盛政 镰田光政 佐藤继信 佐藤忠信 伊势义盛 鹫尾义久 堀景光 骏河清重 御厩定清 增尾兼房 片冈弘常 铃木重家 龟井重清 备前成春 容貌关于源义经的容貌,由于同时代人物的著作及记述中皆未有客观描写,也没有生前画像传世,所以后世只能凭借想像及其亲族画像来推测。源义经死后不久集结成书的《平家物语》中记载源义经的容貌为:“苍白的暴牙矮子”。约莫同期成书的《平治物语》中则仅记载源义经的母亲常盘为绝世美女,父亲源义朝为威严稳重的美男子。在室町时代成书,记载源义经英雄事迹的《义经记》中则对源义经的容貌只字未提。后来在江户时代的猿乐(现称能)及歌舞伎中,源义经的容貌已逐渐定调为俊美的贵公子形象,这当然和主角期待心理、戏剧美化效果等有直接的关系。 至于源义经的身高,因为在大山祇神社中供奉著源义经的甲胄,据说有人推估出其身高约150cm左右。 传说由于源义经灿烂而又凄凉的人生际遇令闻者无不叹息,同情之情油然而生,因而在日本产生了一句成语:“判官赑屃”,即指这种恻隐之心。对源义经不舍的心情往往转化为期待,于是关于源义经的各种奇幻传说遂越来越多。 《义经记》是记载源义经事迹中最主要的一部,其中也包含了不少言过其实的传奇。最有名的当属与武藏坊弁庆在五条大桥上的决斗及衣川馆之战时弁庆忠勇护主而亡的“弁庆立往生”。此外,书中记载源义经借由阴阳师鬼一法眼女儿的相助而盗得传家兵书《六韬》、《三略》,因而日后得以屡屡出奇制胜的传说也十分有名。在这个传说中特别强调了《六韬》中的《虎之卷》,使得“虎之卷”后来在日本成为“成功之路必读之书”的同义词。 未死论因“判官赑屃”转化而成对接受事实的抗拒,以致后来主要产生了2种源义经未死论的观点: 1、北行说:衣川馆之战后源义经北逃,渡海进入现在的北海道。 2、成吉思汗说:衣川馆之战源义经北逃,经北海道渡海西行进入蒙古,成为一代霸主成吉思汗。而这一说纯属荒谬! 康子曰:“1935年,黑龙江省克东县曾经出土一个刻有‘岛定’字样的日本瓷酒瓶。这一发现便被日本侵略者拿来大作文章,硬说被发现的酒瓶是日本濂仓时期在其北部失踪的武士源义经带来的,而且源义经就是威震天下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出土酒瓶的地点则是源义经的最初居住地。日本人还把位于吉林省怀德县公主岭附近的一座蒙族王公墓‘考证’为成吉思汗墓,即源义经的埋身处。这类奇闻不但报纸上大肆张扬,而且还被写成诸如《成吉思汗即源义经考》之类的伪史著作。而事实是一位张姓中国人从北京返乡时购买了几个日本旧瓶子装东西。‘九·一八’后他怕家里存有日本瓶子会带来危险便掩埋了,后来被人挖出来卖给日本人。‘岛定’则是当时日本下关的一家历史不过200年的酒店。” 北行说此说最早可能源于室町时代出现的“御曹子岛渡”此一故事。“御曹子岛渡”是记载源义经在初次投奔奥州并北渡到当时称为“渡岛”的北海道时的种种奇遇。此故事随着后来北海道的开发及对当地原住民爱努人的了解加深而有了更加穿凿附会的演变,甚至有源义经成为爱努王之说。 成吉思汗说此说的原型最早生于江户时代。当时有一谣传绘声绘影,声称在乾隆帝的御文中曾出现“祖传朕之先祖本姓‘源’,讳‘义经’,世出‘清和’,故国号‘清’。”一语,并说在《金史别本》(此为日本人伪作)中记载12世纪金朝盛世时有一名为“源义经”的大将。 原传说由曾旅日的德国医生西博尔德(Philipp Franz von Siebold)记载于其著作《日本》中,后来在伦敦留学的日本学生末松谦澄以其为蓝本发表了毕业论文《义经再兴记》。 到了明治时代,日本积极维新洋化,向海外扩张帝国疆域,特别是物产丰饶的满洲更是其眼前明珠,在这种背景下,上述传说进一步演化而为“成吉思汗说”。 大正年间,曾留学美国哈佛、耶鲁大学并取得博士学位,后来成为牧师,人称“爱努族救世主”的小谷部全一郎,他在北海道致力于解决原住民爱努人相关问题的同时也听闻了爱努人所信仰的神祇“オキクルミ”即为源义经的说法,引起了他的好奇。为了调查传说的真相,小谷部蒐集了许多资料,其中也包括了源义经西行蒙古之说。于是他前往满洲、蒙古实地调查,在1924年出版了《成吉思汗就是源义经》(成吉思汗ハ源义经也)一书。