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原发性痛经
释义

原发性痛经(primarydysmenorrhoea)即功能性痛经痛经(dysmenorrhea)是指月经期疼痛,常呈痉挛性,集中在下腹部其他症状包括头痛乏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腰腿痛。是年轻女性十分常见的病症原发性痛经不伴有明显的盆腔器质性疾病。

总论

周期性疼痛,伴有排卵的周期,但无可以证明的生殖器官的病损.

疼痛是由于子宫的收缩与缺血所致,这可能是通过分泌型子宫内膜产生的前列腺素所致;所以原发性痛经几乎总是伴有排卵性周期.参与的因素包括组织通过子宫颈,狭窄的宫颈,子宫位置异常,缺少锻炼及对月经有忧虑.这常见的紊乱往往始于青春期,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妊娠而减少.

下腹疼痛往往为痉挛性或绞窄性,但亦可能为持续的钝性疼痛及放射至腰背部或腿部.疼痛可于月经前或月经来潮时开始,24小时后达高峰,并往往2天后平息.有时有内膜管型(膜性痛经)或血凝块排出.常见有头痛,恶心,便秘或腹泻及尿频.PMS症状可持续存在于部分或整个月经期.

痛经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称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则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进入痛经专题必须确认该妇女生殖器官为正常.许多妇女不需药物,但对真正有烦恼症状的妇女,其最有效的药物为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如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proxan),甲芬那酸(mefenamic acid),如药物在经前24~48小时开始应用,并持续至经后2天,可能更有效.如果疼痛影响生活,可用低剂量雌激素-孕激素的口服避孕药来抑制排卵.可以应用止吐药.充足的休息与睡眠及经常的运动可能有帮助.

症状

原发性痛经常发生于有排卵月经,因此一般在初潮后头1~2年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严重的痉挛性疼痛多发生于初潮1~2年后的青年妇女。如一开始出现规律性痛经或迟至25岁后发生痉挛性痛经,均应考虑有其他异常情况存在。

痛经大多开始于月经来潮或在阴道出血前数小时,常为痉挛性绞痛,历时1/2~2小时。在剧烈腹痛发作后,转为中等度阵发性疼痛,约持续12~24小时。经血外流畅通后逐渐消失,亦偶有需卧床2~3天者。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重者可放射至腰骶部或股内前侧。约有50%以上病人伴有胃肠道及心血管症状。如恶心、呕吐(89%)、腹泻(60%)、头晕(60%)、头痛(45%)及疲乏感(85%)。偶有晕厥及虚脱。

原发性痛经常在分娩后自行消失,或在婚后随年龄增长逐渐消逝。

临床表现

原发性痛经常发生在年轻女性初潮后数月(6~12个月)开始30岁以后发生率开始下降疼痛常在月经即将来潮前或来潮后开始出现,并持续在月经期的前48~72h,疼痛常呈痉挛性,有时很重,以至于需卧床数小时或数天。疼痛集中在下腹正中,有时也伴腰痛或放射至股内侧盆腔检查无阳性所见

关于痛经程度的判定一般根据疼痛程度及对日常活动的影响、全身症状、止痛药应用情况而综合判定。轻度:有疼痛但不影响日常活动,工作很少受影响,无全身症状,很少用止痛药;中度:疼痛使日常活动受影响,工作能力亦有一定影响,很少有全身症状需用止痛药,且有效;重度:疼痛使日常活动及工作明显受影响,全身症状明显,止痛药效果不好

病因

年龄是痛经发生中的重要因素。在月经初潮的最初几个月发生痛经极少,随后发生率迅速升高16~18岁时达到顶峰(82%)30~35岁以后逐渐下降,在生育年龄中期稳定在40%左右,以后更低50岁时维持在20%。性生活的开始,可以降低痛经的发生率。对瑞典19岁女青年的追踪调查5年结果表明,到24岁时痛经发生率从72%下降至67%。严重程度也下降。

