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袁金良
释义

袁金良,人名。值得关注的人物有袁金良,男,1963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船舶轮机工程、新能源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袁金良,男,汉族,196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南京市公安局下关分局中山桥派出所教导员; 袁金良,高级工程师。男,1932年7月出生,浙江江山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清华大学。

1、教授

男,1963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船舶轮机工程、新能源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于1996起先后从事多项瑞典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燃料电池基础理论、船舶新能源开发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已经开拓了燃料电池中传热传质、流体流动及相变、电化学等传递过程及其数值计算等复杂内容交叉的边缘学科。完成了“换热器的熵产分析和运行参数的优化”(大连海事大学 校基金,1996),“燃料电池传热和传质研究”(瑞典能源部,1999.1-2001.12)等项目的研究,正在研究的项目有“燃料电池及其能源系统传热和传质研究”(瑞典能源部 ,2002.1-2005.12),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Advanced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SOFCs(瑞典国家研究部 ,2004.1-2006.12)。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4篇,出版著作(译著等)共5部。

正在指导两名博士研究生从事燃料电池和转热器课题研究。

英国工程局 (Engineering Council) 注册高级工程师 (CEng.); 英国轮机工程、科学和技术学会 (The Institute of Marine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会员 (MIMarEST); 美国能源顾问局(The Council of Energy Advisors) 顾问。

2、警官

个人简介

袁金良,男,1963年8月出生,1981年10月参军入伍,历任战士、沈阳炮院学员、南京军区汤山炮兵射击场排长、副连长、正连职参谋、副营职参谋等职。1998年12月转业到南京市公安局下关分局三汊河派出所,先后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现为主任科员,三级警督警衔。面对热浪翻腾,浓烟滚滚,他数次冲进火海,背下3位老人,而自己却被烧伤而浑然不知。 袁金良因救火而一举成名。然而,他并非仅仅是从火海走出的英雄。记者最敬佩他真正是一个“平常时刻看得出、危难时刻豁得出”的模范。“您的安全是我最大的追求,您的满意是我最大的心愿”。

人物特写

2005年2月14日中午,下关区姜家圩34号402室煤气爆燃引发火灾,数名群众被困楼上。下关公安分局二板桥派出所民警、共产党员袁金良和同事王马林,在没有任何防护设施的情况下,一头冲进了火海。就在他爬上4楼时,煤气包在他前方5米处爆炸,巨大的火浪裹着黑烟掠过他的身体。面部严重烧伤,头发、眉毛全部烧焦的袁金良浑然不顾,奋力冲上6楼,将两名被困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后经医院诊断,袁金良面部、左手Ⅱ度烧伤。袁金良在煤气包爆炸事故中奋勇救人被烧成重伤,受到群众普遍赞扬。曾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南京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06年当选“感动南京”十大年度人物、“十佳市民”。

熟悉他的人都说,他们对袁金良此次火海救人的壮举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冒着危险冲上第一线,这已经成为袁金良的习惯。这个个子不高的清江花苑社区民警,在他的警察生涯中,处理“惊天动地”重大险情的机会并不多,可每一次他都冲在最前面。自1999年转业至公安战线,仅仅火海救人这样的壮举,袁金良就已经有三次了。

在2000年9月5日的一场煤气包爆炸引发的大火中,袁金良奋不顾身地冲进爆炸现场,在大火中救出一个“血人”。那天中午,袁金良正在三汊河派出所值班,突然听到附近传来“轰”的一声巨响。他意识到出事了,拔腿就朝发出巨响的方向跑去。赶到位于新村一村的现场后,袁金良得知该幢4楼一独居老汉家发生了煤气包爆炸,受伤的老人还在家里没有出来。袁金良二话不说就朝楼上跑去,当他冒着浓烟、大火冲进老人家中时,发现房间内已被炸得一片狼藉,灶具、家具都已起火,受伤的老人坐在床边,浑身是血,身上皮肤大面积烧伤。袁金良担心背着老人会损伤老人的皮肤,就扶着老人下楼。下楼后,袁金良拦了几辆出租车,司机看看他身边的“血人”,都不肯停车。不一会儿,三汊河派出所的领导和民警纷纷赶到现场,其他人忙着救火,袁金良扶着老人坐进警车赶往医院。一路上,袁金良一直扶着老人。

