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原平县
释义

原平地处山西北中部,位于东经112°17′~ 113°35′,北纬38°35′~ 39° 09′之间,东临五台,西靠宁武,南与忻州、定襄毗邻,北和代县、朔州接壤。西汉以来就是山西北部的一个重要县份。境内京原、北同蒲铁路在市区交汇,朔黄铁路和京原、大运等公路穿境而过,大运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市、乡、村三级公路纵横交错、实现了乡乡通油路,交通条件极为便利,是晋北交通咽喉。东西绵亘群山为历代之天然界域,阳武河、滹沱河畔是全市之开阔地带。东西相距62公里,南北长约58公里,总面积2571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约48万人。

简介

原平,至2010年已有2000多年的城治历史(原县址一直在今原平镇后改新原乡)。战国时属于赵国,秦时,属太原郡。 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始置原平县,属太原郡,东汉建安十五年移置为云中县,属新兴郡。建安十八年复原平县,属雁门郡。三国时仍为原平县属雁门郡。西晋时永嘉末陷(侨置崞县于今崞阳城--见崞阳镇介绍)。十六国前期属雁门郡原平县境地,后县治移至今崞阳(至解放后1958年12月)。东晋元兴二年(410)置石城县(今崞阳),隶属秀容郡。武定四年(547)改为廓州,领广安、永定、建安三郡。北齐时为北显州属并州省,北周又复石城县属并州总管府。隋开皇五年(585)复改石城县,十年(591)属平寇县,至大业二年(606)改名崞县。唐贞观初,崞县属河东道代州管,贞观五年以思结部落驻于秀容境,置怀化县。贞观十二年改属代州,后并入秀容。证圣元年分武延县,神龙元年改称唐林县(在今原平唐林岗)。五代后一直沿袭崞县至金初为河东北路代州管,金(1128)改为崞山军。元太祖十四年(1220)升为崞州,属冀宁路。至元三年(1266)属太原府。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崞县,洪武八年(1375)属太原府代州管。清雍正二年(1724)直隶代州,仍称崞县。民国属雁门道,亦称崞县。抗战时期,崞县曾按太同(太原——大同)公路分为东西崞县,1946年合并崞县,解放后至1958年12月人民政府迁县治于原平,改称原平县。1993年6月7日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报请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称原平市(为忻州代管),是全省放权改革试点县(市)之一。

辖区

原平市现辖7镇11个乡两个办事处,520个自然村。7镇分别为:长梁沟镇、轩岗镇、崞阳镇、大牛店镇、苏龙口镇、阎庄镇、东社镇,11个乡分别为:段家堡乡、沿沟乡、西镇乡、王家庄乡、子干乡、中阳乡、南白乡、大林乡、解村乡、楼板寨乡、新原乡和北城办事处、南城办事处。

土地面积

原平市共有土地3840553.17亩。其中农用地2009911.54亩,含耕地1225783.6亩,林地380674.5亩,园地165918.03亩,牧草地30280.57亩,建设用地207254.57亩。

矿产资源

原平市矿产资源丰富,分布较广,素有“东山摇钱树,西山聚宝盆,中间米粮川”之称。“东山摇钱树”是指东社等东山地区乡镇,盛产水果,尤其以同川梨负盛名,曾为帝王贡品,在全国果品鉴定会上一举夺魁,现在年产水果达2万余吨,是山西省最大的水果产区之一和全国酥梨生产基地。“西山聚宝盆”是指轩岗等西山地区乡镇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煤、铝、铁、石灰岩、钾长石、硅石、铜矿、粘土等20种之多,其中煤、铁、铝、石灰石储量最多,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中间米粮川”是指西镇、大牛店、崞阳、新原、闫庄等平川乡镇,盛产粮食。有玉米、高粮、小麦、水稻、谷子等,总产5亿斤左右。原平又是山西省玉米、高梁定点制种基地,全国最大的青椒制种生产基地,山西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蔬菜生产基地。原平已探明的矿产中,煤:原平煤炭储量最大,现已探明保有储量11.2亿吨,含煤岩系展布面积400平方公里,煤层平均厚度19——20米,且埋藏浅,煤质高,多系气煤、肥煤、焦煤等上好的工业用煤,发热量在6500——7300大卡左右。铁:初步探明储量2.9亿吨,面积6平方公里,长达2900余米,矿体埋藏浅,出露良好,易采易选,矿体成份简单,矿点大都分布在铁路沿线和干线公路两侧,运输方便,开采条件优越。铝:铝土矿分布面积与煤田面积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段家堡、官地、牛食尧、长梁沟、龙宫、神山堡等地,已探明储量1.25亿吨,矿体平均厚度3米,矿床面积100平方公里,出露良好,剥采比平均为1。矿石AI2O3含量65.44---79.58%,Fe2O3,含量1.52——2.23%,品位等级优良。石灰石:石灰石是原平最大的矿藏资源,遍布西北大地,估算储量为3019万吨,CaO含量一般在48%以上,最高达54%,矿体厚度236.8米,是理想的电石与水泥原料。此外,本市其它矿产资源还有白方岩、钾长石、硅石、磷矿、铜矿、水晶矿、金矿等以及花岗岩、大理岩、热水、云母、盐碱硝、萤石、石膏等矿化点,而且多数矿层比较稳定,开采条件较好,地理位置适当,便于开发利用。

