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员外郎
释义

概括

隋文帝开皇年间,于尚书省各司置员外郎1人,为各司之次官。唐宋沿置,与郎中通称郎官,皆为中央官吏中的要职。明清各部仍沿此制,以郎中、员外郎、主事为三级司官,得以递升。员外郎简称外郎或员外,通称副郎。清代除六部外,其他官署如理藩院、太仆寺、内务府均设员外郎,从五品。

定义

1、官名。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晋以后有员外散骑侍郎,为皇帝近侍官之一。隋开皇三年(公元538年)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吏中的要职。明清各部仍沿此制,以郎中、员外郎、主事为司官的在三级,得以递升。清代,六部外之官署,如理藩、太仆寺、内务府,亦高级史外郎。简称员外。

2、 员外郎,官名。员外为定员外增置之意。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三国魏末始置员外散骑常侍,晋以后所称之员外郎指员外散骑侍郎(皇帝近侍官之一)。南北朝时,又有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督等,都在官名上加“员外”。隋开皇六年(568),于尚书省二十四司置员外郎1人,为各司之次官。唐、宋、辽、金、元、明、清沿其制,以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时号“员外”,实已在编制定员之内。此外,唐、宋、辽、金在尚书省左右司郎中下,也有员外郎。元属中书省。

历史介绍

《晋书.职官志》:“员外散骑侍郎,武帝置,无员。”《通典.职官四.历代郎官》:“至开皇三年,二十四司又各置员外郎一人,以司其曹之籍帐,侍郎阙则摄其曹事。”原注:“今尚书员外郎,其置自引始。以前历代......皆无员外之号,前以史传及《职官要录》或有言员外郎者,盖谓员外散骑侍郎耳,非尚书之职。”又“大唐改隋诸司郎为郎中,每曹又复置员外郎......今尚书省有左右司郎中各一人,员外郎各一人,分管尚书六曹事。其诸曹诸司郎总三十人,员外郎总三十人。”《旧唐书.刘禹锡传》:“[王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入坐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又唐柳宗元有《三赠刘员外》诗,即赠刘禹锡之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