人物事迹

2005年2月25日,江苏省公安厅厅长黄明签署命令,为舍身救人的英雄——南京市公安局下关分局二板桥派出所民警袁金良记二等功。袁金良同志是2005年2月14日接警后冲入失火的居民楼抢救群众光荣负伤的。他的英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南京市党政领导、江苏省公安厅领导、他曾经战斗过的部队首长先后来到医院,看望慰问正在住院治疗的袁金良同志,对他奋不顾身、勇救被困群众的英勇行为给予充分肯定,号召公安政法系统和全社会党员干部向他学习。许多群众自发前来探望,熟悉他和不熟悉他的人,通过电话、信函等多种方式表达对英雄的敬意。3月2日,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来到二板桥派出所,为袁金良送上亲笔书写并精心装裱的书法条幅,上面写着“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将社会各界对这位优秀民警深切的褒奖跃然纸上。

一、他是关键时刻无畏的人,只要危难险急,哪怕刀山火海,回回冲在前。

参加公安工作以来,袁金良同志干过社区民警、治安巡逻民警、派出所法制员。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负责什么工作,他都能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只要遇有突发险情,他总是主动请缨,义无返顾地冲锋在前。

2005年2月14日12时08分,派出所接到110指令:姜家圩34号发生火灾。并不当班的袁金良主动和同事王马林急速赶到现场,只见4单元402室屋内的大火已冲出窗外燃烧,并引燃了五楼住户的空调外机,四周热浪翻腾,浓烟滚滚,周围群众惊乱不安。见此情形,两人立即疏散群众,请求援兵。“我两个儿子还在楼上,让我上去……”看到60多岁的梁老太太急着要返回楼道,民警拦住了她:“大妈,在哪个房间?”“六楼。”没等大妈说完,袁金良一把夺过老人手中的钥匙,与王马林一起冲上楼去。当他俩来到火灾中心四楼的楼梯口时,402室的煤气包突然发生爆炸,一团火球向袁金良他们迎面扑来,火苗窜过两人的头发、脸部和双手。然而此时,尽快救人的信念让他们忘却了身上的疼痛,在满是呛人的浓烟的狭窄楼道内,袁金良顾不上自己呼吸困难,坚持挨家挨户地敲门喊人,组织疏散。他冲上六楼确保梁老太两个儿子安然无恙后又急速下楼救助,当三楼的一位老太太惊慌地打开房门后,他迅速将老人背下楼,当听到还有人在楼上时,他二话不说再次上楼,先后又背出两位老人。大火在20多分钟后被扑灭,袁金良满脸通红,还自嘲自己是“红脸关公”,此时的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被严重烧伤,还忙着开车送受伤群众到医院治疗。医生看到他后,大吃一惊:“你都伤成这样了,还不赶快治疗?!”袁金良这才住院。一个小时后,他脸上布满了水疱,大的有如乒乓球,小的如葡萄般大小。当所领导闻讯后赶到医院看望他时,他却说 “人全救出来了吧?你们到现场去,不要管我。”经诊断,袁金良同志面部为轻Ⅱ度灼伤,一层表皮已被揭掉。

袁金良是一名普通的基层民警。他的平凡和所有的公安民警一样,默默守护着城市的安宁;他的不平凡则是把自己的信念和行动,积淀在一个人民群众最需要的瞬间释放出来。袁金良的英雄行为不是偶然的,他曾多次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在关键时刻冲上去,已是他的一种习惯和自觉。