分娩是另一个重要因素,有过足月妊娠分娩史的妇女痛经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无妊娠史及有妊娠但自然流产或人工流产者因为近足月时子宫支配平滑肌细胞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几乎全部消失子宫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也降低;产后,这些神经末梢仅部分再生子宫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不能恢复到孕前水平。这种足月妊娠后子宫神经肌肉活性的改变,可以解释足月产后痛经减轻或消失的原因,但流产者无上述改变。另外,初潮早或月经期长经量多的妇女,痛经严重。服避孕药者,痛经发生率明显降低痛经还表现一定的家族特性痛经者的母亲及姐妹也常有痛经吸烟者痛经程度减轻。文化水平、体力活动与痛经无关。

另有一些研究表明特殊的职业及工作环境与痛经也有一定关系,长期接触汞、苯类化合物(即使是低浓度)的妇女痛经发生率增加寒冷的工作环境与痛经也有关

精神因素:有关精神因素与痛经的关系历年来一直在讨论中,结果不一致,有人认为痛经妇女精神因素也很重要常表现自我调节不良比较压抑焦虑和内向严重痛经者比无痛经者在兴趣情绪等方面更具女性化特点。也有人认为精神因素只是影响了对疼痛的反应,而非致病性因素。

原发性痛经一般均认为应归咎于以下几种原因:内膜管型脱落(膜性痛经)、子宫发育不全、子宫屈曲、颈管狭窄、不良体姿及体质因素、变态反应状态及精神因素等。

继发性痛经 痛经病人经双合诊发现盆腔器官有病变者为继发性痛经。常由于局部异常体征尚不明显时误诊为原发性痛经,因而对痛经开始于初潮后3年以上者,应考虑继发性痛经之可能,应进一步检查。

青年女性继发性痛经之常见原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它与原发性痛经症状极相似。如果病人有进行性痛经或内膜异位症家族史(母或姐妹中有患此病者),应早作腹腔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早进行保守性手术治疗,以保存生育能力。

此外,继发性痛经病因有:先天性子宫畸形(包括双角子宫、中隔子宫、残角子宫、阴道横隔等)、盆腔炎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子宫息肉、子宫粘连、宫颈管狭窄、卵巢囊肿及盆腔瘀血综合征等。

除痛经外,月经期伴有体温升高者应考虑盆腔炎。带宫腔节育器痛经者占带器妇女的5%左右。如无感染情况,痛经发生原因可能是节育器刺激内膜,PGs释出过多导致子宫肌肉收缩过强所致。

子宫畸形、生殖道下段完全阻塞之病人,可出现周期性下腹部疼痛,初潮年龄已过仍无月经来潮,而其他第二性征发育情况正常。周期性下腹疼痛乃继发于生殖道积血,一般在乳房发育开始后2~3年内出现。生殖道畸形阻塞、处女膜闭锁及阴道横隔,通过妇科检查很易得到诊断。而如融合缺陷形成一侧生殖道阻塞、对侧通畅者则较难诊断,如未分离之双子宫、一侧阴道盲端或有一与阴道不相通的残角子宫,这类病人有渐渐加重的痛经史,扪诊可触得肿块,易误诊为阴道囊肿或卵巢肿瘤。

腺肌病、内膜息肉及子宫肌瘤均较罕见于青春期少女。由这类病变诱发之痛经常在25岁后出现,疼痛类型不定,疼痛持续时间较长。

发病机制

原发性痛经

子宫收缩异常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子宫肌肉活动增强所导致的子宫张力增加和过度痉挛性收缩有关正常月经期,子宫腔内的基础张力<1.33kPa宫缩时压力不超过16kPa收缩协调,频率为3~4次/10min。痛经时子宫腔内基础张力升高宫缩时压力超过16~20kPa,收缩频率增加,且变为不协调或无节律性的收缩。由于子宫异常收缩增强使子宫血流量减少造成子宫缺血,导致痛经发生。目前已经发现可以造成子宫过度收缩的原因有:前列腺素白三烯、血管加压素催产素等