该书由于正符合当时帝国主义的扩张思潮而成为畅销书,成吉思汗说也迅速广为人知。书中所提出的推论依据主要有二: “源义经”的日式音读“ゲンギケイ”很像“成吉思汗”的日式音读“ジンギス”。 蒙古部族的徽章神似源氏家纹“笹竜胆”。 一般认为成吉思汗说纯属穿凿附会,不足采信。 游戏与动漫九郎义经也是【遥远时空中3】的人物 「遥かなる时空の中で」——简称「遥か」(遥久/遥时/遥远时空中),为日本光荣(コーエー/KOEI)公司出品的女性向恋爱养成游戏「NeoRomance」(ネオロマンス)系列第二弹,目前游戏已有三代。虽然与女性向游戏开山鼻祖「安琪莉可」(アンジェリーク)系列同样出自开发组Ruby Party,遥远时空系列的主要关键词却并非「宇宙女王」「守护圣」,而是「神子」「八叶」,可以说遥久的「和风」很大程度上也是其魅力所在。 漫画界由细川知荣子开创了穿越之先河,虽然《尼罗河女儿》(注:真正的名字是《王家的纹章》,而所谓的《尼罗河女儿》只是当初国内盗版乱用的名字,后来的盗版都依照这个名字来。但实际上,《王家的纹章》从来就没有这个名字)是浮不上来了,不过不妨碍后人一代代的穿越。最惨的是从马桶穿越的,而这部《遥远时空中》的穿越还比较维美,每代女主角的穿越总是在樱花飞舞的季节。再加上华丽的男主角们,这部游戏顺理成章地掳获了一票女孩子的心。更重要的是,每位声优的名号都是响当当的,可以说《遥远时空中》能有今天的成绩,一大部分和声优们的号召力是分不开的。声优的力量是伟大的!!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受到国内家用游戏主机普及量的限制,很多FANS单纯认为遥久系列为「动漫作品」,事实上游戏在前、动漫衍生在后。 本系列最初是以PS为平台,移植版和续作等分布在PC、PS2、PSP、DS等游戏平台上。 (下列List均不计后来所出的TheBEST廉价版) 故事内容◆ 舞台是继『遥远时空中2』后又过了大约100年的异世界。 主角春日望美是个普通的高中生少女,却因邂逅一名奇怪的少年, 被选为『白龙的神子』,穿越时空移动到了正在展开源平之战的另一个世界。 主角在那里受到源氏军队的保护,并得知为了回到原来的世界,必须封印怨灵,提高龙神的力量。 而制造与操纵怨灵的正是平家,就这样,主角被卷入了与平家的战争。 统领平家的还内府,就是从黄泉归来的怨灵小松内府平重盛。 由于敌将会操纵怨灵,又富于智勇,源氏一次次陷入苦境。 协助主角对抗平家的,是一群为了保护神子而被选中的名为『八叶』的男性。 随着故事的进展,主角会不断邂逅八叶,并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同伴。 通过共同战斗,克服数不清的危机,同伴之间的羁绊逐渐加深。 然而,战乱,这一大时代的潮流,成为与思念的人结合的障害,甚至可能迎来悲哀的结局…… 但即便如此,在故事中获得了穿越时空力量的主角仍然下定决心, 要回溯到过去,改变悲剧的命运,救出同伴和重要的人…… 主角穿越时空,为实现这份恋情而展开的战斗,从这里才真正开始。 源九郎义経(CV:関智一) 年龄: 22岁 身高: 179cm 生日: 11月9日 职务: 地之青龙 身份: 源氏总大将 五行: 木 源氏军队的大将,名唤九郎。 认为女性不该踏上危险的战场,很反对主角登场作战。 说起话来爱损人,容易被误解,但是颇为体贴。 做事努力,一心一意为源氏效劳。 其它的义经相关的游戏◆ 【作为主角】 2008《大蛇无双-魔王再临》 2005年《源氏》[PS2]——ACT 2006年《源氏 神威奏乱》[PS3](美版名为《源氏 剑刃之日》)——ACT 2005年《义经英雄传》[PS2]——ACT 2005年《义经纪》[PS2]——ACT,人设为小畑健 《再生英雄凌》[漫画]作者:上田伦子 【非主角】 《真·女神转生》系列 《弁庆外传》 《源平讨魔传》 《弁庆外传·沙之章》 《无双大蛇-魔王再临》 《弁庆》[漫画]作者:手冢治虫 其它的义经相关的动漫◆ 2003年《名侦探柯南》剧场版《迷宫的十字路口》(《迷宫の十字路》) 2008年《黑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