2000年9月5日中午,袁金良正在三汊河派出所值班,突然听到附近传来“轰”的一声巨响。他拔腿就朝响声方向奔去,赶到位于新河一村的现场后,得知该幢4楼一独居老人家煤气包发生了爆炸。他冒着浓烟冲进炸得一片狼藉的室内,借着家具燃烧的火光,发现一个浑身是血的老人坐在床边,他箭步上前,护着老人冲出火海¬¬……2002年6月1日凌晨,三汊河新华泉浴室发生火灾,袁金良赶到后奋不顾身地冲进大火,将4名被困女工一一救出。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席卷全国,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考验着人们的意志品德。在这场特殊的考验中,袁金良又一次交上了合格的答卷。5月13日下午,三汊河派出所发生一起嫌疑人出现疑似“非典”症状的突发事件。下关公安分局立即命令全所人员原地待命,所有接处警任务由其他派出所承担,并在周边设立了警戒区。当下关区疫控中心救护人员赶到后,宣布必须将3名嫌疑人立即送往医院就诊。谁都清楚陪同前往意味着什么。就在大家一楞神的瞬间,袁金良第一个穿上了防护服,与其他两名同志上了救护车。面对医院墙上“污染区”3个触目惊心的大字,嫌疑人开始不配合检查工作。袁金良同志在控制嫌疑人时防护手套被划破,但他全然不顾,一直坚守岗位,不离半步。南京市“防非”专家赶到后,经过近两个小时的会诊,最终排除了“非典”嫌疑。在这陪同检查、等待诊断结果的7个小时中,袁金良等同志双手被手套捂得发了白,口罩已往外渗出水来,没喝一口水,没歇一分钟,始终坚守岗位。

二、他是服务群众热心的人,只要涉及群众的利益,哪怕细微小事,件件认真做。

清江花苑是个大社区,有3000多住户近7000人口。袁金良通过一次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使自己的名字在社区居民中家喻户晓,熟悉他的人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袁警,遇到难事也总忘不了找袁警解决。

袁金良同志深知,调解纠纷是民警在服务和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做好这些工作太重要了。清江花苑住有40多户境外人员,因生活方式的不同,不免会与邻居产生矛盾纠纷。居住在明月园某幢一楼的一位德国人,喜欢在自家院子里烧烤,给住在楼上的一位老太太晾衣服带来不便,双方几次交涉不欢而散。袁金良听说这事,赶紧上门做工作,劝说双方相互理解,相互体谅,并帮德国人找来一把遮阳伞,告诉他以后吃烧烤时就撑起这把遮阳伞。一起纠纷就这样被化解了。另一位外国人,由于每天工作到深夜才回家,还有听音乐唱歌的爱好,影响了周围老百姓的休息,群众反映较大。袁金良多次上门难见其面,就利用晚上时间等在外国人家门口。直到深夜2点多钟,终于等到了回家的外国人。经过几句简单的会话和手语对话,使这位外国人明白了事情的原由,愉快地表示接受“袁警官”的批评。

袁金良对素不相识的百姓,同样热情相待,受到群众的称道。今年2月6日上午,一名外地口音的老太太来到派出所求助。这位76岁的老人2月5日上午从大连山外甥家打的到中央门长途汽车站准备乘车回老家。因发车地点移到江北车站,老人又乘车赶到桥北。由于老人乡音太重,客车司机误将她带到安徽一个与她家乡同音的小镇。此时发现乘错车的老人身上只有15元钱,无奈只好徒步往南京赶,直到2月6日上午10时才走到二板桥派出所门口。面对满脸疲惫的老人,袁金良买来面条,嘘寒问暖安慰老人,待她情绪稳定后仔细询问老人的姓名和住址,又想方设法与老人的家人联系,直到晚上9点多钟,终于联系上老人的家人。看到自己的家人赶到派出所,望着为她忙碌了一天的袁金良,老人激动地说:“你真是个活菩萨!”