前列腺素或白三烯合成与释放过度

1957年首次在月经血中发现了平滑肌的刺激物,并称其为“月经刺激物”。1961年发现经血中存在几个有活性的脂类物质,现在知道这些物质是前列腺素(PGS)。前列腺素是一组化学结构相似、具有生理活性的不饱和羟基化脂肪酸,广泛存在于人体的组织和体液中含量极微,而效应很强前列腺素主要由存在于细胞膜的磷脂合成,是对组织损伤的一种反映正常妇女晚黄体期,黄体退化孕激素水平下降,溶酶体膜不稳定磷脂酶A2释放,引起磷脂的水解,产生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通过两条途径生成不同的PG物质:在环氧化酶等的作用下生成前列腺素如PGD2PGE2,PGF2前列环素(PGF2),血栓素(TX)A2,称之为环氧化酶通路,非甾体抗炎药可使环氧化酶乙酰化后灭活而阻断此通路。

(2)在5-脂氧化酶作用下,产生白三烯白三烯是强有力的缩血管活性物质。不同的类型PGs因结构上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生理活性。PGF2a及TXA2可以刺激子宫过度收缩;PGE2和PGI2可松弛子宫。与痛经最相关的PGs是PGF2a。前列腺素生物合成的调节因子包括: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常见的刺激因子包括脂肪酸、创伤雌激素、孕激素cAMP、LH肾上腺素;抑制因子包括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皮质类固醇等。

子宫内膜是合成前列腺素的重要部位。许多证据表明子宫合成和释放PG增加是原发性痛经的重要原因PGF2a及血栓素A2可以刺激子宫过度收缩导致子宫血流减少大部分原发性痛经妇女的月经血、宫腔冲洗液、经期子宫内膜及外周血中PGF2a浓度及PGF2a/PGE2比值显著升高静脉或宫腔内输入PGF2a可以出现模拟原发性痛经的症状包括有关的全身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正常子宫内膜月经前合成PGF2a的能力增强;痛经患者子宫内膜生成的PG为非痛经妇女的7倍月经期PG释放主要在初48h内这与痛经症状发生时间一致。分泌期子宫内膜合成的PG高于增殖期无排卵月经周期不出现痛经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可以有效缓解部分痛经。

收缩信号的传递给宫肌层内较为频繁

在相邻的肌肉细胞间,通过缝隙连接调节收缩信号的传递月经期子宫肌层内这种传递活动较为频繁;痛经妇女则更为频繁。已知PGF2a可以诱导缝隙连接,这可能是造成过度子宫收缩的机制引起PGF2a过度生成和释放的根本原因仍不十分清楚。一些研究证实,人类子宫内膜及肌层合成PG受月经周期的影响,高雌激素水平尤其重要,有报道痛经妇女晚黄体期雌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原发性痛经妇女经血中PG水平增加,不仅刺激子宫肌层过度收缩使子宫缺血并且在剥脱的子宫内膜层,损伤点继续产生小量的PG使盆腔的神经末梢对PG敏感化,致使机械的刺激或化学刺激如缓激肽和组胺等引起疼痛的阈值降低。研究还发现给予痛经和非痛经患者子宫内PGE2和PGF2a,子宫肌的反应无不同。由于PGs迅速地分解为15-酮,13,14-双氢PGF2a,虽然痛经妇女血浆PGF2a浓度与对照相似但正常妇女血浆中15-酮,13,14-双氢PGF2a比痛经妇女高说明痛经者PG的代谢减慢。

部分痛经病人前列腺素的合成、释放并不增加而是由于5-脂肪氧化酶通路活性增强使白三烯合成增加,后者是强有力的缩血管物质这样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部分病人对非甾体抗炎药无效。

催产素的作用血管加压

血管加压素及催产素的作用血管加压素作为痛经的另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已由许多研究证实。原发性痛经妇女中血管加压素水平升高,这种激素也能引起子宫肌层及动脉壁平滑肌收缩加强子宫血流减少;静脉输入高张盐水,可使血管加压素分泌增加,更增强子宫收缩,加重痛经症状。

雌激素能刺激神经垂体释放血管加压素此作用可被孕激素抵消。正常情况下排卵期血浆中血管加压素水平最高,黄体期下降直至月经期。原发性痛经妇女晚黄体期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所以在月经期第一天血管加压素水平高于正常人2~5倍,造成子宫过度收缩及缺血。