物产

本市物产丰饶,品种齐全,名、优、特产品众多。农业以粮食作物为主,主要以玉米、高粱、谷子、小麦为大宗,次有水稻、糜、黍、莜麦、山药、红薯、豆类等。其中优质产品有:中阳、苏龙口、白石一带的小米、黄米,西山地区的莜麦等。经济作物有甜菜、油料、烟叶、药材、麻、棉花等。同川地区的梨果,是我国果品中的精晶,以味道浓香,颜色鲜黄、果肉肥厚、润肺解渴,著称于世,原平由此得名“梨果之乡”。

经济支柱产业

全市经济支柱产业以工业和农业为主体。工业:全市初步形成以化工、煤炭、机械、冶金、建材等五大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品以煤炭、化工、建材、机械、冶金产品为主,主要有煤、草酸、电石、水泥、风机、皮带输送机、锅炉、化肥、磷肥、生铁、糖等产品20余种,其中草酸产量已居世界“霸主”地位,有10余种工业产品获国家级、省级优质产品,产品除行销全国各地外,远销海内外。农业:以商品粮、制种、畜牧、经济林、蔬菜等五大基地建设为主体,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文物古迹

原平天然名胜、文物古迹遍布全境。现全市有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26处,其中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有阳武村朱氏牌楼、练家岗慧济寺、崞阳普济桥、崞阳文庙等。比较著名的胜景有“天涯石鼓”、 “五峰叠翠”等,另外还有崞阳关帝庙(武庙)土圣寺、佛堂寺、楼烦寺等十余处文物古迹,还有刘少奇、朱德路居旧址,续范亭纪念堂等,原平的大营温泉是山西省六大温泉之一,热田面积22平方公里,热水层厚达158米,目前开发已初具规模,是人们旅游、游乐、疗养、避暑的好去处。境内有多处革命纪念地。较为闻名的有续范亭纪念堂,原平市烈士陵园,抗日烈士纪念碑,朱德、刘少奇路居旧址,下神头惨案旧址,峙峪惨案旧址,南神头惨案旧址等。

革命老区

原平是革命老区。1926年5月30日,崞县中学学生会主席刘葆粹代表崞中学生赴太原参加山西省学生代表大会和纪念“五卅”运动一周年大会。与会期间,刘葆粹结识了中共太原地下党组织负责人之一——王赢,并经王赢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成立了崞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崞县中学支部,由刘葆粹任支部书记。1937年10月, 日军侵占崞县,崞县以太同公路为分界线分为东西两个地区,在八路军帮助下,崞县东西两个地区分别建立了中共崞县(西)委员会和中共崞县(东)委员会两个党组织。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成立了崞县抗日义勇军、河东抗日义勇军、五峰山抗日义勇军、崞县游击队、崞县武装工作队等抗日武装,配合驻扎在崞县境内的八路军和晋察冀、晋绥根据地一二O师358旅、359旅、716团等部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1946年7月,崞县解放,东西县委合并,成立了中共崞县委员会。1939年9月,成立中共崞县特别支部,并在崞县中学建立了党的外围组织——“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 “左翼作家联盟”、 “教职员联合会”,中共崞县特支利用这些组织发动成员以《抗日半月刊》、文艺刊物《小电灯》、《秋草》和文艺团体《新芽社》等为阵地,宣传马列主义,宣传抗日救国,启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青年学生寻求革命真理。

改革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原平市委、市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开放引进,大项带动”战略,经济社会得到了全面、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28316万元,全市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68226万元,财政总收入达240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78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562.35。 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9.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3.9%,净增4.96亿元,其它各项指标均实现大幅度增长。

2007年,原平市认真破解科学发展命题,紧紧围绕“打造忻州第一、跻身全省十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新原平”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跨越赶超、率先崛起”战略,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工作的快速发展。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优化环境为基础,强势推进“工业立市”战略,拉动该市经济驶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首先是晋北铝业凸显龙头威力。该企业当年生产氧化铝84.6万吨,完成销售收入23.4亿元,上缴税金4.6亿元,成为该市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新型铝业的快速崛起,明显拉动了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二是工业经济转型彰显经济效益。煤炭产业继续“关小建大”,引资联营改造,提升了煤炭产业素质。化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冶金工业大力度整合,建材工业扩模升级,机械制造业建设加工园区,均成为经济增长增幅的亮点。

山西鲁能晋北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附:原平市最大的企业——山西鲁能晋北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由山东鲁能集团有限公司和山西省经济建设投资公司共同出资组建,鲁能集团控股经营,2002年10月31日正式挂牌成立。目前注册资本金9.47亿元。

公司规划在“十五”、“十一五”期间,充分利用晋北地区丰富的煤铝资源,建设一个产业链完整,在技术、规模、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铝工业基地。总体规模为:年产300万吨氧化铝、50万吨电解铝、40万吨铝材和8×300MW热电联产机组,在规划期内基本形成“煤—电—铝”和“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材加工”两条完整产业链。公司铝工业项目被列为山西省调整产业结构、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重点工程,2005年被列入国家规划建设的八大铝工业基地之一。

项目一期年产100万吨氧化铝工程,当时国内起步建设规模最大,总投资约57亿元,从2004年10月16日开工建设,经过19个月紧张施工,于2006年5月25日投产,创国内同类工程建设工期和调试时间最短记录。

“十二五”期初,总体规划目标全部实现后,晋北铝业将形成年销售收入400亿元、年利税70亿元的经济规模,并带动周边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形成一个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和经济、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铝工业城,晋北老区经济、社会将受其强劲拉动,实现跨越式发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9: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