袁金良在生活中十分简朴,除了警服,没有几件像样的便装,但他总是把老百姓的困难看得很重。平时,他细心将需要帮助的群众记在自己的工作笔记本上,每逢过年过节,哪怕工作再忙都要上门看望。无论辖区还是所里开展捐助活动,他都会积极参加,带头捐款。就在他负伤住院期间,他都没有忘记那些曾被遗弃并被自己救助过的孤儿,也没有忘记在火灾中受伤的群众,主动将荣获二等功的5000元奖金全部捐给南京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并托人给同病区烧伤严重的某大妈送去500元现金。

三、他是对待事业用心的人,只要工作需要,哪怕份内份外,样样争在先。

袁金良深知,从一名军人到人民警察,变的是岗位、是角色,不变的是顽强拼搏的精神、练就过硬的本领,在任何时候都能拉得出、打得响。1999年5月,袁金良接手清江花苑,做社区民警。清江花苑是个新建的居民小区,居民大多是双职工,有的做生意,早出晚归。为了尽快熟悉情况,袁金良每天利用晚上或节假日上门走访群众,他曾经为熟悉一户人家,晚上9点、10点、11点,连续3次登门拜访,进行核对。白天,他抽空将小区楼房画成平面图,一幢楼房一张图纸,上面标上户主姓名、工作对象、是否有防盗设施等各种记号。就这样,他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将小区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只要说出居民的姓名,他就知道是几幢几室,多大年龄,干什么工作,成了小区的“活档案”。2002年11月,山东省某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拿着一张照片来到派出所,要查找一个诈骗80万货款潜逃的男子,听说就住在定淮门一带。袁金良看过照片后,马上想起一个刚入住小区才两周的稽某,他立即将其带到派出所。经审查,稽某就是山东警方协查的人。

一段时期,清江花苑小区内经常发生电动自行车被盗案件。袁金良于是又找原因、访群众,动脑筋、想办法,终于想出了给电动自行车上“户口”的办法。他请物业公司把所有的电动自行车做成两个牌照,车主留一个,小区门卫的值班保安处留一个,车子出门时,必须两个牌照的号码是一致的才能放行。经过一年的努力,电动自行车被盗案没有了。

随着小区设施的完善、居民入住率的增加,袁金良又找到开发商,建起了围墙,加强小区的亮化。2001年,袁金良开始向开发商推荐周界红外线报警系统。开发商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并没有答应。袁金良不放弃,耐心劝说外籍老总,投资90万元,在2003年建成使用。现在小区内聘用了50名保安,昼夜24小时巡逻值班。他不管严寒酷暑、刮风下雨,每天晚上都要骑自行车到小区转转,看看保安在不在位,防范上还有什么漏洞。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清江花苑入室盗窃案由99年的6起下降到2起。2001、2002年被评为无案件社区,2003、2004年又被评为平安社区。在清江花苑,老百姓最自豪的就是“我们的社区很安全”。

为了更好地调解夫妻矛盾,他自学《婚姻法》;为了加强与租住在小区里的外国人的沟通联系,他自学英语,掌握了日常用语和简单会话;为了提高办案质量,他通过函授学习法律,取得了本科文凭。2004年初,由于袁金良在清江花苑社区出色的表现,工作细致、认真、好学的他被调到派出所当治安民警。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就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理解与适用》啃得滚瓜烂熟。闲暇时,他还上网查阅各种资料,看各种法律书籍,遇有疑惑就请教法制部门的有关专家。现在,袁金良已成为派出所的专职法制员。同事们都尊称他为“袁博士”。

四、他是原则面前较真的人,只要关乎法纪,哪怕一针一线,点点不含糊。

在日常的办理案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受理户口证件等工作时难免会遇到人情、亲情等来自外界的各种干扰,袁金良对此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常心,不为利所为,不为情所动,不为财所求。