以往认为催产素与痛经关系不大但近来研究证实,非孕子宫也存在催产素受体给痛经妇女输入高张盐水后血中催产素水平也升高血管加压素和催产素都是增加子宫活动导致痛经的重要因素,这二种肽似乎都通过作用于子宫的特异性VI血管加压素和催产素受体起作用,它们作用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子宫的激素状态血管加压素也可能影响非孕子宫的催产素受体。用催产素拮抗剂,竞争性抑制催产素和血管加压素受体,可以有效缓解痛经(44%)由此也可看出加压素和催产素在痛经中的作用。

其他

宫颈狭窄:过去认为未产妇宫颈痉挛,导致宫内压力升高,经血逆流入盆腔刺激盆腔神经末梢而引起疼痛,现在已知经期经血逆流现象较常见不一定引起痛经

其他肽类及自主神经系统:内皮素去甲肾上腺素也可造成子宫肌肉及子宫血管收缩,而导致痛经自主神经系统(胆碱能、肾上腺素能)肽能神经也能影响子宫及血管骶前神经切除可以治疗痛经,足月妊娠产后痛经减少,也与子宫的自主神经纤维明显减少有关

免疫系统:近来有学者首次研究了痛经患者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反应的改变发现周期26天有丝分裂原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显著下降,周期第3天血中单核细胞β-内啡肽水平升高,认为痛经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形成了一种身体和心理的压力从而导致了免疫反应的改变关于痛经与免疫之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和探讨。

流行病学

痛经的发生率在30%~80%,差别较大的原因是由于每个人疼痛阈值不同临床上又缺乏客观的测量疼痛程度的方法确切了解各种人群的发生率也比较困难。中国1980年全国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痛经发生率33.19%其中原发性痛经36.06%轻度44.6%中度38.81%,严重影响工作的重度为14%(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1980)。对瑞典哥德堡城市19岁女青年随机抽样调查显示痛经发生率72%,15%因严重痛经限制日常活动并对止痛药无效8%每月因此而缺课或误工也有报道几乎半数以上性成熟期妇女不同时期有过痛经,其中10%造成每月缺课或误工1~3天。在美国每年因痛经带来约600×106工时的损失。

诊断

诊断原发性痛经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为诊断原发性痛经的关键主要是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的存在。采取完整的病史,做详细的体格检查(尤其是妇科检查),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症等。

鉴别诊断:应与慢性盆腔痛区别慢性盆腔痛的疼痛与月经无关还应与继发性痛经及早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相鉴别。

检查

实验室检查:分泌物检查激素水平检查。

其它辅助检查:B超腹腔镜宫腔镜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

中医辨证原发性痛经

气血虚弱

经期或前后小腹隐痛,经色较淡,量少。体腰膝无力,神倦乏力,纳食不香,胁腹胀闷,大便不实,眩晕耳鸣,心悸气短,舌苔薄白,舌体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治宜补气养血、和络止痛,方选八珍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熟地黄、白芍、菟丝子、山药、甘草、当归、桃仁、红花、黄精、鸡内金等。

气滞血瘀

经前或行经时腹痛及腰,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紫黯有块,块下痛咸,周期及经量正常,舌苔薄,质黯瘀斑,脉弦。治宜理气活血、行瘀止痛,选方柴胡疏肝散、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柴胡、香附、郁金、川楝子、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生地黄、白芍、杜仲、丝瓜络、熟地黄等。

寒湿凝滞

经期或前后小腹冷痛难忍,得热则舒,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恶心呕吐,形寒肢冷,经量少,色紫黯有块,小便清长,舌苔薄白,脉沉细或沉紧。治宜温经散寒、化瘀止痛,选方当归四逆汤加味,药用桂枝、干姜、肉桂、细辛、制附子、当归、白芍、甘草、木通、艾叶、小茴香、香附、川楝子、川芎等。

鉴别

月经期内发生的以下疾病可引起腹痛,需加以鉴别:

原发性痛经鉴别诊断1.卵巢肿瘤蒂扭转 可查到大小不同的肿物,症状多局限于病侧。

原发性痛经鉴别诊断2.卵巢黄体破裂 腹痛常伴有恶心及便意,症状偏于一侧

原发性痛经鉴别诊断3.阑尾炎 转移性腹痛及一侧体征较重。

诊断原发性痛经,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为诊断原发性痛经的关键,主要是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的存在。采取完整的病史,做详细的体格检查(尤其健康搜索是妇科检查),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症等。

