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袁树珊
释义

袁树珊,名阜,以字行,生于1881年8月9日(清光绪七年七月十五日),家住扬州南乡袁巷。父开昌,字昌龄,深谙经术,旁通诸子百家,尤精医术,后寓镇江城西,以医为业,全活颇众。著有《医门集要》、《养生三要》。叔父开存,字春芳,亦精医术。堂兄桂生,名焯,是著名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不仅是我国开办中医教育的先驱者之一,而且是我国实行中西医结合最早倡导者之一。清末曾与同仁创办《医学扶轮报》,并著有《桂生丛堂医案》。

家学渊源

袁树珊,名阜,以字行,晚号江上老人。据《命理探原》记载,先生生于清光绪七年闰七月十五日(1881年9月8日)。其家世居扬州南乡袁巷,本是医卜世家,家学渊源。其父开昌,字昌龄,除深谙经术,更旁通诸子百家,尤精医术,后寓镇江城西,以医为业,著有《医门集要》、《养生三要》等,并辑有《中国历代卜人传》一书。据《中国历代卜人传》序中所载,此书本是袁开昌所辑,后由袁树珊校订,可见袁开昌亦精通卜筮之术。叔父开存,字春芳,亦精医术。堂兄桂生,名焯,是民国著名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不仅是我国开办中医教育的先驱者之一,还是我国实行中西医结合最早倡导者之一,清末曾与同仁创办《医学扶轮报》,并著有《桂生丛堂医案》。袁树珊幼承庭训,学究岐黄,尤精命理,是闻名海内的医学家、星相家。先生早年随父寓居镇江,以医为业,兼以算命卜卦。袁树珊后就学于北京大学,并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帝大攻读社会学。学成归来后,袁树珊受到行政院长谭延闿赏识,极欲网罗于门下。但袁树珊对于功名利实录,其实并不热衷,坚辞其邀,返乡后专心于星相学的研究,并继续以医卜行世。虽然先生也算是一个职业的卜人,但他并不迷信,也不四处宣扬星相学之神异。他幽默地说:“来向星相家请教的不外三种人:一是受重大刺激;二是迷于名利;三是有的走投无路,所以不得不察颜定色,善为指点。”[见盛巽昌、朱守芬编撰《学林散叶》第304条,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出版。]

生卒考证

先生之生卒年月,未有准确说法。

先生之生年,考察《命理探原》一书所载,其自述八字为:辛巳、丁酉、乙巳、戊寅,考察历书,当为清光绪七年闰七月十五日(1881年9月8日),而非俗传的清光绪七年七月十五日(1881年8月9日)。

先生之卒年,有1952年说(按李植中文),1962年说(按叶尚鼎文),1968年说(按顾一平文)。今按李植中先生《史勤丛稿》所载,袁树珊先生于1952年逝世。李植中先生既以治学严谨闻名于世,又长期在镇江从事文史资料的征集与编辑工作,且与袁树珊先生同乡,熟知其后人及其家族渊源,当然言之有据。另外,1952年,《新命理探原》一书出版后,查传世文献,再无任何关于袁树珊先生的活动记载,亦未见有片言只语传世,这对于一位名满江湖、学富五车的星相家而言,是不可想像的。因而,1952年逝世之说当最为可靠。李植中原文见《史勤丛稿》,2000年9月第1版,第299页,《也说袁树珊》一文。

雅人深致

据时人回忆,先生终年着一灰色长衫,秋冬束一腰带,左侧吊着罗盘玉佩,右侧插着烟管,走路时习惯将两手交叉在背后,儒雅潇洒,落落大方。先生虽以医卜名世,但熟读经史,精通国学,好与士大夫往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吐浩浩落落,雅人深致,听者忘倦。诊室悬有一副自书楹联,上联云:“十亩栽桑,十亩种田”;下联云:“半日诊病,半日读书。”可见其心境淡远,自非时人所能测。