袁金良同志在分管清江花苑社区时,他所管的社区被誉为下关区的“中南海”,这里住着政府的公务员、社会的名流、国外的友人,还有高档的服务娱乐场所。也许,管着这样的好“地盘”在有的人看来是一种“肥差”,而对袁金良来说,他一心考虑的是如何管好社区、如何更好地为社区百姓服务。在他任职的5年间,他从不到自己的辖区洗一次澡、理一次发、喝一杯茶,在他的身上有过太多的“从不”。这些都是在常人看来几乎再正常不过的一点“方便”,在他那里却通不过,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绝不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绝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他的这种处事原则影响着身边协助工作的每一个辅警和保安,大伙儿都以他为榜样,从不以手中的权利获取一点点私利。曾有社区的浴室老板,多次请袁金良到他的浴室洗个澡,放松放松,请不来他,就让员工给社区的协管员送去了澡票,协管员不敢直接把澡票给袁金良,就悄悄地给自己留了一份,其余的送给了他的家人,事隔不久,这件事被袁金良知道了,他非常生气,不留情面地将协管员训斥了一番,让协管员将澡票退还、澡资补齐。还有一次,在他的社区里,一名开茶楼的女老板因急于办理营业执照,苦于自己的户口在黑龙江,一时过不来,万般无奈之下,她向袁金良求助,袁金良得知后,即与户政部门联系,了解办理程序,由于当时的户口政策还不是很宽松,办理起来相对较复杂,特别是原籍的户籍证明等一些手续办起来十分困难,细心的袁金良考虑到往返一次千里之外的黑龙江不容易,为了不让她跑冤枉路,他把所需的手续详细写明,还亲自为她联系黑龙江相关警方,从而减少了很多复杂的程序。户口解决之后,心存感激的女老板多次请袁金良到她的茶楼喝茶,均被他婉言谢绝,为表达谢意,女老板专程给袁金良送来了2000元钱及香烟等物,也都被他一一谢绝。

面对火魔,他毫无惧色;面对金钱,他毫不动摇。2004年,他担任所里法制员,在全年经手的700余起治安案件中,他经常遇到来自方方面面为案件说情、送礼的人,然而每逢此时他的那股“较真”劲儿就来了。

2004年10月份,所里在查处一起辖区聚众赌博案时,参与的人员都是辖区里一些“有头有面的”个体老板,在他们眼里,罚点款倒不算什么,关键是唯恐自己“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过的”名声在所谓的“圈子”里流传,于是,就有个别老板在处罚的程序上动起了脑筋,“能不能只罚钱,其它的处罚就免了吧”,抱着这样的念头,他首先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既是负责办案又是平日较熟悉的“袁警”,曾有人告诫这位老板:“袁金良这个人可较真了,不好对付。”该老板非常不屑地口出狂言:“只要是人,我就不信他没有弱点,再说赌博又不是犯多大的事。”可惜呀,这位老板只看到了“袁警”平时里讲话温和、热心助人的一面,没有看到“袁警”还是一个在原则面前绝不含糊的人。所以,这件案子的结果自然无需多说,用袁金良办案中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来说“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一切照原则办”。

春夏秋冬,风风雨雨,袁金良在平凡的岗位上释放着生命的智慧和能量,在点点滴滴为百姓的服务中彰显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公仆情怀,在一次次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中展现英雄本色。袁金良面对鲜花、荣誉,心情非常平静。他说:我和其他民警一样,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3、工程师

袁金良 高级工程师。男,1932年7月出生,浙江江山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航天工业部第三研究院行政基建部总工程师。主要贡献:参加航天部第三研究院整个基本建设工程的建设(含后来划归其他单位的一O一站工程、七0一所工程、五O七电厂工程等及川北O六四基地、鄂北0六六基地),负责工程建设中的技术抓总工作,在整个建设工程中,认真负责,积极肯干,为第三研究院的工程建设做出较大的贡献。先后被授予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1977年第三研究院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1983年第三院基建部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1984年第三院授予二等功;1985年航天部抗震办授予航天部抗震系统先进个人称号;1987年第三院授予三院航天工程建设者、基建系统先进个人称号;1987年航天部授予航天工程建设者荣誉称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1:23:42