治疗

原发性痛经的治疗:1、一般治疗:进行必要的解释工作:帮助病人打消顾虑,树立信心。痛经时可卧床休息或热敷下腹部。注意经期卫生。可服用一般非特异性止痛药。如水杨酸盐类,有退热止痛之效。 2、口服避孕药:适用于需要避孕措施痛经病人,疗效达百分之九十以上。避孕药可抑制排卵降低月经血中前列腺素的含量、血管加压素及催产素水平,抑制子宫活动。 3、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一般月经来潮,疼痛开始服药2-3天,(有效率60~90%)。4、钙离子通道阴滞剂:可明显抑制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于经前预防先服用5-10mg一日3次,服用3~7天,或疼痛时10mg,舌下含服,多数取得良好效果。

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七方

采用一些中药来缓和痛经似乎效果不错,因为中药一般副作用都比较少。 荔枝核、香附、黄酒各30克。将荔枝核、香附研成细末,混合成装入瓷瓶密封保存,每个痛经发生之前一天开始服用,每次服6克,以黄酒适量调服,1日3次。本方适用于以气滞为主的实证痛经。

益母草生姜水――取益母草冲剂1袋(或益母草膏1匙),加拇指大小的一块生姜(切成细末),水煮至200毫升,连同生姜一起趁热服下,适于经行有血块、腹部阴冷的痛经患者。

白芥子3克。研末,敷于肚脐上以医用胶布固定;用热水袋(水温约50℃)熨烫,每日3次。每次30分钟。可以在月经来潮前2天开始使用,连用3次即可。下次月经来潮前如法用药,连用3个月经周期。可有行气止痛,主治痛经。一般用药2小时可以止痛,提前用药可预防疼痛发生。

五灵脂12克,青盐60克,香附、葱白各20克,艾叶30克,菖蒲60克。将药物炒热后,外敷小腹部,一般熨烫时宜用纱布包扎药物。此方适于气滞血瘀而致痛经。

艾叶益母糖姜水艾叶6克,益母草30克,红糖、生姜适量,水煮去渣后服用,治经行不畅、腹部胀痛,经血夹有血块的痛经者。

山楂30克,向日葵籽15克,红糖30克。先将山楂、向日葵籽一齐放在锅内炒,以葵花籽炒香熟为度。再加水,熬成浓汁后,将红糖放入熬化即成。每次于经前1--2天,连服2--3剂,正痛时亦可服用。本方适用于血瘀为主的痛经。

阿胶、杜仲各15克,陈艾10克,净子鸡1只(约500克),生姜6克。将杜仲、陈艾与鸡入砂锅中同炖,将熟时加人生姜,炖20分钟,加盐调味每次用热汤烊化阿胶5克,日3次,饮汤食肉。本方适用于寒混凝滞之痛经。

维生素B6可治疗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困扰很多女性,近来,妇科医生发现维生素B6可以用来治疗痛经且疗效颇佳。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病情较轻的患者,在月经来潮前7天开始服药,每次服用维生素B6两片(20毫克),每天服药3次,连续服药7天至月经来潮停药。病情较重的患者,服药方法同上,只是服药剂量加至40毫克,比轻症患者服药剂量多1倍。有些痛经患者在月经来潮时才发生腹痛,对于这些患者可采取即时服药法。当月经来潮时,口服维生素B6 40毫克,4小时后再服用40毫克,共服用2次即可。

处方提示:维生素B6可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含量增高可引起肌肉松弛,降低子宫平滑肌张力,从而用于少女痛经的治疗。

据临床观察,使用维生素B6治疗痛经效果良好,90%以上的患者用药后腹痛消失或减轻。此种治疗方法无任何副作用,既经济,又方便。所有原发性痛经患者都可以试用此方法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做好心理护理,积极锻炼身体