据著名学者罗振常为《大六壬探原》一书作的序言中记载,1925年仲冬,他已经是久闻其名然而一直无缘谋面。直到翌年春,经友人鲍扶九之介绍,方于京口(今镇江)得识袁树珊。对袁树珊的学识和著作,罗振常作了高度评价,称其命理著作“辞旨明畅,可与俞曲园游艺诸录相撷颃”,“非术士之所能为也”。对袁树珊“卖卜所入,恒以瞻亲族,济贫困,不事私蓄”的风仪尤加称赞,罗振常说:“余重君之人,较之多君之术,为尤深且挚也。”

在袁树珊先生看来,卜筮相术本是中国的国粹,几乎是和中国文化史同步而生,源自上古,显于殷商,于今为盛。安阳出土的甲骨文,大量都是卜辞。西周时,管蔡作乱,君臣战栗,周公卜得大吉,众人方敢出兵平叛。孔子周游列国,始得人生真谛,故有“五十而学易”之说。当今之世,人有所惑,最先想到的也是占卜之事。可见,对卜筮之学视而不见,无异于掩耳盗铃。当然,出必问,行必占,更是问道于盲。只有精研此术,破除神秘,直得本原,方可去除迷信,而得术数学之本来面目。

天机神算

三十年代,袁先生学问已成,遂不再行医,正式投身于星相界。因勤于钻研,学问广博,在镇江星相学界已属于佼佼者。各地社会名流,慕其高名,纷至沓来,求卜问命。最先前来的是民国大员何应钦,求得批命后,何非常钦佩,并向蒋介石力荐。蒋公也是相信命相之学的,于是也欣然前往。袁树珊先生不卑不亢,大大方方地接待了蒋公,直言批述,甚得蒋公欣赏。消息传开后,上至政界显要,下至富商巨贾,均以手持袁先生所批的命单为荣。据说北洋军阀吴佩孚亦曾泒专人往求一卦,对袁先生所批的命单推崇备至,以至于派出一黄姓军官作为专使持其手书赶赴镇江,面见袁树珊,重金请其出山,作为自己的幕僚。袁先生并不肯趋炎附势,得书后淡然处之,并书“吴威喜则树珊荣,吴威怒则树珊恐”十四字回复,婉拒了吴佩孚的邀请。对于其厚礼重金,袁先生分文不取,未开封便交由来使带回。

几年后,袁先生的“润德堂”从三仙巷迁入江上里,一时来人如织,门庭若市,几乎是“门限三易”,来求他看八字、批命单的人络绎不绝。少年得志的江苏省民政厅厅长缪斌,也驾临请批命书。自然,少年中年,富而且贵,一无差错。但最末一句,有“受累于吴”的话,众人不解,缪斌本人也未详加请教。抗战伊始,缪斌就投靠汪伪政府,作了汉奸。抗战胜利后,自然沦为阶下之囚。无奈之下,缪斌请夫人找无锡同乡国民党元老吴稚辉作说客,向蒋委员长求情。由于吴稚辉过于认真,一再通过多方面向蒋介石游说,反而使蒋介石起了疑心。当时有一种说法,缪斌之投汪逆,本是受蒋介石之秘令潜伏敌后,且代表重庆方面赴日与日酋秘密谈和。如此隐情,若有外泄,领袖颜面何在?国民政府下令立即枪决,以正视听。相比其他免于一死的大汉奸们,确应了袁树珊先生的“受累于吴”之谶矣!

抗日战争期间,镇江沦陷后,袁树珊为避兵火,赴上海英租界同福里避难。英国人哈同在抗日战争爆发后,逃离了上海。其代理人袁希廉将哈同原来的住宅——同福里哈同花园12号的洋房,做价10根金条,卖给袁先生。因仰慕袁先生的声名及为人,赠以全部家俱及日用物品。略事归置后,“润德堂”命馆在哈同花园挂牌开课。一时,沪上闻人听得消息后,纷纷前来求课。因来人甚多,只得一一预先登记,面谈后约期交付命单,再加以述释。当地的小混混们,见命馆生意甚好,意欲分点红利,不断前来寻衅滋事,搞乱排除秩序,袁先生甚是为此烦恼。恰当此时,青帮黄金荣也前来求卜,闻听此事后,便精制一幅《英雄独立》的图轴,派出一位金姓弟子,帅四人军乐队,乘坐吉普车,吹吹打打,前往润德堂奉赠。小混混们见了大混混,甚是惊惶不安,遂一一前往润德堂告罪,祈求原谅。袁先生并无恶言,反而赠每人以两块大洋的酒资。此逸事不日传遍上海滩,润德堂从此再无门户之扰矣。

