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原法国兵营 |
释义 | 地址位于台基厂三条3号。1900年以前,这里是民宅区,义和团围攻使馆区时,民宅遭受严重破坏。1900年8月16日北京沦陷。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第七款规定,列强各国可派军队驻守使馆、设立兵营。法国除扩大使馆用地外,又在台基厂三条胡同路北民宅废址处修建兵营。范围东起新设的高弼路,西至台基厂大街,北至二条胡同,面积约23000多平方米。 建筑形式原兵营总体按对称式布局,大门位于三条胡同路北。进门后左右有二幢二层楼房,练兵场东、西两侧各有一幢独立别墅式2层军官楼。两幢二层法军宿舍分列中轴线两侧,其后为食堂等单层建筑,另有一些辅助用房在场地西侧。现状保留有大门、法军宿舍和西南部军官楼,其它建筑均已拆除。 原兵营大门为单拱券凯旋门式的变体,两侧为窄而高的柱墩,扁壁柱柱身为砖砌重块石式,檐部之上以方锥形顶。中央券洞上部为三角形墙,内嵌曲线白石,刻有法文。门前有宽6米,长约50米的空地。大门两侧院墙开有人行便门。墙面砖砌水平凹线。大门现被改造,已非原貌,但侧墙仍是原物。 兵营主建筑为两幢士兵宿舍,彼此相距约10米,每幢十四开间,长约52米,进深12米多。地上三层,砖木结构,灰砖砌筑。底层原为通廊,每两开间由扁壁柱直通两层,两壁柱间的底层砌有扶壁,底层券洞为平缓的曲线券。一、二层之间有砖砌水平腰线划分,并有立砖砌成小齿状。二层每开间则为双联窗,并以窗上拱过梁曲线连成整体。室内内走道两侧是相同的房间,楼梯间位于东西两侧。外观整体为殖民地建筑风格,但屋顶是中式四坡顶,前后通廊则覆以披檐顶。原建筑已按原貌重新翻建,但通廊封堵安窗,重新装修。现为单位办公用房。 西南部军官楼,上下二层,砖木结构,南北坡屋顶,南侧上下为通廊,南立面栱形窗,下层与上层单双相配,下层东西亦有栱门进入一层廊,东侧有楼梯上二层。北立面为砖墙带小栱卷窗,楼两端为向北突出的砖楼,该建筑仍为原貌,只是南部外贴建一铁梯上二层。现为民居。 现状1901年按照《辛丑条约》的签订,法国除扩大使馆用地外,还趁机在台基厂三条胡同路北的民宅废址修建兵营,面积约23000多平方米。总体按对称式布局,兵营主建筑为两幢士兵宿舍,地上三层,砖木结构,灰砖砌成。该建筑现由北京市总工会使用,原院内操场东西两侧各有一幢灰砖住宅官邸均已拆除。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