首先对痛经患者解释月经生理,尤其是青春期少女,帮助其找出可能引起痛经的原因,加以预防。比如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及寒冷刺激,月经期不宜进食生、冷、凉、辣食物,不参加剧烈运动等。让患者了解月经生理,注意经期保健,生活中树立健康快乐的人生观,减少焦虑和抑郁,平日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营养及充足睡眠,多参加适宜的体育运动,如散步、慢跑、跳舞、健身操等,以增强体质。运动能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松弛平滑肌,增加子宫供血量和血流速度,有利于子宫代谢产物的排泄,缓解痛经。

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

该类药物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子宫张力和收缩性下降,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由于效果显著(有效率60%~90%)、服用简单(经期用药1~3天),自上世纪70年代起已广泛应用于原发性痛经的治疗。该类药物的副作用有消化道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极少引起支气管痉挛和暂时肾功能损害。一般于月经来潮痛经开始前连续服药2~3天,因为前列腺素在经期初的48h释放量最多,早期用药可纠正月经期血中前列腺素合成释放过多。如果不是在前48h连续给药,而是痛时临时给药,难以达到止痛效果。常用该类药物:消炎痛25mg,每日3次;甲灭酸250mg,每日4次;布罗芬400mg,每日3次;炎痛喜康20mg,每日1次;奈普生200mg,每日2次;双氯酚酸25mg,每日3次。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该类药物干扰钙离子透过细胞膜,并阻止钙离子由细胞内库存中释出从而松弛平滑肌,解除子宫痉挛性收缩,扩张血管,改善子宫供血,故能治疗痛经。心痛定20~40mg,给药10~30min子宫收缩减弱或消失,肌肉收缩的振幅、频率、持续时间均下降,基础张力减少,同时疼痛减轻,药效持续5h,无副作用。

4、解痉镇静剂

常选用阿司匹林类、阿托品、654-2、氯丙嗪等,痛经出现时开始使用,可取得较好的止痛效果。若出现疼痛性休克者,可选用吗啡或度冷丁肌肉注射,应尽量避免重复使用,以免导致成瘾性。

护理方法

1、注意并讲究经期卫生,经前期及经期少吃生冷和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

2、消除对月经的紧张、恐惧心理,解除思想顾虑,心情要愉快。可以适当参加劳动和运动,但要注意休息;

3、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体质虚弱者。还应注意改善营养状态,并要积极治疗慢性疾病;

4、疼痛发作时可对症处理,口服去痛片,也可服用阿托品片、颠茄片及安定片,都可缓解疼痛;

另外,可喝些热的红糖姜水或采取艾灸三阴交、合谷、子宫等穴位,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饮食注意

月经已来潮,则更应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胡椒、烈性酒等。此期间病人可适当吃些有酸味的食品,如酸菜、食醋等,酸味食品有缓解疼痛作用。此外,痛经者无论在经前或经后,都应保持大便通畅。尽可能多吃些蜂蜜、香蕉、芹菜、白薯等。因便秘可诱发痛经和增加疼痛感。有人认为,痛经病人适量饮点酒能通经活络,扩张血管,使平滑肌松弛,对痛经的预防和治疗有作用。如经血量不多可适量地饮些葡萄酒,能缓解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起到治疗作用。葡萄酒由于含有乙醇而对人体有兴奋作用。情志抑郁引起痛经者适当适时喝点儿葡萄酒,能够起到舒畅情志,疏肝解闷的作用,使气机和利。另外,葡萄酒味辛甘性温,辛能散能行,对寒湿凝滞的痛经症,可以散寒祛湿,活血通经;甘温能补能缓,对气血虚弱而致的痛经,又能起到温阳补血,缓急止痛的效果。 痛经患者平时饮食应多样化,不可偏食,应经常食用些具有理气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如荠菜、洋兰根、香菜、胡萝卜、橘子、佛手、生姜等。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者,宜常吃补气、补血、补肝肾的食物,如鸡、鸭、鱼、鸡蛋、牛奶、动物肝肾、鱼类、豆类等。

预后

经治疗无明显不良预后。

预防

1、注意经期卫生避免剧烈运动及过冷刺激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避免不洁性生活注意避孕尽量避免宫腔操作;

3、定期行妇科普查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3: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