1938年,国民党军官睢团长夫妇、营长郭岐、宗副官等一行四人,于南京兵败后,辗转来到上海,避居于法租界内,四处设法寻找机会逃离上海,归队继续抗日。四人中,睢团长一向非常相信星相之学,认为当此危机存亡之时,理当就近拜访命理大家袁树珊先生,以期得到指点。郭岐其时正当壮年,认为命运乃是自己奋斗创造而得之,算命看相,只不过是事后附会,没有意义。但其他三人坚持要前去一试,郭岐不便峻拒,只好一同前往。在为其他三人看完相后,袁树珊先生将郭岐双手仔细端详,继而略窥面相后,说:“郭先生是军人,到四十岁时可升少将师长。后在沙漠中作战,因此战失败,将有性命之忧。不过,您最后仍能顺利脱险归队,从此一帆风顺,后福可羡。”袁先生的断语,郭岐并不相信,认为预知未来乃是一件不可思议之事,并没有放到心上。后来,四人顺利逃离上海,经香港到武汉归队,不时升调,果于四十岁时升为四十五师少将师长,戍守伊犁区精河县。1945年上半年,伊犁、塔城、阿尔泰三区叛乱。1945年下半年,三区的军队向精河、乌苏进攻。自9月3日起,不明国籍的飞机轰炸乌苏、精河,叛军以重炮、燃烧弹等不分昼夜集中攻击,四十五师兵力全部覆灭。战事发生之地,正是沙漠之中。因为缺水,郭岐渴至昏死,后为敌人救活,于战后交换战俘时,始又归队。后郭岐赴台,一生顺利,子女多有所成就。至此,袁树珊之言一一应验。郭岐晚年,回忆其事,甚是感慨,在其著作中辟专章以纪其事。[《陷都血泪录》,郭岐著,2005年7月第1版,第169页。]

兴办义学

袁树珊先生既然名满江湖,来往的又都是达官贵人,自然收入不菲,但他既不爱财,也不聚财。先生晚年,虽然影响力巨大,但自谦为“薄负时誉,饘粥有资”,对于资财,并不为意。略有所得,甚至于还准备重修汉司马季主之墓和严君平之宅,“一以发潜德之幽光,一以保固有之国粹”。

袁树珊平生最崇拜的就是武训[武训先生(1838~1896年),行七,字蒙正,自号义学症,谥号义学正。山东省堂邑县(今冠县柳林镇)武庄人。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享誉中外的贫民教育家、慈善家,名训则是清廷嘉奖他行乞兴学时所赐。]和伏羲[伏羲,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纪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辨》曲子,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也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他的理想就是兴办一所义学和建一座伏羲庙。在有了一定的收入并积聚了一笔金钱后,他便学习武训,在家乡小袁巷,以袁家祠堂的房屋作为校舍,兴办义学。为了激励学生们刻苦求学,袁树珊取“袁安卧雪”的典故,命名为“卧雪小学”。这个义学是一个六年制的完全小学,原有的四年制初小毕业的学生均有继续升学的机会。学校不收取学费,还免费发给学生们笔墨纸砚等学习用品。为了让孩子们上学免遭风雨之苦,每人还发一只竹斗蓬。入学儿童并不仅限于本村,附近各乡村儿童均可申请入学就读。为了使学校经费有长期保证,袁先生还出资购买了20亩地作为校产。其中,16亩地租给附近农民耕种,所得租金充作学校日常经费。为了使学生不忘耕作,学校向每个学生发了一册《农家副业》的参考书,并把另外4亩地则作为学生的实验园地,供学生栽种、养殖等实习使用。义学的举办在当地影响很大,各界均非常欢迎和支持,群众和学生家长们纷纷自发前往义务施工,修整道路和校舍。可惜后来由于日寇侵入,镇江百业萧条,学校于第三年的暑假后被迫停办,但学校对于学生们的成才,仍起了重大作用,至今为当地民众所钦赞。

袁树珊本想在镇江云门山门外的小码头东侧建一座伏羲庙,但在卧雪小学停办之后,他改变了初衷。1941年,他把建好的伏羲庙的庙房改为校舍,创办了“伏羲小学”。由于日寇侵华后,社会经济崩溃,袁树珊财力不济,难以独力支持学校的开支,伏羲小学不得不向学生们收取一定的学杂费用。为此,袁树珊非常愧疚,特地为学校做了一块匾额,亲书“不如武训”四字,以表自责之意。岁月沧桑,此学校虽几度易名,但至今仍存。

学究天人

在民国的通论命理学著作中,第一要属先生所编著的《命理探原》一书。原书出版于1916年,一时洛阳纸贵。1952年,作者又重加整理,以《新命理探原》的书名,再版于香港。在原序中,作者写道:夫唐以前之命书、吾不得而见之矣。唐以后之命书、如徐子平、徐大升、刘青田、万骐、王铨、张神峰、万育吾、陈素庵、沈孝瞻、沈涂山诸先贤之著述吾得而见之读之矣。然其中有有起例而无议论者、有有议论而无起例者有失之繁芜、而不精确者、有失之简略、而不赅博者、非惟初学难以入门、即久于此道者、亦多不明其奥窔。余之所作、由浅入深、分门别类、采撷众长、屏除诸短、间有古人义理未明、起例未备者、则妄参管见以补足之、非敢谓羽翼先贤、要不过为知命之君子、尽忠告焉耳矣。

在这里,作者申明写作此书的目的是“由浅入深,分门别类”,是为一般民众入门而作。原书共分八卷,前五卷以本原、起例、强弱、神煞、宜忌、用神、化合冲刑、评断、六亲、妇幼、杂说等为纲领,而将古代命理典籍中的有关论述,一一择要而收录其间。间有古人未有论及或不易理解之处,则加以按语,予以说明,既表现了作者尊崇先贤的严肃学术态度,又为初学者提供了明白的进阶途径。第六卷为先贤命论,第七卷为润德堂存稿,收录包括作者自己在内的三十多则命照,详加解说,以便得初学。第八卷为星家十要、星家事实丛谈。八卷之外,尚有补遗事实丛谈。此书是近代第一本有价值的命理通论性著作。

民国十七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有意取缔星相医卜之业。先生得知后,著《中西相人探原》一书。此收引经据典,寻流探原,列举各国星相学之书目,并详细解析各国星相之学,各社会各方之赞许。时任行政院长的谭组安非常推崇此书,袁先生遂得机会为星相界人士辩白,挽回了星相业被取缔的噩运。此举遂为星相界人士传为美谈,奠定了先生在星相学界的地位。

袁先生既精术数命理,一时名满江湖,但其为人正直,不蓄私财,每有所得,往往倾囊资助族中贫苦,故多为时人所称赞。其得意之作《命谱》出版时,清末状元陈夔龙为之题诗,陈陶遗、沈恩孚、高万吹名士为之题辞作序。书中共评论了历代64个命照,上自春秋时代的孔子,下至清末人物,既有帝王将相,也有乞儿寒士。作者在每个命照后,又附录了相关的大量史实、诗文、嘉言、楹联、轶事、医药秘方,引证书目竟达176种,充分表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化所具有的深厚根底,也说明了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并不是没有缘由的。 先

生一生勤于著述,传世颇丰,命理著作有《命理探原》、《六壬探原》、《选吉探原》、《历代卜人传》、《中西相人探原》以及《命谱》、《标准万年历》等;医学著作有《妇科准绳》、《生理卫生》、《诊断汇要》、《行医良方》、《图翼治法》、《针灸治疗方法》、《中医序跋撷英》、《本草万方撷英》和《十二经动脉表》。1948年底,袁树珊旅居香港,香港各界,纷纷慕名而登门造访。甚至于不时有台湾政要、富商世贾专请他赴台指点迷津。先生后迁台湾,于1952年仙逝,终年71岁。其子德谦,字福儒,早年留学日本,后侨居美国纽约,开设中国医院,著有《妇科精华》、《中国针灸医药准绳》,1979年11月11日病逝,终年66年。

*此文周易工作室郑同编撰,已经被收入点校版《润德堂丛书六种》之《述卜筮星相学》一书。

相关文章及图书目录

(1)叶尚鼎撰《袁树珊其人其事》一文,见《扬州郊区文史(第一辑)》,扬州郊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94年12月出版,第203页。

(2)顾一平撰《春暖杏林风高枯井——扬州郊区名中医小传》一文,见《扬州郊区文史(第一辑)》,扬州郊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94年12月出版,第183页。

(3)李植中撰《也说袁树珊》一文,见《史勤丛稿》,李植中著,2000年9月第1版,第299页。

(4)李植中撰《闲话袁树珊》一文,见《镇江文史资料》,镇江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2003年9月出版,第56页。

(5)《中国五术名人录》(上中下),台湾王家出版社,郑景峰编,1985年5月出版,第85页,第383页。

(6)《新命理探原》,香港上海印书馆印行,袁树珊著,1979年出版。

(7)《外国的月亮》,上海古籍出版社,柳存仁著,2002年5月出版,第225~227页,《袁树珊》一文。(8)《艺缘》,美国长青文化公司,刘冰著,2003年出版。

(9)《袁树珊其人其事》,《扬州时报》,顾一平著,2006年12月18日。

(10)《润德堂丛书六种》,袁树珊著,谢路军主编,郑同点校,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年出版。[包括《新命理探原》、《命谱》、《大六壬探原》、《选吉探原》、《中西相人探原》《述卜筮星相学》、《中西相人探原》六种。]

文献记载

当时与韦千里先生齐名,给后人留了八个案例,很遗憾,其案例太少。

己酉年七月十七日巳将巳时,十八岁,甲午命占从戌。

伏吟 自任

龙龙白白 朱蛇贵后

寅寅子子 巳午未申

甲寅子子 六辰 酉阴

勾卯 戌玄 兄丙寅龙

寅丑子亥 子己巳朱

龙空白常 官壬申后

断:安徽某君,拟投笔从戌,卜前途休咎。珊曰:枝上子水,乃甲木日干之印绶,今竟与君之午命犯冲,此举虽豪,恐与尊翁意旨不合,欲行又此耳。彼曰:家俨儒者,但知训蒙教读,不肯顺世界潮流,今日何时,岂可雌伏为牖下书生耶。珊曰:无违为孝。孔子尝方之,君何忘恩负义耶。况初传之寅为月破,而君家世安徽,拾零舍西南而东北,不独南京之友不足恃,即镇江之友亦不足恃,究将何往耶。彼曰:日前在宁记友不值,闻其奉差莅镇,故特来相依,求其介绍,顷间走谒,又不吾见。君方宁镇之友皆不足恃,斯言是之,然余尚有其他捷径,究未识从戌以后,前途休咎若何也。珊曰:天地盘相加,十二支神无一移易,课名伏吟。动辄得咎,静乃安全,且贵人逆行,蛇临命,虽欲雄飞,势不可能。四海交流,何足恃哉,而况君之所希望者,立武功享盛名,然必须损万千人之头颅,糜万千人之肢体而后换得,非惟存心残忍,即自家生命,亦无时不在危险之中。道德经云:佳兵者不祥之器。曹桦诗云: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名万骨枯。此言可深长思也。如果不图侥幸,素位而行,熔经铸史,继承父业,以文章华国,以孝友传家,何患不声名远著,到处欢腾哉。彼曰:君所见而云。珊曰:中传之巳,朱雀带太阳,末传之申,官鬼为日建,皆有特殊之功效,不过利文不利武,宜静不宜动耳。

主要著作

袁树珊一生著述颇丰,医学著作有《妇科准绳》、《生理卫生》、《诊断汇要》、《行医良方》、《图翼治法》、《针灸治疗方法》、《中医序跋撷英》、《本草万方撷英》和《十二经动脉表》;命理著作有《命理探源》、《六壬探源》、《选吉探源》、《历代卜人传》、《中西相人探源》以及《命谱》、《标准万年历》等。

《润德堂丛书六种》,袁树珊著,谢路军主编,郑同点校,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年出版。[包括《新命理探原》、《命谱》、《大六壬探原》、《选吉探原》、《中西相人探原》《述卜筮星相学》、《中西相人探原》六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5: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